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国内生产总值
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央操纵GDP数据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经济分析专家进行研究,发现中国统计部门人为调整经济数据,人为制造GDP增长和低通胀率。
中国统计数据的谎言
中国统计有多大的可信度?就连中国总理都称“仅供参考”,数据不靠谱可见一斑。
中国经济的辉煌不再
中国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后,新政府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并转向可持续增长的模式。
Lady Gaga推动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经济增长率本月升至3%。这与该国新修订的GDP计算方法有关。
中国经济增幅继续放慢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放慢。
走在寻找幸福的道路上
联邦议院一个委员会用了两年时间,寻找未来富裕和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
中国军费增长咄咄逼人?
中国2013年度财政预算中,军费增幅仍保持在10%以上。国际舆论,尤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邻国对中国的国防预算增加表现出疑虑。
欧元区第四季GDP萎缩0.6%
如何衡量富足
德国现在正考虑引入环境、社会公正因数,综合考虑与评估社会的富裕程度,而不仅仅依赖GDP数据。
“《环球时报》,快放开GDP”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近日公布:2012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7.8%。1月19日,《环球时报》以“GDP增幅令人鼓舞 并非‘鸡的屁’”为题赞颂GDP成绩单,被网友调侃。
年末经济几家欢喜几家忧
德国10月出口呈现14个月以来最强增势;中国11月出口同比增长2.9%,增速明显放缓;日本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
日本经济年内首次收缩
日本经济第三季度数据不佳,出现年内首次收缩。
中国商投资再减
中国外商投资连续10个月呈下降趋势。中国政府将原因归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到中国的增长。专家则指出,中国经济的缓行是意料之中的。
经济增长目标与GDP的追逐游戏
根据最新统计,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4%。这是三年半以来,GDP首次没有达到年度增长目标。把经济增长视为社会稳定保障的中国领导层,是否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18大前经济数据不“给力”
最新数据表明,在中国经济总量中占有大幅比重的出口额没能实现预期中的增长。中国政府越来越明白,促增长,保稳定不能再依赖老客户欧洲和美国。
GDP不是生活富裕的唯一标准
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国内生产总值,但这既不是衡量富裕水平,也不是衡量国民满意度的标准。对此,汉堡未来学家霍斯特·奥帕斯沃斯基(Horst Opaschowski )提出了自己的新理念。
中国经济有望软着陆
中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超乎了许多分析人士的预料,增长态势依然强劲。
德意志银行总裁预测德国GDP今年鲜有增长
中国经济增幅放慢
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1%,连续3个季度回落。
经济荣景不再? 德国经济增长迟缓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报告,欧盟各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只有0,2%。 德国甚至只有0,1%。德国经济专家避免用"恐慌"这个字眼来形容,只好绞尽脑汁来美化这个不是太好的消息。
中国未来GDP是否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1年3月5日,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几年来,温家宝作为国务院总理在人大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是最重要的议程,此次也不例外。报告涉及宏观经济方面:下一个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7%左右,GDP定调放缓,是否释放出不一样的信号?
中国GDP世界排名第二引发的思考
日本官方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的经济规模在2010年首次小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头衔正式转交给了中国。中国虽然在整体规模上领先,但与日本相比,人均创造的价值和平均生活水准的差别仍十分悬殊。
中国去年GDP增长10.3% 通胀不容乐观
中国2010年主要经济数据于1月20日正式“出炉”。但据中国媒体透露,相关数据已提前一天“泄露”。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与通货膨胀息息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中国人寿命延长速度赶不上GDP增长
中国经济已经以惊人地速度持续快速增长了近30年,而在社会财富整体提升的同时,中国人在健康方面的进步却甚为有限。1990年以后,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增幅甚至低于苏丹、埃塞尔比亚、伊朗等缺乏安定因素的国家。
080909 Fortschritt Barometer EU
增长就等于进步-这样的观点欧盟认为已经不合时宜了。现在,欧盟正在大力宣传一个新的"进步晴雨表",希望以之取代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标准的方法。
绿色共产党员
中国环境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过去25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30万吨,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创造同等经济价值的能源耗费量是世界其他地区平均水平的三倍。德国地理杂志以“绿色共产党员”为题,介绍了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及其雄心勃勃的环保计划。文章写道:
消除污染费用超过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决定,不采用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方式。柏林日报认为,这是中国政坛内部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数月来权力斗争的结果:
无法做经得起推敲的“绿色GDP”
雄心勃勃的环保计划“绿色GDP”已被中国政府无限期推迟。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原定方案,今后官方经济统计数据中应包括工农业生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损失。比如清理水污染,环境问题造成的疾病的治疗费用等等。国家环保总局期望这种新型的统计方式能够成为政界及企业界今后的决策基础。新苏黎世报在谈到破产的“绿色GDP计划”时写到:
环保人士谈“绿色GDP”难产
中国无限期推迟发表有关环境污染影响经济发展的绿色GDP的评估报告。中国环保总局“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周日表示,部分试点省市地方政府“谈绿色变”是推迟发布统计数字的重要原因之一。
拿出GDP百分之一,就可使全国中小学免费
法兰克福星期日汇报报道了中国贫困地区农家女儿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的情况。对于这些女孩子来说,上完小学已成了无法实现的梦想。文章写道:
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
中国经济去年增长7.3%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月28日发布了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尽管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中国经济仍然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增长。然而在中国的统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前一页面
第5 页,共5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