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俄罗斯两艘冷战时期护卫舰首次访问上海
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两艘冷战时期的护卫舰抵达上海,展开为期7天的访问。这两艘分别名为“响亮”号和“完美”号的护卫舰均是首次访问上海。访沪结束后,中俄海军还将举行联合演习。
极端天气频发 中国做好应对准备了吗?
今年酷热、暴雨交替正在检测中国应对极端天气加剧的能力。若应对不力令人联想起去年河南的暴雨以及98年的严重洪灾。除此以外,极端天气也对供电、农业构成威胁。
德语媒体:中国管制镓锗出口 到底谁更受伤?
中国管制镓锗出口的消息引起德媒的广泛关注。这一举措被视为对华盛顿的报复行动。《柏林日报》认为,西方恰恰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新苏黎世报》则指出,短期内可能难找到替代中国的供应商。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转发核事故应对指南
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目前仍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乌克兰和俄罗斯双方都指责对方计划短期内袭击核电站。本周三,中国驻乌大使馆在其官方网页上转发乌克兰卫生部发布核事故应对指南,并提醒中国公民“切勿来乌”。
耶伦中国行 旨在建立中美“新常态”?
继美国国务卿之后,美国财长耶伦7月6日访问中国。外界预计她此行难有重大突破,不过耶伦将推动双方在经济上的沟通。有专家认为,此次访问可能有助于双方建立“新常态”,并确立双边关系的基础。不过也有分析人士不看好这次访问,称之为“一次空洞之旅”。
独家:沈栋将赴美作证“中国民企一片荒凉”
前北京政协委员沈栋目前流亡英国牛津,他所写的回忆录《红色赌盘》(Red Roulette)揭露中共金权交易,在2023年初出版繁体中文版后引起新一波的关注。DW走访牛津,了解曾经是模范企业家的他如何分析中国经济。
中国取消欧盟外交代表访华行程
上周末,欧盟驻华大使刚刚宣布了欧盟最高外交官员伯雷利即将访华的消息。但两天后,欧盟从中方获悉,伯雷利无法按计划前往北京。
中国管制出口的镓、锗究竟是什么?
本周一,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制造高性能芯片所需的金属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出口管制从8月1日开始执行。这两种战略金属都在哪些地方生产,具有哪些用途?
专家: 对立状态“给美中经济都带来损害”
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近日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接受了DW主编Manuela Kasper-Claridge的采访,谈及中国经济以及中美贸易争端对世界的影响。
美媒:美国计划限制中企用美云服务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拟出台禁令,限制中国公司使用美国云计算机服务。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旨在堵上之前美国芯片出口禁令中的“漏洞”。
福岛废水排海:IAEA评估为安全 中国反对
福岛核电站堆芯熔毁12年后,日本政府计划将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巨量冷却水处理后排入大海。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认为相关方案符合国际标准。但渔民以及邻国予以反对。中国外交部称日本"处心积虑制造假象"。
上合组织虚拟峰会 习普同框出席
上合组织峰会本周二拉开帷幕,印度是这场虚拟峰会的东道主,这次会议会吸纳更多成员加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言时强调团结。这也是瓦格纳叛乱后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出席国际活动。他在发言时都说了什么?
专访国际特赦秘书长:反华指控是中国习用招
台海情势升温之际,大赦国际總會秘书长卡拉马尔(Agnès Callamard)6月24日至29日访台,她此行目的为何?5月,该组织称一名留韩的维族学生赴港失踪,事后却又改口称该生未前往香港,秘书长对此如何回应?
五角大楼喊话好莱坞 遵从中国审查就免谈合作
美国《政治》杂志指出,五角大楼表示,如果电影人向中国妥协,根据对方的要求删减镜头,将不会给他们提供任何帮助。
德语媒体:你是间谍吗
《新苏黎世报》驻华记者讲述了他作为外国记者在中国屡次被初见面的人询问是不是间谍的经历,以及中国新通过的《反间谍法》对媒体工作可能的影响。《南德意志报》就欧盟峰会声明评论说,欧盟特别是德国原本可以在面对中国时更自信。
汉光演习前夕 台湾举行“天马操演”
在月末举行年度汉光军演之前,台湾军方在屏东展开为期两天的飞弹演习。今年的汉光演习将会在7月24日拉开帷幕,有军方人士透露,本次军演将首次在民用桃园机场进行反空机降操演。
客座评论:对外关系法 中国要对美亮剑?
时评人邓聿文指出,7月1日实施的中国对外关系法其实对外发出了两个明确的信号。一个是积极正面的,一个是威胁性的。如今中国政府宣传部门的任务,是更多的淡化后者。
美国务院发布最新旅行警告:前往中国须慎行
在中国通过《对外关系法》和《反间谍法》修订案之后,美国国务院发布最新旅行警告,建议美国公民重新考虑前往中国的旅行,称中国存在任意执法和错误拘留的风险。
中国官方媒体渲染1/7的英国人吃不饱饭遭群嘲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上周引述英国慈善机构特拉塞尔基金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报道称,去年约七分之一的英国人因缺钱面临饥饿困扰。这一报道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大量中国网民的嘲讽和调侃。
经济疲软人民币贬值 中国央行领导层换将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由现任副行长潘功胜接任党委书记,外界认为这是中国当局为了挽救低迷经济的一步。专家也指出,具有国际经验的潘功胜能够带领央行度过难关。
美中情局长:俄乌战争腐蚀普京政权
俄罗斯前总理卡西亚诺夫对DW表示,普京的影响力将会因瓦格纳集团的叛变行动而减弱。美国中情局长伯恩斯近日也谈到该问题,并将俄乌战争称之为莫斯科的“战略失败”;伯恩斯还谈到中国,表示中国有意图也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而与中国脱钩是一个蠢办法。
遭遇砸车!法国骚乱波及中国旅行团
近日,一辆载有中国游客的巴士在法国马赛被砸车窗,有人受轻伤。对此,中国驻马赛总领事馆向法国当局表示不满,要求确保中国公民及其财产安全。目前,少年致死事件引发的骚乱已持续五天,马克龙也因此推迟了本周日的访德之旅。
香港七一:他们为何聚集台北自由广场?
“七一”对许多港人来说,是个感受复杂的日子。今年,一些在台港人在台北自由广场发起了“港殇日”活动。DW与现场多名参与者交谈,了解他们的“七一”心情。
美国将领:习近平尚未决定2027年前武统台湾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表示,习近平并没说已经做出决定,在2027年以前出兵武统台湾。他认为美国必须加速军队现代化,震慑北京不要轻举妄动。美国一家智库本周发布报告指出,若是台海开战,台湾撑不过90天。
两次“退群”又回归 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大会周五举行的特别会议以压倒性多数的票数,支持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俄罗斯、中国等对此投出反对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表示,美国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在拱手让中国制定人工智能规则。
德语媒体:脱钩?中国依然有求于德国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鉴于中国在许多方面依然有求于德国,柏林在面对北京时不必太卑躬屈膝。《新苏黎世报》则注意到美国与印度加强合作,以抗衡共同的对手中国,但是这一利益共同体注定会因为缺乏共同价值观而难以长远深化。
中国《反间谍法》生效 外企忧心忡忡
中国的《反间谍法》7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扩大了国安单位的执法权力,同时增加了政府搜查和实施出入境禁令的权力。许多在华外企都感到紧张和担忧,因为新法可能给外国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多法律风险。
“如果我执政……”特朗普谈俄兵变、普京与中国
特朗普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兵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普京,并称现在是美国尝试促成俄乌和谈的时候了。这位美国前总统还表示应该给中国48小时最后期间关闭在古巴的间谍设施,否则他领导的政府就会对中国商品收取100%的关税,“他们会在一小时内离开”
德语媒体:中国准备借法律改变国际秩序
中国推出《对外关系法》。《每日镜报》发表客座评论指出,中国正试图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对内控制的概念运用到对外关系中,改变全球秩序。《南德意志报》评论在天津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虽然所有与会者都同意沟通是关键,但是对于实际问题的讨论却相当少。
五角大楼称中国气球没有收集情报
美国国防部表示,经过情报机构的评估,被击落的中国气球并没有搜集情报。而一天前有美媒报道该气球使用美国技术进行间谍。
中美关系震荡如何伤及跨国业务
中美之间的政治气氛紧张,这也给跨国贸易带来影响,尤其是那些与西方公司做生意的企业。Varadise Limited行政总裁吕乐伦接受德国之声主编Manuela Kasper-Claridge采访时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得选边站。
新西兰外长:正谨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与习近平会面后发表的声明中未提及人权问题或台海危机。新西兰外长马胡塔表示,新西兰正在“非常谨慎”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必须避免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左支右绌。
德媒:中国如何将联合国粮农组织工具化?
本周末联合国粮农组织将选出新一任总干事。现任总干事是曾担任过中国农业部副部长的屈冬玉。德广联的一个调查报道团队调查发现,屈冬玉在4年的任期内对粮农组织进行改组,使其更符合中国的利益。
大约70名中国大陆官员申请赴台参展被拒
2023年台北夏季旅展将在7月登场,组办方邀请了大陆9省旅游副厅长或处长出席。台湾移民署周四表示,“考量到两岸整体的情势发展”,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德语媒体:中国正在步入“失去的十年”吗?
端午节并未给中国带来预期中的消费热潮,而且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前5个月,中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8.8%。要求北京政府采取更有力的刺激措施的呼声越来越高。
欧盟峰会:俄乌局势占先、中国战略靠后
本周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的原定主要讨论乌克兰、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的入盟问题,以及欧盟难民政策的改革。但俄罗斯发生的瓦格纳兵变打乱了既定议程。
反制西方制裁 中国推《对外关系法》
中国28日通过了一部新的外交关系法,规定中国有权对外国的制裁、干涉行为进行反制。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称要不断完善对外斗争的法律“工具箱”,而该法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法治保障;但专家指,此法恐让在中国的外企处境更加艰难。
瓦格纳叛变 如何影响中俄关系?
瓦格纳集团叛乱未遂,给了习近平怎样的警示?这将如何影响未来的中俄关系?从现在开始,北京将如何面对那“无上限”的中俄关系?
德语媒体:中俄友谊的小船,习近平失算了?
随着俄罗斯发生动荡,中国与俄罗斯的友谊会不会出现裂痕?《商报》对此作出了分析。《新苏黎世报》则关注了中国新的安全法规让外资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
中国夏季达沃斯: 努力招商引资恢复新常态
结束疫情造成的封闭之后,中国再度主办达沃斯夏季论坛,希望以经济伙伴的地位提升投资吸引力。西方企业则更愿静观事态的发展。
共和党竞选人黑利:特朗普对华太友好 共产中国是敌人
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黑利周二批评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对中国太过友好。她同时警告对乌克兰提供支持不足只会鼓励中国侵略台湾。
中国食堂盒饭中再现老鼠头 引发食品安全担忧
中国官媒援引重庆市秀山县市场监管局的声明称,在秀山县中医院食堂的盒饭中发现了一只老鼠头。尽管这一次没有重复“指鼠为鸭”的闹剧,但仍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的担忧。
驻欧盟大使:中国不排除支持乌克兰收回所有被占领土
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在两周前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中国有理由支持乌克兰收回包括克里米亚在内的被占领土的努力。
新西兰总理会习近平 贸易之外还谈了什么?
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展开访中之旅,27日会见习近平,两人除讨论深化贸易外,亦谈及气候、俄乌战争等议题。新西兰近年在人权、国际秩序等方面态度较为强硬,双方分别说了什么?
德语媒体:普京岌岌可危 中国很担心
《新苏黎世报》分析认为,虽然瓦格纳集团哗变让中共高层看到,普京在俄罗斯的地位何其脆弱,但北京还是会暗中支持普京。《法兰克福汇报》指出,中国对外政策传递的信号是:中国惹不起。
德法意经济部长:加强原材料合作,减少对中国进口依赖
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哈贝克说:“我们的原材料供应更好的多样化就是经济安全,更紧密的原材料合作就是经济安全。”
专访德国专家:中国经济在向好的道路上
中国总理李强强调今年有望实现5%的增长目标。德国GIGA亚洲研究所舒勒博士认为,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对国外的依赖没有那么强,如果能成功推动国内经济领域增长,并且不重复过去旧的投资模式,那的确是有可能实现的。
BBC调查:曾有中国气球飞越日本台湾
据英国媒体同人工智能公司的联合调查,疑似来自中国的气球过去曾飞经台湾和日本。东京和台北军方都表示,已做好击落气球的准备。
美航母防越之际 中国力推与越南军方合作
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在北京与越南国防部长潘文江会面时说,“中越双方应继续在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并肩携手、紧密团结”,加强两军高层沟通与合作。
李强批西方“降风险”概念 对中国经济乐观
中国总理李强27日在世界经济论坛于天津举办的“新领军者年会”上称,部分国家的“去依赖、降风险”说法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的伪命题。他还称,中国今年第二季经济增速会加快,有望达成5%的年增长目标。
前一页面
第63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