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美关系
作为21世纪全球两大强国,中美既是伙伴又是对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稀土既然这么厉害,北京何以没有早点对美打出这张牌
邓聿文
稀土被认为是中国对美反制的“王牌”,但在中美对抗升温的早期,北京为何迟迟未出手?政治评论员邓聿文分析指出,这背后反映出中国在战略判断、政策惯性和对稀土效力评估上的多重考量,也折射出北京面对美方科技围堵的应对逻辑与局限。
德语媒体:弯道超车的中国AI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Deepseek的横空出世,开启了人工智能的全新时代。中国正在打造于美国截然不同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也对欧洲构成了挑战。《商报》评论指出,中东乱局令俄罗斯和中国从中受益。
墙外文摘:海棠作者遭“远洋捕捞” 情色文学对中国伤害有多大?
墙外文摘
有评论指出,从“海棠作者远洋捕捞案”涉及的作者自述里,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底层女性一系列的逼仄与困窘。她们遭遇的公权力的贪婪冷酷和任意妄为,比涉嫌情色的文学对中国社会的伤害更大。
消息人士:中美伦敦协议不包括军用稀土
据路透社引述两名消息人士,中美在伦敦达成的协议中,尽管中方同意为美国非军方制造商提供稀土出口许可的申请快速通道,但这不包括军用特种稀土。
中国人被美国法律针对,华人参政任重而道远
对中国人和中国企业持有得州房地产实施了全面限制的SB17法案在通过得州本地参议院和众议院之后,即将由州长签署成为法律。而这仅仅是美国好几个保守州已经或者即将限制中国人在美国购买地产的一个缩影。
德语媒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媒体看中国
周三凌晨,中美谈判在伦敦达成框架性共识,同意取消部分近期内为打击对方而采取的制裁措施。中美之间似乎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贸易战升级,但此次休战能否持续,德语媒体并不乐观。
稀土何以成为中国拿捏美国的王牌?
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对多种关键原材料的供应都具备支配地位。北京因此也有意识地将稀土材料出口管制等手段作为制衡美国的贸易战筹码。美国能够快速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吗?几乎垄断全球市场的中国稀土产业,自己又在担心什么?
稀土换芯片 关税搁一边 中美方握手 欧洲有点难
在5月的中美日内瓦贸易会谈中,双方就暂时下调关税达成了共识。此次的伦敦会谈,两个超级大国显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关键产品的出口管制问题上。与此同时,欧洲在这场贸易战中的处境正变得微妙。
德语媒体:稀土已经成为地缘政治武器
媒体看中国
《世界报》发表评论称,在全球战略博弈升级的大背景下,稀土资源正成为决定未来技术主导权的核心筹码,而德国对稀土进口的依赖,也正越来越成为德国工业的软肋。《商报》评论更是明确指出,稀土已不再只是商品,而已经成为现实中的地缘政治武器。
中美达成贸易框架协议 待两国领袖批准
经过两天的会议,中美双方针对贸易框架达成协议。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谈判进展顺利,并称“绝对预期”稀土出口问题能解决。他透露,等中国批准稀土出口许可,美国也会取消最近新增的科技出口管制。
德语媒体:欧洲该觉醒了
媒体看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在全球地缘政治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对欧洲经济安全构成的挑战日益凸显,欧洲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正在成为北京的地缘政治杠杆。《每日镜报》报道称,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引起了德国工业界的广泛担忧。
任正非:华为芯片比美国同行落后一代
华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日前在接受中共党媒《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华为制造的芯片比美国竞争对手的产品要落后一代,但是公司正在利用集群计算等方法来满足需求。
特朗普对中美会谈乐观 白宫考虑松绑出口管制
9日,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率领商务部长王文涛、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等人,在英国伦敦与美国举行会谈。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中国“不容易应对”,但双方互动很好。这场谈判中,中国的稀土出口成为焦点,白宫经济顾问哈塞特则暗示美国考虑放宽出口管制。
中美伦敦谈判 白宫促英国阻止中国盖新使馆
继今年5月的日内瓦会谈之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即将在英国伦敦与美国举行新一轮贸易协商,各界预期谈判焦点是中国是否松绑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在伦敦期间,何立峰也将与英国财政大臣会谈;与此同时,中国去年提出的新大使馆计划,再度成为焦点。
中美贸易战会不会再爆发?
中美两国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似乎不太顺利。芯片软件和稀土产品方面都存在争议,而被关税掩盖的科技竞争更难以缓解。特朗普本周四和习近平通了电话。新一轮中美贸易战打不起来了?
美中代表团将于周一在伦敦继续贸易谈判
特朗普表示,美中两国政府高级官员将于周一(6月9日)在伦敦会晤,展开下一轮贸易谈判。稀土和其他关键矿产是中国手中的重要筹码。
德语媒体:不应对中国抱有幻想
媒体看中国
《焦点》杂志发表评论称,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塑,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期望中国能够替代美国,成为可靠的伙伴。《新苏黎世报》评论称,韩国新总统希望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但这种“务实外交”脱离现实。
美财政部报告:未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 但称缺乏透明度
美国财政部周四表示,2024年该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没有汇率操纵国。不过,“观察清单”上的国家增加到9个,新增的是爱尔兰和瑞士。中国未被列为汇率操纵国,但美财政部警告说,中国 “汇率政策和实际做法缺乏透明度,在主要贸易伙伴中尤为突出”。
德语媒体:为什么不去谴责中国?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评论称,相较于任何来自欧洲或美国的和平倡议,习近平只需给莫斯科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很快结束俄乌战争。《南德意志报》写道,中美之争早已超越关税层面,已经蔓延至供应链和技术领域,因此解决争端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德语媒体:欧洲应强化对台关系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欧洲更应当加强同台湾的伙伴关系。《时代》周报报道称,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六四”声明,可能会使本已紧张的中美关系进一步加剧。
特朗普:习近平很强硬 难以达成交易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三在其社交媒体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很强硬,“极难与他达成交易”。
德语媒体:中美贸易战“硝烟再起”
媒体看中国
三周前,中美谈判代表就暂缓执行惩罚性关税达成协议,美国财长贝森特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在日内瓦湖畔漫步交谈的画面让全球股市都松了一口气。然而90天的休战期还没过去三分之一,双方又开始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协定,贸易战再度升级似乎已经在所难免。
德语媒体:有勇无谋的特朗普对华战略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对特朗普来说,遏制中国才是重中之重,其他一切都是配菜而已。《南德意志报》指出,特朗普正在逆转华盛顿半个世纪前开启的亲北京政策,但他的对华战略却显得强硬有余,智谋不足。
北京回应美防长:勿把台湾当筹码,亚太或成“火药桶”
华盛顿与北京关系紧张之际,美防长赫格塞斯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的发言引发了风波。他表示:“中国构成的威胁是真实的,而且可能迫在眉睫。”中国外交部回应对方兜售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抹黑中国,并指美国在亚太地区煽风点火,正将亚太地区变成“火药桶”。
“不能再做好好先生”:特朗普斥中国违约,宣布上调钢铝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五指责中国未按约降低关税,取消贸易限制。他说:“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达成的协议。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同一天,他宣布将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铝供应国。
所谓的美国人“囤货潮”从何而来?
“美国消费者恐慌囤货”、“美国人‘打飞的’来中国扫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大量类似的信息充斥中国舆论场。法新社的一篇报道指出,这些说法背后是中国官方意志,而此类不实信息给中美贸易休战蒙上阴影。
美国挺台升级?特朗普2.0拟加码对台军售
美国官员透露,美国计划增加对台军售,规模将超过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水平。同时,美国敦促台湾在野党不要反对政府将国防预算提至GDP3%的计划。中国外交部回应表示,美国应停止制造台海局势紧张因素。
德语媒体:影视领域的中美脱钩
媒体看中国
《商报》文章指出,特朗普要让“美国电影再次伟大”,习近平则希望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中美之争并不仅局限于关税和贸易,文化领域的争夺也同样激烈。《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写道,随着美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政策,中美学术领域也在脱钩。
特朗普关税战2.0时间线梳理
自1月20日上任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迅速启动关税战——从大规模加征关税到突然按下暂停键——从钢铝税、汽车税,到全球“对等关税”,再到对药品、半导体等启动国家安全调查。关税政策多次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昔时瑰玉 今日负担:哈佛大学的中国缘
特朗普政府不准哈佛大学继续招收国际留学生,除了指责其“反犹”之外,另一大缘由就是认为这座顶尖学府“过于亲共”。事实上,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以及历届众多中国留学生,都曾让这所高校获益匪浅。但是近年来,这层关系不断遭到美国政界的非议。
特朗普威胁对苹果等智能手机征收25%关税
特朗普再掀贸易保护风暴,要求苹果等公司将智能手机生产迁回美国,否则将面临高额关税。
特朗普中东之行秀“交易” 企业高管纷纷做“舔狗”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结束了中东访问,但是此行并非他的独角戏。英伟达、苹果、沃尔玛、JP摩根等一众美国企业高层也乘坐私人飞机竞相“追随”。
德语媒体:原材料 - 北京的王牌
媒体看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认为,随着中美关税之争暂时“休战”,中国也部分恢复了稀土出口,但中国此前叫停稀土出口这一事实本身,就已足以让西方警醒。《新苏黎世报》则回顾了香港首富李嘉诚同北京之间的恩恩怨怨。
中国工厂产出超预期 贸易战阴影下增长显韧性
尽管与美国的贸易战仍在持续,中国4月工业生产仍录得超出预期的增长;但国内消费与房地产市场依然疲弱,制约经济反弹势头。
“休战”90天 中国对美出口商谨慎乐观
中美代表就暂停执行“对等关税”九十天达成协议,这对于过去一个月来对美业务几乎停滞的中国出口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对大多数商家来说,现在毕竟只是暂时“休战”,未来的不确定性仍挥之不去。
德语媒体:“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
媒体看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中美关税之争刚刚宣布“休战”,北京就发布了国家安全白皮书,也许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但白皮书发出的信息却非常明确:在北京看来,中国同美国以及西方阵营的对抗态势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APEC未谈美关税对策 同意须改革WTO
本次APEC会议未讨论如何共同应对影响许多成员国的美国关税问题。不过,会后的联合声明中不仅强调了世贸组织的重要性,也指出世贸组织有必要进行改革,以使其更符合当今现况。
美中借APEC之机再会谈 特朗普关税冲击亚太出口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APEC半数以上成员国带来冲击。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美中贸易代表继续之前在日内瓦的谈判。此外,美韩、韩中等双边谈判也在进行。
德语媒体:全球经济的重要喘息之机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评论认为,中美就贸易“休战”90天达成共识,说明经济理性终于暂时占据了上风。《法兰克福汇报》指出,暂缓惩罚性关税给了全球经济一个重要的喘息机会,但前景却并不容乐观。
哥伦比亚加入“一带一路”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巴西、秘鲁、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而该地区已有三分之二的国家签署了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专访:中国抗过首轮关税 会再签“购买协议”吗?
美中达成大幅调降关税的协议,让经济界担心的最糟糕的情况暂时没有发生。美中接下来面对怎样的问题?就此德国之声专访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教授、曾长年在中国任教的经济学家勒谢尔(Horst Löchel)。
中美贸易战休兵 媒体:中国恢复稀土出口发放许可
中美日前达成协议,除了大幅削减关税外,中国也同意暂停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多名消息人士称,随著中美贸易战休战,北京已经开始向几家稀土生产商发放出口许可证,显示中断的稀土供应链可能逐步恢复。
德语媒体: 特朗普远非习近平对手
媒体看中国
周一来自瑞士日内瓦的消息称,经过两天的高层磋商,中美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于是乎,一度剑拔弩张的中美关税战终于暂告一段落。
中美相互大幅下调关税 股市振奋
中美两国在未来90天内相互降低关税——这一在日内瓦达成的协议标志着双方为缓和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消息传出后,全球股市应声大涨。
中美互降关税下一步?特朗普称本週可能与习近平对话
随著中美大幅削减关税,分析指市场虽然乐见其成,但也存在不确定性,且最终可能美国经济仍可能受到伤害。与此同时,特朗普透露,他有可能会在本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
德语媒体:脆弱的超级大国
媒体看中国
《商报》客座评论认为,特朗普反复无常的经济政策,不仅令中国从中受益,长远来看也将损害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新苏黎世报》则分析了中美俄三国在印巴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美高层日内瓦密谈 贸易战现缓和迹象
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与美财政部长贝森特周六在日内瓦举行闭门会谈,尝试缓解美中贸易争端。尽管取得重大突破的希望渺茫,但此次会谈被视为重启对话、释放积极信号的一步。
德语媒体:中美夹缝中的小国如何捍卫利益?
媒体看中国
本周末,美中两国高官在瑞士日内瓦展开会谈。《新苏黎世报》指出,瑞士从中斡旋,也有为自己在接下来的贸易谈判中争取利益之动机。《标准报》则将目光投向了在美中之间艰难寻找平衡的东南亚国家。
通缩与关税:中国经济承压加剧
中国消费者价格持续下跌。虽然购物者可能会因此感到高兴,但中国政府却希望看到相反的趋势,因为这种发展对经济构成潜在威胁。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升级带来外部冲击,经济前景愈发复杂。
客座评论:中国在焦虑什么?
沈凌
经济学家沈凌认为,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早就超越了欧美且产业链完备,是时候推广人民币国际化,而不是继续瞄准出口换美元,从而助美支持美元信用。
前一页面
第2 页,共6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