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债务危机
债务可以简单的解释为一个自然人或公司、财团、组织、政府等机构法人亏欠其他个体的东西,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别的有价物。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成也是债、败也是债 中国房企恒大摘牌下市
中国曾经的房企龙头恒大集团在经过一年半的停牌期后,仍未能恢复交易,本週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下市,让该公司在港股16年的上市之路告终。
德国政府债务突破2.5万亿欧元 相当于人均债务超3万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德国公共债务总额增长2.6%,达到约2.51万亿欧元,主要由联邦政府新增的350亿欧元债务推动。
德语媒体:捉襟见肘的中国地方财政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省份被发现存在挪用养老基金移做他用的问题,反映了地方财政紧张的现状。《商报》评论称,台湾出生的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已经成为最受白宫器重的高科技明星。
“大而美”法案包含哪些内容?马斯克为何又炮轰?
目前,美国国会的共和党人正加班加点,力求让特朗普如愿以偿、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前通过“大而美”法案。围绕这项内容庞杂的法案有众多争议,例如指责其“劫贫济富”。此前因该法案与特朗普公开闹翻的马斯克,也再次就法案发出批评与威胁。
德国内阁通过2025预算:更多举债 更多投资
在今年3月 “债务刹车”得以放松后,德国内阁最新通过了2025年预算草案。该草案计划发行新债,以支付创纪录的国防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预计到2029年德国国防开支将达到GDP的3.5%。
多家研究所:德国经济危机预计2026年终结
德国经济陷入危机已近三年。经济学者预计,2026年会明显好转,但长期前景则不容乐观。
长平观察:习近平为什么赢?因为特朗普进错了赛道
长平
习近平没有主动打电话,也让特朗普放下了关税大棒,俨然成为西方舆论中的英明领袖。时事评论作家长平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特朗普进错了赛道。
为扩充军备 德国申请不受欧盟债务规则约束
路透社引述周一获悉的一封邮件内容报道称,德国请求欧盟委员会,允许其因计划中的军备扩张在2025年至2028年期间不受欧盟债务规则约束。
德国Ifo所长警告:美中贸易战或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德国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所长福斯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目前已无法排除爆发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德国联邦议会批准修改基本法 为财政一揽子方案放行
这一决定具有历史性:联邦议会为创纪录的高额贷款放行,用于国防、基建和气候保护。不过,尚须联邦参议院通过。
组阁前已达共识 德国将对基建军费大投资
正在进行组阁谈判的德国联盟党、社民党就联邦财政债务问题达成一致:今后,“债务刹车”将放宽对军费开支的限制,同时还将拨款5000亿欧元特别资金用于翻修德国老旧的基础设施。
万科巨额亏损 曾传失联总裁祝九胜辞职
负债累累的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周一发公告称,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2024年预计出现巨额亏损。公告还提到,10天前曾传出被警方带走的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因“身体原因”辞职。
墙外文摘:中国的首要目标是破坏美国经济
有评论认为,虽然赚钱的欲望是贸易和资本主义的根本驱动力,但对中国来说,它是第二位的。中国的首要目标是破坏美国经济,为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力量铺平道路,其政策和项目的设计甚至以牺牲本国经济为代价。
中国财长:明年“增赤字 扩支出”
为了应对日渐低迷的国民经济,本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周二,中国财政部长又宣布,明年将提高赤字水平,以增加支出。
法国是否会面临一场金融危机?
法国议会本周三举行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这可能让该国经济跌入一场危机。最近法国政府债务再融资的利率攀升,企业破产呈上升趋势。
尼泊尔提出“一带一路”新框架 总理奥利上任后首访北京
尼泊尔国内政治力量之间最终敲定了“一带一路”新合作框架,总理奥利上任后带着它首访北京。他还希望中国兑现价值7.4亿美元的发展援助资金承诺。
债务刹车:维持还是松绑?
德国基本法中“债务刹车”规定引发的争执,最终导致了德国执政联盟的垮台。现在已经展开的选战活动中,是否应对宪法中有关债务刹车的规定进行改革,已经成了各政党相互争执的一个热点话题。
北京斥10万亿救地方债 能拉动经济吗?
11月8日,中国政府公布了一项价值10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计划,旨在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并拉动近期疲软的经济增长。这一措施正值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他在选战期间扬言要对全部中国商品加征60%以上的巨额关税。
在中印之间回旋求援:马尔代夫总统访印度
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穆伊祖周一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此行旨在修复自去年穆伊祖上台后一直紧张的两国关系,让马尔代夫继续获得印度的财政支援。
德语媒体:危机不会消失
中国政府本周推出的刺激经济措施虽然规模可观,但是否能解决最为棘手的问题?德语媒体对此进行了分析。
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迪萨纳亚克就任斯里兰卡总统
9月23日,马克思主义者迪萨纳亚克宣誓就职,成为斯里兰卡新一任总统。此前举行的总统选举中,选民对守旧派“说不”,他们指责守旧派造成了该国的经济危机。
德语媒体:中国的非洲战略正在发生变化
同以往一样,本届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再次向与会的50多个非洲政府首脑做出慷慨承诺:中国将在今后几年后,向非洲投资510亿美元,并将在当地催生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德语媒体:习近平的魅力攻势
九月五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并发表主旨讲话。他宣布,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合作关系的光与影
北京正在举行第9届中非合作论坛,这个于2000年成立的机制每3年举行一次会议。二十多年来中国在非洲投资了数十亿美元,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最重要的伙伴。
中国对非洲贷款七年来首次增长
中国对非洲贷款额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增长,这表明中国似乎正在非洲大陆上寻求一种更可持续的贷款方案。
德语媒体:中非合作真是互惠互利吗?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即将于9月4日至9月6日于北京举行,主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有53个非洲国家将出席本次论坛。
德语媒体:中国为何如此热衷于中东事务?
德国《世界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过去十年来,北京巧妙地扩大了影响力,填补了华盛顿留下的每一个空白。中东的政治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北京在该地区的和平计划也并非大公无私。《商报》撰文分析为何希腊对曾经对其慷慨出手救急的中国,热情态度逐渐降温?
德语媒体:中国与全球南方
谈到惩罚性关税,人们首先会想到美国欧盟和中国之间持续不断的贸易争端,然而,事实上,全球南方的贫困国家同中国之间,贸易领域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化。
巴基斯坦的中国债务困局
常被中国民间称为“巴铁”的巴基斯坦多年来获得了大量中国贷款用于提升基础设施并打造中巴经济走廊。然而,如何偿还这些债务,成了伊斯兰堡的大问题。分析人士认为,鉴于中国需要巴基斯坦对抗印度,因此会再次允许延期还债。
老挝从中国大量贷款 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有多大?
中国为老挝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并不便宜的贷款,这些投资尚未带来预期的回报,而老挝的债务问题则日趋严重。目前老挝做东正在举办东盟外长会议。
德语媒体:《北京宣言》和“复苏乏力”
媒体看中国
中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愿意扮演愈发主动的角色,德语媒体对此加以关注。另外,二十大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官方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复苏乏力”的问题,也引起了德语媒体的思考。
70岁生日之际 默克尔政绩毁誉并存
今年7月17日前联邦总理默克尔迎来70岁生日,德国联邦总统也给默克尔送上了祝福。而大部分德国人表示,现在的德国比默克尔任期内要糟糕。
三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中国官员承认“经济恢复还不够强劲”
鉴于当前中国经济的低迷态势,周四在北京结束的中共中央二十届三中全会尤为引起各方关注。分析人士对全会没有“新意”而感到失望的同时,北京官员也并不讳言推进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
三中全会闭幕:充斥口号的会议公报
中共中央20届三中全会周四在北京闭幕。会后发布的公报中,提出了内容广泛的政治及经济目标,包括促进工业现代化、提升内需以及遏制房地产及债务危机等,但公报中并未提及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措施。
中国能否超越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雄心历经了新冠疫情的打击和房地产危机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升经济增长将成为中共三中全会的首要关注点。
三中全会将如何为中国经济"指明方向"?
中国二十大三中全会将于下周在北京开幕。在当前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老龄化严重以及地缘政治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姗姗来迟的"三中全会"将如何为中国经济"指明方向",自然受到了格外的关注。
新预算达成共识 德国打算这样刺激经济
德国今年预期仅会迎来“迷你型”的增长,企业对投资持观望态度,私人消费也并不强劲。德国政府如今计划采取全面的减负措施促增长。在宣布就2025年预算草案达成一致的同时,德国三党联合政府介绍了可能为明年带来0.5%的额外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中国房地产见曙光?专家担心步日本后尘
过去一年,中国新开工建设的住房明显减少。饱受打击的房地产行业终于开始正视长期供过于求的问题。这燃起了人们对危机即将过去的希望。但专家指出,应对政策中缺失的是不良资产的清理,这使人们担心会出现类似日本的经济停滞。
瓜达尔港:“一带一路”败相毕露?
曾几何时,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被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和旗舰项目。近二十年过去了,该港口仍然空空荡荡。中国的全球投资计划打错了算盘吗?德国之声对此进行了访谈和研究。
中国发行超长期国债 举债万亿刺激经济
中国政府于今年两会上宣布的新一轮超长期国债周五(5月17日)开始发行。分析人士认为,此举短期内或有利于保持经济增速,但对能否有效刺激信贷存疑。
杭州、西安全面取消住房限购 网民:还是买不起
中国省会城市杭州和西安市本周四(5月9日)先后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购,引起广泛议论。有专家认为,此举意味着除了京沪深,其他城市均有可能会取消限购。
欧洲大选:德国选民最关注移民议题
欧洲议会6月即将举行大选。根据最新民调,德国选民对欧洲大选没有太大兴趣。41%的受访者表示,移民、庇护与融合政策是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
德国需全面“翻新改造” 但谁来买单?
公路、桥梁、铁路——老旧而破败。没有新的输电线——能源转型就不可能实现。德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数十亿欧元的投资,但国库已经空空如也。
从稳定到负面:惠誉下调中国评级展望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中国经济在向新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公共财政出现风险。中国财政部对此表示感到遗憾。
危机笼罩之下 德国出生率明显下滑
2023年,德国生育率明显低于往年。研究人员认为,各种各样的危机,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
德国罢工浪潮会对经济增长构成影响吗?
劳工抗议正在席卷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渗透到航空、运输和医疗保健等行业。罢工浪潮将对德国本已艰难的经济增长造成怎样的打击?
经济反弹?2024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意外增长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前两个月的出口意外增长7.1%,贸易顺差达到1250亿美元。但是在经历了几年的低增长和房地产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必须令其保持包括出口在内的持续增长,才能提升人们的信心。
德语媒体:中国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德语媒体关注到近日中国广泛报道的贵州女企业家向政府讨工程款、却被控"寻衅滋事"的消息,认为这反映出地方债台高筑的问题。而出现在许多地区的类似案例如同一枚枚小型定时炸弹。
德意志银行拟向中国房企世茂提清算诉讼
路透社报道称,德意志银行准备在香港向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世茂集团提出清算诉讼。2022年,世茂未能偿还到期的10亿美元债券,价值117亿美元的外债被视为违约。
盛极而哀 中国房产业风雨飘摇
外界估计,房地产业占中国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国强化对房地产业融资的监管,此后产业又面臨接二连三的危机,开发商先后爆发违约,被迫展开债务重组。尽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松限购政策,但在经济发展预期低迷的情况下,刺激措施似乎难以奏效。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24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