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为什么不去谴责中国?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评论称,相较于任何来自欧洲或美国的和平倡议,习近平只需给莫斯科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很快结束俄乌战争。《南德意志报》写道,中美之争早已超越关税层面,已经蔓延至供应链和技术领域,因此解决争端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消息人士:中国已在稀土磁体行业启用追踪系统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周四(6月5日)表示,“我们重视新的中欧经贸关系。然而,中国令人瞩目的崛起绝不能以牺牲欧洲经济为代价。”
“我活著是一种耻辱”——中国媒体人长平谈六四
2025年是六四事件36週年。中国资深媒体人、八九学运参与者长平向DW诉说当年他在四川参与学生运动的“六四记忆”,以及事件给他带来的一生“耻辱”。他也谈及第一次在香港维园参加六四晚会时感受到的“超现实感”,以及与女儿作为六四二代的一段亲密对话。
长平观察:天安门坦克履带上,沾满的不只是中国人的鲜血
长平
今天是六四民主运动三十六周年纪念日。时事评论作家长平指出,只要我们看看六四屠杀之后,中共对全世界带来的威胁,就会明白:当年开进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坦克履带上,沾满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鲜血。
德语媒体:欧洲应强化对台关系
媒体看中国
《新苏黎世报》发表评论称,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紧张和贸易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欧洲更应当加强同台湾的伙伴关系。《时代》周报报道称,美国国务卿卢比奥的“六四”声明,可能会使本已紧张的中美关系进一步加剧。
中国或在德法领导人访华期间订购数百架空客飞机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正考虑在下个月德法两国领导人访华时,订购数百架空客飞机。
韩国:国家危机结束
韩国有了新总统。随着李在明当选,这个病怏怏的东亚民主国家暂时回归政治稳定。
民调显示:对中国好感上升,美国声誉下滑
美国民调机构Morning Consult的一项最新分析显示,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好感度正在上升,而对美国的好感度则持续下滑,特朗普宣布的“解放日”是一关键的转折点。
追忆不自由:逃离中国的“89后”在美悼念六四
天安门事件36週年,几位1989年后出生的中国人在华府中国大使馆外悼念六四。有人“走线”逃离中国,也有人经历白纸运动,决心赴美;这是他们首度在自由的土地上参与六四纪念,有人表示,海外中国人在美国应积极站出来捍卫自由,才能“真正拥有自由”。
报复中国的歧视政策 欧盟将限制中企销售医疗器械
欧盟拟根据《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的招标,此举是报复北京对欧企采取的市场准入歧视性措施。中国商务部称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客座评论: “六四”改变了中国吗?
邓聿文
在对“六四”的反思和讨论中,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个方面是,“六四”是否改变了中国,改变了多少?换言之,如果没有“六四”,中国会以一个怎样的面目出现;如果六四取得了成功,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
墙外文摘:安全与人权,一场浮士德交易?
墙外文摘
有评论指出,美国政府以“安全逻辑”推进人权议题,其实是一场浮士德式交易。在这种框架下,人权议题退居次要,甚至成为可牺牲之物。
荷兰国防部长:中国间谍活动正在加剧
荷兰军事情报机构去年指出,中国间谍瞄准了荷兰的半导体、航空航天和海事产业。当被问及这些间谍活动是否已经停止时,荷兰国防部长说:“我们只看到这种情况正在加剧。”
马克龙以乌克兰比台湾 中国使馆称“双重标准”
马克龙在香格里拉对话防务会议上说,如果允许俄罗斯不受约束地占领乌克兰的任何部分,那么"台湾会发生什么?"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发帖称,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相提并论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车市打响“价格战”?官方警告:没有赢家
在比亚迪率先掀起以旧换新大降价后,多家车企跟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警告,称“无序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威胁产品质量。长城汽车董事长此前曾称:“车圈恒大已经存在”。
“不能再做好好先生”:特朗普斥中国违约,宣布上调钢铝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五指责中国未按约降低关税,取消贸易限制。他说:“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达成的协议。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同一天,他宣布将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铝供应国。
特朗普谈中国留学生:他们会没事的
美国国务院周三发布声明,国务院将与国土安全部合作撤销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周五,特朗普对记者表示,"他们会没事的。一切都会顺利解决。"
欧盟高官卡拉斯:警惕中俄联手改变全球秩序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表示,欧洲在“特朗普政府的严厉关爱”后已加大国防开支,同时她呼吁与美英及印太伙伴联手应对中国的“经济实力”。
美国防长:中国若攻台将带来“毁灭性后果”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周六表示,如果中国试图“征服”台湾,将会带来“毁灭性后果”。《华尔街日报》指出,这是自赫格塞斯今年一月上任以来就台湾问题发表的最强硬的声明。
所谓的美国人“囤货潮”从何而来?
“美国消费者恐慌囤货”、“美国人‘打飞的’来中国扫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大量类似的信息充斥中国舆论场。法新社的一篇报道指出,这些说法背后是中国官方意志,而此类不实信息给中美贸易休战蒙上阴影。
德语媒体:影视领域的中美脱钩
媒体看中国
《商报》文章指出,特朗普要让“美国电影再次伟大”,习近平则希望影视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中美之争并不仅局限于关税和贸易,文化领域的争夺也同样激烈。《法兰克福汇报》评论写道,随着美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政策,中美学术领域也在脱钩。
中国航天“双喜临门”:天问二号发射与箭元火箭回收成功
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启程的同一天,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尽管不断取得突破,中国航天科技公司与美国企业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德语媒体:特朗普将亚洲推入中国的怀抱
媒体看中国
在台湾遭到攻击时站在哪一方?与谁在人工智能与半导体领域合作?由谁来建设本国的港口和铁路?在所有这些东南亚国家遇到的问题上,《法兰克福汇报》认为,特朗普都提升了中国的机会。
中国加大东亚海域军事部署 施压第一岛链
据路透社独家报道,中国这个月在台湾、日本、菲律宾附近海域的海军、海警舰艇数量增多,引发各国忧虑。其中,解放军的航母辽宁舰最近经过了日本南部岛屿附近,又在台湾东南外海现踪。此外,中国最先进的轰-6轰炸机也出现在西沙群岛。
美国将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 锁定关键领域背景
美国政府先前试图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如今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又宣布,将开始撤销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包括在“关键领域”背景的学生。此举显示出美国对中国渗透学术界的疑虑日益加深。
德语媒体:俄罗斯绕过欧盟制裁 中国“要为80%负责”
媒体看中国
德国电视一台报道,德国媒体获得一份外交部内部文件,其中提及欧盟对俄制裁的成果与困难。一位欧盟官员称,中国要为“八成绕过制裁的行为负责”。《新苏黎世报》关注特斯拉在中国销量也锐减,专家认为,这与该企业的错误决策有关。
赖清德承诺购买更多美货 强化台湾抗压性
台湾面临特朗普政府可能征收32%关税的威胁。赖清德表示,扩大采购美国商品将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减少贸易逆差,并强化台湾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多元性与抗压性。
美国拟暂停受理国际学生签证面谈 扩大审查社媒
多家媒体27日引述美国国务院内部电报指,美国将暂停接受新的学生签证面谈预约,且准备扩大审查签证申请人的社群媒体账号。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未直接证实电报内容,仅强调会“运用一切工具”审查所有欲入境美国者。
欧盟商会年度调查:只有约三成在华企业对前景乐观
在华欧洲企业普遍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对发展前景缺乏乐观。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认为,过去轻松赚到可观利润的情形已一去不复返了。
涉奴役工人 巴西检察官起诉比亚迪
巴西劳动部门去年12月揭露,比亚迪在当地的工厂存在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问题,逾百名中国工人受害。本週二,巴西检察官表示,正在起诉比亚迪及另外两家承包商,指控其涉及“奴役劳工”并涉嫌国际人口贩运。
朝鲜斥责美“金穹”计划或引发太空核战
朝鲜周二斥责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金穹”(Golden Dome)导弹防御计划是“非常危险”的威胁,可能引发太空核战。
德国取代日本成为最大债权国 德国专家:未必是积极信号
连续34年稳居最大债权国地位的日本,如今让位于德国。日本财务省周二宣布了这一消息。但德国经济学家指出,这意味着德国自身的投资吸引力不足,并且国外资产也存在地缘政治风险,比如在中国。
特朗普让东南亚与中国更靠拢?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亚洲产生影响,不过结果可能与他想象的不同。同样面临特朗普关税威胁的东盟和中国将与海合会举行首次三方会议,显然有意加强贸易伙伴网络和区域合作。
墙外文摘:黄段子闹革命,草泥马大战河蟹
墙外文摘
专栏作家纪思道认为,幽默让威权者陷入两难境地:如果镇压笑话,就显得荒谬可笑;如果置之不理又显得软弱。
中国总理李强到访印尼
周日,印尼总统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会晤了来访的中国总理李强。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双方就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进行了交流。
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集中 中国主导地位引发担忧
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警告,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所需关键矿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国家,尤其是中国。这种集中趋势可能加剧供应中断风险,推高消费成本,削弱产业竞争力。
德国在电池专利竞赛中落后亚洲
德国专利局年度报告显示,韩国、中国、日本在关键电池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大幅领先德国。
昔时瑰玉 今日负担:哈佛大学的中国缘
特朗普政府不准哈佛大学继续招收国际留学生,除了指责其“反犹”之外,另一大缘由就是认为这座顶尖学府“过于亲共”。事实上,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以及历届众多中国留学生,都曾让这所高校获益匪浅。但是近年来,这层关系不断遭到美国政界的非议。
中国设黄海临时禁航区 韩国表示担忧
韩国外交部5月24日表示,首尔已经“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表示了担忧”,并且和国防部等其他部门协调“评估中国近期举措是否符合国际海洋法”。中国连云港海事局在5月20日发布公告,于黄海南部海域划定了一片临时禁航区,但是没有说明具体原因。
中方强烈谴责“增强型运动会” 呼吁全球抵制兴奋剂赛事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批评“增强型运动会”颠覆体育精神,呼吁全球体育界团结抵制这一鼓吹使用违禁药物的赛事。
特朗普取消哈佛招收国际学生资格 引发中国学生恐慌
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令大量中国学生对留学美国的前景感到震惊和不安。随着签证限制、政策不确定性不断升级,原本寄望于美国名校的学生和家庭可能开始需要重新审视他们的留学选择与未来方向。
德语媒体:中国战机的高光时刻
媒体看中国
《商报》文章指出,印巴宣布停火后,各方关注的重点已经转移至中国在这场冲突中扮演的角色。种种迹象显示,印巴空战中,中国战机的表现要比西方战机更为出色。《时报》周报评论指出,中国碳排量出现下降势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德财长在G7:美关税威胁大西洋两岸就业与经济
世界最富有的七个民主国家财政部长经过两天的磋商后,得以放下对美国关税政策的严重分歧,一致同意应对全球“经济不平衡”——暗指中国的贸易措施。德国财长克林拜尔表示,与美国财长贝森特进行了良好的对话。
台湾加速无人化军力建设 应对中国武力犯台威胁
在面对中国可能于2027年前对台动武的威胁下,台湾国防部长顾立雄近日表示,将于今年正式列装首批无人机部队,并以此逐步替代老旧战车,推进武库现代化。台湾此举受到乌克兰战场经验启发,旨在增强低成本、高机动性的防御能力。
德语媒体:中国是一个可靠的伙伴吗?
媒体看中国
《商报》评论指出,新任总理梅尔茨发表的第一个政府声明显示,德国新政府可能将会执行更为强硬和坚定的对华政策。《科隆城市报》报道称,欧盟正在拟议对境外小额包裹征收费用的计划,以遏制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
赖清德称愿对等交流 中国:认同一中才有协商基础
赖清德20日发表上任周年演说,重申台湾会继续强化国防实力、加强与美国关系,面对中国则愿以“对等尊严”为前提交流合作。跟过去相比,他这次演说对中国较为温和,但国台办批评他“惺惺作态”,称“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协商对话才有基础”。
米兰华人服装工厂涉剥削劳工被查 十名工人受害
意大利警方查封了一家涉嫌剥削劳工的华人服装加工厂。此案涉及非法用工、超时劳动、低薪剥削等问题,再次将意大利奢侈品牌供应链中的劳工问题推向舆论焦点。
德语媒体:“硅盾”还能保障台湾安全吗?
媒体看中国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高关税措施以及推动高科技企业回流美国的政策,不仅对台湾的芯片产业构成了威胁,同时也有可能会削弱台湾的“硅盾”,即芯片产业带来的地缘安全保障。
中国对欧直接投资多年来首次反弹
一份报告显示,中国2024年对欧盟和英国的直接投资自2016年以来首次增长,同比增长47%。不过对于这种增长能否持续,存在一些质疑。
台湾女性备战:避难包里该不该放保险套?
随著台海局势升温,女性如何应对战时性暴力风险,成为台湾社群平台上的热门讨论话题。台湾民防组织黑熊学院针对女性如何避难、准备紧急避难包,举办了讲座与工作坊,但其中一项建议:在避难包中放入保险套,引发争议。DW访问该组织共同创办人及相关培训专家,他们怎么看?
前一页面
第6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