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国人如何看待明年本国最重要的外交事务?
一项民调显示,52%的德国民众认为加强欧洲凝聚力是德国政府来年最重要的外交任务。35%及32%的受访者将推动全球气候保护以及遏制俄罗斯、中国等独裁国家的影响力视为德国明年最重要的外交事项。
中国跨年:官方不组织 民间花样多
2024年将至,中国多地官方通知不组织跨年夜活动。与此同时,民间活动丰富,尤其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阿根廷正式拒绝加入金砖国家
阿根廷正式退出金砖国家的扩员计划。新任极右翼总统米莱(Javier Milei)履行了竞选承诺,撤销了该国加入金砖国家的决定。
中国2024年起简化美国游客赴华签证申请
中国官方周五表示,为便利人员往来,自2024年1月1日起将减免美国公民赴华旅游的签证申请材料。近几个月来,北京一直透过放松签证政策、恢复国际航线等措施重振旅游业。
实锤了?中国多名将领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
在任命了新一任国防部长之后,中国方面宣布罢免九名军方将领与人员的人大代表资格,其中包括三名上将和至少四名中将,主要来自火箭军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
我们不撤! 美餐饮业扩大在华业务
一些国际品牌在保护主义以及中美关系不稳的背景下考虑转移到其他国家。对复苏乏力的中国经济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美国餐饮类却看好中国这块庞大市场,肯德基中国门店已突破1万家,麦当劳、星巴克也都计划继续扩大中国市场。
德语媒体:中国车企面临残酷的淘汰
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大举进军欧洲市场之际,《经济周刊》关注了中国车企在国内面对的激烈竞争。《明镜在线》在新年展望中,预测中国经济可能好景不再。
有台海与南海背景的前海军司令成为中国新防长
前海军司令员董军周五被任命为中国新一任国防部长,接替四个月前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的前防长李尚福。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有利于中美军方接触,“董军应该熟悉如何处理中美军方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如果遇到中美两军危机时,这一点很有用”。
小米华为推新款电动车 瞄准中高阶市场
中国科技巨头小米和华为都在2023年最后一周推出了新电动车款,为百花齐放的电动车产业再添新成员。
印尼雅万高铁:中国海外基建如何究责?
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投资兴建大型基础建设,印尼雅万高铁成为相对成功的案例。但风光背后,牺牲的是当地环境与居民生活,且难以究责。“一带一路”带来的问题,究竟该如何找到解方?
德语媒体: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北京还不急
《法兰克福汇报》关注中国和俄罗斯在管道天然气能源交易上利益的不同步;《商业内幕》则注意到,如耐克、苹果等一些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业务不够理想。
突破性会谈后 北京以强硬语调对美喊话
在中美军事高层恢复高级别会谈一周后,北京本周四言辞激烈地抨击美国,批评美国保持着“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对于中国防长的继任人选以及三名中国军工系统高层被撤销政协委员资格这样的敏感话题,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则选择避答。
中国撤销三名军工巨头政协委员资格
中国全国政协12月27日撤销了三个国防工业国企高管的的政协委员资格。这是中国军事机构最新的高层降职。
中企火灾后续:印尼员工抗议工作条件恶劣
12月27日,数百名印尼员工在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利工业园区发起抗议。园内一中资工厂三天前发生严重火灾,造成至少19人死亡, 其中8人为中国籍。该园区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但近年来事故频发,屡屡引争议。
俄罗斯副总理:如今俄石油主要卖往中、印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周三表示,俄罗斯已经成功规避西方对其石油的制裁,今年俄罗斯几乎所有的石油出口都运往了中国和印度。他也谈及新受制裁的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
德语媒体:习近平故意拖慢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为什么疲软?《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不排除习近平是有意为之,因为他认定中国经济界应该为对抗美国的战略目标而服务。《新苏黎世报》则指出,如果习近平愿意回归实用主义路线,基本盘优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经济仍然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德语媒体:2024 中国还会好吗?
德国《焦点杂志》认为,中国领导人很可能会在2024年积极促进俄乌和谈,同时也继续从俄罗斯的衰弱中受益。瑞士《商报》则指出,中国经济疲软会拖累全球,不过其国内的通货紧缩压力却不太会传导到国外,因为跨国企业寻找中国之外的替代选项会推高成本。
不再“禁洋节”?看北京和上海今年如何过圣诞
今年是中国自新冠疫情解封后的首个圣诞节,充满浓厚节庆气氛的上海圣诞市集吸引了大批游客,而北京的宣武门天主堂也于整修完毕后首度举办圣诞弥撒。
中国有意打造私人安保公司以保护海外项目安全
根据《南华早报》报道,北京计划逐步发展私人安保公司,以确保中资业务在风险地区的安全。一次由安保企业和中国外交部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投资商在海外面临安全挑战和复杂环境,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量身定制的安保方案。
客座评论:朝鲜2024年是否会在半岛点燃战火
本文作者认为,面对中俄朝的威胁,美日韩三方结成了阵营,中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暂时还不想让中俄朝也搞阵营化,甚至会压制平壤的战争冲动。
历史性低温席卷中国 河南部分地区暖气停供
持续一个多星期的寒潮,使得北京在今年12月的零下气温持续时间创下72年来最长纪录。与此同时,河南焦作、濮阳和平顶山等地都出现供暖紧张,一些单位停供暖气。
印尼中资工厂发生火灾 死伤惨重
印尼一中资镍加工厂12月24日发生火灾,至少造成13人死亡、46人受伤,死者中4名为中国籍,其余为印尼籍,目前大火已经被扑灭。这家工厂所在的工业园是“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也是全球最重要镍铁生产基地之一。
墙外文摘:中国“临时工”的潜在怒火
有评论认为,中国绝大部分的不稳定劳动者都生活在恐惧与不安全感下,四处流动,无人领导,燃烧着潜在的怒火,很容易一下子就被民粹主义者煽动,演化出更深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在印太建北约?一个离现实很远的主意
分析人士认为,印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受到威胁,尽管如此,在那里效仿北约建立军事联盟的设想不过是纸上谈兵。
妈祖交流:中共干预台湾大选一大武器
根据一份政府报告,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中国大陆与台湾方面组织了70多次大规模的宫庙互访活动,涉及至少20400人。其中至少有9次活动由中国政府提供部分资助。
2024全球经济展望: 中国、特朗普和下一个“黑天鹅”
如果说过去几年教会了人们什么道理的话,那就是在全球经济问题上,总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形发生。那些希望2024年经济能稍微稳定的人们,这次可能要失望了。
德语媒体:奥地利政府想买中国车 是福是祸?
奥地利政府有意采购中国厂商比亚迪生产的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引发渲染大波。《新闻报》、《标准报》等大报纷纷从正反两方面刊发评论,指出欧洲本土汽车产业无法靠贸易保护主义来拯救,同时也抨击中国产品涉嫌侵犯人权以及不正当竞争。
以哈冲突: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加沙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要求向加沙提供更多援助,并采取措施“为可持续地停止敌对行动创造条件”,但没有呼吁立即停火。与此同时,有报告指出,加沙地带或将面临饥荒风险。
日本明年国防预算创纪录 将向美国出口导弹
日本当局公布了创纪录的国防开支金额,这是自二战后的一次重大转变。除了增加军事预算外,日本还将放松武器出口管制、向美国运送爱国者防空导弹。
史上最严游戏新规被撤回? 并没有
旨在严格限制“游戏氪金”的中国网游新规草案导致股市游戏板块暴跌,中国股民、网民哀嚎一片。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即便新规有着善意的动机,但客观上也导致股市复苏被浇一头冷水。此外,新规草案已被撤回的传言并不属实。
德语媒体:美中争霸 欧盟只配当棋子?
《总汇报》分析了金砖国家集团扩大后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认为阿拉伯国家加入该组织并不意味着中俄势力增强。《每日镜报》则认为,2024年的美国大选,存在让欧盟沦为美中争霸博弈中一枚棋子的危险。
“整治谣言”:中国警方关闭3.4万个网络账号
据中国官媒报道,在今年4月开始的“网络谣言专项整治”行动中,中国警方关闭了3.4万个网络账号,处罚了6300多人。公安部党委决定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
2023年中俄关系: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023年,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进入第二年,在西方的制裁下,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迅速填补这一空白。中俄贸易提前实现2024年目标。
香港法院驳回黎智英撤销指控的请求
香港法院周五(12月22日)驳回了黎智英律师团队提出的撤销煽动罪指控的请求。案件押后至1月2日再审。
美国将调查半导体供应链 应对中国芯片威胁
美国商务部周四(12月21日)表示,将启动一项对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和国防工业基础的调查,以应对中国芯片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该部门发布报告称,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政府向国内半导体行业提供了约1500亿美元的补贴。
中国限出口稀土加工技术 加大西方脱钩难度
北京日前修订了出口管制规定,禁止多种稀土产品制造技术出口。尽管新规并不直接限制稀土产品之出口,但是欧美扩大本土自主稀土产能的努力将受到重大影响,后者正面临不小的环境以及技术挑战。
客座评论:从反美、反西方到做“红海危机”的旁观者
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北京外交已经失去了以往邓小平时期曾有过的弹性和实用主义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近平从乌克兰战争前到现在外交的走向,已经显得十分明显。 它能用十个字概括起来:联俄,拉南方,反美、反西方。
中美时隔一年恢复军事对话 专家:关系仍冰冷
中美高阶军官週四在在线会晤,重申保持两国军事对话的重要性,但从中国国防部的官方声明,可见双方在重大议题上仍意见分歧。有专家认为此次互动具“融冰”效果,还也有分析人士直言,这“并非重大突破”。
中菲关系是否还会更糟?
小马科斯去年当选菲律宾总统后,中菲关系明显开始恶化。双方都坚称以对话解决纠纷,周三,两国外长通了电话。
银行岁末再降息 中国经济复苏难
中国工商银行宣布今年第三次降息,其它主要商业银行预计也将跟进。中国房地产市场下行,股市低迷,外商投资下滑,经济复苏难上加难。
比利时首相:中国是一个有时非常敌对的国家
上周三家国际媒体报道揭露一名比利时前议员被收买充当中国情报部门的线人,协助中方试图渗透政界,影响欧洲舆论。比利时首相昨天表示,“中国没有攻击我们(欧洲)大陆,但它仍然是一个有时非常敌对的国家”。
中国零售商转战低价 或加剧通货紧缩
中国零售商转变销售策略,纷纷投入价格大战。这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得步履蹒跚的中国经济复苏更加艰难。
德语媒体: 台海危局一触即发
随着台湾大选的临近,中国也明显加强了对台湾的文攻武吓。而中国军机战舰在台海的活动越频繁,双方擦枪走火引爆冲突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
2023自由指数出炉 中国排名很靠后
美国和加拿大的智库联合推出最新版人类自由指数。2021年全球自由度有所恶化。中国排名小幅上升,但非常靠后,香港的总分10年来一路下滑,台湾则在亚洲排名最前。
被中国遣返的脱北者的命运:人间蒸发
金哲玉是数百名前不久被中国遣返回朝鲜的朝鲜人之一。在朝鲜的监狱中她需要面对的是虐待和酷刑。金哲玉的姐姐担心,此生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金哲玉。
担忧被中国遣返的朝鲜人
每年,数百名朝鲜人试图逃离他们封闭的国家。即使他们成功逃至邻国中国,仍不断担忧被遣返回国的风险。德国之声的调查团队获得了亲历者的档案和资料。
13家中国企业被列入美国“未核查清单”
美国政府周二发布通告称,又有13家中国企业被列入“未核查清单”。根据政府规定,美国企业向清单上的企业出口产品和技术时,必须履行进一步核查义务,必要时还需申请额外的出口许可。
甘肃地震为何酿严重伤亡?专家揭主因
中国甘肃省18日深夜发生规模6.2级地震,截至20日上午为止已有131人罹难。甘肃省救灾指挥部宣布灾区救援工作基本上已经结束;随著救灾行动告一段落,各界也开始探讨,造成如此严重伤亡的原因究竟为何?
助中拉拢澳官员 华裔领袖遭以反外国干预法定罪
一名遭控为北京拉拢澳大利亚官员的华人社区领袖,19日遭墨尔本法院裁定有罪,成为第一位因策划实施“外国干涉行为”被定罪的人,最高可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法学界的良心"江平去世
中国媒体广泛报道了法学泰斗、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去世的消息。他被视为中国民商法学的奠基人之一,并且为中国的法治社会而呐喊。
前一页面
第45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