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加强“反间谍” 谘询公司涉危害国安遭查
中国当局指控知名谘询公司“凯盛融英”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近日展开国安执法行动。北京大力开展“反间谍”行动,谘询顾问产业似乎成为最新一波的打击目标,欧盟驻华大使对此表达了担忧。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广交会交易量未达疫情前水平
彭博社分析指出,由于价格和利率的上涨、高库存率以及乌克兰战争对美欧市场消费需求起到的刹车作用,在去年创下纪录后,预计中国出口今年将有所下降。这一点在今春广交会成交量上就有所体现。与此同时,有看法认为中国经济反弹速度不及预期。
路透:着魔国家安全可能让中国陷入孤立
新版反间谍法和其他强化国家安全的行动,正在损害中国在外交和商业上与西方重新接触的努力。有专家认为,“尽管中国口口声声要对外开放,但它已经逐渐关闭了。”
中国外长秦刚本周出访德、法、挪三国
中国外交部周一宣布,中国外长秦刚受邀将在本周先后访问德国、法国和挪威。秦刚周一在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时表示,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中美之间出现意外,是两个大国相处必须要守住的底线。
疫后边境重启 中国掀海外置产热
中国开放边境后,东南亚多国都涌入了中国的房产买家。经历了3年疫情、反復封城后,这些中国买家的海外置产需求和动机,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习近平将主持中国-中亚峰会 专家:深入俄后院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下週将登场,习近平将亲自主持,中亚5国领导人亦应邀与会。今年适逢“一带一路”10週年,有专家指出,峰会突显北京趁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淖,大举加深其在中亚的影响力。
媒体:欧盟拟制裁七间“助俄”中企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欧盟传出将首度提议制裁“涉嫌支援莫斯科作战”的中国公司;遭点名的7间公司中,有几间已遭美国列入黑名单。
五一陆客重临香港 为何黄金週不似预期?
中国开关后首个旅游旺季“五一黄金週”过去,香港接待逾六十万人次大陆旅客。相隔三年多的第一波陆客潮,香港面对甚么既熟悉且陌生的状况?德国之声访问了陆客、港人、前线业者和学者,听听他们的观察。
华尔街日报:欧美盼中国成俄乌停火关键
俄乌战争未歇,最新战况如何?有美媒报道,西方国家的思维正在转变,部分欧美官员开始盼望中国发挥作用,推动莫斯科坐上谈判桌,但谈判可能面臨多重阻碍。
中国游客重返欧洲:购物人数减少,大笔消费增加
五一节假期没有给欧洲奢侈品商店带来拥挤的中国消费者,但是大手笔花钱的富人们捷足先归。在经历了三年疫情打击之后,国内外消费习惯都在发生变化。
欧盟19国呼吁减少制药工业对中国的依赖
欧盟近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欧盟19个成员国正在推动相关措施,以减少欧盟在进口药物成分方面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
研究:与中国等重要经济体脱钩将严重打击德国经济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与中国和欧盟以外的其他重要经济体脱钩,将对德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发表该研究的著名经济学家费尔伯梅尔提醒政治家必须非常谨慎地处理脱钩问题。
上合组织外长齐聚一堂 有哪些看点?
上合组织外长们本周在印度举行会议。其中印巴外长同框以及中印、中俄外长互动格外引人关注。不过,巴基斯坦外长这次罕见的印度亮相似乎并未能让这对“老冤家”破冰。北京则向新德里和莫斯科承诺将“深化合作”。
长平观察:比“城管”更厉害的“农管”来了
继臭名昭著的“城管”之后,“农管”最近成为中国网络上一个热门词汇。时评作家长平认为,中共没有让中国从“礼治”走向“法治”,而是利用熟人社会实施地痞流氓化管制。
中国卫生官员:新冠全球紧急状态结束,但风险仍在
世界卫生组织周五宣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再是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国卫健委专家梁万年表示,这并不意味新冠已经对人类无害,中国仍需保持预警监测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德国在哪方面依赖中国?脱钩是否可行?
德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检视。德新社指出,德国经济早已不是在所有领域都受制于中国。专家们对长期脱钩保持从容镇静的态度。
德语媒体:"非官方使命"--中国"海外警察站"
《南德意志报》报道称,数月来,德国政府要求中国关闭其"海外警察站"。中方否认相关机构是“警察站”。《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大众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德国外交政策 要价值观还是要利益?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将民主和人权置于她外交政策的中心地位。这种以价值观为导向的政治路线与德国的国家利益构成矛盾吗?
军事国防专家: 中国航母 “尚未构成威胁”
上月在中国解放军的环台军演中,航母“山东号”现身台湾东部海域。不过,路透社近日发文深度解析中国航母的战斗力,认为其尚未构成实质性威胁。多位军事专家向路透社表示,中国航母的能力可能仍需要多年才能完善,“目前更像是宣传品”。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创新高 专家:尚未彻底回温
澳大利亚的对华出口在今年3月创下历史新高,但商业界和专家认为,双方的经贸关系若要恢复正常,可能还需要数个月到数年的时间。
韩正将出席英王加冕仪式 引爆哪些争议?
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将代表中国出席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加冕仪式,但英国政界部分人士不希望他赴英。他曾主管香港事务,英国政坛对他有哪些批评?
加拿大召见中国大使 考虑驱逐外交官
针对加拿大华裔议员庄文浩的家人受到威胁的案件,加拿大召见了中国大使,并考虑驱逐外交官,但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美芯片禁令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影响有限
去年美国出台了芯片出口限制,以遏制中国在超级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不过,此举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影响却并不明显。
德语媒体:禁止斋戒、拆除巴扎-维吾尔人受压迫持续
《新苏黎世报》关注中国维吾尔人在斋月期间继续被禁止斋戒。德国电视一台关注德国车商虽业绩良好,但因中国市场的竞争而喜忧参半。
为什么外国企业和公民担忧中国新版反间谍法?
中国全国人大新近通过的新版反间谍法增加了外国公民和外国企业在中国面临的安全风险;从2016年到2022年,涉及包括外国公民在内中国出境禁令的案件数量增长了8倍。
抗中再升级 美民主党推“中国竞争法案2.0”
美国参议院民主党议员再推新法,希望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取科技的能力,还将阻止中国对台湾的威胁,他们能成功吗?
德语媒体: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有更多系狱记者
德广联关注无国界记者组织的新闻自由排名,中国为倒数第二位。《慕尼黑信使报》关注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到底有多大。
客座评论:联合国投票露玄机 中国要放弃俄罗斯?
联合国大会日前一项决议中提到“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但中国依然投了赞成票,不少人对中国这一“非正常”举动产生好奇和猜测。 联想到这个投票跟当日习近平跟泽连斯基的通话正好并行。那么,这里到底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所改变呢?旅德华人政治学者张
澳警方曾搜查英国前试飞员住所 法官裁决合规
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警方去年11月曾前往一名英国前试飞员家中,搜查与中国歼-16攻击战斗机、澳大利亚情报合作伙伴以及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相关的文件。近日,澳法院裁决警方的搜查令合规。
IMF:中国重新开放推动亚太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月2日发布报告,预测亚太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4.6%。报告特别提及中国的重新开放,由此带来的消费激增正在推动地区增长。
缅甸大赦政治犯:两千余人获释
在佛教徒迎接重要节日之际,缅甸军政府再次宣布对2000多名政治犯实行特赦。2021年该国军人政变后爆发的民众抗议运动中,有数万人被拘捕。
年度新闻自由指数出炉 中国排名全球倒数
无国界记者组织3日发布的新报告显示,在全球180个国家、地区中,中国、香港的新闻自由排名在全球敬陪末座。报告指出,全球的媒体生态,正受到假信息、社群媒体及人工智能的侵害。
媒体:中国限制海外访问数据数据库
美国媒体报道,除了既有的网络防火墙外,中国已进一步限制从海外访问中国的数据库,让商界和研究人员感到不知所措。
解冻美中关系?美驻华大使:愿与中国对话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一场活动中,表明美方愿意与中方沟通,但他承认,他无法预测双方高层何时会重新接触。
堪比“春运” “五一”小长假再引争议
“五一”小长假是中国大陆除十一黄金周和春节黄金周以外,时间较长的“调休式”放假。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是中国结束三年疫情管控后又一个较长的假期,预计旅游出行规模高达2.4亿人次。
德语媒体:修订后反间谍法仍模糊 令外企担心
《新苏黎世报》关注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定罪范围扩大,也引起在华外企的担心。《法兰克福评论报》关注中国核武库的扩展使得美俄对峙的局面转为美俄中核三角。
秦刚访问中缅边境 大可可岛军事化引关注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5月2日起访问缅甸,并与缅甸军政府领袖会面。稍早,他曾在云南中缅边境调研,强调“维护边界清晰稳定,严厉打击跨境犯罪活动”。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军火供应商。有迹象显示,缅甸正为北京进军印度洋提供便利条件。
债务研究:中国对非洲国家放贷利息偏高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非洲国家从中国银行贷款所偿付的利息明显高于向世界银行一类的公共金融机构。而此前已有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无力偿还中国债务。
美媒:卫星图片显示中国军方飞艇项目
CNN引述航空专家称,中国新疆库尔勒沙漠军事基地的卫星图片有可能显示,中国的飞艇项目取得了值得关注的进展。
报告:中国频繁实施出境禁令 掀外国人忧虑
人权组织表示,中国至少有数万人被禁止出境。外国商人为何对中国出境禁令的不透明表示担忧?
中国新征兵条例实施 媒体:为攻台做准备
新版的中国《征兵工作条例》已于5月1日上路,究竟本次的修改有什么重点?这是在为未来的台海战争做准备吗?
德语媒体:“又一个试探性气球”
德国《日报》近日发表专栏文章,聚焦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质疑前苏联国家主权的事件,表示这是中方“又一个试探性的气球”; 德国《焦点》则关注德国哲学家普雷希特公开贬损德国外长一事,刊登客座分析,指出这位德国哲学家“并不了解中国”。
中国公民记者方斌传获释 消息人士:人在武汉
在被关押超过3年后,中国公民记者方斌传出4月30日获释。消息人士告诉DW,方斌已于5月1日早上返回武汉。虽然他已获释,但消息人士称方斌仍受警方严密监控。
叙利亚总统:应弃美元 改人民币结算
中国政府近期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并呼吁各国抛弃美元,目前也取得叙利亚的支持。但人民币真的能走出去吗?专家怎么说?
报告:中国育儿成本是世界第二高
中国人口去年出现负成长,如何提高生育率成为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最新的智库报告显示,中国养育孩子的成本高居世界第二,低于哪个国家?
巴拉圭总统大选:挺台候选人确定当选
巴拉圭总统大选结果出炉。欲与中国建交的反对派虽然此前民调略为领先,但最终仍不敌立场亲台的执政党。
出人意料:中国经济指数四月出现滑坡
尽管去年年底刚刚解除严苛的疫情限制,但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仍实现了增长。不过,刚刚发布的四月经济指数却出现了回落,一般认为,这同全球需求减少有关。
俄乌战况:梅尔尼克相信中国可以发挥调停作用
乌克兰副外长、前驻德大使梅尔尼克相信,中国的促和努力将能发挥作用。泽连斯基称,普通俄军士兵也应为平民伤亡承担责任。
墙外文摘:习泽电话会谈,中国又成最大赢家?
有评论认为,既然交战双方都没有放下既定立场,目前俄乌根本没有停战和谈的意愿,对习近平来说乐得大作好人,劝和促谈,听不听悉听尊便,但是我作为“和平建设者”的形象更加鲜明,北京只有获利而无损失,何乐不为?
美国敦促中国停止在南中国海继续挑衅
上周中菲舰只险些在南中国海发生撞船事件后,美国敦促中国方面停止在南中国海的"挑衅和危险行为"。周一,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访问美国,并将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
前一页面
第70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