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人大
人大指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全国人大以及地方各级人大,。人大常委会统领全会,在大会会期之外代理行使全会的职权。按照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本应为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跳转至下一栏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客座评论:“赵乐际事件”何以被民间放大解读
客座评论:“赵乐际事件”何以被民间放大解读
中国两会已经结束,本次两会称得上中规中矩、波澜不惊。但在两会的最后两天,中共第三号人物、全国人大委员长赵乐际却连接缺席政协闭幕式以及本应由他做总结的人大闭幕式,算是一个意外插曲,一时间引起舆论的关注和猜想。
邓聿文
评论
德语媒体:“中国加几”才安全?
德语媒体:“中国加几”才安全?
《法兰克福汇报》写道,特朗普的关税可能波及任何一个国家,以至于实行“中国加一”战略的企业开始考虑,究竟“中国加几”才足以去风险?《商报》评论说,中国出口受压,出路只有一条:推动内需。但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即便是集权国家也没办法强迫老百姓消费。
中国人大会议闭幕 人大委员长因病缺席
中国人大会议闭幕 人大委员长因病缺席
本周二(3月11日)下午,中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鸿忠主持会议并宣布,全国人大委员长赵乐际因呼吸道感染请假。这是数十年来中国人大委员长首次缺席人大闭幕会。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疲软的根源在哪?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疲软的根源在哪?
正在召开的中国人大会议,将经济议题列为了重点。《新苏黎世报》刊评指出,中国经济当前的疲软,主要因归咎于习近平前几年的政策失误,而其补救措施不可能完全见效。《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彻底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方法还是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媒体看中国
评论
中国两会:李强工作报告著重强化内需
中国两会:李强工作报告著重强化内需
相较于去年,中国总理李强这次的工作报告更强调“消费”、“科技”、“人工智能”等关键词。谈到两岸,除了中国官方一贯的“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说法,李强额外提到了“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的叙述。
中国人大即将开幕 会制订怎样的经济目标?
中国人大即将开幕 会制订怎样的经济目标?
3月5日,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在北京开幕。尽管外界时常将其称为橡皮图章议会,但是其依然有着一个重要功能:向外界透露中国政府的优先事项。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本次全国人大会议不太会发布重大的经济提振措施,而是会继续促进创新、鼓励消费的路线。
显示更多
广告
跳转至下一栏 焦点话题
焦点话题
女性参政?中国政治仍是男人的世界
正在举行的本届中国人大会议上,女性代表的比例仅略高于四分之一。而中共最高决策层则是清一色的男性。研究者和女权人士认为,在中国,不仅政策制定中没有为女性考虑,女权活动还遭到打压。
人大报告删“和平统一” 对台强硬或过度解读?
中国渔船金门翻覆案谈判僵持之际,中国总理李强在两会期间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涉台部份删除了惯例出现的“和平统一”,引发揣测。有学者向DW表示不必“过度解读”,也有专家指出北京未来对台方针可能“多做少说”。
当改变惯例成常态——中国总理记者会为何取消?
中国宣布今年的人大闭幕后不举行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十四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该消息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则成为被禁止讨论的话题。海外社交平台上,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评论。
危机中的中国
在安徽的一个钟点工市场,不少人一大早就在路边等活。招工的人不多,工资也很低。这些人感觉到,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形势预计将成为人大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请看德广联记者的实地报道。
中国两会聚焦经济 人大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
中国“两会”4日起登场,总理李强将首次发表政府工作报告;不过,人大会议发言人表示,今年人大闭幕后将不举行总理记者会。而外界关注焦点仍在于中国经济,特别是李强将提出多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经济疲软的当下,两会能否端出救经济的实质措施?
两会前瞻:中国经济怎么救?
上一届两会,中国把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订为“5%左右”,最后官方称实际增长5.2%。不过,专家向DW表示,去年真实的经济成长恐怕不到1%。这一次两会,中国总理李强将首度发表政府工作报告,他会喊出多高的增长目标,又将提出什么样的经济措施?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