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日关系
中国和日本是近邻,两国是亚洲经济上最强大、政治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关系重要又复杂。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汇率政策-中日纷争新焦点
中日撞船争端未平,中国官方经济界又严词警告日本不要利用汇率政策,嫁祸中国人民币。继展开对美国汇率政策的攻击之后,这是北京开辟的货币口水战的第二战线。
中日关系依旧处于紧张状态
被扣船长返国后 中日争端余波未平
被日本扣押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返回家乡福建后,钓鱼岛撞船事件引起的中日外交风波仍未能平息。北京要求日本道歉和赔偿,而日本外务省官员表示拒绝中方要求。日本国内媒体批评日本政府,称放人是向中国示弱。
中日纷争显露中国的"硬实力"
德文媒体纷纷报道日本释放中国船长的消息,认为中日两国的紧张关系很快会缓和,但恐怕只是暂时告一段落,因之所牵动的是领土和资源之争,以及美国、日本与中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
中日外交争端引起关注
德语媒体关注中日两国外交争端的升级,认为除了日本扣留中国船长的直接导因外,还因为争议岛屿(日本称"尖阁群岛",中国称"钓鱼岛")附近的天然气开采问题;此外,两国的关系充满猜疑,还处于历史的阴影之下。
从撞船事件看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因海上撞船事件日趋紧张。两周前发生的这一事件已经上升为外交对峙。目前,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情绪都在不断升温。
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日关系进一步紧张
钓鱼岛牵动中日台
taipeh express
中日撞船风波尚未结束 中方推迟访日计划
日本方面周一(9月13日)释放了扣押的14名中国渔民,中国渔船也开启返程,唯有中国船长仍继续扣留日本。中国方面敦促日方释放船长,并指责日本"挑起严重事态"。日本内阁则坚持,中国渔船在争议海域非法捕鱼,日方的反应和行动实属正常。
chi1309 china japan seezwischenfall
中国官方5天内4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交涉日本扣押中国渔船和船员一事。9月13日,日本释放14名在押中国渔民并归还船只,但继续扣留船长等待相关司法程序启动。目前,中国渔民乘坐的包机已经返回中国。
北京推迟中日第二次东海问题原则共识政府间谈判
chi3007 Presseschau
中日两国政府决定,就共同开发东海天然气气田问题重开谈判。这片气田处于双方均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新苏黎世报》认为,如果中日就此问题达成协议,就等于“拆除了两国关系中最危险爆炸物之一的引信”:
中国扩军引起东京的不安
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期间发起了"真正的魅力攻势"。《新苏黎世报》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希望东京新政府改善此前自民党执政期间跌入外交冰封期的双边关系"。"但尽管温家宝做出轻松的姿态,两国关系仍然紧张":
中日韩峰会面对天安舰
dreier-gipfel in südkorea
300510 Gipfel Cheju
第三次韩中日领导人会议周日在韩国济州岛结束。朝鲜是为期两天会议的中心议题。尽管受到韩日方面的压力,与会的中国总理温家宝依然拒绝就天安号沉没事件公开谴责朝鲜或发出任何支持安理会对朝鲜采取措施的信号.温家宝只是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防止事态升级并强调尤其要避免发生冲突。在结束对韩国的访问后,温家宝周日已抵达日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问.朝鲜问题也将是会谈的中心议题。
中日关系的新动向
"上周,四名日本人因走私毒品在中国被先后处决。虽然这样的事是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首次发生,然而日本公众中并未出现愤怒的声浪,日本政府也只是指出中国司法有别于日本。日本媒体突出报道了人犯被处决一事,但没有使用激动的言辞。"《法兰克福汇报》驻东京记者从这起事件谈到中日两国关系的新动向:
习近平晤天皇 中日寻求理智关系
China's VP stresses Japan ties amid royal protocal flap
欧盟呼吁美中日等国作出更多减排努力
chinanews301109
中日韩关系出现“令人瞩目的晴朗天气”
《新苏黎世报》回顾了以鸠山由纪夫为首相的日本新政府上台后"东亚国家相互关系中发生的变化",认为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之间出现了"令人注目的晴朗天气" 。
日本新政府重视“中日韩”三边合作
日本民主党大选获胜后,鸠山由纪夫近日接替麻生太郎任内阁首相。《新苏黎世报》认为,日本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将发生变化。此外,德语媒体还就中日关系分析了目前中国与印度两国间潜在的纠纷。
190609 Japan Südkorea
周四,为期两天的东亚世界经济论坛在韩国首都首尔拉开帷幕。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怎样摆脱经济危机。为战胜经济危机,中国、日本和韩国均出台了耗资巨大的刺激经济计划,有关国家政府都希望借助这样的庞大计划,拉动内需。不过,降低该地区对出口的依赖又谈何容易。
中日高层就朝鲜问题展开“讨论”
中日高层经济对话之际,中国外交部长与日本外务大臣中曾根弘文在东京就朝鲜核问题举行了会谈,《新苏黎世报》认为,"透过外交辞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和中国对待朝鲜的态度有很大差别"。
中日举行第二次经济高层对话
多数日本人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
周三,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此前不久,麻生向靖国神社敬献了盆栽贡品。新苏黎世报认为,麻生首相"首次正式访华前不惜冒与中国发生争执的风险",有其国内政治原因: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访中国
今明两天,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正式访问。麻生去年9月当选日本首相,此后,他曾在出席国际多边会议时到访过中国,而这次是他首次以首相身份访问北京,计划同温家宝总理和胡锦涛主席展开双边会谈。麻生是日本政治圈内堪称鹰派的强硬人物,担任过小泉内阁的日本外相,主张对中国实施较为强硬的政策。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访华前夕采访中日问题专家王少普
中国外交部证实,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将于4月2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麻生就任首相后首次访华。本周,麻生太郎在靖国神社春日祭祀以首相名义向靖国神社进献杨桐盆栽,引起中国方面的不满。另据报道,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在中国公映首日就创下900万票房。在这样的背景下,麻生太郎的本次访问尤为受到关注。本台记者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王少普研究员,请听采访录音。
钓鱼岛主权争议再度引发中日关系纠葛
中日韩联手意义不能低估
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领导人首次在日本福冈举行峰会引起了德语媒体的重视。新苏黎世报和法兰克福汇报都就此发表了评论。德国之声中文部摘译如下。
日中韩三国共同应对危机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亚洲的三大经济巨头日本、中国和韩国试图团结起来。这是复杂的三国关系史上,三国领导人第一次举行的特殊峰会。
韩国总统府宣布:中日韩政府首脑相约12月13日
100908 Japan Premier Erstmals bewirbt sich eine Frau
上周,福田康夫在担任日本首相一年之后突然宣布将辞去这一职务。本月22日,日本自民党将举行选举,以产生福田康夫的继任者,竞争这一职务的有5名候选人,其中包括一名女性候选人小池百合子。女性竞争自民党总裁和日本首相一职在日本历史上堪称首创之举。在对中国态度上,她跟大多数首相候选人一样,比较强硬。德国之声据记者从东京发来的报导和中国媒体的相关分析综述如下。
9月2日读者来信(中)
讨论话题《日本首相辞职 中日关系面临新的考验》《上海合作组织不合作》等
日本首相辞职 中日关系面临新的考验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9月1日晚上举行的紧急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辞职。在新闻发布会上,福田康夫称自己在上周末就已经做出了辞职的决定,其辞职的原因目前还是一个谜。福田康夫的继任者很可能是日本鹰派的代表人物麻生太郎,其在台湾以及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与中国政府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德国之声中文网综合报道如下:
东海主权问题并未解决
据中国官方估计,东海海面下的地层中蕴藏有相当于一亿八千万桶原油的天然气,其中一半已经探明。此外,这片地区可能还藏有石油。中国与日本对这一海域的主权归属多年来存在争议。现在中日达成协议,以互利原则合作开发东海天然气资源。新苏黎世报并不认为中日的这一纠纷已经解决:
中日东海气田问题明朗化
Kommentar zum Japan-Besuch von Hu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但两国间的关系却并不和谐,这种紧张关系不仅由于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领土之争,更因为两国彼此间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本周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启动了对日本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这是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日本的首次访问。德国之声中文广播主任冯海音在其撰写的评论中指出,中日双方领导人势必会借此机会,尽最大努力缓解两国间的紧张关系。
中日间的政治关系与经贸的积极发展并不相称
破冰、融冰之后,中日关系开始春暖花开。下周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访问日本。福田康夫希望借此改善日中关系,但日本政界对福田的对华政策却不乏反对意见。尤其是最近的西藏危机,更使日本舆论界产生了强烈的愤慨情绪。
中日关系仍然很脆弱
与两年前相比,今天的中日关系有了很大改善。继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去年十二月正式访问中国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今年四月回访日本。尽管如此,新苏黎世报驻东京记者在该报发表文章认为,中日关系仍然很脆弱:
中国给足日本面子 东海天然气问题仍不见成效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周日结束了他对中国四天的访问。他在访问期间呼吁,在东京和北京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他还拜访了孔子的老家曲阜。福田首相认为他的中国之行很成功。他对中国的访问被称作是“中日关系的春天”。
中日关系应面向未来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共为期4天。12月28日,中日两国领导人在北京开始了政治会晤。两国过去几年一直紧张的关系看来有所缓和。
福田访华北京“春意盎然”
今天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抵达北京,开始了对中国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中国是福田上任以来正式出访的第二站,此前11月他率先访问了美国。福田在日本政界被称作“亲中派”,30年前同邓小平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恰好是福田康夫的父亲—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对此引以为豪的福田康夫这次出访中国被不少媒体称为,是继日本前首相安倍的“破冰之旅”和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之后的“春天之旅”。
就中日关系前景专访德国日本研究所专家克莱恩博士
福田康夫9月当选日本新首相后,中日关系出现种种复苏迹象。12月初,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会晤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展示了改善关系的愿望。今天,福田首相开始对中国的访问。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将于明年开春访问日本。本台记者就此专访位于东京的德国日本研究所专家克莱恩博士。
日军二战在华暴行难否认
今年12月13日是日本军队攻陷中国前首都南京、血腥屠杀中国平民七十周年。“明镜”周刊回顾这段历史时写道:
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日本问题专家蒂藤谈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春暖花开待何日
随着安倍晋三离职,福田康夫接任日本首相,中日关系似乎出现回暖迹象。中国军舰“深圳号”访问日本,中国政府高层也有互访的计划。在目前的情况下,中日关系是否能够平稳发展,其中还有什么阻碍因素?带着以上问题,德国之声记者石涛采访了德国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的日本问题专家蒂滕博士。
中日关系有望迎来春天 活佛转世怎能听党的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以来,首次有一艘中国军舰到访日本港口。除此之外,中日领导人宣布明年年初将进行互访。首届中日战略经济对话目前也正在北京举行。种种迹象显示,人们大谈气候变化的今天,北京同东京之间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新苏黎世报写道:
中日关系冷淡期结束胡锦涛明年访日
中日两国关系经过持续5、6年的政治冷淡期,现在又重新出现了好转。本周二在新加坡召开的东盟峰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举行了会谈,并表示,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到达了一个转折点。本周三,中国驻日本大使崔天凯宣布,中国正在积极准备国家主席胡锦涛明年对日本的国事访问。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一周港媒(零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本周,香港媒体报道中国新闻时关注的焦点主要有:陈炳德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而前总参谋长梁光烈上将内定接任今年已72岁的曹刚川国防部长职务;福田康夫内阁即将上任,对中日关系将有什么影响。
中日设计师亮相柏林亚太时装周
在“柏林亚太周”活动中,出自亚洲设计师的时装展示成了亮点——与众不同的脸庞、与众不同的衣裳。
前一页面
第8 页,共1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