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美关系
作为21世纪全球两大强国,中美既是伙伴又是对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积极劝架?坐山观虎斗?
瑞士《金融经济报》刊发客席评论,呼吁欧洲当好美中之间的调停人,避免大国之间发生战争。柏林《每日镜报》则分析指出,鉴于俄罗斯当前国力明显弱于中国,北京不会介意哈萨克斯坦全面依附俄罗斯,毕竟这有助于维护“一带一路”沿线的局势稳定。
虽遭美国制裁 商汤科技成功在港上市
中国人脸识别技术企业商汤科技12月30日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第一天收盘时涨幅超过7%。该公司不久前刚刚被美国列入限制投资制裁名单,华盛顿指责商汤科技开发的人脸识别技术有针对性地识别维吾尔人,构成了侵犯人权。
达美航空中途返航 其原因中美各执一词
上周,美国达美航空一架从西雅图飞往上海的客机在几经推迟后起飞,中途突然返回西雅图。达美航空回应表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实施的新要求是造成这架航班折返的原因。中方则称达美航空人员严重短缺才是真正原因。
2022年美中关系将走向何方?
美国和中国陷入日益严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之争,这样的竞争关系预期会在明年继续加剧。
德语媒体:美中的科技战和南海的德国军舰
展望即将到来的一年,《商报》预言美中之间的科技战会愈演愈烈。《新苏黎世报》则分析了德国护卫舰“巴伐利亚”号远航南中国海的使命。
2022年中美关系主轴:“紧张管控”
德国之声专访独立学者吴强,他表示,中美在2021年于许多领域都持续深化双边对抗,也指出,中美双边关系2022年会以“紧张管控”的主轴持续发展。
立陶宛总理与布林肯通话 讨论中国问题
布林肯向立陶宛承诺,会与盟国共同对抗北京胁迫。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再次向立陶宛喊话,警告若试图“对中方进行政治讹诈,是打错算盘”。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 哈佛教授被判有罪
美国一个联邦陪审团21日认定一名哈佛大学教授因在向美国政府机关揭露与中国的关系时做出虚假陈述,所以被判定有罪。相关案件也在美国的相关学术圈内引起诸多讨论。
王毅:中国抗疫外交卓有成效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总结中国外交工作和国际形势时表示,中国是国际合作抗疫、多边主义的模范,并批评一些国家的“冷战意识形态”和“干涉他国内政”。
以人权与国安为由 美再制裁中企与研究机构
美国政府17日对9间中国公司进行新一波的投资与出口限制,指控他们协助中国政府压迫维吾尔人或帮助中国解放军。此外,美国参议院同日通过了防止维吾尔强迫劳动的法案。
美军研发新软件 预测中国“过激反应”
随着中美关系走入低谷,如何回避激烈冲突成了重要关键。美国军方近期研发了一个新的软件工具,透过过往数据来预测哪些行动恐怕会引起中方的过激反应,以确保行动落在安全范围内。
因隐瞒与中国关系遭起诉 哈佛教授将出庭受审
美国哈佛大学一名化学教授遭美国司法部指控未诚实向国防部人员揭露参与中国“千人计画”与跟武汉理工大学之间的关系,他的案件即将在周三进行开庭陈述。他的多名同事认为他是“不公正刑事起诉”的受害者。
英媒:疑地图惹祸 传白宫下令切断台部长民主峰会画面
路透社披露,在上周五美国政府举办的民主峰会期间,传出白宫因台湾政委唐凤在演说简报中呈现了一张台湾与中国不同颜色的地图,下令切掉唐凤演说画面。专家认为,美国此举可能是为了避免认可台湾非中国一部分的情况。
美国外交制裁北京冬奥 德国暂不加入抵制行列
美国政府6日正式宣布将对2022北京冬奥进行外交制裁,代表美国官员将不会出席北京冬奥。中国驻美大使馆批评美国此举是将体育政治化,中国外交部也扬言会进行反制。
美媒:中国欲在非洲大西洋岸造军事基地 惊动白宫
《华尔街日报》独家报道,美国政府机密报告显示,中国有意在赤道几内亚打造在非洲大西洋岸的第一个军事基地,白宫及五角大厦担心,这将为美国东海岸带来安全上的隐忧。
中国将放宽美企高管赴华旅行规定
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表示,中国将把美国企业高管前往中国旅行审批时间缩短到不超过10天。
所罗门省长支持台湾 美中角力成隐忧
与所罗门中央政府不睦的该国最大省马莱塔,其省长苏伊达尼3日表示,支持与台湾维系邦谊,且称“马莱塔省及其人民将必须思考继续留在所罗门群岛有何意义”。外界关心,所罗门群岛是否体现了美中角力已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
中美外交角力 洪都拉斯选边站
在台湾盟友陆续转向中国后,台湾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仅剩8个邦交国,而选出新总统的洪都拉斯目前动向也受各方关注。新政府上台后,会转投中国的怀抱吗?
墙外文摘:“国殇之柱”被移除的后果
有评论认为,港大校方下令将国殇之柱从校园移走的做法表明,香港高等教育当局看来是在遵循中央政府的命令,消除大学培养未来挑战中国统治的政治领导人的潜力,大学已从过去进行政治启蒙的地方变成了国家监控监管的场所。
德语媒体:民主制到底在衰退还是在复兴?
《每日镜报》注意到,拜登召集的民主峰会中,只有77个受邀国称得上是民主政体,因此担心民主国家的圈子会越来越小。《新闻报》则乐观地认为,全球民众普遍认同进步价值观,一次民主制度必然在疫情后迎来复兴。
一中政策=世界和平 台湾独立=世界核平?
本周早些时候,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在新加坡举行了一场研讨会,新加坡资深外交官马凯硕与德国《世界报》出版人奥斯特就中国崛起议题展开了对谈。而在听众提问环节,焦点则转向了台海局势。
美国5议员访问台湾 中国大使馆要求取消行程
五名美国国会议员25日晚间搭机抵达台湾,准备展开为期两天的出访行程。根据官方消息,代表团此次出访将着重在安全事务,也会与台湾国防部官员与台湾总统蔡英文见面。这是过去一个月来,美国二度有国会议员出访台湾。
油价危机:美中协调合作 欧佩克恐停止增产
油价高涨使美国、中国在能源议题上展开协调合作,虽中方尚未提出详细释放储备石油的计划;同时,《华尔街日报》报道,为因应美国释放5000万桶原油一事,欧佩克+恐将暂停增产。
阻北京军事发展 美又双叒叕拉黑中企
出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考虑,美国在贸易黑名单上新增了27个来自中国、日本、巴基斯坦和新加坡的实体。但8家中企格外引人注目。
美媒:人质外交?遭中国禁出境的美公民突返国
在拜习会前夕遭中国禁止出境4年的美国公民丹尼尔・徐突然收到通知可以返国。与此同时,7名在美国遭定罪的中国公民也被送回中国。外界忧心中美“人质外交”恐将持续发生。
乒乓外交2.0? 中美联合组队参加世乒赛
11月23日,休斯敦世乒赛即将拉开大幕。现在,国际乒联宣布,中美两国选手将组成两对跨国组合参加混双赛事。五十年前的1971年,中美两国正是通过“乒乓外交”开启了双边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美媒:美商出售刚果最大钴矿给中资 拜登之子持股公司成助力
在绿能科技成中美新战场之际,中资企业从美商手中收购刚果(金)两座最大钴矿场,使北京进一步掌握绿能资源。《纽约时报》报道,总统拜登之子与中方合资的公司,协助中企完成了关键的钴矿交易。
墙外文摘:封印《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更丑还是更美?
有评论认为,柏杨的遗孀要禁止他的书如何使用,这正好认证了酱缸某程度上存在。2008 年在台北去世的柏杨,今天还是不能从酱缸中爬出来,还在与它战斗着。
被中国禁止出境数年 美籍华人拜习会前成功返美
路透社18日独家报导,美国政府透露在拜习会前几小时,一名被中国禁止出境超过四年的美国公民顺利获释返美。同时,有七名中国公民也遭遣返回中国,但美方否认这是两国交换条件的结果。
韩国半导体商欲改造中国芯片厂 美国反对
路透社报道,韩国半导体公司SK海力士欲将荷兰ASML的关键设备导入其在中国无锡的工厂,然而美国对此反对。SK海力士担心,这将影响其与三星、美光等业界对手的竞争。
美国会谘询机构:需加强对中军事威慑力
台海局势升温,专门针对美中贸易及安全问题提交年度报告的美国会谘询机构USCC指出,若美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力不足,恐让中国对台湾采取“机会主义式的侵略”。
昔日飞虎队 如今成纽带
1941年,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是亚洲战场上一支重要的抵抗轴心国军队的力量。八十年后的今天,这支二战时期的部队依然被视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历史性纽带。
"飞虎队"80大寿 中美组织在线庆祝
八十年前到中国协助抗日的美国飞行队,一向被视为是中美合作的历史性典范。周二,“飞虎队”成立八十周年之际,来自中美两国的老兵和官员举行了线上庆祝活动。
美媒:拜登将对北京冬奥实施“外交抵制”
《华盛顿邮报》专栏文章引述消息人士指,拜登政府预计要对北京冬奥实施“外交抵制”,禁止美国官员出席冬奥。拜习会才刚于16日落幕,美中两国的竞争似乎又有了新发展。
互释利多 中美解除记者签证限制
在中美两国对彼此的记者施行签证限制超过一年后,双方都在拜登与习近平峰会结束后数小时,对外宣布针对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将解除签证限制,并依法审批新常驻记者的签证。
“拜登不支持台独”上热搜 专家:美留模糊空间
众所瞩目的拜习会于北京时间16日结束,台湾议题成为讨论焦点之一。在会议结束第一时间,中国社交媒体上“拜登不支持台独”成了热搜条目,但在白宫声明中,并无提到这一段话。
拜习会结束 中美老调重弹
备受瞩目的拜习视频会议正式于北京时间周二下午结束,两人进行了将近4小时的谈话。针对众所瞩目的台湾议题,双方踩紧底线各有坚持。
专访:台湾是拜习会最大分歧点
德国之声专访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库普乾,请他谈谈即将举行中美首脑峰会,拜登与习近平可能谈及的内容,以及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洪都拉斯大选在即 专家:美国《台北法》固台洪关系
预计将赢得大选的洪都拉斯在野党候选人称当选后将与中国建交,引发台湾各界诸多讨论。德国之声访问专家,进一步了解台洪关系是否将出现变数,以及美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路透社: 中国驻美大使馆施压美企反对涉华议案
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驻美大使馆最近几周向美国的高管、企业和商业团体施压,要求他们在美国国会反对与中国相关的议案。
专访:美中关系“处于螺旋式下坠的危险局面”
自从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后,美中关系出现剧烈变化,在贸易、科技、人权和地缘政治几乎处于全方位对抗态势。即便拜登政府上台之后,局面也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认为,美中关系已经无法回到从前,但也并非全无缓和的希望。
德语媒体: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之际,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就气候保护达成了共识。对于人类抗击气候变化的努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封堵华为、中兴设备 拜登签署《安全设备法案》
自2019年起,美国政府多次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通讯设备商祭出禁令,如今终于正式通过参众议院表决,立法禁止被点名的中国通讯商向美申请新设备许可证,要在美国国内根绝华为等中国设备。
中美合作雷声大雨点小 气候峰会结果堪忧
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参与的联合国气候峰会来到最后一天,预计在未来几个小时内会有一个新的草案。但目前不但控制升温摄氏1.5度的目标可能失守,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中美首脑15日线上见 习近平拟邀拜登出席北京冬奥
多家媒体11日报导,美国总统拜登预计15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虚拟峰会,但双方都未透露会谈细节。与此同时,媒体也报导,习近平可能邀请拜登出席2022北京冬奥。如果为真,拜登该答应吗?
美中贸易协议:中国未达标 戴琪仍称谈判有进展
距离2021年结束剩不到两个月,中国仅达贸易协议承诺目标的六成。外界关心中国若未履行承诺,华府会有什麽行动,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对此发表谈话。
分歧放一边 中美强化气候行动合作
气候变化优先于政治分歧。在气候峰会闭幕倒数两天前,中美出人意表地共同发表了加强气候合作的联合宣言,双方都认知到,雄心勃勃的目标背后是一条漫长道路。
“德国不能成为中美之间的‘皮球’”
谈及中国的人权问题,新上任的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APA)主席博乐仁(Roland Busch)明确表示这是政治问题,不应该转嫁给经济界。面对被置之高阁的欧中全面投资协议,博乐仁的态度与默克尔完全一致。
拜习会前夕 美延长中国“涉军企业”投资禁令
彭博社报道,消息人士称拜习线上会面最快下周登场,但白宫官员已表示“目的不在寻求明确成果”。而在此前夕,拜登宣布将延续特朗普时代禁令,禁止美国实体投资被与中国军方有关的中国公司。
日本前防务大臣将出任人权事务首相辅佐官
日本媒体报道称,安倍内阁期间曾担任防务大臣的中谷元即将出任负责人权事务的首相辅佐官。中谷元主张日本在涉及新疆和香港人权的问题上对北京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
前一页面
第22 页,共6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