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国总理撰文 呼吁勿孤立中国
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德国总理肖尔茨撰写了长篇客席评论分析当前国际政治形势、阐述德国立场,其中花费了较大篇幅提及中国议题。肖尔茨认为,中国崛起不是中断对华合作的理由,但是也有必要对中国提出警告。
中国可能周三放宽防疫 老人接种率是短板
知情人士12月5日对路透社披露,中国政府最早可能12月7日宣布新的防疫规定,进一步放宽管制,还有可能不再按照甲类传染病防控新冠病毒。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加快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为放宽防疫做好准备。
报告:全球军工业连续7年增长 中国发展加速
尽管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但全球军火工业100强企业的销售额今年连续第7年增长。美国仍居榜首,中国保持高速增长。乌克兰战争将给军工业带来机遇和问题。
中国多地再放松防疫措施 布林肯支持中国民众反防控
继上周末后,中国再有多地政府放松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取消多种对居民出行的限制。世卫组织欢迎北京放松限制。美国国务卿表示,他支持在中国反对防控措施的抗议活动。
郑州富士康或4週内全面恢复生产
富士康郑州厂先前爆发员工出走潮、大规模公安冲突,导致苹果设备产量下滑。日前《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指出,苹果将加速将生产线移出中国。如今郑州厂再传将全面复工,其苹果制造中心的地位是否保得住?
中国空间站完工 神舟十四号返回地球
当地时间12月4日晚20点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西部的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顺利出舱。该飞行乘组在轨半年期间,完成了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初步建设,并且在过去5天中与神舟十五号乘组首次进行在轨交接。
中国各地松动防疫政策 近期不会全面放开
12月4日,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又一批中国城市宣布放松防疫管制。不过,鉴于中国老年人接种率偏低,中国不太可能在明年3月前大幅度重新开放。
“白纸革命”在柏林:海外九零后为何呐喊?
一群中国青年週六(12月3日)在柏林发起“白纸革命”示威,中国诗人杨炼与台湾驻德代表谢志伟也现身声援。数百人不畏风雪游行至中国驻德大使馆前,且许多都是九零后。他们为了什么而呐喊?德国之声进行了现场采訪。
客座评论:中国领导层的大麻烦才刚刚开始
他们无法逮捕所有的学生、中产阶级和工人。人民已经起来,对当权者发出了嘘声,这不是任何一个镇压体制能够消灭的。他们在清零和镇压中,失去了人民。
专访李老师:做历史记录者 担忧父母的安危
推特上的"李老师不是你老师",2020年开始从微博转战推特,他表示自己"被推着从一个温和的人到成为一个激进的人"。现在,李老师已经拥有了八十多万粉丝,成为了人们获取与中国各地的抗议活动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以下是12月3日记者对李老师的专访。
澳大利亚议员组团访台 澳总理称不会参与
六名澳大利亚议员将于周日抵台进行访问,预计与台湾总统蔡英文见面。不过,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不会参与此次访问,也不清楚此行的目的是什么。阿尔巴尼斯最近正试图修补与中国的关系。
历经四年终落幕 美法院撤回对孟晚舟指控
美国地方法官宣告撤回对华为财务长孟晚舟的罪名指控,这起造成中、美、加三国关系紧张的案件在过了四年之后终于告一段落。孟晚舟本人已经在一年多前回到中国。
中国若“全面放开”可能有多少人死于新冠?
在严格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引发民众不满乃至抗议示威之后,包括北京和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开始逐步放松防疫措施。不过由于中国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和缺乏群体免疫力,“全面放开”可能带来的公共健康后果和医疗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也令人担忧。
艾未未谈中国白纸抗议活动
德国之声采访了中国艺术家、异议人士艾未未,讨论中国最近发生的反封控抗议活动。艾未未说,中国此前的防疫管制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们想回归正常生活”。
德国经济部: 不会效仿美国禁华为中兴产品
德国经济部表示,不会跟进美国对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禁令,但一份来自德国经济部的战略文件也建议,应禁止专制国家供应商为关键基础设施生产零部件。
柏林华语独立影展:不一样的中国声音
在中国主流电影于社会现实颇显断裂的今天,中国独立影人纷纷将作品送往海外,他们从个人纪录的角度为更广泛的观众呈现了一个微观下的中国。柏林的多元空间使它成为了华语文化圈的新自由之都。
恒大深陷财务危机 传暂停量产电动车
路透社报道,恒大因订单不足,已暂停量产旗下唯一电动车款。消息人士透露,恒驰汽车将裁员10%,25%员工停薪留职1至3个月。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中国要求四大银行发放离岸贷款,帮助房地产商偿还海外债务。
德国建筑大师冯・格康逝世
冯・格康(Meinhard von Gerkan)蜚声国际的建筑经典,包括柏林的中央车站和泰格尔机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也都出自他的团队手笔。这位深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已经去世,享寿87岁。以下是冯・格康及其部分代表作介绍。
哈贝克欲给对华战略“换血” 被批“脱离现实”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似乎计划告别此前的对华战略,摆脱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收紧对华业务,减少对德中经济项目的政治支持。这一提前被媒体披露的内部文件引发争议,被指“过于片面”、“是意识形态驱动的、无能的中国政策”。
英国会睽违16年正式访台 北京:干涉内政
英国国会下议院外交委员会访团11月29日至12月3日访问台湾,就双边关系、台海局势、印太区域和平安全、假信息及网络攻击等议题交换意见。 访团12月2日会见台湾总统蔡英文。双方这次谈论什么内容,如何影响英台和英中关系?
中国多地松绑防疫 官媒: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继广州之后,北京宣布放宽防疫限制。中国官媒1日发文呼吁,封控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种种迹象是否预告,坚持严苛防疫政策长达3年的中国终要迎来久违的重新开放?
客座评论:“白纸革命”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白纸革命”虽然是三十年来前所未有,但还是很快被镇压下去了。道理很简单,因为共产党绝对不会让反抗火焰蔓延的。但是,这次抗议活动确实意义不凡。那么,它对今后的中国意味着什么呢?
疫情之下 中国经济气喘吁吁
臃肿、僵化的政治体制是否已经对中国的经济构成了阻碍?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没有足够多的能够迅捷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
“中国最后的改革者”国际舆论眼中的江泽民
前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去世后,联合国安理会为他默哀一分钟,联合国秘书长给予他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国际媒体纷纷发出关于他生平、功过的文章,称他为“一位实用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改革者”以及“中国统治圈中独一无二的人物”。
德经济部文件提及中国或在2027年前攻台
德国经济部一份内部文件显示,中国可能会在2027年前发动对台攻势。因此德国现在就应开始减少对华经济依赖的程度,以免届时受到中国的胁迫。但德国经济界对这份尚未出台的文件提出严厉批评。
美财长:企业应注意台海地缘政治风险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示警美国公司,应更加关注中国对台湾造成的威胁,以及中国“清零”政策对全球供应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地缘政治风险,将如何影响企业选择贸易伙伴?
抗议奏效?广州示威冲突后放宽防疫管控
中国爆发反封控示威后,广州多地週三宣布放松防疫管制,陆续出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举措”,多区解除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部分宣布恢复市场经营和餐饮堂食、线下教学等,引发中国网民热议。
美商务部长: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美国不会允许中国利用美国的尖端技术提高改善自己的军事能力。但她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会“通过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支持美国的就业市场”。
人权律师余文生被“大白”撞到在地
中国人权律师余文生表示不服从“清零”防疫政策,和妻子徐艳出门时被“大白”撞到在地。他呼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时向中国领导人提出“尽快结束这场反人类浩劫”。
在美多地华人声援白纸运动
乌鲁木齐大火“头七”之际,中国当局逐渐打压国内示威,海外华人则跨海声援。美国週二以纽约、芝加哥以及哈佛大学等为据点,声援活动多点迸发,但也有现场参与者担心,这可能让他们在家乡的亲友受到牵连。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下滑
无休无止的停摆和封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中国官方周三发布的采购经理指数已经降至48点,这是今年四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防报告∶中国核武扩张及侵台可能战略
美国五角大厦《中国军力报告》警告,到2035年中国的核武库可能获得倍数增长,且中共若在2027年前达成其建军目标,将更有能力统一台湾。对此,美国国防官员们有何看法?
甩锅地方政府? 北京:“动态清零”坚定不移
中国官方在最新一场防疫记者会上,回应民众对严格封控的不满及焦虑,强调起因是地方与国家政策不符,呼吁基层“加大通报”过度防疫行为,但整体防疫政策未见调整,中央也未就提升疫苗接种率提出具体方针。
德语媒体:习近平面临挑战
爆发新冠疫情以来,高压管控下的中国也曾出现过多次零星的抗议活动,但上周末遍及多个中国大中城市的民众抗议活动,却使习近平不得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IMF总裁呼吁中国改变“清零”策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告别 “清零”政策,转向有针对性的防疫措施,以减少对民众和经济的伤害。
抗议清零席卷中国各地 影片集锦一次看清
这场因防疫而起、因火灾而升级的全国性示威浪潮,是否会演变为一场更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中方回应英记者被捕:BBC泼脏水碰瓷中国
BBC记者被捕事件延烧,中国外交部29日反驳称BBC对中国泼脏水是一贯的“恶意碰瓷”作风,并质疑“为什麽每次都是BBC在现场出问题?”与此同时,英国外交部紧急召见了中国驻英大使。
德国军队弹药短缺 供应链受制于中国
德国联邦国防军不仅武器装备亟待更新,弹药也即将告罄,有关机构给德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但提高弹药产量并非指日可待。
专家点评中国抗议:升级的政治诉求与女性力量
过去几天里,中国各地和各大校园里爆发了多起抗议活动。有人把这次抗疫活动和2019年香港爆发的长时间抗议和游行相类比,也有人把这件事与1989年的“六四事件“相比较。为此,记者采访了 几位专家,倾听他们的见解。
卡塔尔将从2026年起向德国供应天然气
德国迫切需要其他的天然气来源以应对俄罗斯的减供,卡塔尔本周签署了向德国供应液化天然气的协议,预计自2026年起,每年交付多达两百万吨的液化气。
不再天真 英相苏纳克:英中“黄金时代”已逝
英中关系因BBC记者被捕事件再度紧张之际,英国首相苏纳克28日表示,两国的“黄金时代”已经告终,英国不应对华再抱持“天真”想法,并直指中国是“系统性挑战”。
色情广告充斥推特 掩盖中国示威信息
中国爆发公众抗争运动,社群媒体推特被视为重要传播管道,许多示威影片在平台上疯传。然而自27日起,推特却出现大量垃圾信息帐户,含有中国示威潮或示威城市等关键字的推文,被色情广告淹没。
反封控抗议蔓延海外 多地响应“白纸运动”
中国反封控浪潮扩及海外,德国和欧洲多国,以及美国、加拿大皆出现悼念乌鲁木齐火灾逝者的集会海报。台湾27日也发起声援活动,数十人手持蜡烛、白纸于现场示威。参与民众对中国罕见的大规模抗争有何看法?
白宫∶拜登关注中国骚动 支持和平抗议
中国境内反封控抗议运动受到全球关注,美国白宫表示拜登“正在观察此事”,并重申“清零”非有效的防疫政策。留美华人、维吾尔人也在洛杉矶举办烛火晚会,声援中国抗争运动,他们带著哪些诉求?
客座评论:中国会发生全国性抗议运动吗?
中国最近突然爆发一阵抗议浪潮,会否扩散成全国性的抗争运动?政论家邓聿文认为,这要看习近平政权如何应对。
德语媒体:中国人的怒气和习近平的选择
中国多个城市民众上街抗议“清零”政策,喊出“习近平下台”,也是德国媒体近日关注的焦点。习近平会做出顺应民意的选择吗?
关注白纸运动 德国总统盼中国尊重言论自由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谈到中国各地爆发的反封控示威活动。他对中国人民的心情表示理解,并表示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资产,希望中国当局能尊重人民权利。美国白宫也在最新声明中强调人民有权和平抗议。
中国爆发罕见示威 京沪民众怎么看?
週末以来,中国多地爆发罕见抗议,中国股市週一应声下跌。路透社采訪了北京、上海两地多位居民,他们如何看待遍地开花的街头示威?
严防抗议活动 上海警方收紧安全措施
经过週末的反封控示威后,上海警方收紧安全措施,在乌鲁木齐中路设立围栏并加强巡逻,附近的商家则被要求暂时停业。一些中国网民在网上组织新一波的示威活动。
欧美媒体看中国反“清零”抗议 :罕见政治诉求
周末发生在中国多个城市的民众反对政府防疫政策和强权压制的自发抗议,成为许多国际媒体的头版报道内容。外媒指出,这是1989年民运以来中共面对的最大挑战。
前一页面
第90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