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德国吃环保罚单
2005年3月30日看不见的颗粒,触不得的指标
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由柴油烟尘、工业粉尘和轮胎擦屑等固态或液态微小颗粒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微米。根据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脏循环体统堵塞和肝癌等疾病。
根据今年初生效的欧盟新规定:城市里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应控制在50微克以内,每个城市不得在一年内超过上述标准35天。
自视环保得力的德国,竟在这项指标上频闪红灯:数座城市受到警告,首当其冲的竟是素有“村庄城市”美称的慕尼黑。复活节周日那一天,慕尼黑是今年内第36次超标,正式宣告撞线出局。据联邦环境局数据,另一些德国城市也有超标记录。这其中有杜塞尔多夫、奥格斯堡、多特蒙德、和美因茨畔的法兰克福。德国联邦政府惊呼各州和各市县赶紧出台紧急补救措施。
德国环境部长特里汀忠告联邦各州和城市,如果不控制在指标之内,将会因违反布鲁塞尔的协约而追究法律责任。慕尼黑就是一例,现在慕尼黑市正面临着法律程序。本周一,德国环境援助(Deutsche Umwelthilfe)宣称,本周内就将到慕尼黑行政法庭申请立即出台保护市民健康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禁止重污染车辆通行该市区的一些地段。同样的原因,环境援助也把德国首都柏林市告上了行政法庭。
谁的错,还是风之过?
据巴伐利亚州电视台报道,巴伐利亚州环境部一位发言人说,环境部已督促就可吸入颗粒物超标问题谋求策略;现行的一些措施,比如禁止大卡车通行、收取市区养路税等还远远不够有效。减少15%的重污染车辆只能使每立方米内的可吸入颗粒物降低1至2微克。制造大多数可吸入颗粒物的罪魁祸首不是本地车辆,而是风――可吸入颗粒物随风潜入城市,再进一步潜入人体呼吸系统。
而平静安祥的复活节假期刚过,德国内政部就吵翻了天。谁之过?谁之过!?一向以环保自居的德国人可受不了被扣上这样一顶“污染环境标兵”的帽子。
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德国环境部长特里汀大声谴责各州职能部门不力,在执行引进柴油机过滤设备和旧型车辆补配设施等措施上面过于拖拉。社民党和绿党在联邦议会代表也一拥而上,纷纷抨击各州的轻视和失误。联邦交通部长施托尔佩在接受‘世界报周日副刊’采访时,忠告各市县必须严格控制,不要超标,并“可能出台一系列交通相关或主导的措施”。
各市县的高级代表反过来将责任推还给州政府。“各市县都把自己的功课做好了,各种措施早都建议上去了。”城市和县区联盟领导人兰德斯贝格向‘柏林报’大力声讨州政府阻止了市县一级与有害物质超标抗争的步伐。各州里的职能部门不止一次漠视此事,不通过相关建议措施。而城市议会的交通部长基佩也对州政府的失误表示谴责,他还敦促州里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表彰鼓励大卡车司机去控制有害气体排放。
尽管争吵不休,各单位还是达成了一个一致意见,那就是要求汽车制造商超前于计划表,让加装过滤器的柴油车辆尽早上市,多多上市。
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数据: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里,有关可吸入颗粒物的数据是:每立方米50微克为优;150微克为良;350微克为轻度污染……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