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伊朗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古称波斯。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九年也门内战有望终结 红海航道仍吃紧
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格伦德贝里在12月23日夜表示,也门总统领导委员会和胡塞武装都已经同意在全国范围内停火,并解除经济限制,为恢复联合国主导的包容性政治谈判做好准备。不过,胡塞武装近期对红海航道的国际货轮频频攻击,引发各界忧虑。
以哈冲突:以军在加沙发现大型隧道
尽管国际社会要求立即停火的呼声越来越高,人质家属也在不断向以色列政府施加压力,但以军在加沙的攻势仍在继续。以色列军方表示,他们在加沙地带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隧道工事。
美军再度空袭叙利亚境内亲伊朗民兵组织的设施
美国国防部称,再次对叙利亚境内亲伊朗组织相关的设施实施了空袭。数周来,亲伊朗的民兵组织一直在袭击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美军,造成数十名美军士兵受伤。
以哈战争:激战、逃亡与寻找解决方案的国际努力
L以色列总理内坦尼雅胡强调,哈马斯若不释放人质就不会有停火。以色列军方称,在10小时激战后占领了哈马斯在加沙北部的一个基地。周三,约5万人从加沙北部逃到加沙南部。如何援助加沙平民正是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目前在巴黎讨论的议题。
德语媒体:"中国试水第三战线"
《世界报》发表文章称,在俄乌战争和以哈冲突吸引了举世的目光之时,中国在南中国海发生的碰船事件几乎没有引起注意。此外,中国宣布主席令,免去在任七个月的李尚福国防部长职务,受到德媒的广泛关注。
专访:打击哈马斯有助于遏制中国
愈演愈烈的中东危机,是否会分散美国对俄乌战争的注意力?华盛顿能否兼顾乌克兰和以色列,为何又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息息相关?曾任驻欧美军总司令的霍奇斯(Ben Hodges)对德国之声阐述了其中错综复杂的关联。
客座评论:以哈战争若扩大 中国会约束伊朗吗?
时评人邓聿文认为,在以色列对哈马斯发动地面战后,真要让中国去约束伊朗不要攻击以色列,美中达成某种交易反而是有可能的。
2023年萨哈罗夫奖授予阿米尼及伊朗妇女抗议运动
欧洲议会将本年度的萨哈罗夫奖追授予伊朗女孩阿米尼以及她的死亡所掀起的“妇女、生命和自由”运动。2022年9月,阿米尼被道德警察逮捕后在拘押期间死亡,引发全伊朗大规模抗议活动。
以哈冲突:谁来调停?
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中东局势再度趋于紧张之后,美国、欧盟和中国均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以制止暴力的进一步升级。那么,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又能在这场危机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以方军事行动:美国不干预、中国称超越自卫范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中东进行穿梭外交的同时,已将第二艘航母派向中东。北京则分别同该地重要国家伊朗和沙特就目前的冲突交换意见并明确表态。
中东多国出现反以色列集会 欧洲反犹情绪升温
极端伊斯兰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袭后,中东多国民众上街抗议,声援巴勒斯坦。与此同时,一些欧洲国家的安全当局表示,欧洲的反犹情绪升温趋势。
穆罕默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意味着什么?
纳尔吉斯·穆罕默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标志着长达数十年的伊朗女权运动的一个里程碑,再次引起人们对去年激励全球的“妇女、生命、自由”抗议活动的关注。
伊朗人权活动家穆罕默迪获诺贝尔和平奖
继中国人权捍卫者刘晓波之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再一次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正在狱中服刑的人权活动家:纳尔吉斯·穆罕默迪。她的获奖理由是反抗伊朗妇女遭受的压迫,以及为促进所有人的人权和自由而斗争。
抗议浪潮给伊朗带来了哪些变化?
一年前,22岁的伊朗女孩阿米尼在被警察拘留期间丧生。她的死亡在伊朗引发了一场抗议浪潮,示威活动给伊朗带来了一些变化。
诺贝尔基金会撤回对俄、白、伊三国大使发出的邀请
诺贝尔基金会宣布撤销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伊朗大使参加今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邀请。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运动员通过参加杭州亚运会获取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资格的打算落空,国际奥委会宣布“因技术原因不可行”。
伊朗道德警察重返街头 女性必须戴头巾
10个月前,阿米尼之死在伊朗引发全国规模的抗议活动之后,伊朗许多妇女不再戴头巾。伊朗警方宣布,道德警察重返街头,严格执行着装规定。
伊朗处决两名沙赫切拉陵墓事件袭击者
伊朗司法部表示,两名参与去年10月发生的沙赫切拉陵墓袭击事件的男子周六(7月8日)被执行死刑。国际特赦组织等人权组织称,伊朗每年被执行死刑的人数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
上合组织添新成员 中俄欲扩大影响力
4日的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纳入伊朗为成员国,并替白俄罗斯未来的加入铺路。在会后的宣言内,该组织强调加强合作、反对集团对抗,但其组织内部仍存在分歧。
2023年德国书业和平奖将授予拉什迪
德国书商基金会本周一宣布,今年的德国书业和平奖将授予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以表彰他的不屈不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讲故事的乐趣。拉什迪自1988年以来因小说《撒旦诗篇》遭受死亡威胁,去年在纽约被袭击,身受重伤,一只眼睛失明。
中国接待巴勒斯坦总统 深化中东外交
本周二(6月13日),巴勒斯坦国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抵达北京,开启对中国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阿巴斯访华期间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国务院总理李强举行会晤。
美国再制裁涉伊朗中企 北京批无理打压
美国再度将多家中国大陆和香港公司列入制裁的负面清单,指控其涉嫌协助伊朗获得研制弹道导弹所需的部件与技术。北京回应称有关指责“缺乏依据”。
全球死刑数量创五年新高,在中国仍是国家机密
国际特赦组织的报告显示,2022 年全球至少有883人被执行死刑,是五年来的最高数字。统计数据不包括中国执行的死刑人数——估计每年高达数千。
叙利亚内战以来 伊朗总统首访大马士革
伊朗总统莱希周三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大马士革会晤,希望借此促进两个盟国之间的合作。这是时隔逾12年,伊朗总统首次访问叙利亚。
FBI:中国伊朗“越线”打压在美异议人士
美国联邦调查局官员指出,中国和伊朗等政府在美国打压异议人士的举动越来越常见,近来观察到的趋势甚至涉及使用新策略和越线行为。
沙特和伊朗外长在北京签署恢复邦交声明
经过多年敌意和零接触之后,沙特和伊朗重新走上相互靠拢的道路。两国外长在北京就恢复邦交签署了正式声明。
扩展中国的积极作用 沙特伊朗外长赴京会晤
继上个月沙特同伊朗在北京宣布恢复破裂7年的邦交关系后,两国外长也将在北京探讨执行协议的细节。
客座评论:习近平外交攻势下 民主国家面临陷阱
自从美中之间爆发”气球事件“后, 习近平调整外交政策,开始积极全面展开外交攻势,努力借助他国的帮助使中国成为能够对抗西方阵营的另一极主导力量。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西方有些国家的领袖很可能掉入中国设计的外交陷阱。
批准“对话伙伴”地位 沙特向加入上合组织再迈一步
上合组织的扩大计划进一步推进:沙特阿拉伯内阁3月29日批准沙特王国以“对话伙伴”地位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由中俄主导,被视为一个与西方机构抗衡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组织。
沙特阿美宣布两项在华投资 总额超1000亿人民币
3月26日和27日,沙特石油巨头沙特阿美接连宣布两项在中国的大型投资计划。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通电话。
沙特官员:习近平亲自斡旋促成了沙伊协定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上周宣布将恢复外交关系,全球舆论哗然。中国在其中的斡旋作用不容小觑。一位沙特官员最新表示,习近平去年12月与沙特王储接触,商讨让北京作为沙特和伊朗之间的“桥梁”,从而启动会谈、促成了上周外交和解。
中国、俄罗斯、伊朗在阿曼湾举行海上联合军演
中国、伊朗和俄罗斯海军3月15日至19日在阿曼湾举行“安全纽带-2023”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示,白宫将密切关注此次演习,但对中俄和伊朗的联合军演并不感到担忧。
德语媒体:中国打破美国在中东的垄断势力
《明镜周刊》撰文分析沙特和伊朗在北京的帮助下解决两国间长期存在的恩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评论习近平的“新长城”存在潜在的危险。
专访:习近平不会向普京施压
沙特与伊朗在中国斡旋下达成和解协议被视为北京的外交成功。接着又传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下周出访俄罗斯的消息。中国可能在乌克兰战争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吗?德国之声就此采访了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S)亚洲部的资深研究员马安洲(Andrew
上千女生神秘中毒 伊朗当局逮捕百余名嫌疑人
过去几个月来,伊朗连续发生女学生中毒事件,案情扑朔迷离,引发众多猜测。伊朗有关当局宣称,目前已有上百名涉案嫌疑人被逮捕。
沙伊协定:中国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北京在沙特和伊朗刚刚达成的历史性协议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像北京方面说的那样“没有私利”吗?美国又是如何看待中国这一新角色的呢?
沙特和伊朗将恢复外交关系
在北京牵头下举行的为期四天的谈判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同意恢复自2016年中断的外交关系。
美制裁五中企 指其助伊朗获无人机部件
美国9日以向伊朗公司提供无人机部件为由,将一些中国企业及个人列入制裁黑名单。名单上有哪些机构?
伊朗:是谁在对女学生发起毒气袭击?
几个月以来,伊朗各地已经有1000多名女学生遭到毒气袭击。尽管该国安装了密集的监控摄像网络,但是伊朗当局仍然表示,无法查清这一系列袭击事件的背后主使是谁。
记者手记:2023年,中国电影失意柏林是必然?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角”。在当下动荡多难的世界局势中,2023年柏林电影节对现实和民生的关注比以往更加强烈。此次中国参展影片脱离当下现实的真空状态,以及影人们显露出的政治麻木或许是空手而归的主要原因。
德媒: 俄罗斯与中国公司洽购可携带弹头的无人机
德国”明镜在线“报道,中国一家无人机公司已同意生产100架ZT-180无人机并在今年4月前交付俄罗斯国防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驳斥了有关报道,并称中国不向冲突地区或交战方提供任何军售。
伊朗总统结束中国行 习近平将应邀回访
伊朗总统莱西访问北京期间,两国重申了相互支持“核心利益”的立场,并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中方宣布,习近平已接受邀请,将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会伊朗总统 吁“妥善解决”核问题
中国与伊朗14日在北京举行两国元首会晤,习近平在会中表示,“无论国际和地区形势如何变化”,中方都将不会改变与伊朗的友好关系,并呼吁全球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面对来自西方的批评与制裁,两国如何深化合作?
缓解岛屿争端?习近平邀请伊朗总统14日访中
中国外交部宣布,伊朗国家领导人莱希14日将展开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与习近平举行私人会谈。继中伊关系去年底发生摩擦之后,两国将如何加强合作?会前有哪些重点值得关注?
伊朗纪念革命44周年 黑客声称再次出手
德黑兰政府在周六举办了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44周年的集会,声称面对抗议浪潮取得了胜利。而在海外,很多伊朗人走上街头,举行了示威活动。同时,有黑客组织称干扰了伊朗总统莱希讲话的网络直播。
庆祝伊斯兰革命44周年 伊朗实施万人大赦
据伊朗国家媒体报道,那些被指控“尘世腐败”和“与外国势力勾结”的人将不会被赦免。同时,前伊朗总统和总理呼吁进行政治改革。
美媒:美国考虑制裁中国监控设备公司
《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美国正考虑对向伊朗安全部队出售产品的中国监控设备公司实施制裁,被锁定的中国监控摄像机制造商天地伟业去年已被美国商务部列入黑名单。
英国伊朗双重国籍者遭德黑兰处死
据伊朗媒体报道,曾任该国国防部副部长的阿克巴利已经被处决。拥有伊朗与英国双重国籍的他此前被指控为英国从事间谍活动。英国以及美国方面都对这一处决表示谴责。
抗议数月来,伊朗已判决17名示威者死刑
上周六伊朗刚执行了两项死刑案,周一又有3人被判死刑。自阿米尼案爆发的抗议活动以来,已有17人被判死刑,4人被执行死刑。
《查理周刊》漫画讽刺哈梅内伊 伊朗很生气
法国知名讽刺杂志《查理周刊》1月4日刊登了讽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漫画。德黑兰方面因此召见了法国大使表示抗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驻伊朗办公室也遭关闭。
马斯克:已有近100台“星链”在伊朗运作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周一表示,已有将近100台“星链”(Starlink)网络终端机在伊朗运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马斯克已向乌克兰提供了约2.2万台“星链”终端。
前一页面
第4 页,共4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