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美关系
作为21世纪全球两大强国,中美既是伙伴又是对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未就气球事件道歉 王毅:美方歇斯底里
气球事件延烧至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周六发表的讲话中批评美国的反应“近乎歇斯底里并且匪夷所思”。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指,王毅与他在慕安会期间密会时,并未就气球事件道歉。
王毅和布林肯秘密会晤说了些什么?
原本计划访华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如今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一个秘密地点与中国外交高官王毅举行了非正式的会晤。布林肯强调美国“不希望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想有“新的冷战”。
英媒:美台将举行闭门高层安全对话
《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台湾外长吴钊燮和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将访问华盛顿,与美国副国安顾问等高层官员举行会谈。
美军宣布结束气球碎片搜索打捞工作
美国军方周五宣布,在大西洋沿岸被击落的中国气球打捞工作已结束,将对碎片进行反情报调查。而对于其他在阿拉斯加和休伦湖被击落物体的搜索也将中止,这些飞行物很可能是私人企业所有,或是娱乐、气象追踪用。
金融时报:五角大楼高官蔡斯已抵达台湾访问
《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说法,称美国五角大楼专司中国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蔡斯已经抵达台湾访问。蔡斯此次访台,正值美中关系因“气球事件”降至新冰点。台湾国防部长邱国正17日早些时候表示,有关蔡斯访台的报道“到目前为止还不确定”。
拜登:不会因击落中国气球而道歉
美国总统拜登说,他欲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谈话,希望“弄清楚”气球事件的真相。然而,据中国外交部稍早的说法,却称美国“不能一边要沟通对话,一边激化矛盾”。美中关系至此还有解吗?
德语媒体:“如果中国对台湾动武,美国会采取直接军事干预”
德国电视二台著名的政治脱口秀节目“Markus Lanz”昨天讨论的话题关于美中两个大国的未来与前景。该电视台驻华盛顿首席记者在节目中表示,“与乌克兰冲突不同,如果中国对台湾动武,美国会采取直接的军事干预”。
客座评论:人类会活在AI的专制统治下吗?
ChatGPT向人类打开了智能机器人拥有情感和生命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一旦人工智能真的具有自我赋能的意识,人类如何自保?如果智能机器人学会了“专制逻辑”,对人类又意味着什么?
美副国务卿:各国都应劝阻中国别对台开战
面对中国可能侵略台湾,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呼吁,各国都应该告诉中国政府不该这么做。谢尔曼重申台湾海峡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并强调美国对台湾的立场不变。
关于近日的气球与“不明飞行物”有哪些已知与未知?
数天以来,北美上空已经数次发现并击落不寻常的飞行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目前有哪些已知与未知的内容?
德语媒体:在对华政策方面 欧洲应走自己的路
中美两国因气球事件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最高官员王毅于本周二开始了他的欧洲之旅。中国官媒证实,中共中央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本月将访问法国、意大利和匈牙利...
传布林肯将会晤王毅 美国务院:尚无规划
路透社消息指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国外交官王毅可能在慕安会上会面。对此,美国国务院称现阶段还没有相关规划。与此同时,“气球事件”继续延烧;针对近期美军击落的“不明飞行物”,美国政府还无法确认它们究竟是什么。
日经:美众议院中共特设委员会有意率团访台
共和党议员魏特曼告诉《日经亚洲》,美国众院中共特设委员会打算率团出访台湾。此前,众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等人也曾表态有意访台;众院议长麦卡锡则说过,中国管不了他要去哪里。若众多美国议员皆访台,对美、中、台三方将带来什么冲击?
媒体:华盛顿拟禁美企投资部分中国科技公司
据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计划出台政令,禁止美国企业对一些中国科技企业进行投资。相关计划将在征求经济界意见之后生效执行。观察人士猜测,在“气球事件”之后华盛顿可能会对华采取一系列惩罚性措施。
德语媒体:面对中国 拜登比特朗普更强硬
美军又在阿拉斯加上空击落了一枚来源不明的飞行物,《奥格斯堡汇报》认为,尽管暂无证据,但中国的嫌疑依然很大。《世界报》则感叹,常常被指责对中国过于软弱的拜登总统,其实是真正的鹰派。
气球再掀风波 美将参与计划中企打入黑名单
间谍气球事件继续发酵,美国商务部周五宣布,将涉及与气球计划相关的6家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
美军又击落一高空飞行物 来源暂不明确
白宫2月10日晚间通报,在阿拉斯加海岸、美国领空内,空军战机又击落了一枚高空飞行物。和一星期前击落的中国气球相比,这次的飞行物体积小许多,高度也较低,对民航航线造成了干扰。美方强调,暂不清楚飞行物的来源。
夏威夷夜空突降绿色光幕 疑来自中国卫星
1月底,日本国家天文台设在美国夏威夷的昂星团望远镜拍摄到了一组奇怪的画面:夜空中突然出现了数条绿色激光束,宛如幕布一般快速移动,前后只持续了约1秒。现在,日本国家天文台基本判定,光幕来自一枚中国大气监测卫星。
德语媒体: “气球闹剧”暴露了北京的政坛乱象
在击落了一枚来自中国的高空气球后,华盛顿日前又披露了更多细节以证实此前的间谍指控。美国方面称,这枚气球是中国大规模全球监控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北京则反唇相讥称美国在发动“信息战”。
拜登:没有人会羡慕习近平
在2月8日的一次电视专访中,美国总统拜登一方面试图缓和当前紧绷的中美关系,另一方面又称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愿意去坐习近平的位子。中国外交部则驳斥拜登言论有损外交礼仪。
五角大厦:2030年前中国不会大规模犯台
美国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瑞特纳9日在国会表示,中国犯台并非即将发生或无可避免,并且确信中方在2030年前,不会大规模侵略台湾。
美众院通过决议谴责中国 国务院揭气球细节
美国众院以419人赞成、0人反对的票数,一致通过决议,谴责北京政府“明目张胆侵犯美国主权”的行径。国务院则释出新的气球残骸资讯,认定气球厂商跟解放军“直接相关”。
减少依赖?德中、美中2022年贸易额双双创新高
尽管德国政界不断呼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过去一年德中贸易仍再创新高。与此同时,尽管美中政治关系持续紧张,但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总额也创下了新高,进出口达到6906亿美元。
德语媒体:气球预示中美必有一战?
《巴登报》感慨,假如美国打捞上来的气球被证实确实是间谍气球,那么原本只是延期的布林肯访华行程将更加不可能。《美因茨汇报》则担心,气球事件后中美关系将继续恶化。
专访:气球、战争、台湾,北京到底怎么想?
周波是前中共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主任。他接受德国之声《冲突地带》访问,从最近的中美气球事件谈到俄乌战争中中国所采的立场,也分析了北京面对台湾问题的心态,并对中美急转直下的关系发出警告。
德语媒体:不惜一切代价用大炮打蚊子
雅虎德国网站刊评指出,假如中国发现一枚美国气球闯入,一定会大发雷霆,因此西方今后在和中国打交道时必须严格遵守对等原则:凡是中国禁止西方企业的事情,中企在西方也不会被允许。《西德意志报》则感慨中美双方都在不计代价地小题大做。
德语媒体:面对中国 拜登是否过于软弱?
中美之间的侦察气球纠纷依旧是德语报刊高度关心的话题。《新苏黎世报》批评拜登政府在面对中国气球时行动不够坚决果断,《商报》则注意到美国全社会的反华氛围逼迫拜登必须对华强硬。
客座评论:中美关系在气球事件后如何“漂流”?
飘荡在美国上空的中国气球,算是被击落下来了,但是各种决定中美关系的因素则变得更复杂。而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双方没有足够政治智慧,本来世界期待的布林肯与中方会谈中要提出的议题是不可能再有机会得到解决的。
伊辛格:中美应保持畅通的对话渠道
曾长年担任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的沃尔夫冈·伊辛格(Wolfgang Ischinger)呼吁中美加强对话,对当前的气球危机更应低调处理。
中美气球事件发酵 北京早研拟军用
解放军的公开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对高空气球的军事用途深感兴趣。不同于中国外交部说法,美国军方说一开始就判定这是“侦察气球”。因为一个气球,美中关系再度降温,双方有可能恢复关系吗?
德语媒体:必须阻止中美开战
中美之间的气球纠纷依然让德语报刊高度担忧。《南德意志报》认为,中国释放气球固然是挑衅,美国击落气球也是在蓄意升级冲突。《商报》认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两个核大国之间的矛盾升级。《慕尼黑信使报》则呼吁欧洲各界做好对华脱钩的准备,切勿抱继续骑
中国气球“误入”美国 德国政界亦有隐忧
中美关系正因侦察气球事件趋于紧张,德国政界也对此高度关注。在野党呼吁尽快出台更加全面的对华战略,德国政府则开始核查是否在欧洲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气球入侵事件。中国方面则强调将“维护中方企业的正当权益”。
客座评论:“气球事件”让中美稳定双边关系努力严重受挫
被中国称为“误入”美国领空的高空气球被美军方击落。无论这个气球究竟是用于“气候研究”,还是“间谍行为”,围绕此事的外交角力反映双方的关系已脆弱到不堪一击。
太晚击落侦察气球?拜登政府遭批对中国示弱
虽然拜登政府一再强调是为了人民安全,才选择待气球飘至外海再击落,却仍遭共和党抨击动作太慢,对中国太过软弱。
德语媒体:北京向华盛顿发出的政治信号
《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中国侦察气球事件可以视作是北京向华盛顿发出的政治信号——中国有能力随时闯入美国领空。目前双方的反应则显示谁也不希望事态升级。“明镜在线”则分析指出,气球在侦察行动中所能获得的机密情报非常有限,但它相比卫星却存在一些
布林肯因气球推迟访华 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由于一颗侦察气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原定对中国访问推迟。按照计划,布林肯本来预计2月5日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两位政治学者都向德国之声表示,从此事看来,美国和中国仍对彼此相当不信任。
德语媒体:中国的试探性气球?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前夕,五角大楼宣称,他们在美国西北部发现了一个中国的间谍气球。北京方面则呼吁"在事实澄清之前,猜测和炒作将无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为抗衡中国 美国重开所罗门群岛大使馆
去年索罗门总理和北京签署的协议引发西方国家担忧,本周美国重开了自1993年以来关闭的美国驻所罗门群岛大使馆,美国务卿布林肯称这是对印太地区伙伴关系的承诺。
德语媒体:芯片争夺战中的里程碑事件
有迹象显示,经过历时数月的幕后磋商,美日荷三国已经就限制芯片设备的对华出口达成共识。在芯片设备领域,美日荷三国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因此此次禁运行动必将对中国的高科技行业造成重大冲击。
美印组高科技抗中同盟 著眼半导体供应链
中国持续拓展军事与经济影响力,美国、印度两国以民主为号召,携手深化高科技合作。与此同时,美国暂停对华为公司的部分产品出口,遭中国批为“赤裸裸的科技霸权”。
拜登将在布林肯访华后发表国情咨文 谈中俄挑战
美国白宫週二表示,布林肯于2月5至6日访华时,将与中国官员讨论俄乌战争,其后,拜登将于7日发表国情咨文,届时将谈及俄罗斯和中国构成的威胁。
德语媒体:北京又在老调重弹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前夕,中美两国间的唇枪舌战仍在升温。美国指控中国国企暗中向俄罗斯提供帮助,而中方则回应称,"美国才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
为消资安疑虑 TikTok执行长将出席美听证会
面臨美国对中国短影音平台抖音国际版TikTok的资安疑虑,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已同意3月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澄清说明相关情况。
媒体:美日荷达成协议 联手限制芯片出口中国
美联社1月29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日本和荷兰已经与美国达成一项协议,限制中国取得制造先进电脑芯片的材料。美日荷围堵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阵型,俨然成型。
美中2年后开战?共和党高层:可能性极高
在美国空军四星上将27日发给属下的备忘录说中美将在2025年交战后,美国国会一位共和党高级官员29日表示,美国和中国因为台湾问题而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高。
美将军预测:2025年习近平准备充足 美中或交战
一位美军将军警告,美国很可能在2025年就会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发生冲突,届时习近平将准备充足。他敦促其下属指挥官们尽力让部队在今年达到最佳的作战准备状态。
中美贸易争端再起 WTO上公开互呛
世贸组织WTO本周五召开的会议上,中国与美国驻世贸代表发生口水战,中方批评美国是“ 单方面恶霸”。美方不甘示弱,称中国采取非法的报复措施。与此同时世贸组织将介入欧盟与中国在立陶宛的贸易争端。
耶伦促中国解决非洲债务 中使馆:无端施压
中美两国就非洲债务问题互指矛头。继美财长呼吁中国解决非洲债务之后,中方24日尖锐反击,称美国“没资格”对他国进行无端指责与施压,且应该先解决自家的债务问题。
消息人士:拜登政府掌握证据中国国企与俄罗斯暗通款曲
彭博社报道称,据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政府已经掌握中国一些国企向俄罗斯提供援助的证据。报道指出,如果拜登政府确定中国政府参与或默许这些国有企业的行动,华盛顿方面将被迫决定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反击。
中国即将告别“战狼外交”?
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外交部长易人也许是中国软化其对外政策,改善同西方关系的一种尝试。不过,也有人认为,驻美大使升任外交部长恰恰说明中国是要更好地应对来自美国的竞争。
前一页面
第17 页,共6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