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老年新冠患者激增 医院人满为患
在重庆、上海等中国主要城市,众多老年患者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症状,排队就医的人潮挤满医院。法新社记者目睹多位年长者奄奄一息,医疗人员也向媒体证实,大部分患者都是验出“阳性”的新冠染疫者。
中印再爆边境冲突后 双方首度举行军长级会谈
中国与印度本週举行第17轮军长级会谈。这是两国12月初再起边境冲突后,首度的军方会谈。两国23日发布官方新闻稿表示,双方同意维护边界西段的安全稳定。屡生摩擦的中印关系有解吗?
世卫最新报告缺乏中国医院数据 引发外界关注
世卫最新的两週报告数据中,都缺乏中国新冠肺炎的住院人数,让外界担忧中国是否爆发严重疫情,并且对此隐瞒。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再次提出,愿意与中国分享美国疫苗的建议。
中俄联合军演 莫斯科:回应美国印太军力集结
中国与俄罗斯22日举行联合军演,两国派出多艘军舰与军机参与。俄罗斯国防部称,演习目的是要加强两国海军合作,也是对美国在印太地区军事潜力集结的自然反应。
数据分析:中国每日百万人染疫、数千人死亡
英国一家健康资讯分析公司的数据模拟显示,中国眼下每天新增新冠感染者超过百万,数千人死亡,最终可能有上百万人死于新冠。此前另一些研究团队也对新冠死亡人数进行了预测。
德语媒体:柏林的中国难题
至迟从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德国联邦政府就一直在试图减少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然而这一切谈何容易,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媒体:中国计划一月放宽入境隔离措施
据媒体报导,中国大陆将于明年一月取消对入境旅客强制集中隔离的措施,入境者或可居家隔离。这将是中国在三年疫情闭关后开放跨境人员流动的一个重要举措。
媒体:德愿供数亿外国疫苗抗疫 中国拒绝
德国首批发货11500剂疫苗入华,仅限德国公民施打。《明镜週刊》引述消息报道,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日前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通话时表示,愿供数亿剂疫苗协助抗疫,却遭拒绝。与此同时,美方表态愿意分享疫苗也碰了钉子。
客座评论:致命的竞争——动态清零的根源及后果
进入2022年底,中国却开始了三年来全球范围最后一波的新冠病毒传播。且不论这一波疫情将在何种混乱中结束,人们更好奇的似乎是中国与世界的脱节。而历史上,这种总赶着世界潮流末端的景象,也就是中国社会的落后,大概算是常态,却总是被美化为中国特色。
一日内39架次:中国军机密集进入台东南空域
台湾国防部发布的消息指,12月21日,中国军队近40架次军机在台海周边活动,大量飞机深入台湾东南空域。台湾正在东南部的军事基地进行飞弹试射。
年终盘点!中国2022年度热词有哪些?
回顾中国2022年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从年初轰动全国的“铁炼女”事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获得史无前例的第三任期、遍地开花的“白纸运动”,到松绑严格的“清零政策”等,在在引发全球关注。德国之声统整了6大年度关键字,看看哪些字词榜上有名?
客座评论:中国疫情给台湾政府带来的困扰
中国疫情飙升,世界多地出现的搜购镇痛解热药的现象延烧到了台湾,但是这里跟其他地方有几个不同之处,让台湾政府有些为难。
中国“疫情海啸”难估计 世卫:非常关切
中国疫情严重,但却在官方失真数据之下成为“黑洞”。世界卫生组织21日表示,在中国放弃“清零”之后,对于当地的严重疾病通报“极度关切”,并警告中国判定新冠死亡的標准过于狭隘。
美要求香港产品标“中国制造”世贸裁定不合规
世贸组织专家小组21日裁决,美国2020年要求香港将其出口产品标记为“中国制造”的作法,违反全球贸易规则。美国称将不会遵守该裁决,香港则对结果表示欢迎。
德语媒体:从比拼“清零”到比拼“放开”
中国结束清零政策后大城市出现汹涌的感染潮,但各地政府却似乎在你追我赶地加速放开。多个德语媒体都关注到这一现象。
澳外长在北京:愿促两国明智地处理分歧
澳中外长周三于北京会面,谈及贸易、人权等议题。同一天稍早,习近平和阿尔巴尼斯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自从上个月中澳领导人在G20见面后,两国的紧张关系逐渐缓解。
中国改变新冠死亡标准:死于基础病不算
中国的疫情仍在快速上升,官方公布的确诊和死亡数字却少得令人难以置信。卫生部门确认,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发生了改变,这让民众和专家感到不安。
解封了,正常生活却没有回来
不用扫码后,街上行人比解封前更少,刚刚开始的线下课又搬回到线上。在焦虑和不安中,有人还是认为放开措施是对的,因为"总有这一天的"。
抖音疑设分公司 台湾政府考虑全面禁用
抖音再度在台湾引发争议,除了可能已在台湾设立分公司外,其衍伸的个人资要保护、假信息甚至是国安问题,都引发台湾朝野和民间热烈讨论。
豪赌式解封后中国陷入疫情黑洞
中国官方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放开疫情管控后,第一批落实新政策的大城市出现感染者激增局面,本应尤其得到保护的老年人纷纷染疫,感叹无处可逃。北京更传出殡仪馆前灵车排长龙的画面。西方专家担心,中国海啸般的感染潮会引起病毒突变,再次威胁全球。
中国疫情凶猛:奥密克戎BF.7毒株与众不同?
北京的奥密克戎感染潮为何比中国其他一些地方来势更汹涌?有专家分析,这或许和北方流行的变异株有关。
北京殡仪馆压力山大
中国政府12月初突然放松防疫管控后,许多大城市的疫情正在爆炸式增长。在22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殡仪馆压力陡增。
澳外长访华寻求中澳破冰 北京表示欢迎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Penny Wong)12月20日访问北京,这是三年来首次有澳大利亚部长级官员访华,显示中澳关系即将走出冰点。在黄英贤出发前,中澳双方都谨慎地对待,并期待达成外交突破。
专访: 中澳关系将逐步获得缓解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週二展开为期两天的中国之行,她的前资深顾问贝姆告诉德国之声,中澳两国之间的争端,会以逐步放松的方式慢慢获得缓解,所以外界不该过度解读黄英贤此次出访。
德语媒体: 欧洲错失机遇 中国乘虚而入
《商报》担心,德国企业忌惮风险不去非洲投资,将会把机遇拱手让给中国人。《焦点》杂志则认为,欧洲在力推气候保护,中国却依然优先考虑经济增长,长此以往会让欧洲企业面临中国人的不正当竞争优势。
急转放开引发疫情海啸 中国向“阴性清零”冲刺?
中国官方报告12月18日北京有两例新冠死亡病例,公众则认为这一统计数字完全不可信。从”被动破防“到多地出现疫情海啸,中国正以专家们也未能料想的速度向“阴性清零”冲刺。
英国下议院外委会:支持将中国定为“威胁”
英国下议院外委会18日指出,中国对英国构成“重大威胁”,应遏止对这个超级大国的依赖。此外,英国欲强化印太战略,台湾攸关英国在该区域利益的核心,但英国《综合政策评估》(IR)只字未提台湾,令人意外。
澳外长本週出访中国 政商界乐观看待
澳大利亚政府19日宣布,外长黄英贤本週将出访中国,预计将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并出席纪念中澳建交50週年的活动。外界认为,这次出访象征中澳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拯救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谈判中国提折衷方案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希望达成一项雄心堪比《巴黎协议》、全新的自然保护协议。各国谈判进入最后紧要关头,主席国中国提交的折衷方案受到许多国家欢迎,其内容是什么?疑虑又是什么?
“一波三峰”下的中国:老人院压力山大
近日中国各地新冠感染数量激增,中疾控专家吴尊友预判今年冬天的中国疫情将会是“一波三峰”。对于中国众多老人院而言,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肖尔茨:坚持“一个中国”框架 反对武力攻台
担任德国总理已满一年的肖尔茨日前接受了《南德意志报》的采访,认为自己领导的执政联盟在2022年“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应对俄乌战争危机。在涉及对华政策方面,肖尔茨强调了自己反对“与中国脱钩”的立场。
墙外文摘: 中国疫情失控,台湾如何面对?
有评论认为,把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区分开来,平常不容易做得到,但在疫情蔓延的艰难时刻,格外有意义。本于人道,表达关怀,这是台湾人面对中国这场灾厄最好的态度。
日媒:多数日本人反对加税资助军费
日本共同社周日援引其民调报道称,大多数日本人不支持提高税收、为扩充军备提供资金。本周五,东京刚刚宣布了二战后最高的、总额约43兆日元的军事支出计划。
海外华人自述: 我如何与亲朋好友谈论中国政治
中国网民就是否应该放开防疫措施争论不休。反对严格清零政策的人觉得中国浪费了三年时间,有人则觉得祖国保护了我们三年。而对于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人来说,如何与身边的亲朋好友讨论防疫、新冠或人权、女权,就更加是令人头痛的难题了。
IMF总裁:中国同意组建全球主权债务“圆桌会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官员已同意参加一个全球主权债务“圆桌会议”。拟议中的圆桌会议提供了一个框架,有助于改善债务处理程序和避免系统性债务危机。
德语媒体:不再强大的中国更危险
瑞士《新苏黎世报》的一篇客席评论指出,新冠、房产危机、老龄化等多重因素让中国经济尽显疲态,而这有可能促使北京铤而走险攻打台湾。德国《世界报》则批评欧盟新出台的对天然气价格封顶机制反而会让中国变成赢家。
疫情如山倒 北京殡仪馆员工带病上班
中国政府12月初突然放松防疫管控后,许多大城市的疫情正在爆炸式增长。在2200万常住人口的北京,殡仪馆压力山大,许多已经被感染的员工也不得不带病上班。
台湾水果出口中国剩1.7% 日本成最大市场
两岸农水产之战近年越演越烈,台湾农委会主委本週表示,台湾生鲜冷藏水果出口过去高度仰赖中国市场,但如今占比跌至1.7%,日本反成最大市场。这是否代表台湾水果已摆脱“中国依赖”?有专家认为,现实仍有挑战。
从“清零”到“共存” 中国核酸产业何去何从?
为数众多的整天穿着白色防护服的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失业了,从大规模核酸检测中获得巨额利润的公司本月的股价出现大幅度下跌。
卢沙野谈白纸运动:“也是颜色革命”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日前表示,中国的白纸运动是被境外反华势力收买,“否则一场普普通通的游行不可能有如此严重的意味”。他还称,白色也是一种颜色,也是颜色革命。
告别“清零”:民间吁反思 官媒唱赞歌
中国一朝告别“清零”,大尺度放开防疫限制,令民众有恍若隔世之感。在官方媒体继续宣扬中央的政策永远正确之际,民间有声音呼吁反思过去三年的防疫政策。
谭德赛希望明年结束新冠紧急状态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12月14日在日内瓦表示,他希望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能够宣布CoViD-19不再构成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同时,他也再次呼吁中国方面公开数据,以便更好地进行病毒溯源研究。此外,中国的新冠死亡人数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漠视伊朗的主权完整?
中国在海湾国家领土纠纷问题上的立场让伊朗民众愤怒,不过专家指出,中国并非反对伊朗,中国所有重要决策的中心因素都是围绕经济。
美参院通过《国防授权法案》 拟派官长驻台湾
日本媒体报道,美国计画明年开始派遣官员驻台,包含在政府部门合作,最长可达2年,以深化台美合作。这项派驻计画被纳入美国2023年度《国防授权法案》中,该法案将提供台湾高额军援,12月15日已获参议院通过。
中国大规模采集虹膜扫描 专家:恐强化监视维稳
加拿大“公民实验室”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披露,中国警方正在青海省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大规模采集人民的虹膜扫描。报告作者告诉德国之声,该项目显示,中国警方近来加大与科技公司合作,强化对特定族群的监视与打压能力。
美国列36家中企为贸易黑名单 长江存储入列
中美芯片战持续白热化。拜登政府确定将中国国产芯片厂长江存储(YMTC)和其他35家中企列入贸易黑名单,限制这些公司取得美国芯片技术及特定零部件。还有哪些中企遭到美国“封杀”?这将造成什么影响?
史上首次 美监管机构称获权全面审查中概股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週四(15日)表示,已经获得了全面检查和调查中国公司审计文件的权限,并已对两家中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审查。这是史上第一次,也意味著200多家中国公司在美国退市的风险暂时解除。
德语媒体:奥密克戎横扫中国
放宽其严格防疫政策一周之后,中国政府似乎已经失去了对疫情的掌控。周三,中国卫健委表示,现在已经无法提供准确的感染数字。中国副总理孙春兰也坦承,北京的感染人数正在“迅猛攀升”。
美非峰会 意在中国
华盛顿上一次举办美国非洲峰会还是奥巴马时代,为抗衡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拜登在本次峰会上强调将"全力以赴共建非洲未来"。
十一月份中国零售业再度滑坡
疫情限制及房地产危机,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官方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月中国零售业大幅下跌。
前一页面
第88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