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各自的行为
2012年12月27日日本换招,旨在引起注意
《法兰克福汇报》以中日韩为题,阐述东南亚主要大国之间矛盾的渊源并指出,只要各自在行为有所收敛,局面便会发生积极的改观。该报是这样分析日本的:
"客观来说,日本正处于危机当中。一代人之前,日本还是崛起国家的集中代表,而现在,这个国家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停滞不前。在无法以经济成就赢得世界尊敬的背景下,日本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便开始认为,必须动用其它的招数来唤起人们的注意。而中国日益咄咄逼人维护利益的做法又为日本的行为推波助澜。虽然日本雄风犹在,仍然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但中国成功地让邻国在举世众人的眼皮下暴露虚弱的一面。"
中国太咄咄逼人
该报认为中国太过锋芒毕露,同邻国的交往中对"平等"的理解有所偏差:
"中国领导人本是可以稍作整顿、养精蓄锐的,中国的地位足够他们风光一阵。然而,中国政治最明显的标记便是对外界的不信任。政府领导人不厌其烦地回顾中国受欧洲及美国列强凌辱压榨的年代,今后,同其他国家交往只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一想法本身并不错,只是平等在中国领导人看来是,一旦双方谈不拢,'伙伴'就应听从中国人的意愿。如果对方并不领教这种无理要求,北京的惊讶与不解的程度仍然异乎寻常的高。"
韩国含苦问今
因为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的缘故,韩国对日本有着特殊的理解:
"韩国经历的负面历史经验不胜枚举。对日本殖民压迫的回忆还十分新鲜。对弱小民族而言,庞大的邻国什么坏事都作的出来。现在同韩国和中国岛屿主权问题上,日本的行为更进一步将一种莫名的恐惧变成政治现实。"
《法兰克福汇报》总结问道,"怎样才能化解这一潜在的危险局面,怎样才能战胜它们之间的敌意对峙?其实只要所有参与者改变一下它们各自的行为。"
中国跻身收购德国优良企业的行列
《法兰克福汇报》同一天在经济版就德国本年度企业收购情况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年初时收购的信心强劲,年中减退,到了年末,市场的势头又趋上扬。今年德国企业易主的交易总共为1340起,比去年增加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来自中国的收购者也跻身到购买优良企业的行列中,这还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企业的目标是收购欧洲的企业、技术以及市场。中国系统性投资的战略行业中,特别是机械制造以及汽车配件生产是重点领域。"
文章认为,明年的收购前景非常看好。"不仅在基金行业,同时也包括工业企业。来自亚洲,首当其冲来自中国的收购者对欧洲企业的热情没有降温。所有这一切都在强化需求,而供应一方也出现了更强势。"
德国国内的企业像"蒂森-克鲁伯公司和西门子公司都有意继续剥离某些部门,在家族企业领域出售的压力也依然存在。在收购市场上最大的困难是,合理出售和合理购买的时间期限越来越短。人们不能进行数月、更不能数年的筹划,而经常发生的是,成败的关键就在几周内,甚至几天。"
报摘:李鱼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