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文化节:有些冷场,有些落寞
2002年5月28日广告
从1961年开始,土耳其人作为外国劳工来到当时的西德。当然,他们被礼貌地称为“客人劳工”。如今,在德国生活的客人劳工和他们的后代,人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至于客人为德国作出的贡献,已不在话下。不过,客人来了不走,而且还在这里生根发芽,对德国社会来说,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外国移民如何融入德国文化,是话题的中心。
上周末,在柏林,土耳其居民首次举办了“土耳其节”正是想传达沟通的愿望。在柏林的象征,勃兰登堡门前,土耳其人载歌载舞,民族服装争相斗妍,共有1万人参加了这个场面热闹的“土耳其文化狂欢节”。
可是,对柏林人来说,游行,狂欢已经是家常便饭。对于来自土耳其邻居的盛情邀请,柏林人倒是显得有点无动于衷。人群中,来捧场的德国人比较少见。而主办者用心良苦,选址柏林,不仅是因为身在德国首都,而且,这里的“土耳其社区”在德国是最大的。
尽管主办者强调活动没有政治意义,可是仍然有不少参加者提出了政治性的问题,尤其是关注融入文化的问题。一位土耳其女士抱怨,都30年了,他们还是被称为外国人。尽管一些土耳其人已经拿到了德国护照,但是心理上仍然感受处在社会边缘。她表示,并非自愿脱离德国群众,而是正好相反,希望加入主流社会。这种愿望也表达在行动之上,游行队伍中,不光高举土耳其大旗,而且德意志的旗帜也在飘扬。
可是,柏林土耳其社区的主席有些失意,尽管向许多德国方面的协会发出了信件,可是反映寥寥无几。原本是一个共同庆祝的节日,结果却有些冷场。而且,柏林的媒体对此事先也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
不过,市政府的几位要人还是到了场,夜晚,土耳其歌舞升平的时候,还是吸引了一些好奇的过路人和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