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中国与世界
2010年5月12日小城很小,名字深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叫方正——她位于松花江中游,在中国最遥远最东北的黑龙江省——这里就是我的家乡,眨眼我在家乡这个小县城生活将近二十年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城都静如处子,因为她没有现代大工业的噪杂,然而近几年小城也一如中国其他地方一样,在拆迁的烟尘里,在起重机隆隆的响声中,高楼竞相拔地而起!
那么,推动小城前进的动力是什么呢?如果说靠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之类,那恐怕是只能出现在官方的文牍里,其实小城人心里最明白,小城日新月异的发展,依靠的是日本——那些大量到日本淘金和移民到日本的人。说起这事情的源头,还得追溯到七十年前的那次中日战争,1945年日本战败,大批日本开拓团延误到方正,成年男子大多战死或因饥饿倒毙,留下许多战争遗孤被方正人收养,那些死去的人也被收集起来集体埋葬,后来被周恩来总理下令建成日本人公墓——改革开放后,这些日本人及他们的混血后代相继返回日本,再然后越来越多的方正人特别是方正女人通过婚姻关系蜂拥东渡日本!
渐渐地,方正的男人明显感到危机,相当一部分男子到了婚姻时期却难以找到对象,在农村男子结婚需十万元左右的砖房,而且有的还需给女方家里5——8万元人民币,——恐惶的男人便愤愤不平地骂方正女人贱,放着家乡年轻漂亮的小伙不找,偏去日本嫁比自己父亲年龄还要大的老头,这类咒骂经常出现在“百度”“方正县贴吧”上!本地的媳妇价格上去了,也不能不结婚,怎么办呢?最基本的途径有两个,先前是从北韩逃避饥饿来中国的难民,给介绍人三万两万人民币领回一个作妻子,不过这两年地方政府将难民遣送的厉害,我所正面接触的一个朝鲜女子侥幸留下来,是因为当时她正怀孕,大概地方公安部门对她施舍了稀少的人道主义情感。还有一种是这两年刚刚流行起来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婚介公司去越南,花大约4——7万元人民币找回一个越南姑娘作妻子。——本地姑娘走,外国姑娘来,这也倒符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民谚,符合社会学人口生态的自我调节理论,我觉得这反应的实质问题是,就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而言,中国离日本相差很远,北韩越南则远不如中国。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私人场合吃饭,一位老哥又慷慨激昂地埋汰方正姑娘,另一个则温和地反问,“就方正县而言,两任县委书记因经济问题相继落马,科局级干部出问题者更是不计其数,普通人家的女儿要追求幸福,你能为她们指出一条更理想的道路吗?至少——”他指指窗外林立的高楼,“至少他们到日本后,用挣来的钱给她们的父母在县城买了楼,否则,她们的父母也就只能一辈子住在农村,说明她们还有孝心,我们有必要给她们以道德谴责吗?”听了他的话,我们大多都认真地点点头。是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她们去异国后不偷不抢,谁又能说自己谋生的选择在道德上高尚而别人的就下贱呢?相信每一个去日本的方正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相信每一个到达方正的北韩和越南姑娘,也会别有一番滋味,我实在难以揣测,她们离开自己的祖国时,心里装满的是远离亲人故土的惆怅,还是对未来美丽新生活的热烈憧憬!
作者:黄书欣
责编: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