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俄乌战争:阿拉斯加渔民的希望与失望
到目前为止,乌克兰战争对阿拉斯加的影响甚微。但现在美国禁止从俄罗斯进口所有鱼类。阿拉斯加渔民想要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即便俄罗斯一再规避相关制裁。在此其中,中国也扮演了一定角色。
客座评论:如果中西脱钩,经济将会如何?
最近欧洲、尤其是德国也开始讨论和中国经济脱钩的可能性。经济铁幕当然不会即刻落下,但是未雨绸缪,吃瓜群众还是应该想一想:如果真的中西方经济全面脱钩,我们的生活将会如何改变?
2025年四分之一苹果手机将是"印度造"
为了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中国严苛的防疫清零政策,苹果公司正在逐渐减少在华生产的份额。摩根大通一项评估显示,截至2025年,每四部苹果手机中将有一部来自印度境内的工厂。
成都世乒赛将开打 防疫浇熄民众热情
继奥运会后,成都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成为中国第一个重大体育赛事。然而,主办地的抗疫封城及其经济后果使喜好乒乓球的中国人心情大打折扣。
德语媒体:中国印度欲脱离俄罗斯朋友圈
《南德意志报》刊评认为,随着中国、印度公开对战争表示怀疑,宣布局部动员令的普京已经显露出黔驴技穷、众叛亲离的迹象。《法兰克福汇报》则指出,最新动向表明,普京缺乏可信赖的盟友,而乌克兰却有。
柬埔寨中国沉船事故 死亡人数升至3人
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政府9月24日表示,救援人员目前仍然在寻找沉船事故中失踪的中国公民。目前,确认死亡的中国公民数量已经上升到3人,尚有8人失踪。
柬埔寨沉船意外 21名中国人落海失踪
一艘自广州出发、载有41名中国人的渔船周四晚间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海域翻覆,目前已知19人获救、1人死亡。中国驻柬使馆正和当地政府合作,继续搜救失踪人员。
台湾国安官员:封锁、夺取外岛均属于战争行为
台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国安官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封锁或者夺取一个外岛,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台湾将不会投降。
王毅会晤乌外长库列巴 称中方“从不袖手旁观”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9月22日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举行会晤。王毅称,“中方一直致力于劝和促谈,从不袖手旁观,也不火上浇油,更不会趁机牟利”。
最新金融中心排名 新加坡取代香港成亚洲第一
一项经济研究排名显示,新加坡超越香港成为亚洲首要金融中心。香港政府强调,香港整体评分仍上升,往后会继续改革,巩固和提升香港的资本市场及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
中澳外长再会晤 澳外长: 寻求与中国的稳定关系
澳外长黄英贤在与中国外长王毅于纽约会面后表示,尽管澳中两国在贸易等方面存在分歧,但是澳大利亚的目标是与中国建立稳定关系。这位澳外长也呼吁中国利用其作为大国的影响力,帮助结束乌克兰战争。
为遏制中国: 美印将联合研发无人机
印度同美国的关系多年以来相当疏远,但对中国的警觉和共同忧虑使他们正在靠近。最近美国国防部宣布两国将共同开发无人机项目。
两地强制集中隔离收费 中国舆论反弹
全球陆续松绑防疫限制之际,中国部分地方当局近日公告,将对因政府防疫而被强制集中隔离的民众收费,拒不支付者将由公安部门“依法依规追究法律责任”。消息传出后引发舆论质疑,是否因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才出此政策?
拜登小马科斯首次会晤 聚焦南海紧张局势
美国总统拜登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週四(9月22日)在纽约会晤,双方强调对维护南中国海航行和飞越自由的支持,以作为中国在此争议水域施加影响力的回应。这是两位美菲领导人首次会面,他们还谈了什么?
德语媒体:关于中国崛起的错误预测
《世界报》的评论关注了中国少子化和人口老化的现象;《日报》则分享了关于一名德国新闻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入境中国的亲身经历。
《南华早报》再度报道称德法领导人将出访北京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前驻德大使在柏林筹划安排德国总理访华一事。报道称,德法两国领导人今年11月将先后访问北京与习近平举行会晤。如果访问成行,将是西欧国家领导人在新冠疫情爆发后首度重新访问北京。
中日建交50周年将至 研究:仅6%日人对中日关系满意
中日建交将于今年9月29日届满50周年,一份由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The Genron NPO) 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仅6.1%的日本人对中日关系感到满意。
美国三大银行:若北京侵台将撤出中国
美国联邦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的负责人週三(9月21日)表示,一旦台海发生冲突,台湾受到北京攻击,他们将听从华盛顿的命令,退出中国市场。
拜登联大斥俄“无耻” 称与中国不求冷战
美国总统拜登在联合国大会斥责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无谓战争”,违反了联合国成员的核心原则,并警告莫斯科不要“不负责任地”威胁动用核武器。他还提到与中国的竞争,但说美国不寻求冷战,强调台海和平。
德语媒体:德国用什么来摆脱对华依赖?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如果强行和中国经济脱钩,至少在短期会给风雨飘摇的德国经济造成难以承受之痛。自民党副主席在《时代周报》的一篇客席评论则指出,要想摆脱对华依赖,德国以及欧洲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欧企担心中国生意损害企业形象
欧盟驻中国商会9月21日最新公布的报告指出,受到清零防疫、意识形态挂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对外国企业投资建厂的吸引能力正在减弱。以往对中国趋之若鹜的欧洲企业,如今正忙着为其中国业务止损。
五年内,中国富翁人数将翻番
一项调研显示,尽管中国政府发起了缩小贫富差距的号召,但截至2026年,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仍会翻番。
吹奏《荣光》悼女王 香港男子被以煽动罪逮捕
英国女王国葬举世瞩目,香港一名男子因在英国总领馆前吹奏《愿荣光归香港》与英国国歌遭到逮捕。香港市民追悼女王,部分人士批评为“恋殖”,港区人大、香港议员陈曼琪更促香港加速“去殖民化”,引发议论。
美国国安威胁黑名单再添3家中国公司
继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之后,中国联通也上了美国国家安全威胁负面清单,就此,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部榜上有名。
拜登誓言协防台湾后 美加两军舰通过台海
这是美国总统拜登表明若有必要,美国将协防台湾后,有美国军舰通过台湾海峡。盡管第七舰队称这是例行性通过,敏感时机仍引发关注。尤其日前第七舰队司令警告称,他认为中国有能力封锁台湾。
专访:曹兴诚“抗共保台”的背后
联电前荣誉董事长曹兴诚日前宣布捐出30亿协助台湾防卫,引发各界关注。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谈到他和中国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并揭露和中联办的联系,分享他是如何从共产党高层的座上宾变成反共急先锋。
专访联电前董事长曹兴诚
联电前荣誉董事长曹兴诚日前宣布捐出30亿协助台湾防卫,引发各界关注。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谈到他和中国领导人之间的互动,并揭露和中联办的联系,分享他是如何从共产党高层的座上宾变成反共急先锋。
德语媒体:比依赖中国更为严峻的问题
奥地利《标准报》认为,欧洲经济要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首先需要练好内功。德国《商报》则认为,相比依赖中国,德国企业越来越不敌中国竞争对手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普京的"新东方政策"为何难以奏效
前不久,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亚遭到中印领导人的微妙“冷遇”之后,他再次推出的“新东方政策”也突然变得前景黯淡。东南亚国家也普遍担心一旦同莫斯科走得太近,会遭到西方的诟病。
厄瓜多尔与中国达成债务重组协议
厄瓜多尔政府昨天发表声明,该国与中国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并且到2025年前获得14亿美元的债务减免。
白宫重申对台政策未变 称拜登保台言论“不言自明”
在拜登重申美国保台立场后,白宫官员周一强调,华府对台政策未变,但拜登的言论“不言自明”。对此,专家警告,若白宫继续坚持华府政策未变,此举恐削弱美国公开声明的可信度。
“雪饼”案被失踪满周年 中国记者案件前景堪忧
中国记者黄雪琴与劳权工作者王建兵周一被捕满一年。除了全球数十个组织呼吁中国当局立即释放两人外,专家告诉德国之声,两人案件显示北京尽可能想让活动人士保持沈默。
拜登再提派兵协防台湾 中台官方如何回应?
美国总统拜登就任总统以来第四度提到,有必要的话美国将派军协防台湾。台湾方面对此向拜登政府表达感谢;北京则警告美国不要损害中美关系及台湾海峡的和平。
客座评论:北京如何“策应”莫斯科?
习近平希望俄中“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是否意味着北京对莫斯科的支持有动摇,俄中关系并非号称的“无上限”?政论家邓聿文认为,恐怕不能轻易下此结论。
中国年轻人消费冷却:10块钱一顿晚餐
疫情迫使中国年轻人降低了消费,而对消费的厌倦让决策者担心,毕竟消费极大地推动着GDP的增长。为了省钱,消费正在悄悄从奢侈品转向“中国制造”。
拜登对台立场与美政策不同调 专家:“战略混乱”
美国总统拜登18日第四度公开称美国在中国武力犯台时,会派兵协防台湾。部分专家告诉德国之声,拜登此举恐制造“战略混乱”,并为中国提供在台海挑起危机的藉口。
拜登再提美协防台湾 曾警告习近平勿援俄
美国总统拜登再次公开重申若中国武力犯台,美国会派军队协防。此外,他说自己今年初曾警告习近平,中国若违反对俄制裁,该举动将是个“巨大的错误”。
台湾东部发生强烈地震 1死79伤
台湾东部发生强烈地震,震央在台东县北部的池上乡,地震强度达6.8级。地震造成一房屋倒塌,目前确认一人死亡。
中国贵州防疫转运车发生侧翻事故 造成严重伤亡
9月18日,贵州一辆“涉疫人员隔离转运车辆”发生侧翻事故,造成27人死亡,20人受伤。事件引起了中国社媒上就政府防疫政策的讨论。
墙外文摘:如何应对中国的间谍攻势?
有评论认为,中国情报机构大肆扩张,西方国家不应该害怕采取大胆的行动。与此同时,间谍活动和颠覆活动的影响也不应被夸大。
中国驻欧盟使团临时代办:不能在“真空”地带开展绿色合作
欧盟、中国商界人士在布鲁塞尔举行论坛会议,聚焦合作实施去碳化项目。中方对双边目前政治关系欠佳表示不满。
女王逝世 英国国旗订单涌入中国旗帜工厂
为了生产悼念英国女王所需的旗帜,工厂暂停原来世界杯足球赛旗帜的生产工作,所有员工每天马不停蹄只做英国主题的旗子。
俄罗斯天然气绕道中国出口欧洲?
欧盟正在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它可能会变得更加依赖中国的供应——而其中一部分则来自俄罗斯。
香港人缅怀英国女王:是吊唁也是抗议
英国女王上周去世之后,香港的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外开放民众以鲜花和卡片向女王致意。不过学者认为,有些人也借此机会,表达对目前香港现状的不满。
王岐山代表习近平出席女王国葬
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作为习近平特别代表出席英国女王国葬。不过近日接连传出,英国下议院议长婉拒中国代表进入西敏宫致哀的要求,甚至有英国议员反对中方出席女王葬礼。
专访:中俄是否将上合组织变成反西方联盟?
习近平疫情后首次出访中亚、会晤普京,俄乌战争阴影下的中俄关系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习近平与普京此次共同出席上合组织峰会,该区域组织会不会演变成“反西方联盟”?德国之声就此与柏林科学政治基金会的俄罗斯中亚问题专家施密茨进行了专访。
北京宣布制裁两家美国军火商负责人
作为对美国最近军售台湾的回应,中国政府决定制裁两家美国军火商雷神科技公司和波音防务、太空与安全公司的负责人。
中共中央“第三把手”访问韩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三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昨起访问韩国。有分析看法认为,韩国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具有相当大吸引力的合作伙伴。栗战书的韩国之行对中韩两国都十分关键。
中国8月经济小幅回暖 房地产拖累增长
根据周五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国消费者支出及工业生产在八月份小幅回升但仍疲弱。分析人士警告,中国为抗击新冠多次封城使经济变得脆弱易受影响,疫情及房地产危机仍是拖累。
专家:习近平出访是“舒适区里的多边主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疫情之后首次出国访问,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是这次出访的重头戏。习近平想通过这次访问达到什么目的?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真的是“无条件”?
前一页面
第98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