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习近平
2013年起,习近平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长平观察: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强人政治的时间胶囊
长平
本周适逢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中共对此进行了高调纪念。时事评论作家长平提醒道,强人政治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留给未来的时间胶囊,其中记录和传承着一个民族的专制诅咒。
白宫顾问沙利文下周访华 将谈台湾、南海、乌战
美国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下周将访华。沙利文将与王毅会晤。此前媒体引述知情人士报道这一消息,并称沙利文此行或为拜习会铺路。
习近平与英国首相斯塔默举行电话通话
中国国家媒体报道称,周五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英国首相斯塔默通电话。习近平祝贺斯塔默就任英国首相。英国发表的官方声明中称,斯塔默在通话中表示,希望两国领导人能够进行公开、坦诚和诚实的讨论。
中国多家媒体撰文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
《求是》杂志在一周前,就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撰文纪念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一些官方媒体在8月22日当天跟进,也发表以改革开放为关键词的纪念文章。
习近平、苏林会晤签了哪些协议?
中越共产党领导人周一在北京举行的会晤受到广泛关注,双边签署14项合作协议。一方面,苏林本月初出任越共总书记后,中国是其首次出访的目的地,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过去三周来的首度公开露面。
客座评论:习近平左右摇摆 但依然心向普京
张俊华
机会主义的外交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尊重的。但习近平似乎是更关心如何在不背离威权主义的原则下,获得更多利益。旅德华人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这就是最近北京外交变化的原因。
越领导人苏林访华见习近平: 延续“竹子外交” 加强经济合作
正在访问中国的越共总书记、越南国家主席苏林周日晚抵达北京,将与久未公开露面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唔。苏林被任命为越共总书记后的首次出访备受外界关注。
越共总书记苏林中国行 经贸合作料是重头戏
越共中央总书记兼越南国家主席苏林周日启程前往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路透社指出,中越两国希望加强贸易,此次访问,铁路项目建设等合作项目料将是重点议题。
德语媒体:不容乐观的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发展同比下滑0.6%,增幅降至4.7%。尽管中国官方表示,七月经济“总体稳定向好”,但种种迹象显示...
德语媒体:中国与全球南方
谈到惩罚性关税,人们首先会想到美国欧盟和中国之间持续不断的贸易争端,然而,事实上,全球南方的贫困国家同中国之间,贸易领域的矛盾也在不断激化。
越共新任总书记苏林本周日访华会习近平
中国外交部证实,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将于8月18日至20日对中国展开国事访问。另有消息称,在下个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苏林还会会见美国总统拜登。
长平观察:高志凯有拍习近平马屁的自由吗?
中共智库官员高志凯接受半岛电视台主持人哈桑(Mehdi Raza Hasan)的采访广受关注。时事评论作家长平指出,高志凯不仅不敢批评习近平,甚至也没有拍习近平马屁的自由。
特朗普、马斯克X平台对谈:马斯克愿为削减政府开支效力
在这一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中,特朗普详细讲述上月遭枪击事件的细节,并抨击哈里斯在应对非法移民方面的政策作为。他还强调如果自己当政,不会发生俄乌战争以及加沙冲突。马斯克则提及,如果成立一个政府效率委员会,他愿意加入帮忙。
墙外文摘:习近平为什么抓了自家“白手套”?
《纽约时报》记者傅才德指出,中国最有名的企业家马云也逃不脱中国的政治系统。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的系统,律师、金融系统、官员、银行,还有证券公司,他们都在支持中国“白手套”秘密地控制公司。
德语媒体:两岸和平共处 对各方都最有利
《商报》评论认为,德国政府必须在台湾问题上表明立场,只有欧美各国协力向北京施压,台海两岸才能维持和平。《新苏黎世报》报道了日美加强军事合作,以应对台海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梅洛尼会晤习近平 称北京为“重要对话方”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周一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会晤,称北京是应对国际紧张局势的“重要对话方”。此前,梅洛尼承诺将重启对华关系。意大利去年底退出了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
德语媒体:习近平变成中东总教父?
媒体看中国
哈马斯和法塔赫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依然是德语报刊关心的话题。波恩《总汇报》认为,中国对中东的影响力在上升,对于西方而言则绝非好消息。《每日邮报》也指出,联合声明本身对和解进程贡献不大,但中国影响力却显著上涨。
哪些政要将出席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缺席巴黎奥运会,由副主席韩正作为他的“特别代表”出席开幕式。世界其他政要的出席情况如何?
必须发出信号——欧盟两项重要会议将不在匈牙利举行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本周一表示,为谴责匈牙利在乌克兰问题上有争议的单独行动,下一次欧盟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的非正式会议将在布鲁塞尔举行,而不是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德语媒体:2.7欧的裙子和30欧分的耳环 欧洲人无法抗拒
《商报》关注三中全会文件措辞模糊,但认为,中国的政治运作即是如此:高层给出关键词,地方展开竞争。《世界报》聚焦欧盟考虑对Shein等中国电商采取措施。
乌克兰外长周二开始访华行程
来自北京和基辅的消息均证实,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将于本周到访北京,这也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外长首次访华。
墙外文摘:习近平用深化改革取代改革
媒体看中国
有评论认为,毛泽东用继续革命取代革命,邓小平用改革取代继续革命,习近平用深化改革取代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宣告了邓小平时代十一届三中的经济改革已经结束。
分析:三中全会为习近平第四任期铺路
中共第20届三中全会落幕。专家向DW分析,在“求变”的口号之下,“稳”才是会议关键字。而习近平出席闭幕式的画面,打破了身体不适的谣言。有意见认为,三中全会的蛛丝马迹透露了习近平正为第四任期铺路。
德语媒体:习近平是改革家--理论上的
媒体看中国
德语媒体纷纷关注中共三中全会,认为会议公报显示习近平的政策路线将继续。一篇官方新华社消失的文章“改革家习近平”也引起了注意。
三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中国官员承认“经济恢复还不够强劲”
鉴于当前中国经济的低迷态势,周四在北京结束的中共中央二十届三中全会尤为引起各方关注。分析人士对全会没有“新意”而感到失望的同时,北京官员也并不讳言推进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
德语媒体:世界最强大统治者的软肋
媒体看中国
《商报》写道,中共高层政治精英最重要的会议--三中全会结束,向外传递的信息却极其有限,唯一具体的内容是,一位失踪的前部长的名字出现了。《世界报》写道,尽管中国领导人的权力似乎前所未有的稳固,但中共最担心的仍是民愤。
三中全会闭幕:充斥口号的会议公报
中共中央20届三中全会周四在北京闭幕。会后发布的公报中,提出了内容广泛的政治及经济目标,包括促进工业现代化、提升内需以及遏制房地产及债务危机等,但公报中并未提及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措施。
油罐车、鼠头连发 中国食安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食安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化工油罐车遭揭混装食用油,微博上又传出知名方便面掺有鼠头。网民议论纷纷之际,专家分析若要改善长期食安问题,赋权给消费者、媒体是一大关键,但这与习近平的治国之道背道而驰。
德语媒体:十字路口的三中全会
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的背景下,本周一在北京开始举行的中共20届三中全会不仅在中国国内引发关注。德语媒体也在提问:中国经济发展将何去何从?
中共三中全会开幕 经济数据缺乏动能
制定未来路线的重要会议--中共三中全会开幕之际,北京公布的经济数据却相当疲弱。分析人士对会议压低期待。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遇刺右耳受伤 各国领导人谴责暴力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7月13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政治集会上耳朵中弹。联邦调查局证实,这起枪击事件被视为一次暗杀企图。美国特勤局通报,枪手已被击毙,集会观众中1人死亡2人受重伤。
客座评论:给习近平“戴高帽子”能成功吗?
张俊华
学者张俊华指出:打了三年多、处于僵局的乌克兰战争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但鉴于普京提出的无理的和平条件,谈判很难会马上发生。这时,有些国家自然想起了中国,并对习近平寄予不少希望。但这里的可行性又何在?
三中全会将如何为中国经济"指明方向"?
中国二十大三中全会将于下周在北京开幕。在当前经济低迷、失业率高企、老龄化严重以及地缘政治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姗姗来迟的"三中全会"将如何为中国经济"指明方向",自然受到了格外的关注。
客座评论:英美大选对中港的讽刺
曾志豪
英国选举结束,保守党惨败、工党上台;美国大选的候选人辩论激烈,拜登也被呼吁退选。这两件事,对中港政治,带来甚么讽刺呢?
德语媒体:中国投资者深感不安
《新苏黎世报》关注下周举行的中共三中全会,外界预期不会有深层次的改革。该报还聚焦习近平的反腐运动下,中国仍贪官不断。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为何突然访华?
时隔两个月,中匈领导人再次会晤。刚刚访问过乌、俄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称访华之旅为“和平使命3.0”。专家如何解析欧尔班此行的目的和意义?
匈牙利总理突访华 习近平呼吁大国应发挥正能量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闪电拜访普京后前往北京会见习近平。中国领导人呼吁国际社会为俄乌恢复直接对话创造条件。人们还注意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企纷纷投资匈牙利这个欧盟国家。
墙外文摘:“爱国人士”的潜在暴力没有消失
有文章指出,网络用户对于日本的态度,已从早些年的敌视,逐渐转变成为仇视。这种潜在的暴力,并没有随着中国政府对“仇日极端言论”的打压而消失。
德语媒体:受益者是习近平
《新苏黎世报》强调,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欲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受益者。《法兰克福汇报》则认为,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临时关税“没问题,但不解决问题”。
上合中亚峰会:普习推动对抗西方联盟
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习近平呼吁与会国"抵制外部干涉",普京则称多极世界已成为现实。7月4日,上合组织正式接收白俄罗斯为成员国。
客座评论:习近平念政治紧箍咒能实现强军梦?
邓聿文
中国军事力量的跃升在最近几年广受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的关注,并在台海多次展示肌肉。然而,外界对解放军的了解还是不多,这支部队仍保持着很大的神秘性。就此而言,近期召开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为外界了解解放军提供了一扇难得的观察窗口。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将访华:既要又要的平衡之旅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以对华政策强硬派的形象引人注目,其当选后意大利便退出习近平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她下个月前往中国访问,究竟会带着怎样的“愿望清单”,而习近平又是否能让她满意?
客座评论: “三明治”里习近平的平衡术
张俊华
美国和北约对中国最近再次提出警告,规劝中国不要在军事上帮助俄罗斯,并指出如果中国不接受劝告,则将要采取措施。但另一方面,普京也在用各种手段来警示北京,不要跟西方走得太近。
墙外文摘:火箭军贪腐案是否导致中共军队崩溃?
有评论认为,尽管火箭军腐败案严重到必须让习近平亲自定夺,透过召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表态,但此等纪律挫败是否到达让中共军队体系崩溃地步,仍须持平论断审慎观察。
习近平下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中国外交部周日对外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2日至6日将出席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应邀对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中国宣布三中全会日期 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挂帅"
原本预期去年秋季举行的中共20届三中全会现定于7月15日至18日召开。中共"三中全会"自1978年以来大多聚焦经济改革。鉴于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压力,此次三中全会将制定何种经济路线尤为引人关注。
李尚福、魏凤和:中国两位前国防部长同一日被开除党籍
中国官媒报道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周四审议通过对李尚福和魏凤和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结果和处理意见的报告,两位前国防部长均被开除党籍,移交司法。李尚福去年“消失”数月之后,被官方宣布免职。而就在十天前,习近平强调军中绝不能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德语媒体:习仲勋教会习近平如何与莫斯科打交道
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发表文章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关系的策略,其中提到“习近平可能从他的父亲那里学到,在与莫斯科的关系中避免任何‘亲密’,始终保持距离”。t-online则评论指出,中国探月技术将“无情超越其它国家,且带来了不可预见的后果”。
波兰总统杜达访华 同习近平谈和平与经贸关系
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波兰的元首,杜达正在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波中双方探讨在欧洲实现和平的前景,同时希望加深经贸关系。杜达在京期间,中国宣布对波兰公民实施15日单方面免签政策。
墙外文摘:美俄中更新核测试设施是历史的倒退
有文章指出,美国、俄罗斯和中国都在对其核测试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这是国际军备控制的倒退。历史告诉我们,地球上即使只有一枚核武器,也有发生意外和沟通失误的可能性,那可能意味着世界末日。
前一页面
第8 页,共8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