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墙外文摘:刀郎的“罗刹海市”,中国的是非颠倒
有评论认为,刀郎新专辑中《罗刹海市》除了批判那些知名大腕之外,也在讥讽当下的中国现实,例如美丑不分,是非颠倒, “指驴为鸡”。而中国人民对现实生活无力改变,只能集体批判一个虚幻的大罗刹国,这是一种悲哀。
南海再起争端:中国海警水炮拦截菲律宾补给船
本周六,中国和菲律宾船只再次在南海仁爱礁附近发生冲突。中方对菲律宾补给船发射了水炮,阻止其卸货。马尼拉称这是违反国际法的危险举动,中方则称菲船只“非法闯入”领海。
德国汽车业: 被中国弯道超车,前景几何
高昂成本、需求下跌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德国汽车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德国汽车前景堪忧。
中国将成为日俄领土之争的最后赢家?
过去几十年来,东京和莫斯科一直就千岛群岛的主权归属争执不下。而俄乌战争的爆发,也让一些日本人看到了重新收回千岛群岛主权的希望。那么,中国又在这场领土争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德语媒体:不是美国无能 而是中国太强大
《南德意志报》的一篇客席评论警告说,今后的美国将把主要精力用于对付中国,欧洲必须更多地承担起维护自身安全的职责。《焦点杂志》则指出,习近平清洗火箭军高层,是吸取了普京在俄乌战争中的教训。
促成中国参与吉达会议 沙特打什么算盘?
受沙特阿拉伯邀请的国家参与本周末的乌克兰问题会议,希望为和平结束俄乌战争寻求共识。其中,一直不愿谴责俄罗斯的中国也派团与会。中国为何答应沙特的邀约?沙特又希望借此机会达到什么目的?
中国对“德国进口”为何没了胃口?
德国6月出口连续第三个月增长,但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停滞的情况下,外贸无法为德国经济带来好处。此外,德国今年对中国出口下降,未来还可能继续减少。
阻美企投资中国敏感科技 拜登将颁行政命令
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总统拜登即将发布行政命令,审核美国资本投资中国的敏感技术,从而阻止美国资金和技术加速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延缓中国研发能够威胁美国国安的科技。与此同时,美中两国正在构建新的直接沟通渠道。
中国驻俄使馆批评俄方对中国公民“野蛮执法”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8月4日在其微信公众发帖称, 5名中国公民在入境俄罗斯时遇阻,俄方“野蛮执法、过度执法行为严重损害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与当前中俄关系友好大局不符”。
北京回应意大利防长批“一带一路”:损人不利己
意大利考虑退出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之际,防长克罗塞托批评了加入该倡议的决定。中国政府对此做出回应。此前该国总理梅洛尼曾称,即使退出,仍有可能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
德语媒体:为了党的利益出国留学
今年年初,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发出号召,要求各级学校清除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西方错误思想的影响,"绝不容许西方价值观占据我们的课本和课堂。"但这一切似乎并不影响中国政府每年派出数以万计的年轻学者前往西方留学深造。
斡旋乌克兰战争 教宗将派特使访北京
教宗方济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教廷特使将访问北京,这是梵蒂冈为调停乌克兰战争进行和平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
赴华外国人数减少 中国出台商贸签证新规
中国推出外籍商贸人员在"来不及境外办理签证"的情况下,可申办口岸签证入境的规定。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国际入境人数仍远低于疫情前。中国官员称,新出台的规定有助于"促进跨境商贸人员往来"。
居民消费 拉得动疲软的中国经济吗?
中国政府接二连三地发布惨淡的经济数据,也接二连三出台提振措施,促进消费更是其中的重点。长年关注中国经济的欧洲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措施普遍治标不治本,但真正有用的措施则需要花很多钱,且必须假以时日方能见成效。
新西兰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点名中国
新西兰本周五(8月4日)公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政策审查的前两份文件,点名中国对现有国际规则和规范构成威胁,并表示新西兰将增加国防预算,提升军队的战备水平。
涉帮中国窃军事机密 美海军两名官兵被捕
美国司法部3日表示,2名在加州服役的海军官兵涉嫌提供军舰、军演和基地的情报给中国,若遭定罪,可能面臨20年刑期,甚至终身监禁。美国FBI官员批评,中国正肆无忌惮地破坏美国民主。
火箭军换帅意味着什么?
中国火箭军高层领导被大换血,震动军旅和政坛,也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有专家指出,这可能让习近平提升中国军力的计划减速。也有分析推测,这是更大规模整肃的一部分。
格鲁吉亚前防长:对华关系升级令人警惕
格鲁吉亚宣布对华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并承诺加入"一带一路"。德国之声专访该国前国防部长希达谢利,她表示,该国希望获得欧盟候选成员国地位,原应提升与欧美的关系,而中国和俄罗斯一同被欧盟及北约定义为挑战。
中国拟限制儿少使用手机:每天最多2小时
中国网信办2日公布一项草案,拟禁止18岁以下用户,于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6点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使用者,限制每日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长。消息传出后,多家中国科技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美国再将2中企列入“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实体清单”
美国再将两家中国企业列入“维吾尔人强迫劳动预防法”实体清单,禁止其商品进入美国。这两家企业分别为电池制造商骆驼集团和晨光生物科技集团。中方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坚决反对。
刺激消费有困难:审计显示中国消费券作用不大
据中国媒体《财新网》报道,多个省份审计后发现,各地在疫情期间发放的消费券拉动消费效果不佳,且难于管理。而经济刺激力度更大的直接发放现金之手段,近期也难以实现。
接受中国资助 所罗门群岛媒体被指独立性受损
所罗门群岛当地媒体被指接受由中国大使馆资助的价值数十万美元的设备并与中国新闻机构达成协议,从而损害了其独立性。当地记者指出,所罗门群岛与中国2022年4月达成安全协议后,中国大使馆加强了拉拢当地媒体的攻势。
路透: 中国一些地方政府限制开发商从托管账户提取资金
中国一些地区的市政当局采取措施,限制开放商从信托账号上提取数以百亿计的房产预售资金。熟悉内情的人士表示,此举使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洪灾死亡人数增 河北分洪撤近百万人
台风"杜苏芮"带来连日豪雨,在中国华北地区引发大范围洪灾,至1日已有20人丧生。河北省启动了7处蓄滞洪区,有84.74万人紧急被迫转移,以减轻京津防洪压力。
德语媒体:德国骑墙还能骑多久?
奥地利《标准报》的一篇客席评论指出,欧洲正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在中美之间骑墙,还是坚决走价值观导向的贸易路线?《新苏黎世报》的客席评论则警告说,台湾问题的中国民意正在脱离北京领导层的掌控,这将极大增加爆发战争的风险。
暴风骤雨:台风“杜苏芮”席卷中国东部
台风“杜苏芮”从南到北贯穿中国东部多个地区,带来大风和暴雨天气,尤其在福建和京津冀造成巨大损失。但它并不是今年夏天在中国留痕的第一股强台风。
对华业务显著回落 DHL营收利润双降
经历2022年创纪录的盈利后,今年第二季度,德国物流巨头DHL宣布业务额"趋向正常化"。重要业务领域--与中国的空运和海运量都明显下降。
中国呼吁全民反间谍 美国务院表示忧心
中国国安部日前发文呼吁“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称将加强举报、奖励等机制。美国国务院2日表示让公民彼此监视,此举令人忧心,有中国观察家更把这跟北韩或苏联政权相比拟。
客座评论:秦刚出局对中国外交产生何种影响?
时评人邓聿文指出,但在对秦刚消失的讨论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消失和被免外长的原因,内部是否出现了权力斗争,此事对习近平的影响等。对秦刚事件给中国外交可能带来的冲击,则探讨的不多。然而,这个问题不能忽视。
尼日尔军事政变 中国投资受何影响?
中国是尼日尔第二大投资国,仅次于前殖民地宗主国法国。过去20年,中国向这一西非内陆国家投资数十亿计美元,主要用于开采石油和铀。
巴基斯坦爆炸案至少54死 伊斯兰国宣称犯案
巴基斯坦西北部日前发生严重炸弹攻击事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31日宣称犯案。时值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访巴国,中国外交部称对此事件深感震惊,“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习近平换将 火箭军高层大洗牌
中国火箭军高层传因贪腐被整肃,习近平31日宣布王厚斌、徐西盛两人晋升上将,原海、空军出身的两人分别出任新晋火箭军司令员和政委。这被视为解放军高层10年来最大规模的换血之一,专家如何看待?
专家:中国加入CPTPP障碍不在贸易在政治
贸易专家表示,中国有能力满足跨太平洋贸易协定CPTPP的准入要求。这将迫使成员国就是否吸收中国加入协议,做出一个在政治上不讨好的决定。
中国宣布九月起对部分无人机实施出口管制
高科技领域的种种限制措施令美中关系日趋紧张之际,中国七月31日宣布将对部分无人机设备实施出口管制。中国商务部一名发言人称,中国一贯反对将民用无人机用于军事目的。
中国推刺激消费措施 鼓励民众旅游网购
自结束疫情管控以来,中国经济复苏动能迟缓。为了促进国内消费,中国政府发布了新措施,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鼓励人们买车、出游、网购等。
德国宪法保护局:政界应对中联部保持“戒备和克制”
德国情报部门向政府官员及联邦议员发出警告称,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强针对德国的间谍行为。德国宪法保护局要求官员在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接触时要保持高度警惕。
专访:从新疆到海外 维族如何受迫与反抗?
中国数码监控技术有何进化?“跨境镇压”海外维吾尔人取得多大成功?当国际关注消缓,如何不忘新疆?DW专访维吾尔族社会与中国监控体系专家戴伦・拜勒(Darren Byler),请他分享看法。他并警告,“昨日疆藏,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并非不可能。
视察西部战区 习近平促军队反腐时机微妙
中国八一建军节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了西部战区空军,强调将加强解放军现代化、反腐正纪。时值火箭军传出泄密及贪腐传闻,专家有何分析?
美媒:中国骇客已在美国电力与通信系统埋入“定时炸弹”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军方、情报部门以及安全官员称,中国骇客已经在美国的主要电力网络以及通信网络中植入了一款恶意软件,一旦发生冲突,北京将能够借此切断美军基地的供水、供电以及通信。
法国经济部长访华:脱钩不现实 中国非风险
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周日在北京表示,在美国、欧洲和中国经济之间不可能脱钩。他同时表示,近来数月在西方屡屡提及的"去风险"一词,并不意味着中国是风险。
争夺人工智能领导地位 中国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希望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乍看之下,中国似乎可以从其对本国民众进行的大范围监控中得益。但仔细看来,这也可能成为一个劣势。
德国对印度出口大增 仍无法媲美对华出口
让印度成为政治和经济上的中国替代选项?德国经济部长上周对印度进行访问,旨在推动改善双边关系。而最新数据也表明,德国对印度的出口确有大幅增加。
什么是脱钩?什么是去风险?
我们最近经常听到“脱钩”(decoupling)和“去风险” (de-risking)这两个术语。例如,各国希望摆脱对俄罗斯或者中国的依赖。但“脱钩”是否有意义,是否可行?还是 “去风险”更好?两者的区别又在哪里?
德教育部长:中国政府奖学金是战略工具
德国埃尔朗根大学今年宣布暂停与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合作,不再接收领取CSC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德国教育部长施塔克-瓦青格对此表示赞同,称这种决定“也应激励其他机构重新审视它们与CSC的合作关系”。
“风王”北上!中国发暴雨红色警报应对台风“杜苏芮”
超强台风“杜苏芮”扫过菲律宾、台湾、中国南部多地之后开始北上。给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带来强降雨。中国气象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专家警告称周末的暴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洪水。
价值3.45亿美元 美国再次军援台湾
继出售F16战机之后,美国白宫日前宣布再次向台湾提供3.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与此前军售不同,此次供应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枪支等物资直接来自美军现有库存,台湾无需等待军火商生产。中国方面则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刻意渲染威胁!中国批日本《防卫白皮书》
日本周五发布2023年《防卫白皮书》,其中指出中国正急速强化军事力量,对国际秩序构成最大的战略挑战。中国国防部发出回应,指对方持有错误的对华认知,刻意渲染所谓“中国军事威胁”。
德语媒体:北京的长臂
《每日镜报》聚焦德国宪法保护局针对与中共中联部的联系向德国政界发出的警告。《南德意志报》关注朝鲜战争停战70周年中俄朝的庆祝。
客座评论:秦刚、火箭军及不透明的中国政治
时评人邓聿文指出,近期出现了围绕秦刚及火箭军高官的各种传言,是因为中国政治不透明的特性,外界只能从蛛丝马迹中分析和查看。这种政治的不确定性对生活于其中的人来说绝非好事。
日本2023年《国防白皮书》:中国是"最大挑战"
日本政府公布年度《国防白皮书》,继续去年修订安保文件的方针,重申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最大挑战。
前一页面
第59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