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会终结全球化吗?
在应对世界上那些持续挑战时,德国是否落后了? 尽管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但有一件事是明确的: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情况下,德国需要采取更多行动。
自民党竞选纲领:中国是欧盟的"制度性对手"
媒体提前披露的自民党欧盟议会大选竞选纲领中,自民党主张将中国定性为"经济和制度性对手",并主张欧盟切实改善同台湾的关系。
遣返"脱北者" 中国备受国际压力
韩国方面日前要求中国停止向朝鲜遣返"脱北者",而是认可他们的难民身份。人权组织一再警告说,被遣返的"脱北者"会被朝鲜当局视作叛变者而遭到严厉惩罚。
靠月亮发大财?并非白日做梦!
稀有金属、月壤、月尘还有月球水……月球提供了丰富的未开发资源。 而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太空竞赛,以便从月球获利。
中国对石墨出口管制 德国:恐将导致企业成本提高
继锗和镓之后,中国从本月起也对石墨这一重要原材料进行了出口管制。德国政府日前表示,该措施可能导致石墨价格上涨,增加德国企业的经济负担。
中国阻菲律宾补给船?菲方:非法且不人道
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再次出现摩擦:菲律宾谴责中国海警船攻击其给渔船运送物资的政府补给船。菲律宾官员表示船只是给贫困渔船运送燃料和圣诞食品礼包的,中方阻止人道援助的行为非法且不人道。美国驻菲大使也发出谴责。
客座评论:“孙悟空”-中国外交风格形象代表?
中国外交形象的代表究竟是战狼还是孙悟空?前驻美大使崔天凯认为是后者。德国之声专栏作者邓聿文则指出,崔天凯的比喻并不恰当,只会起到反作用,而这一切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外交和宣传过度党化、听命于一人。
通缩之忧再现 中国11月消费价格指数下跌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复苏依然充满挑战。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字,中国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降幅略高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中国1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为连续第14个月下滑。
沙利文: 美国将为台海稳定“挺身而出”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週六表示,华盛顿及其亚洲盟友将“挺身而出”维护台湾海峡的稳定,并重申其对南海航行自由的承诺。
泰国对于中国游客来说为什么不香了?
泰国旅游局估计,今年来自中国的游客总数可能比原先的预期值少了150万人次。
客座评论:习近平、拜登与美国的芯片资本
表面上看,中国FDI的下滑,确实是经济不景气的表现。但是,实际上,习近平和拜登在如何驾驭西方资本的问题上的博弈还远没有结束。
打造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周访问河内
由于越南地处东南亚战略要地,中美两国都在努力扩大在越南的影响力。不过,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美两国就越南展开的争夺战中,中国至少在经贸领域占据了上风。
德语媒体:欧盟与"三头巨龙"的中国
伙伴、竞争者、制度对手--欧盟对华关系有多重定位,这一复杂性在周四的峰会上也一览无余。根本的分歧一时难解,德语媒体认为,或许峰会至少能让双方的利益有所平衡。
西藏流亡政权:中国正推行同化教育
流亡藏人政权日前透露,正在和北京秘密谈判达赖喇嘛返回西藏等一系列话题。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谈判不太可能取得成果。流亡政权负责人还指责中国政府试图同化西藏青少年,消弭西藏传统文化。
一年前 经济和民众压力下 中国放弃清零政策
一年前,面对经济急剧滑坡以及各地爆发的反政府抗议,中国官方终于放弃了习近平亲自决定、“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的“动态清零”政策。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怎样开始向“群体免疫”迈出了步伐。
欧洲如何打破中国对稀土的垄断?
欧洲计划到2035年停止销售使用内燃机的新车。这意味着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然而,电动汽车电池需要大量稀土等金属。开采稀土对环境有害,而且目前中国牢牢控制着全球稀土供应。
德语媒体:告别"清零"一周年
一年前的这一天,中国官方在毫无预警的情况突然宣布取消实施了近三年的严苛防疫措施。一时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医疗系统几近崩溃,火葬场高负荷运作。什么原因促使北京高层改变初衷?
专访:“去风险”是为“黑天鹅”未雨绸缪
欧盟领导人赴北京参加欧中峰会,经贸关系以及经贸摩擦是主要议题。作为在华欧洲企业的代表,欧盟驻中国商会如何看待当前的欧中经贸关系?欧盟官方的“对华去风险”是否会损害这一关系?德国之声就此专访了商会秘书长唐亚东(Adam Dunnett)。
中国是“气候罪人”吗?
根据最新的全球碳预算报告,今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排放国“功不可没”。但中国真的是所谓的“气候罪人”吗?从历史上看,美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远大于中国,而且中国在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
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中国外交部:反对抹黑破坏
昨天意大利媒体报道称,意大利已正式通知北京方面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今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抹黑破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反对阵营对抗,制造割裂”。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同一天表示,该国仍可以改善同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中美外长通话 磋商以哈冲突
中国外长王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周三通电话,布林肯重申各方应努力避免以哈冲突扩大。王毅在通话中则多次提及台湾问题。
意大利媒体:意大利已正式退出“一带一路”倡议
意大利《晚邮报》和安莎社周三都援引可靠消息源称,意大利已正式通知中方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据报道,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已通过外交部口头照会了北京。但意大利同时也表示愿意与中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
德国商会:欧盟应该要求中国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
欧中峰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德国商会代表呼吁峰会将要求中国提供公平市场竞争条件的议题放在峰会议程的首要位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峰会前夕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欧盟领导人不会一直容忍与中国日益加剧的贸易不平衡”。
欧中峰会:有对话但难有成果
欧盟和中国本周四举行疫情以来的首次面对面峰会。欧盟领导人冯德莱恩和米歇尔前往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举行会谈。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加剧,欧中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平坦。
穆迪下调中国信评 蓝筹股跌至近5年新低
在房企暴雷、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未解的状况下,中国5日遭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信用评级展望为“负面”,让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隐忧再度浮上台面。但中国财政部回应称中国的“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穆迪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专访:此时此刻,在香港做独立新闻是种觉悟
“如果要怕的话,就乾脆什么都不要做就好。”《立场新闻》被迫停运后,前采訪主任林彦邦另起炉灶创办独立媒体 ReNews。一人新闻台,专注纪录香港巨变的此时此刻,报道主流媒体不敢写的内容——逆风的代价是什么?
台海紧张为何让日本最西端的岛屿忧心忡忡?
日本冲绳县与那国岛位于台湾以东110公里处,这里人口仅有大约1700人。随着台海局势紧张,许多日本官员认为,如果中国与台湾发生战争,与那国岛可能会成为台湾人的避难所。
德语媒体:从经济低迷到产能过剩
历时三年的新冠疫情,令中国经济陷入了低迷状态。中国政府现在期望通过发展电动车、绿色能源等未来型工业产业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此举又将对欧洲经济以及全球的气候保护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拥抱自由 告别内卷: 选择“润”泰国的中国年轻人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实施了全球最严厉的管控,很多人曾经被封在家中。疫情过后,年轻一代又面临极“卷”的生活,一些人感到厌倦、选择离开。泰国城市清迈因为生活节奏慢、物价低、签证办理相对容易,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气候大会:退出化石能源?中美不积极
如果不淘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就无法将地球变暖限制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内——专家对此意见一致。但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这却仍是一个争议话题。中美两个大国持何种立场?
中国的双重身份:一半是先锋 一半是罪人
中国被看作是可再生能源的先行者。中国为自己制定下到206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但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却仍在大举修建火力发电厂。中国为何会拥有这矛盾的“双重身份”?
恒大终极审判再延后 有望翻转清盘命运?
债务严重的中国恒大原先预计将于週一面臨“终极审判”,向香港法院提交新的重组计划。若未获通过,恐被勒令清盘。不过高等法院今日宣布再度将聆讯延后至明年1月29日,暂时化解恒大清盘危机。
墙外文摘:伪君子基辛格做大了中共政权
有评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发起人正是下令镇压天安门抗议者的邓小平,这一事实本身也体现了基辛格遗产模糊黑白的本质。一方面,中美恢复邦交是“冷战”的决定因素之一,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成了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和全球政治的威权主义领头羊。
美国商务部长:“我们绝不会让(中国)迎头赶上”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昨天在加州西米谷举行的年度国防论坛上,敦促美国国会议员、硅谷和美国的盟友共同阻止中国获得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和尖端技术。
菲律宾称超过135艘中国船只分散在菲经济专属区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表示,中国派出大量船只分散在菲律宾称为朱利安·菲利普礁(中国称牛轭礁)的海域。菲方称,这些船只的数量日益增多,“令人感到震惊”。
白俄总统卢卡申科访华 将会晤习近平
以铁腕统治白俄罗斯已近30年的卢卡申科周日启程访问中国,并将于周一与习近平会晤。白俄官方声明指出,此次双边会谈将聚焦“经贸、投资和国际合作等议题”。
经合组织:明年世界经济恐放缓 中美是关键因素
今年的全球经济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但前景不容乐观,在战争、仍然高企的通胀和持续高利率等压力下,明年全球经济预计将步履蹒跚。
朝鲜经济特区有望在新的对俄贸易中复兴
专家称,罗先经济特区曾经是朝鲜有限的资本主义试验田,现在似乎成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家与俄罗斯不断加强合作的中心,包括可能为乌克兰战争运送武器。
美国提电动汽车补助新规 对中国材料设限
华盛顿希望将电池组件来自中国、俄罗斯等“竞争对手国家”的电动汽车排除在国家补贴之外,并称这一规定旨在“加强美国供应链的安全”。
单方面免签 首批为何选了德法等欧洲五国?
12月1日,首批享受单方面免签待遇的外国人已经从中国多地机场口岸顺利入境。专家分析认为,北京此次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进入中国,而之所以选择德、法等欧盟五国,也是出于经济实力的考量。
中国船被疑破坏波罗的海电缆 芬兰:很难相信不是故意的!
约两个月前,爱沙尼亚、芬兰和瑞典之间的一条天然气管道和两条电信电缆发生受损事故。芬兰警方表示一艘在香港注册的货柜船是重点调查对象。芬兰欧洲事务部长向《 Politico》杂志表示,很难相信对海底天然气管道的破坏是个意外。
德语媒体: 中国为何结束了对立陶宛的贸易抵制?
《法兰克福汇报》关注到中国与立陶宛因台湾问题而起的的贸易争端已悄然落幕,显示出双方在中欧峰会前缓和关系的决心,同时也表明小国也有力量。每日新闻则指出,中国开放欧盟五国公民免签入境,这一政策可能是由于经济疲软所致。
解码中国:中欧峰会面临重大障碍
互相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的欧盟和中国如何才能走到一起?即将于12月7日举行的中欧峰会也许可以就此作出解答。
中国呼吸道病例激增 美国参议员吁禁止美中旅行
鉴于中国呼吸道疾病病例增加,五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周五要求拜登政府,禁止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旅行,直到对这种疾病有更多了解。中国则批评有关说法纯属恶意捏造,中方坚决反对。
中越计划升级铁路连接 新线路经过越南最大稀土地带
中国外长王毅近日访问河内,为习近平的越南之行做准备。中越在考虑对两国之间的铁路连接进行重大升级,这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的一部分。
美国三位“中国通”撰文呼吁赖清德“冻结台独党纲”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登包括葛来仪(Bonnie Glaser)、白洁曦(Jessica Weiss)和柯庆生(Thomas Christensen)三位知名美中关系研究学者联合署名的文章,解释为什么美国“必须安抚,而不只是威胁中国”。
塔利班急寻投资与盟友 新任驻华大使抵达北京
塔利班新任驻华大使本周五抵达北京。这是塔利班重新掌权阿富汗两年多以来首次正式向其他国家派遣大使。今年9月,中国也向阿富汗派遣了新大使。
“飞钱”——德国记者调查中国“地下银行“为贩毒集团洗钱
欧洲警方今年破获的意大利黑手党“光荣会”案件中,中国“地下银行”网络为其洗钱至少数千万欧元。法兰克福汇报和中德意志电台对此展开调查。记者David Klaubert接受了德国之声采访。
德语媒体:种什么因 结什么果
德国新闻网站t-online.de发表文章指出,缅北目前局势混乱,部分的责任要归咎于北京政府。金融市场世界网站撰文分析中国拒绝投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是“北京在向普京展示肌肉”。
路透社:中国以低价旅游团利诱台湾村里长
2024年台湾总统大选将至,路透社引用台湾国安机构的调查报告称,越来越多台湾村里长受邀至中国旅游、接受招待。与上一次大选前夕相比,参加人数不仅增加,报名情况还相当踊跃。
前一页面
第47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