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国内生产总值
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之全部最终成果(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墙外文摘:维园,一张巨大的空椅子
有评论认为,今年六四之夜,维园烛光之海不再、人海不再,一如刘晓波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时的空凳。六四之夜清空维园,清空不了已烙印在香港人心中的维园烛光,清空不了维园烛光照亮世界的历史。愿意点起心中烛光的人,只会比往年更多。
德语媒体:欧洲经济被中国渗透 怎么办?
《商报》刊发评论认为,如果欧盟不加以警惕,欧洲经济将很快“中国化”;但是如果矫枉过正,也会导致欧洲企业在面对中国企业时丧失竞争力。《证券报》则指出,鉴于中国内需持续疲软,疫情后经济猛烈复苏的势头很有可能戛然而止。
全球军费未受疫情影响 中国连26年增长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指出,即便新冠疫情使全球GDP缩减了4.4%,2020年全球军事支出仍增加了2.6%。其中,中国军费已连续26年增长。
中国第一季度GDP增幅创纪录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冲击。而现在中国经济却创下了三十年以来季度增幅的最高记录。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政府严苛的防疫政策收到了成效。
IMF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8.4%
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在去年2.3%的基础上反弹实现高增长,美国则依靠拜登政府2万亿的基建计划推动GDP。
疫情、脱欧双重重压 英国GDP衰退2.9%
英国国家统计局3月12日发布最新数据,指出今年一月英国的GDP比去年同期衰退了2.9%。一方面,连续数月的防疫措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英国脱欧也重挫了与欧盟的贸易。
现场直击中国“两会”2021
本周,中国的年度政治大戏 “两会”开幕,来自中国各地的五千余名代表齐聚北京。而经济和香港问题是关注焦点。
GDP的2%用来“输血”:中国召开脱贫表彰大会
去年11月,中国当局就宣布全国所有贫困县均已脱贫。星期四,习近平在全国脱贫表彰大会上宣布,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过,习近平在讲话中只是很笼统地回应了代价高昂的“运动式扶贫”是否可持续之问题。
台湾GDP增长30年来首超中国
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2020年台湾经济成长率概估为2.98%,成为新冠疫情期间全球表现最强劲的经济体之一,并在30年来首次超过中国。
抗疫成功 GDP增长 越南成大赢家
受新冠疫情影响,越南2020年GDP增长2.91%,创下30年来最低值,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仍然表现良好。
专家:中国经济总量将于2028年超越美国
12月26日,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最新公布的年度报告预测称,该机构的专家们认为中国将于2028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研究机构预测:台湾经济增长2.71%
尽管受疫情影响,台湾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今年仍将增长2.71%,2021年将增长4.24%——这是台湾顶尖的中央研究院经济所周三做出的预计。
经合组织:明年全球GDP将恢复疫情前水平
经合组织表示,在疫苗推出和政府支持下,世界经济将卷土重来实现复苏。但是到那时,新冠流行病会给许多国家带来一些痛苦而持久的打击。
关于去增长 你不得不知的五件事
GDP增长真的是经济发展健康的标志吗?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为了地球的健康,我们需要停止增长。这种观点的根据何在?
过于依赖中国?德国车企不认同
尽管德国政界认为必须减少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但对于德国汽车厂商而言,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戴姆勒方面表示,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将继续仰仗中国市场。
中国第三季GDP增速强 疫情后经济回稳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7到9月GDP同比增长4.9%,是全球目前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不过受到全球疫情影响,未来不确定性仍相当高。
中共五中全会:放慢增速 度过中等收入陷阱
中共将于10月底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国领导层将在会议上制定相对低标准的下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国内消费8月首现年内正增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8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法新社报道称,中国官方正在努力推动国内消费领域,以刺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复苏。
德语媒体:禁微信是禁中国的生命线
《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认为,特朗普禁微信对境内外中国人来说相当于禁了一条相互交流的生命线。《明镜在线》发文对中国公布的经济复苏数据表示怀疑。
疫情致欧元区GDP历史新低
新冠疫情使欧洲经济遭受重大打击,19个欧元区国家第二季度GPD下跌12.1%,创历史新低。西班牙首当其冲,减少18.5%。
欧盟内部贫富不均
欧盟各成员国中,贫富严重不均。对富裕程度的衡量得出令人惊讶的结果。欧盟各国人民有多富裕?
中国经济由负转正 二季度同比增长3.2%
几个月前,中国才刚遭遇了历史性的经济冲击,如今快速转正,或是全球第一个摆脱疫情阴霾的经济体。不过,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负增长,逊于专家预期。
再拿百亿美金 新加坡进入"大撒币"模式
作为全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新加坡经济结构的软肋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显露无疑。政府第四次开启"大撒币"模式,提振这一城市国家的经济。
中国未设GDP目标 国防预算增幅不如去年
中国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下除了遭到问责指控,经济也陷入低点。李克强避而不谈确切的经济增长数字是史无前例的举措,凸显中国经济当前的不确定性。
众经济学家如何评判德国经济未来发展?
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季度下降了2.2%。而经济学家们预计,第二季度,德国经济滑坡会更猛。
专访: 疫情是否会让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出现衰退?
世界卫生组织对将2019冠状病毒疫情从流行病升级为全球大流行病,表明该疫情已在全球广泛传播。这会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德国之声采访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宏观经济学者沈凌。
德国去年第四季度经济零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德国经济去年年末陷入停滞。德国当局此前预计,2019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0.1%。
中国经济专家:2020增长不必拘泥“保6”
虽然中美将达成阶段性协议,但贸易摩擦的根本性问题还没解决。在外需未有实质性改变,内部各种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也还在时,中国经济专家如何分析中国明年的经济状况?
专访:中国经济增长尚未走出低谷
中国官方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超过人们此前的预期。在贸易战持续将近一年半的阴影下,中国经济整体上似乎没有继续下滑。就此,德国之声采访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宏观经济学者沈凌。
只要发展“质量高”无须“保6”?
尽管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但最近几个月中国的多项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的GDP增长为6%,如果全年保持这个水平,北京就达到了自己预设的增长目标。
“保四争五”有那么敏感吗?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高善文发表演讲认为,今后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平均不会超过5%。他预测,届时中国的增长目标很有可能是“保四争五”。有消息称,北京当局“全网封杀”了高善文的这篇演讲;不过此文以及相关讨论依然在中国社交平台以及《财新网》等媒体上可见
香港:抗议不断 GDP可能10年来首次负增长
万圣节前夜,香港多地出现反政府示威抗议活动。示威者呼吁市民“乔装打扮”,借以反对《禁蒙面法》。另外,在全球经济放慢、本地社会动荡持续的双重夹击下,香港经济已步入技术性衰退。
有记录以来最低 中国第三季GDP增速降至6%
北京在18日公布2019年第三季GDP,成长率将比上一季的6.2%更低。中美贸易战短期无解,专家认为,北京必须在2021年中共建党100周年前稳住经济以固民心。
经合组织:肥胖不是幸福 那是病
10月11日是世界肥胖日。不过在全社会都在费心解决日益增多的肥胖问题的背景下,这个日子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理由。世界经合组织对肥胖问题带来的经济影响做了研究。
标普确认中国"A+/A-1"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稳定
国际评级公司标普全球(S&P Global)周一(9月30日)宣布维持中国“A+/A-1”主权信用评级,并称,未来3至4年内,中国GDP将保持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财政表现进一步改善。
27年来最低 中国第二季GDP成长6.2%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中国GDP增速再降至新低。这是否会影响中美贸易谈判,使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更难对美国进行强有力的反击,让贸易战继续恶化?
专访:中国经济治理模式还能撑十年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18年降至28年来的最低,这一趋势对全球景气、对德国经济将产生何种影响?德国之声电视新闻就此采访了瑞士圣加仑大学的资深贸易经济专家马库斯·威尔(Makus Will)。
泽林视点:背水一战
去年12月,中国出口大幅回落、投资萎缩、增长率向下修正。德国之声专栏作者Frank Sieren认为,面对这种情况,更该忧虑的是西方,而非中国。
腐败让德国每年损失上千亿欧元
医疗卫生系统做假帐、官员贪污腐败或者自由经济领域的行贿受贿,德国也存在这些腐败现象。一项相关调查揭示了这种不正之风给德国造成的损失程度。
德国GDP三年半来首次下滑
德国的经济在夏季稍微展现活力之后,迎来了秋天的收缩。 虽然这是三年半来首次出现的状况,经济学家却普遍不感到忧心。
习开腔看淡经济 专家:实际或许更糟
中国经济近期坏消息不断,不只数字会说话,最高领导层终于也罕有地开腔“唱衰”,然而中国经济专家预告实际情况或许更坏。
中国GDP增长率近十年最慢
中国经济增长率来到九年半来的最缓慢,在今年第三季度进一步跌至6.5%。这是在股市、货币之后,又一个下跌的数字。
经济强势增长 德国国家财政受惠
德国经济好到什么程度,可以从国家财政状况中看出:今年上半年,联邦、州、地区和社会保险机构收入高于支出481亿欧元,为两德重新统一以来的最高数字。
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略放缓
据官方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6.7%,比上一个季度下降了0.1%。经济界人士预计,受全球贸易环境和政府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
新目标——稳增长保就业 增军费促强军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2018年GDP增速目标为6.5%左右,低于去年6.9%的实际经济增速。今年中国的国防预算则增长8.1%,高于去年和前年的涨幅。GDP增速目标为何继续保守?新增国防预算将用于何处?
中国历年经济增长目标和军费知多少
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大会议期间,中外媒体历来对两个数字最感兴趣:GDP增长目标和国防预算。前者已在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军费数字却没有在记者期待的第一时间“露面”。
专访:增速逆袭下的中国经济
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反弹。针对该现象,德国之声采访了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卡恩费尔特(Maximilian Kärnfelt)。
中国2017经济增速7年来首次加速
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6.9%,此数值不仅高于北京设定的目标,也高于业界的预期。不过中国不断扩张的债务规模也对世界经济构成风险。
消费出口双高 德经济增长强劲
2.2%——这是德国2011年以来最强劲的经济增长。这主要归功于消费、出口的提升,建筑业的兴旺以及企业投资的增加。
2017中国经济——高于目标,好于预测
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整体形势好于预期,GDP预计增长6.9%左右。是什么让中国经济能够有此“良好表现”?
前一页面
第3 页,共5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