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美国海归”在中国职场上还吃香吗?
中美关系恶化、疫情冲击全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海归主力军”的中国在美留学生有何感受?在美中之间,他们何去何从?“留学美国”的招牌在中国求职竞争中还管用吗?
全球大部分新冠疫苗在哪里生产?
全球疫苗产量最高的国家是哪一个?疫苗接种率最低的国家分布在哪里?医药企业如果放弃疫苗专利,全球疫苗产量是否就可以大幅提升?
德语媒体:立陶宛d额问题变成了德国的问题
《汉堡早邮报》认为,在疫苗接种问题上将德国和中国比较特别荒唐并解释原因。《南德意志报》则关注了身陷中国和立陶宛矛盾之中的德国企业。
亚马逊被指为讨好北京 与中国宣传部门合作
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不能忍受读者对于习近平文集任何低于五颗星的评价。内部文件显示,为在中国生存和发展,亚马逊和中国宣传部门合作,通过图书项目助推中国全球经济和政治议程。
“我们没那么依赖中国”
欧洲议会德国绿党籍议员包瑞翰对德国之声表示,在中国对立陶宛的经济制裁争端中,欧盟绝对不能胆怯。他也直言,德国在经济上并没有人们声称的那么依赖中国。
美智库:中国在海南扩建电子战装备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发布报告称,最近的卫星图片显示中国在海南一处军事设施扩建电子战备和通讯情报设备的进程加快,可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南海海域追踪和应对外国军事力量更强的技术支持。
肖尔茨总理希望同中国展开合作与公平竞争
德国新总理肖尔茨在首个政府声明中谈到中国的篇幅不长,但有很强的指向性。他没有使用价值观外交这一词汇,表达愿意同中国进行合作与公平竞争。
中国间谍利用华为攻击外国电信系统?
继有媒体揭露华为参与中国政府的监控计划后,又有美媒称,发现了一个支持美国封杀华为的关键证据。
路透社: 中国敦促一德企停用立陶宛制造的零部件
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德国大陆集团已经被中方敦促,停止使用产地为立陶宛的零部件。这家汽车部件制造商在该国设有生产基地。立陶宛在因台湾问题惹怒中国之后,曾一度被中国海关系统“除名”。
香港立法会会议厅撤下区徽改挂中国国徽
本周末香港立法会将举行换届选举。今天,香港立法会会议厅过去悬挂在主席座位上方的区徽被更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脸书母公司警告:5万用户遭监视
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媒体网络再次面对严重安全隐患。虽然Facebook的母公司现在已经更名为Meta,但它所面对的还是那些老问题。
以人权与国安为由 美再制裁中企与研究机构
美国政府17日对9间中国公司进行新一波的投资与出口限制,指控他们协助中国政府压迫维吾尔人或帮助中国解放军。此外,美国参议院同日通过了防止维吾尔强迫劳动的法案。
与中国陷外交争端:立陶宛将向欧盟求援
继外交降级后,立陶宛驻华临时代办近日又匆匆撤离北京。据媒体报道,立陶宛方面表示,将向欧盟领导人求助,应对来自中国的压力。对于这次撤离,北京和台北也都做出了回应。
摩洛哥法院裁定向中国引渡一名维吾尔人
据法新社报道,摩洛哥一家法院裁定,中国籍维吾尔人伊迪热斯·艾山涉嫌“参与恐怖行动”,将被引渡到中国。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则表示,伊迪热斯·艾山因为曾为维吾尔人人权团体工作过,所以才遭受北京方面的指控。
中国战狼式媒体人、《环时》总编胡锡进宣布退休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微博上宣布已办理退休手续,不再担任总编。他在微博上认证的头衔也已经更改为《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在微博上拥有超过2400万粉丝,他被看作是强烈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言人。
2021年中国这些行业最不好过
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下走过了第二年。除了疫情困扰、全球供应链出问题,中国政府还对一些产业进行大力监管、整治、甚至变相取缔。过去一年哪些行业苦不堪言?
美军研发新软件 预测中国“过激反应”
随着中美关系走入低谷,如何回避激烈冲突成了重要关键。美国军方近期研发了一个新的软件工具,透过过往数据来预测哪些行动恐怕会引起中方的过激反应,以确保行动落在安全范围内。
中国:突然成了“民主国家”?
数星期以来,中国这个一党威权制国家不断试图告知世界和本国人民:我们才是民主国家。究其背景,是北京与美国直接竞争中的战略变化。
美国将再出重拳制裁中企 大疆今后融资更麻烦
美国政府再出重拳制裁中国公司。除了禁售技术意外,美国财政部还禁止对实体清单上的公司进行投资。由此股市跳水已是意料之中。
对华关系继续恶化 立陶宛召回临时代办
立陶宛驻华临时代办12月15日离开北京,显示因台湾问题,立、中双边关系继续恶化。上个月,台湾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设立了事实上的大使馆。
普京:俄中不接受任何将体育政治化的企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12月15日举行视讯会谈。普京表示,期待明年2月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与习近平会面,并强调对中方的支持。习近平也称,期待与普京进行面对面会谈。两人的线上会晤据称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
美媒:三千页简报曝光 华为参与中国监控计划
《华盛顿邮报》独家检阅了一些华为内部简报文件,部分内容记载了专属于警察或政府机构使用的监视功能。这些文件显示,华为在中国政府监测计划中,恐怕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8.8万名香港人移居英国 中国警告勿干预香港事务
英国今年1月底开放让符合领取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资格的香港人申请赴英。12月初,英国下议院讨论一项修正案,决定没有BNO身份的人是否可申请BNO签证,该修正案最终不获接受。
因隐瞒与中国关系遭起诉 哈佛教授将出庭受审
美国哈佛大学一名化学教授遭美国司法部指控未诚实向国防部人员揭露参与中国“千人计画”与跟武汉理工大学之间的关系,他的案件即将在周三进行开庭陈述。他的多名同事认为他是“不公正刑事起诉”的受害者。
德语媒体:中国式的民主
上周,美国总统拜登召集全球民主峰会,共有110个国家参加。中国官方形容这场峰会是一场闹剧,并表示,中国才是“名副其实的民主国家”。
艾未未:德国政治家在中国是笑柄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推出的新书成为德国今秋疫情笼罩下文化市场上的一个亮点。艾未未在接受此间媒体采访时,称赞德国人的“理性思考”,同时批评德国受困于“双重标准”。
专访:对华外交的主导权在德国总理府
绿党女政治家贝尔博克担任外长之后,德国对中国是否会更加强硬?德国的对华外交政策,究竟谁说了算?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回答了这些问题。
布林肯指责中国在印太地区行为具有侵略性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任以来出访东南亚国家的首站是印度尼西亚。他在印尼访问期间表示,印太地区“到处都存在着对北京侵略性行为的担忧”。他表示,华盛顿方面“决心确保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以及“台湾海峡的和平和稳定”。
忧中国惩罚 澳广告商拒展示批评北京冬奥艺术品
澳大利亚华裔艺术家巴丢草与活动人士柏乐志近日希望在布里斯班展示一系列批评北京冬奥的作品,但当地的广告牌公司却因担忧商业利益受损及遭受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而拒绝刊登这系列作品。
奥密克戎:中国首例天津检出 英国首起死亡个案
世卫组织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扩散至60几个国家和地区,对全球有“非常高”的风险,并称初步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可能会削弱疫苗效力,但较不易引发重症,但英国已有一名奥密克戎感染者死亡。
中国食品进口新规2022年生效 制造商担忧商品卡关
中国即将在明年1月开始实施进口食品境外企业的注册规定,但由于释义直到10月才公布,各国食品企业担忧,其产品出口规范恐无法在规定生效前,顺利符合中国官方规定,进入中国市场。
立陶宛为何逆行挑战中国?
立陶宛不仅告别"17加1"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论坛,呼吁抵制中国制造的手机,还同意台北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一个人口不足三百万的欧洲小国为何竟向中国叫板?
德语媒体:德国的中国难题
九月份的联邦大选中,对华政策曾是重要选战议题之一。反对党批评默克尔政府出于经济利益,对北京一味姑息迁就。
布林肯出访东南亚 寻求合作对抗中国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上任以来首次出访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已成为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战略战场。去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南京大屠杀”84周年:幸存者仅剩61人
84年前,数十万平民和被缴械的官兵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被日军杀害,史称“南京大屠杀”事件。周一(12月13日),中国国务院在该市举行国家公祭仪式。
英媒:疑地图惹祸 传白宫下令切断台部长民主峰会画面
路透社披露,在上周五美国政府举办的民主峰会期间,传出白宫因台湾政委唐凤在演说简报中呈现了一张台湾与中国不同颜色的地图,下令切掉唐凤演说画面。专家认为,美国此举可能是为了避免认可台湾非中国一部分的情况。
媒体:中国前财长批经济数据不能反映负面变化
中国经济统计数据是否存在“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据彭博社报道,前财政部长楼继伟日前的一次活动上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负面变化,都无法在统计数据中得到体现。
德国外长:在公平条件和尊重人权基础上与中国合作
首次作为德国外长在多边会谈中亮相的贝尔博克表示,七国集团一致认为,中国既是各种全球问题上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竞争者和体制对手”。德国即将接任G7轮值主席,贝尔博克宣布将把气候政策作为任期重点议题。
土耳其经济搞“中国模式”能行吗?
土耳其货币里拉一路贬值,与该国总统埃尔多安的经济政策不无关系。埃尔多安想效法中国的汇率政策,但专家认为,这条路走不通。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美国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数国跟进;肖尔茨宣誓就职德国总理,对华政策受关注;奥密克戎迅速传播,各国收紧防疫政策;拜登召集“民主峰会”呼吁对抗独裁主义;中国房产巨头恒大和佳兆业债务危机加剧……
德语媒体:德国“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又要泡汤?
德国会不会加入美,英,澳等国家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德国《时代周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指出,德国新外长贝尔伯克“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政策”即将迎来考验。而《法兰克福汇报》则聚焦了土耳其的新贸易伙伴——中国。
G7外长会议 集结民主国家抗衡中俄威胁
G7七国外长会议今明两天在英国利物浦举行,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称民主国家应该一同捍卫世界各地的“自由边界”,以对抗自由民主的侵略者。
抵制冬奥会?德国运动员怎么说
美国宣布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后,澳加英等国家也都宣布外交抵制冬奥。德国新政府尚未对次发出明确表态,而对于即将出征2022年冬奥会的运动员来说,这是一个会考虑的选项吗?
德语媒体:欧盟要对中国拿出“撒手锏”
欧盟不愿继续对中国等国的霸权行为保持沉默,因此计划出台制裁工具以便将来欧盟必要时采取统一行动。要想对北京当局有所触动,这可能也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问题在于,欧盟各国能采取统一行动吗?
违约!惠誉下调恒大、佳兆业评级
评级机构惠誉(Fitch)下调了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和佳兆业的评级为“限制性违约”。按照惠誉定义,这意味着,这两家集团经历了违约或廉价债务交换,但没有开始诸如破产申请等清算程序,仍在运营。负债累累的恒大本周未能完成一笔8250万美元的票息。
尼台断交受瞩目 专家:对台国际发展影响有限
尼加拉瓜10日宣布与台湾断交后,外界关注此举会对台湾的外交发展与国际空间造成什麽样的影响。部分专家认为,中国此举是为了台湾受邀参加民主峰会发出警告,但实际上对台湾的影响有限。
国际人权日: 中国维权人士出门遭限
在世界人权日前夕,中国多名维权人士及其家人出行遭到限制。维权律师余文生妻子许艳等人被国保围堵在家无法出门。许艳质疑,在世界人权日公然把人关在家中,无疑是侵犯人权的现象。
北京要求跨国企业“站队” 与立陶宛划清界限
路透社指出,中国向跨国公司施压,要求其断绝与立陶宛的商业合作,否则将被排斥于中国市场之外。立陶宛副外长阿多梅纳斯表示,已发现有公司取消了与立陶宛供应商的合同。他同时表示“我们不会屈服于这种压力”。
拜登为民主峰会开幕 中俄批美制造隔阂
美国总统拜登向全球111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政府首脑发出了参加世界民主视频峰会的邀请。美国方面希望,此次峰会能够推动正受到专制国家威胁的全球民主化进程。台湾代表将以预录影片方式发表“国家声明”。
抵不抵制冬奥会 德总理持保留态度
美英澳加等多国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后,德国会不会也加入这个行列?目前德国政府的态度仍不明确。德国新任总理肖尔茨表示“奥运会也是对全球团结做出的一种贡献”。 法国体育部长表示该国不会进行抵制,但这一表态并未得到法国外长的确认。
前一页面
第127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