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日关系
中国和日本是近邻,两国是亚洲经济上最强大、政治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关系重要又复杂。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对台威胁引发反弹 日防长:中国行动笼罩台湾
随着中国持续加大对台湾的安全威胁,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昨日告诉《金融时报》,国际社会应更加关注台湾的生存,而其他专家也认为,中国威吓台湾的举动已引起其他亚洲国家反弹。
东奥乒乓球混双中国失金 中日台舆论反应各不同
在昨天举行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比赛决赛中,世界种子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许昕和刘诗雯不敌排名第二的日本组合水谷隼和伊藤美诚,获得银牌。这是2008年以来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金牌首次被非中国选手赢得。
日追赠台湾百万剂疫苗 副相再提防卫台湾
日本政府官员几次称乎台湾为“国家”,虽然事后皆有澄清,但与台湾实际上越来越友好的行动已经引起北京不满。
日防卫大臣:台湾安全直接影响日本
中国与日本24日都针对台湾周围的局势作出最新表态。日本防长岸信夫告诉彭博社,台湾的安全与日本有直接关系,而中国国防部则重申,近日在台湾周围的军事行动是维持台海安全的必要行动。
称台湾“国家”引中国不满 日本修正说法
日本首相菅义伟日前与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首枝野幸男在谈论到台湾时,皆明确称台湾为“国家”,引起中国强烈不满并提出严正交涉。日本周五做出澄清表示,对台的立场并未改变。
专访:德国需要学习日本的“中国经验”
德国和日本两国的外长、防长即将举行会谈,届时,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会谈的核心议题。相隔万里的德日两国,在对华政策上有着哪些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德国之声就此专访了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的东亚问题专家希尔珀特。
中日外长通电话 北京暗讽“某个超级大国”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不过日方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有办法一边与美国联盟抗中,一边与北京做生意吗?
中国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本周日,南京举行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这是中国自2014年以来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参与者为大屠杀中的死难者进行“烛光祭”,悼念逝者,守望和平。
王毅访日:11月恢复商务人士往来
中日外长同意,本月恢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商务人士往来。此外,双方将继续就东海岛屿争议谈判。王毅此次访问是9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就任以来两国间的首次高级别会晤。
中日东海局势危险升级
中国正在强化对目前日本管理的钓鱼岛(尖阁诸岛)的主权诉求。到目前为止,日本的反应非常谨慎。但最新的发展正在威胁相对良好的中日关系。
德语媒体:美国的保护,中国的市场
《新苏黎世报》发表裴敏欣的客座评论,阐述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将面临美中之间哪些更为艰难的抉择。《世界报》报道德国议员关注香港民主人士黄之锋再次受审。
菅义伟与习近平通电话 未谈及访日行程
日本新首相菅义伟将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如何在中美激烈对峙的格局中寻求平衡,受到各界关注。通过与习近平的电话会谈,他强调了两国合作的重要性,但在邀习访日的问题上,他选择了暂时低调回避。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卸任三天之后,安倍晋三前往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他自2013年12月以来的首次参拜。
日本开启菅义伟时代:中日台三方关系如何变化?
菅义伟在胜选自民党总裁,就任下届首相后,不论中国或台湾政府都第一时间给予道贺。过去两年多以来修补中的中日关系,是否会在新首相上任后生变?过去安倍晋三亲台友好形象是否会拉回?都将是观察重点。
德语媒体:德国与欧洲必须改弦更张
《每日镜报》关注了欧盟与中国领导人的视讯会议,呼吁欧盟及早抛弃注重经济牺牲人权的对华政策。《标准报》则将目光投向了日本新首相菅义伟,指出他将在对华政策上遇到难题。
日本新首相人选出炉: 71岁菅义伟接班
日本当地时间周一下午,自民党总裁选举投票结果揭晓:现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获得总共534票中的377票,远远超出了前外相岸田文雄、前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石破茂这两名竞争对手。
专家分析:无论谁接棒,日本新首相都压力山大
新冠疫情与经济复兴如何平衡?日中关系和日韩关系可能走向何方?日本和平宪法还要不要修改?明年大选胜败如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为健康原因辞职,他的继任者将面临诸多挑战。
安倍为中日关系留下了什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作为日本史上连续在位最久首相,安倍任期的对华政策对两国关系有何深远影响?而后安倍时代,中日关系又将何去何从?中美两专家有以下分析。
防范中国海上霸权 日防相:可加入“五眼联盟”
中日钓鱼岛之争近日不断升温,日防相河野太郎与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会面商讨如何降温。面对中国在海上行动不断,河野太郎也表示加入“五眼联盟”的意愿。
中日东海争议:美承诺“百分之百”支持日本
日本政府近期多次抗议中国海警船之进入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附近海域。中国重申这是其固有领土和固有权利。驻日美军司令称美国对日本政府提供帮助的承诺100%坚决。
行政区名称加注“尖阁” 东海岛屿争议再起
日本石垣市议会6月22日通过决议,将属于该市管辖的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行政区名称“登野城”更改为“登野城尖阁”。中国表示该决议“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东西方对比:口罩戴对了没有?
新冠疫情时代,戴口罩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东亚各国一次性医用口罩占据主导地位,而相比之下德国人更偏爱布料口罩。专家提醒,布口罩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另外炎夏将至,戴口罩太闷热的问题如何解决?
脱钩中国?日系车企称无此计划
日本政府此前推出扶持计划,鼓励企业将产业链多样化,包括扩展到东盟国家,以规避单一国家供应的风险。不过,这一政策看来对汽车工业影响甚微。
肺炎疫情下的中日关系:蜜月中走钢索
杨洁篪炫风访日,为习近平可能于4月出访铺路。然而近来日本对中国释出善意,在日本国内激起正反两极的评价。安倍内阁的支持度,也在一个月内持续下滑。在如何处理对华关系问题上,安倍内阁无异于正在走钢索。
中俄再推取消制裁 美忧朝鲜恢复核试验
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周末举行朝鲜工人党资深官员会议,讨论相关政策问题。他建议在外交事务、军火工业和武装部队方面采取行动,强调必须采取“积极和攻击性措施,以充分确保该国的主权和安全”。
德语媒体:如何才能让人相信华为与北京不穿一条裤子?
德国《商报》认为,北京应该给予华为这样的私企更多政治空间,让其能公开表达与中共当局不一致的观点;《南德意志报》则指出,本周早些时候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虽然发表了一份面向平壤的共同声明,但三国之间的鸿沟依然巨大。
德语媒体:特朗普“不靠谱” 中日韩“另起炉灶”?
随着美国和朝鲜的去核谈判陷入僵局,特朗普的朝鲜政策受到越来越多质疑。德语媒体注意到,在欧美欢度圣诞的同时,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释放出在朝鲜核问题和其它领域协调合作的信号。
与美贸易变数多 中日韩抱团取暖
面对美国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挑战,中日韩三国选择加强贸易合作,加快三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与此同时传来消息,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签署在即。
中日韩成都峰会 不是“三国演义”?
中国总理李克强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12月24日在中国四川省会成都举行峰会,聚焦朝鲜核问题与区域经济合作。媒体报道称,安倍特别强调,中日韩三国“并非三国时代的魏、吴、蜀”。
维护表达自由 中国男子泼墨靖国神社无罪获释
东京地方法院周三宣布,中国籍男子在靖国神社的泼墨行为属“宪法保护的表达自由”,因而被告被无罪释放。这引发了中国网民的热议。
平壤证实潜水艇发射导弹
就在朝中社宣布美国与朝鲜将重启对话后,朝鲜周三 (10月2日) 上午从临海的元山市由潜水艇发射了一枚短程飞弹,落到了日本的经济海域,引起日本政府强烈谴责。
习近平会安倍、文在寅 中日关系"回到正轨"
中日两国首脑在大阪举行会晤。共同社报道称,二人确认日中关系"回到了正常轨道"。安倍邀请习近平明年春季访日,习近平表示"这是个极好的想法"。习近平还与韩国总统文在寅磋商了朝鲜问题。
金习再提去核 中朝巩固邦交
习近平是14年来第一位访问朝鲜的中国国家主席。作为朝鲜关键的外交支持者和主要的贸易和援助提供者,习近平想要证明,中朝自冷战时期建立的盟友关系,虽然一度恶化,但在地缘政治发展下,比任何时期都来得坚固。
美朝中日韩对二次“特金会” 各抱何期待?
河内聚首意味着新加坡会晤中达成的协议需具体化。不过双方笑脸后面也隐藏多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实力较量。
借力使力 金习会后官媒带风向
金正恩和习近平相隔202天后再碰面,在不到48小时中双方谈了什么?朝鲜是要中国协助发展经济?还是希望北京帮忙制衡美国?
刷存在感应对中国 日本首建航母
本周二,日本内阁批准了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就是将两艘直升机护卫舰改造升级为航母。这也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首次兴建航母。安倍晋三内阁指出,此举是为了应对东北亚地区日益增加的防务压力。
评论:中日回暖藏玄机 东亚格局再洗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顺利完成访华行程,本台评论员Martin Fritz认为,这次中日之间7年来首次峰会是为加强亚洲和平与繁荣迈出的积极一步。
德语媒体:中美关系紧张 中日关系回暖
中美关系目前在经贸、政治和军事层面都面临着考验,而与此同时中日关系却在明显好转。《南德意志报》认为,正是中美关系的紧张化促成了中日关系的好转。
携手抱团取暖 中日关系回暖
中日两国的最高领导人,已经连续7年时间未曾进行互访。本周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访北京,并在接下来两天多行程中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会晤。这是否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正式回暖?东亚两大国的互动,又受到了哪些内因和外因的牵制和推动?
德语媒体:中日关系面临新转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开始访华行程之际,德国各派报章纷纷点评中日关系。左翼报纸认为,日本应借此机会摆脱美国的羁绊。
特朗普阴影下的中日峰会
从许多层面看,中国和日本其实都是对手。不过,在美国四处点燃贸易战烽火的北京之下,中日两国不得不暂时搁置争议,联手应对。本周,两国首脑将在北京首次举行峰会。
安倍本周访华 日中关系进一步正常化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本周访问北京,这是七年来日相首次正式访华。约500名日本商界人士将陪同前往。
中美遇冷 中日解冻?安倍向北京抛出橄榄枝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促成日中关系和解,将于10月底访华。而在特朗普似乎要对中国发动新的贸易“冷战”之际,安倍此举颇受中方欢迎。
安倍晋三三选连任 中日关系会出现一池春水?
安倍晋三连任自民党总裁,中方对此表示祝贺,更期待10月的安倍访华行程。而日本资深记者认为,安倍期盼与中国合作,解决两项“朝鲜问题”。
第三次文金会登场 两韩再谈半岛去核
两韩18至20日间举行第三次峰会。双方领导人文在寅和金正恩在平壤热情相拥。外界关注这次峰会是否会达成“终战协议”还有提出新的去核进度。
日本潜艇首次南海训练
日本防卫省周一对外界表示,海上自卫队的潜艇首次在南中国海进行了训练。在主权争端异常复杂的南中国海区域,日本近期活动也越发频繁。
安倍晋三会晤习近平 谈妥领导人互访
安倍晋三表示计划在今年访问中国,这将是2011年以来首次有日本首相访华。外界认为,中日双边关系正在回暖。与此同时,俄日关系似乎也有新进展:普京对安倍建议,“我们今年签署和平协议吧”。
区域政治角力 安倍:日中关系回归正轨
日本虽然是美国盟友,但在贸易关税和朝鲜问题上未能获得华盛顿实际协助。首相安倍晋三正转向与中国示好,牵动东亚政治发展。
特朗普怨中国影响不良 北京批华盛顿神逻辑
总统特朗普表示目前不考虑恢复美韩军演,并批评中国没有在去核问题上发挥积极影响。北京则反驳华盛顿的“神逻辑”。
朝鲜开始无核化? 美官员打脸特朗普
特朗普声称朝鲜已开始无核化。不过美国官员与韩日政府都对朝鲜无核化抱持谨慎态度。韩国外交部长称,无核化前,对朝鲜制裁不变。日本防卫大臣也希望美日保持警惕。
前一页面
第3 页,共1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