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逝世
2006年1月27日德国战后第8任总统约翰内斯.劳中欧时间今天(1月27日)上午8时30分在柏林因病逝世,终年75岁。
一生亲民
“以和解取代分裂”-这一基本原则曾在劳的政治生涯中打上深深烙印。劳生前长期被认为是德国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
劳的政治生涯可谓绝无仅有:当他1年半前离开国家最高职位时,从政经历已超过半个世纪;他曾担任德国人口最多的北威州的州长凡20年、是该州议会资历最久的议员、社民党联邦总理候选人、直至1999年7月1日最终成为联邦总统。1985年12月,劳曾这样谈到政治-他说:“我的政治理想是,让人们的一生多一些人道。”
1931年1月16日,劳出生在鲁尔区伍珀塔尔的一个福音教士家庭。1952年,他加入全德人民党,从此开始其政治生涯。全德人民党由他的政治教父、曾任德国总统的古斯塔夫.海内曼组建,当时是为抗议德国战后首任总理、基民盟主席康拉德.阿登纳的政策。以后,劳转入社民党,随之,他在政治阶梯上迅速攀升。
1984年,51岁的劳告别独身生活,与海内曼孙女之一的克里斯蒂娜.戴利乌斯结为百年之好。劳夫妇育有3个子女。
因熟读圣经而被称为“教友约翰内斯”的劳的政治生涯并非始终一帆风顺。1987年,他在总理竞选中不敌基民盟候选人科尔。1994年,他在总统竞选中又败于基民盟的赫尔佐格。不过,1999年,劳终于如愿以偿,成为战后第8届总统,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劳宣布,他总统任期的行为准则是,成为全体德国人的总统,成为在德国生活和工作没有德国护照的所有人的对话伙伴。为德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融洽共居,劳总统倾注了巨大精力。
“政治总统”曾访华
劳生前也享有“政治总统”的盛名。2000年2月16日,作为第一位在以色列议会发表演说的德国总统,劳请求以色列人民宽恕曾发生纳粹暴政的德国。2003年9月,在其总统任上首次访华之行中,劳当面敦促中国领导人尊重人权,保障人民信仰自由。在南京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劳总统明确指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不可能永远依靠威权统治。一切旨在为人民谋福利的国家权力都离不开人民的信任和认可。”正是在劳总统的建议下,德国西门子公司决定在南京建立享有“中国的辛德勒”美名的拉贝纪念馆。在有关基因技术的争议中,劳总统曾对滥用这一技术提出鲜明警告。
2004年7月离开总统府后,劳曾希望继续在政治上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前后两次大手术使他的这一愿望成了永久的遗憾。
各界表哀悼
劳总统逝世的消息在德国国内外引起震惊和惋惜。现任总统克勒今天上午在获知劳总统噩耗后,亲自前往劳生前住所,对劳的家属表达慰问。德国福音教理事会称劳是一位令人信任的基督徒和人性的榜样。德国社民党联邦主席普拉泽克发表声明称,德国人民失去了一名无法替代的朋友。劳生前长期担任州长的北威州政府表示,数十年来,没有任何一名政治家象劳那样给这个人口最多的联邦州留下了更多的政治遗产。以色列总统卡察夫称劳是以色列和犹太人民的伟大朋友。奥地利社民党称劳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德国将于2月7日举行劳总统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