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美关系
作为21世纪全球两大强国,中美既是伙伴又是对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间谍新型态?美媒:中国人屡扮游客闯美军基地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公民自称游客、闯入美军敏感场所的案例已达上百起,引发美方担忧。不过,美国很难以间谍罪实际起诉这些人,多数个案只因“非法入侵”而遭短期拘留。
媒体:拜登未计划在G20正式会晤习近平
日前传出习近平可能缺席印度G20峰会,如今拜登据报也不打算在峰会上与习近平正式会面。与此同时,有专家认为,中国缺席印度G20峰会,可能是为了远离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并拒绝将“舞台”让给印度。
史上首次 美国藉“外国军事融资”军援台湾
美国将首次透过“外国军事融资”计划军援台湾,该计划通常用于援助主权独立国家,此举料将激怒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据报有意在距台湾不到200公里的菲律宾岛屿建港,或将加剧印太紧张情势。
德语媒体:双管齐下的美国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之际,美国商业部长雷蒙多开始了访华之行,并在北京受到了高规格接待。德语媒体认为,雷蒙多之行凸显了中美至少在商贸领域相互依赖的程度仍非常之高。
雷蒙多会李强:美商称中国变得“难以投资”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29日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等领导高层,双方就中美关键问题进行讨论。雷蒙多也向李强直言,中国一连串打击外企的行为,已让美国商界对于赴中投资兴趣缺缺。
兰伯特有望就任美国务院中国事务负责人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国务院正在讨论让资深外交官兰伯特担任去年12月新设立的对华政策协调办公室负责人的可能性。一般认为,这一人事安排并不会改变拜登政府当前的对华政策。
美中商务部长同意每年会晤 将设交流机制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28日在北京会晤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双方决定设置工作组,寻求解决具体商业问题的办法;此外,还会设立“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供两国解释各自的法规制度,并促进沟通。
美商务部长访华在即 中国将放低姿态?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受中方邀请,于周日开始进行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有评论认为,目前面临经济停滞的中国可能会请求雷蒙多帮忙度过难关。这两个昔日贸易的伙伴能否借此机会改善关系?
中美博弈 “棋子”意大利很为难
出于对经济依赖、地缘战略、贸易平衡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意大利正在犹豫是否退出中国的“一带一路”。但是,退出过程的艰难以及之后的后果,也让罗马方面举棋不定。
德语媒体:暴风雨即将来临?
上周五在戴维营举行的美日韩首脑会晤,普遍被视为美国"印太战略"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在北京看来,这是美国在打造"亚太小北约",激化地区局势的又一个步骤。
谍影幢幢 中国再调查CIA间谍
北京上个月实施了修订后的《反间谍法》,赋予当局比以往更大的权力来惩罚构成国安威胁的行为,本月更鼓励公民参与反间谍工作。这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两国的谍报战开始浮上台面。
墙外文摘:如何阻止年迈独裁的习近平打台湾?
有评论认为,外交手段没能阻止普京入侵乌克兰,也不大可能改变习近平吞并台湾的念头,他已将收复台湾描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想收复失地的独裁者们一般不会被好言好语说服。他们只能被强大军事力量和韧性经济体的联盟阻止。
德语媒体:美日韩结同盟 欧洲被晾一边
美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在华盛顿近郊的戴维营达成协议,强化安全合作,引发德语报刊的密集关注。《法兰克福汇报》警告,鉴于美日韩三国面临的中国威胁是长期的,欧洲必须做好美国无力兼顾欧洲防务的准备。《新苏黎世报》则指出三国同盟仍受历史积怨的困扰
拜登期待“今秋与习近平会面”
美国总统拜登表示,预计会在今年11月的旧金山APEC峰会上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这也将是去年11月巴厘岛G20峰会之后,中美两国元首的首次会面。尽管两国关系持续紧张,但是拜登依然对会晤充满信心。
经济下行之际 中国表示欢迎美商务部长访华
中国商务部最近表态,欢迎美国商务部长访华。而不久前,拜登政府刚刚发布了对外投资管制,限制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美联社分析指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更愿意与美国经济官员接触。
赖清德低调过境美国 “疑赖”或更“信赖”?
台湾副总统赖清德过境美国,再遭中国抨击“窜美”,台湾部分舆论亦喊出“疑赖论”。作为台湾总统大选候选人,赖清德的美洲行传递了什么信息?DW访问3名专家,解读美、中、台的各自盘算。
美对中国镀锡钢加征122.5%反倾销税
美国商务部这项新的反倾销税,将影响包含宝山钢铁在内的中国钢铁制造商,以及德国和加拿大的知名钢铁公司。对于英国、荷兰、韩国、台湾和土耳其进口的产品,则未加征反倾销税。
中国对美加征报复性关税 WTO裁定违规
世界贸易组织16日裁定,中国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的额外关税,违反贸易规则。这起争端可追溯至多年前,美国以国安为由,对进口钢铁、铝加征关税,中国对此也作出反击。
新加坡副总理:中美对抗或致“灾难性”影响
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14日表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科技限制,不仅无法压制中国,美中的极端竞争还将成为世界隐忧、为全球经济带来难以预测的“灾难性”影响。
美军官员:解放军拒绝对话加剧对抗风险
美国印太司令部官员称,美军一直以来持续向解放军发出谈话邀请,但未曾收到回复。印太司令部副司令斯克伦卡在接受澳大利亚媒体采访时表示,无法进行对话是很危险的情况。
墙外文摘:赖清德过境纽约 小粉红不见踪影
有评论认为,“小粉红”在赖清德过境当日的战术回避不无道理。2019年,争取连任的蔡英文过境纽约,红侨抗议队伍如影随形,让台湾民众反感,形同“助选”蔡英文。
赖清德过境美国 中国批“麻烦制造者”
中国外交部周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台湾副总统赖清德“过境窜美”,形容他是“麻烦制造者”,并强调正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将采取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台湾陆委会则回批中方“蛮横对外扩张、穷兵黩武的行径,严重威胁区域和平,才是国际公认的麻烦制造者”。
拜登称中国为“定时炸弹” 北京反击
在本周的一次政治筹款活动上,美国总统拜登称面临经济增长疲软的中国是一枚“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中国官媒回应称,面对国内困局就拿中国说事是拜登政府的“老把戏”。对于相关言论是否会影响“拜习会”举行,白宫发言人柯比未置评论。
德语媒体:向中国输出技术须谨防“军民融合”
中国以其庞大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一向对德国企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毕竟中国政治正在同西方渐行渐远,继续向中国输出技术,很有可能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
美国正式限制对中投资敏感科技
美国总统拜登9日正式签署行政命令,限缩美国资本对中国半导体、量子运算与人工智能等敏感科技的投资。
德语媒体:不是美国无能 而是中国太强大
《南德意志报》的一篇客席评论警告说,今后的美国将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中国,欧洲必须更多地承担起维护自身安全的职责。《焦点杂志》则指出,习近平清洗火箭军高层,是吸取了普京在俄乌战争中的教训。
阻美企投资中国敏感科技 拜登将颁行政命令
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总统拜登即将发布行政命令,审核美国资本投资中国的敏感技术,从而阻止美国资金和技术加速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延缓中国研发能够威胁美国国安的科技。与此同时,美中两国正在构建新的直接沟通渠道。
北京抗议:不得安排赖清德“过境窜美”
台湾副总统赖清德8月中旬将过境美国,预计去程停留纽约,回程经旧金山返台。中国外交部3日强烈抗议,要求美国“不得安排赖清德过境窜美”。
中美高层罕见对话之际 美据报拟再军援台湾
美国国防部与中国外交部高层2日展开会谈,这是中美防长对话破局后,两国罕见的安全有关对话。同时,《金融时报》报道称,白宫拟再藉外国军事融资对台提供军援。
对华业务显著回落 DHL营收利润双降
经历2022年创纪录的盈利后,今年第二季度,德国物流巨头DHL宣布业务额"趋向正常化"。重要业务领域--与中国的空运和海运量都明显下降。
中国呼吁全民反间谍 美国务院表示忧心
中国国安部日前发文呼吁“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称将加强举报、奖励等机制。美国国务院2日表示让公民彼此监视,此举令人忧心,有中国观察家更把这跟北韩或苏联政权相比拟。
美总统候选人:若当选将取消中国优惠贸易地位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佛州州长德桑蒂斯(Ron DeSantis)31日称,他若当选美国总统,将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也会阻止中国武力犯台。
德语媒体:脱钩的输家
德国《商报》刊评认为,中美两国围绕芯片的争斗,正在抬高全球产业链的成本,欧洲也深受其害。《经济周刊》则刊发了一篇由美国耶鲁大学知名经济学家罗奇撰写的客席评论,指出不论是脱钩还是去风险,美国的经济利益都会受损。
中国宣布九月起对部分无人机实施出口管制
高科技领域的种种限制措施令美中关系日趋紧张之际,中国七月31日宣布将对部分无人机设备实施出口管制。中国商务部一名发言人称,中国一贯反对将民用无人机用于军事目的。
美媒:中国骇客已在美国电力与通信系统埋入“定时炸弹”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军方、情报部门以及安全官员称,中国骇客已经在美国的主要电力网络以及通信网络中植入了一款恶意软件,一旦发生冲突,北京将能够借此切断美军基地的供水、供电以及通信。
争夺人工智能领导地位 中国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乍看之下,中国似乎可以从其对本国民众进行的大范围监控中得益。但仔细看来,这也可能成为一个劣势。
美官员访澳大利亚 承诺助澳制造导弹
布林肯和奥斯汀本周访问了澳大利亚,会见总理阿尔巴尼斯和相关官员。美澳两国还宣布将进行项目合作,由美国协助澳大利亚制造导弹。此外,澳方也提到涉及核动力潜艇的奥库斯协议正在按计划进行中。
价值3.45亿美元 美国再次军援台湾
继出售F16战机之后,美国白宫日前宣布再次向台湾提供3.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与此前军售不同,此次供应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枪支等物资直接来自美军现有库存,台湾无需等待军火商生产。中国方面则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韩战:朝鲜半岛平民百姓是最大输家
1950年到1953年期间,肆虐朝鲜半岛的战争让数十万各国军人阵亡,平民丧生人数更是超过两百万。即便在七十年后的今天,半岛民众依旧深受其害。
德语媒体:"老朋友"见面有用吗?
《时代周报》评论说,基辛格在中国受到高度礼遇,然而,真正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的是年底拜登与习近平在旧金山的会晤。《新苏黎世报》认为,中国对乌克兰的立场听上去是和平主义,实则不然。
朝鲜战争 谁赢谁输?
七十年前结束的朝鲜战争,奠定了当今东亚地缘政治的基本格局。韩国与朝鲜,以及美国与中国,为何要打这场损失巨大、令无数生灵涂炭的战争?中美两国会否再次在朝鲜半岛重燃战端?
墙外文摘:秦刚一代宠臣 为何莫名失踪?
有评论认为,秦刚一代宠臣,莫名失踪,更将大大打击中共高级干部的士气,人人自危,岂有心思认真打拼?外交上倒行逆施,搞到里外不是人,谁又会认同习近平的领导才能?
美国海军舰艇首次在外国港口服役
周六,美国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了一艘军舰的入役仪式,这是美国海军舰艇首次在外国港口服役。该仪式是在美澳两年一度的“护身军刀”军事演习期间举行的,多国参与了这次联合军演。
德语媒体:党和民企又相爱了
《南德意志报》文章关注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中央"31条"。《商报》分析为何中国未必像预期那样赶超美国。
美高官访华成效不彰?共和党批拜登政府软弱
美国高官近期接连访华,20日遭共和党议员批为“软弱”之举,众院的中国问题特设委员会主席更批评这是“僵尸接触”政策。同时,以公民身份前往中国的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似乎更受北京欢迎。对于此差异,白宫表达遗憾。
“我们不忘老朋友”习近平见基辛格透露了哪些信息?
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以私人身份访华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习近平说,“中国人重情讲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有专家指出,基辛格受的礼遇明显高于之前访华的三位美国官员,这是中方要向外界发出信号。
谢锋批美不公平竞争 王毅:改造中国不可能
虽然中国外长秦刚继续“消失”,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外交往来没有停歇: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与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会面;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美国的论坛中,则呼吁美国勿进一步祭出科技管制。
克里告诉中国将气候与政治分开 北京会接受吗?
在中美外交紧张的背景下,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周三在与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会晤时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威胁”,应与外交问题分开对待。他也呼吁中方在迪拜气候大会前齐心协力。习近平则于周二表示,中国将按照自己的节奏减排。
客座评论:中国青年的高失业或是个死局
时评人邓聿文认为,尽管青年失业率相对偏高是一个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但中国的数据畸高表明导致这种现象有一些非正常的因素。
伯克利与北京清华合作深圳学院 遭美国会关切
美国国会委员会“严重关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北京清华大学在深圳的合作案,认为两者的合作可能牺牲美国利益、有利于中国政府取得科技与军事优势。
前一页面
第12 页,共6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