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习近平
2013年起,习近平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墙外文摘:美俄中更新核测试设施是历史的倒退
有文章指出,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对其核测试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这是国际军备控制的倒退。历史告诉我们,地球上即使只有一枚核武器,也有发生意外和沟通失误的可能性,那可能意味着世界末日。
三中全会在即 习近平重申反贪腐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预计7月登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週召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重申“军中不能有腐败份子藏身之地”。
德语媒体:习近平并非普京的真朋友
中国、俄罗斯、朝鲜的专制统治者不断接近,引发了德语报刊的担忧。《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中俄接近是出于共同利益,普京无法指望中国会提供真正友谊。《劳西茨评论报》和《人民之声报》则关注中国在俄罗斯朝鲜关系中的角色。
墨西哥毒贩勾结中国地下钱庄洗钱 遭美国破获
美国司法部18日宣布,在中国及墨西哥的协助下破获一起贩毒集团洗钱案,该集团与中国地下钱庄有所关联。另一方面,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近日会见美国官员时再度强调,“芬太尼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
长平观察:“美国企图刺激我们收复台湾,但我们不会上当”
长平
据《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报道,习近平在2023 年 4 月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晤时表示,美国试图诱使中共攻打台湾,但他不会上钩。时事评论作家长平分析,习近平表示不会攻打台湾,台湾人要不要“上当”?
墙外文摘:中国邀请台湾网红去干什么?
有评论认为,外国人在中国做网红,有效的方法是在看似中立的观察和隐晦的观点上,能与中国官方话语和宣传的既定路线一致,并以积极的方式描绘中国,然后再以所谓“真相讲述者”自居,去重塑国际新闻里的中国形象。
客座评论:从“微妙抵抗”到两大阵营的对抗
张俊华
在一定条件下,邪恶势力不仅不会受蔑视,而且暂时会占上风。这个道理,不仅已被以往人类历史上的很多事件证实,也将由周末在瑞士召开的乌克兰和平峰会再次验证。
杯葛瑞士和平峰会?传中国私下力推北京方案
中国宣布不参加瑞士和平峰会,先前已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批评。如今路透社消息指出,中国正私下游说开发中国家支持其提出的乌克兰和平方案。目前仍无法确定,此举是否成功说服他国放弃参与瑞士峰会。
美国会通过法案 质疑“西藏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周三美国众议院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反对中国就西藏历史和地位散布“虚假信息”,并敦促北京同西藏开展对话。
美副国务卿:相信北京集中精力搞经济、想稳定对美关系
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表示,美国相信中国目前主要的焦点是在经济上,并且北京决心致力于稳定与美国的双边关系。
四名美国大学教师在华遇袭 官方证实遭刺伤
美国国务院10日证实,4名在中国任教的美国康乃尔学院教师在中国遭到攻击。社群平台X上也流传了一段疑似为伤者倒卧在地上的影片。中国外交部证实4名外籍教师在吉林遇袭,警方初步判断为偶发事件,案件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墙外文摘:新冠病毒可能来自武汉病毒研究所
有专家撰文认为,尽管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起因一直备受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病毒是从中国武汉的一个研究实验室泄漏出来的。
德语媒体:中吉乌铁路 习近平给普京的当头一棒
中吉乌铁路项目协议得到签署。《法兰克福评论报》指出,普京多年来一直反对该项目,这条铁路线绕过俄罗斯,俄乌战争或加速了项目的进展。此外,中国汽车供应商强大的竞争力也受到了德媒的关注。
河南村镇银行诈骗案 受害者艰难的维权路
今年二月,欧阳云(音)前往河南省会郑州,就其账户遭冻结一事讨要说法。当时,他的家人满以为,欧阳云两三天内就会回家过年...
长平观察:“习近平先生,推倒这堵墙!”
长平
今年是“六四”运动35周年,也是柏林墙倒坍35周年。时评作家长平指出,曾经把柏林分为东西两部分的那堵墙在 35 年前倒塌了,但是试图将世界政治格局重新划分为东方和西方的那堵墙依然存在,这就是中共的信息“防火墙“。
天安门母亲喊话习近平:六四是绕不过去的历史悲剧
在纪念六四天安门事件35周年的日子里,"天安门母亲"再度发声。他们对政府的沉默不能理解,重申"真相、赔偿与问责"三大诉求,并直接喊话习近平,要求对话。
德语媒体:假如中国是一家私营企业
《资本》杂志将中国比作一家私营股份制企业,习近平则被比作只会政治挂帅的无能总裁,建议投资者最好远离这家公司的股票。《经济周刊》则注意到欧盟正酝酿针对中国廉价电商的新规,并批评欧洲人的行动太过迟缓。
墙外文摘:六四镇压应该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来记忆
六四运动亲历者和研究者王超华认为,一个民族不能反省自己的罪恶,是不可能真正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所以不管是六四还是清零,这样的历史应该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样来记忆。
德语媒体:习近平的中东和平计划
中东局势日趋紧张之际,周四在北京的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发布主旨讲话。中国媒体称,习近平的讲话为“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5月27日)呼吁,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创造就业岗位。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这一表态。社交媒体上,就业难仍是热搜话题。
德语媒体:相较巴勒斯坦 台湾更应获得国际认可
《南德意志报》评论称,上周北京的对台军演,应当引起德国的警惕。《世界报》发表评论写道,一些西方国家争相恐后地去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地位,却对民主台湾的地位问题噤若寒蝉,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泽连斯基最新视频 直接喊话习近平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表态,呼吁国际社会应继续关注乌克兰战争。在最新公开的一个视频中,泽连斯基直接向习近平发出邀请。
客座评论:普京向北京作出的无奈之举
张俊华
普京今年5月访问北京和哈尔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提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加强投资合作,开展工业、高科技产业合作生产。该话题得到的关注并不多。但恰恰是中国帮助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一发展,将对今后的乌克兰战争和全球经济整体发展起到生死攸关的联系。
德语媒体:中俄联手挑战国际秩序
《商报》发表评论称,中俄日趋紧密的双边关系,标志着美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衰减。《明星》周刊评论称,北京故意为普京来访营造老友重逢的氛围,就是为了展示对华盛顿的蔑视。
客座评论:赖清德520演讲为何触痛中国大陆当局?
邓聿文
政治评论员邓聿文认为,赖清德520就职演说公开把大陆说成是对台湾的威胁和对世界和平稳定的最大挑战,通篇没有"台独"二字,但处处是台独的身影。未来两岸的对撞会逐步升高。
德语媒体: 不亢不卑 维持现状
台湾新总统赖清德就职之后,台海局势能否出现缓和,亦或会变得更加紧张?德语各大媒体都希望从赖清德的就职演说中为上述问题找到答案。
德语媒体:孤独的台湾
台湾新总统赖清德宣誓就职之际,《时代》周报聚焦台湾日益缩小的国际空间。《科隆城市报》则关注了上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中国之行。
伊朗总统莱希空难 各方反响如何
伊朗总统莱希周日乘坐直升机从阿塞拜疆返回伊朗途中发生空难。周一,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等均对莱希及伊朗外长等遇难表示哀悼。
解码中国:北京与莫斯科肩并肩
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中国,希望加强双方经济合作,也为其对乌战争寻找资助。专家对中国是否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表示怀疑。
墙外文摘:520来临,中共对台施压有多狠?
有评论认为,北京试图在不违背与华府之“默契”的情况下,向即将上任的赖清德政府施压。这些行动虽然不会立即升高台湾海峡的紧张情势,但引发各方意料之外之军事冲突的风险,仍旧居高不下。
普京结束访华 美台如此评价
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访华行程。美国白宫淡化俄中元首会面的重要性。台湾外长则认为中俄正在相互支持扩张主义。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呼吁中国出席瑞士和平峰会。
德语媒体:普京不能输
《时代周报》题为"他不能输掉这场战争"的文章分析认为,尽管中俄靠近,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中国国内外交政策圈中,也存在对中俄关系质疑的声音。尽管如此,习近平不会置普京于不顾。
德语媒体:稳如磐石的中俄伙伴关系
周四,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北京,并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了会谈。普京开始其新一届总统任期后将首次出访目的地选择中国,显然也是为了凸显莫斯科同北京非同寻常的伙伴关系。
客座评论:习普会面面临的两大棘手问题
今天普京来京跟以往不同,因为这次旅程涉及到俄罗斯今后的生存问题。俄罗斯的战争正是因为中国从一开始就提供的支撑,才坚持打了下来。所以,普京很希望这种局面能维持下去。
中俄“深化”关系 何为新时代战略伙伴?
普京访华期间,与习近平签署一份深化新时代战略伙伴关系的声明。两国将扩大贸易合作,并提升卢布和人民币的份额。在俄乌战争问题上,俄罗斯称赞中国“客观中立”的立场。在能源、民用核能、工业、信息技术、航天等领域也将加强合作。
中俄关系:真朋友还是权宜合作?
长期以来,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错综复杂。但自从两年多前普京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莫斯科变得更加依赖北京。中俄的友谊会持久吗?一段中俄关系演化史。
“老朋友”再相会 普京抵北京会习近平
俄罗斯总统普京半年内二度访华,外界关注焦点依然围绕在中国会在俄乌议题扮演何种角色,包括能否不负马克龙所托,促成俄方在巴黎奥运期间对乌克兰停火。普京出访前则接受中国官媒专访,再度批评西方对俄国的制裁。
德语媒体:征收电动车关税 德法意见不一
周二美国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欧盟是否也会采取跟进措施,目前并无定论。德法两国在是否应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的问题上,意见并不统一。
德语媒体:习近平让欧洲自爆弱点
上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结束了对法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欧洲三国的访问,《法兰克福汇报》继续分析习此次欧洲之行体现出的欧洲的“短板”。《日报》则关注了欧盟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下降。
客座评论:彭丽媛不太可能公开走向中国政治前台
邓聿文
社交媒体流传一张彭丽媛去部队高校调研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照片。有人猜测,中国领导人要把自己的夫人送上前台,开启夫妻同执政模式。本文作者邓聿文却分析认为,现有迹象还看不到这点。
德语媒体:习近平心情复杂
德语媒体聚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刚结束的访欧之行。《时代周报》指出,习近平并没有更接近其主要目标。《南德意志报》则认为中方实施了类似“对冲”的策略。
习近平访欧之行破坏了欧洲的团结吗?
习近平的欧洲之行在贸易和乌克兰等问题上几乎都没有取得突破。有专家认为,此行表明中国的总体战略是“破坏欧盟的团结”,同时增加对个别成员国的影响力。
德语媒体:钢铁般的友谊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本次出访欧洲三国,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极高的礼遇。但细究之下也不难发现,他在巴黎、布加勒斯特和布达佩斯的会谈氛围,实际大不相同。
欧洲之行最后一站:习近平到访匈牙利
匈牙利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此次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一般认为,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将借此机会进一步强化匈中双边关系。匈牙利是欧盟内同中国关系最为紧密的盟友。
德语媒体:习近平欧洲三国行暴露“欧洲在地缘政治上处于第二梯队”
德国《商报》发表客座评论指出,习近平在欧洲之行中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并非巧合,匈牙利就经常阻止欧盟就中国问题做出联合决议,充当特洛伊木马。因此“欧洲人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越团结,就越能影响北京的行动”。
塞尔维亚与中国签署历史性协议 构建“共同命运体”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令其成为首个与中国签署“新时代命运共同体”协议的欧洲国家。此协议预示中国和塞尔维亚将开展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
中国和塞尔维亚“钢铁般的友谊”是怎样炼成的?
塞尔维亚对于中国来说,可以说是它在欧洲最好的“铁哥们儿”。两国的关系不仅体现在无数的大型基建项目上。在军事上,政治上,塞尔维亚和中国的关系从欧洲大陆的层面上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德语媒体:欧洲能在对华政策上发出共同声音吗?
作为五年来首次欧洲之行的第一站,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已经完成了对法国的访问行程。德国是法国的近邻,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法高层的会晤自然也引起了德语媒体的高度关注。
专访:习近平访欧以打破欧美阵线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荣休研究主任白夏(Jean-Philippe Béja)表示,习近平访问欧洲以打破西方阵线。面对特别是经济方面诸多矛盾,欧盟立场更为强硬。而俄乌战争对欧洲攸关存亡,欧洲相信中国帮助俄罗斯,这对中欧关系是非常消极的因素。
“习大哥来了”——塞尔维亚为何频繁向中国“送秋波”
在塞尔维亚,习近平的国事访问被视为对 “铁钢友谊 ”的确认。中国已成为巴尔干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参与者。不过欧盟对此表示不快。
前一页面
第9 页,共8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