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回顾中国2021:8大新闻重点
一年将尽,又是回顾与展望的时刻,2021年的中国开头从习近平与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互动开始,展开了以中美对抗为主轴的事件,还有哪些新闻事件标志了中国这一年所面对的挑战?
西安疫情延烧 本土病例创近两年新高
西安此波Delta引发的疫情使得中国连两日创下去年3月以来最高的单日新增本土病例数,专家指出,明年1月下旬可能可以得到控制。
媒体:中国官方限制庆祝圣诞节
据亚洲天主教新闻社Ucanews报道,中共对民间和教会庆祝圣诞节都做出限制指示。关注中国宗教自由和人权状况的网络杂志《寒冬》掌握的中国一份官方文件显示,圣诞节是一个“被禁止的西方节日”。
2022年全球经济面临的五大威胁
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在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中颠簸前行。新的变种病毒、供应链短缺、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有可能放缓的中国经济增长都有可能阻碍明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变数。
媒体:虽声称抵制 美国仍为官员申请冬奥签证
本月初,美国宣布对北京冬奥会实施外交抵制。不过,《南华早报》报道指出,美国政府以“支援安全行动”为名义替十几名美国官员申请签证。
德语媒体:2022年中国将如何影响世界?
2022年,中国会武力攻台吗?会结束在新疆的种族灭绝吗?会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吗?“商业内幕”网站发表的评论文章分析预测明年中国如何决定世界政治议题设置。《慕尼黑信使报》关注到由于全球制造业出现的“芯片荒”与台湾安全之间的关联。
中国新增创数月新高 多名官员“防疫不利”遭惩处
中国周六通报的新增新冠感染数字创四个月来新高。有关当局正试图控制多个地区的疫情蔓延,西安市仍处于封城状态。此外,多名官员因为“防疫不利”遭到惩处。
中国证监会提案 企业境外上市须备案管理
中国证监会就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规则公开征求意见,预计将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实施备案管理。
2022年美中关系将走向何方?
美国和中国陷入日益严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之争,这样的竞争关系预期会在明年继续加剧。
“1226大抓捕”两周年 家属忧心北京持续超期羁押
2019年12月的“厦门聚会案”即将于26日满两周年。因该案遭逮捕的维权律师至今未得到正式审判结果。家属与德国之声分享被告的近况,以及为何国际关注对于改善关押情况有帮助。
德病毒学家:“最大的担忧”是中国
针对新冠疫情的最新发展,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近日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如今中国是他“最大的担忧”。
为应对中朝 日本国防预算再创新高
日本国防预算连续10年增长,2022年度更达到5.4万亿日元。这笔经费将用于采购、研发新型战斗机和武器,以应对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压力。
德语媒体:2022年的中国和世界
历史的时钟已经走到了2021年底,人类和新冠病毒奋力抗争的第二年即将落幕。新的一年,美中对抗的剧本将如何继续?世界将如何与新冠共存?中国坚持的清零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
欧委会:中国与立陶宛的争端越来越影响欧盟出口
欧盟委员会方面称,围绕与立陶宛的外交冲突,中国对这个波罗的海国家实施的进口封锁已经日益影响其他欧盟成员国企业,对欧盟的出口造成越来越多阻碍。对此,北京则给出了自己的说法。
广西融安禁学校过“洋节”:为保护中华文化
对于“不庆祝西方节日”的呼吁,近几年来在中国时有所闻。2021年圣诞节之际,一份由广西融安县教育局发布的“禁止过洋节通知”在网上引发讨论。
台湾民众传目击中国火箭 专家:小心太空战
台海局势紧张,两岸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23日,台湾南部有民众表示在夜空目击不明飞行物,有专家分析就是中国长征七号火箭。如果为真,对于台湾有什么意义?
专访:破坏国殇之柱证明中国制度野蛮
丹麦雕塑家高志活 (Jens Galschiøt)用作品国殇之柱纪念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屠杀的受害者。但这个作品昨天遭到香港大学移除。他告诉德国之声,这种行为只会让六四的叙事更强而有力。
取消台湾官员演讲后 韩国与中国举行会谈
中国在会谈中说明了北京冬奥准备状况,韩国则以平昌冬奥经验给予建议。这场会议在韩国上周取消台湾官员演讲后举行,时机显得敏感。
普京:西方抵制北京冬奥是一个错误
普京12月23日举行了年度记者会。他在会上表示,美国及其盟国对北京冬奥会的外交抵制是一个错误,其动机是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这位俄罗斯总统还谈到乌克兰冲突、北约东扩等问题。
立陶宛得罪北京 德企左右为难
中国同立陶宛的外交冲突愈演愈烈,德国企业也受到冲击。德国波罗的海商会致函立陶宛政府,声称北京和维尔纽斯之间的紧张关系,令立陶宛境内的德国企业也纷纷陷入困难。
英特尔道歉 中国官媒:莫想蒙混过关
美国芯片生产商英特尔被“揭发”供应链禁用新疆产品,在中国陷入负面舆论风暴后,发表声明致歉。该公司称涉及新疆的文书内容“并非立场表达”。
惊人发现:距今数千万年的恐龙胚胎完好无损
恐龙蛋鲜少被发现,因为,它们只能在极特殊地质条件下长期保存。一枚已出土20年的中国赣州恐龙蛋近日突然声名鹊起。原来,研究结果显示,这枚蛋化石里保存堪称完美的蹲伏状胚胎,能令人信服地证实恐龙与现代鸡、鸟之间的关系。
2022年中美关系主轴:“紧张管控”
德国之声专访独立学者吴强,他表示,中美在2021年于许多领域都持续深化双边对抗,也指出,中美双边关系2022年会以“紧张管控”的主轴持续发展。
习近平亲下指令 互联网宗教活动遭禁
中国《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将在3月生效,禁止无证的网上团体传教或是募款。北京表示,此举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但宗教人士质疑这是变相打压。
西安防控不利 官媒拷问疫情
中国陕西省会西安市新冠疫情蔓延并外溢至其他城市,官方下令封锁1300万人口,全员禁足接受核酸检测 。一个中国官媒也难得发出正能量主旋律外的批评之声。
评论:中国存在信誉问题
中国政府公信力快速式微。德国之声记者Rodion Ebbighausen认为,如此,北京又怎能提出统领全球的要求?
德语媒体:对华政策的红绿之争
德国新政府上台时间虽然还不长,但在外交政策方面,新总理肖尔茨和外长贝尔博克之间的分歧日益明显,在对华政策问题上,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
强化与中国关系 缅甸试点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缅甸军政府宣布,明年起,在与中国的跨境贸易中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同时称推进与中国合作的基础设施项目是“优先事项”,要与北京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
疫情明显升温 西安市封城
西安单日新增病例快速发展,除了在短时间内对该市1300万居民进行大规模检测外,当地政府也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全市小区、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关闭长途客运站、学校和室内娱乐场所;大幅收紧旅行管制等。
联合国出手干预 吁摩洛哥勿遣返维族男回中国
上周,摩洛哥一个法院判定,要将艾山遣返回中国,但国际人权组织担忧,艾山在中国恐面临酷刑。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20日也发出临时措施,要求摩洛哥不要立即将维吾尔人艾山遣返回中国。
北京采购承诺快到期 专家:2022美中经贸对抗持续
据称上个月拜习会前,北京曾誓言“要购买美国能运过来的任何东西”。但中美贸易协议即将在12月31日到期,北京采购量还差40%。这会影响到美中未来一年的经贸关系吗?
立陶宛总理与布林肯通话 讨论中国问题
布林肯向立陶宛承诺,会与盟国共同对抗北京胁迫。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再次向立陶宛喊话,警告若试图“对中方进行政治讹诈,是打错算盘”。
隐瞒参与中国“千人计划” 哈佛教授被判有罪
美国一个联邦陪审团21日认定一名哈佛大学教授因在向美国政府机关揭露与中国的关系时做出虚假陈述,所以被判定有罪。相关案件也在美国的相关学术圈内引起诸多讨论。
德语媒体:彭帅接受采访 疑点并未消除
中国女子网球选手彭帅周日接受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采访,声称自己一切安好,并否认曾受过性侵。
肖尔茨与习近平通话:讨论深化双边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21日晚同德国总理肖尔茨通电话。此前曾有德媒报道称,肖尔茨在就任德国总理前就曾与北京通过气。在肖尔茨就任时,中国领导人也第一时间表示祝贺。
以色列媒体:将起诉向中国出口巡航导弹的公司和个人
据以色列媒体报导,因未获许可等多个理由,该国检方准备起诉多个向中国出口巡航导弹的个人和公司。
“愤青聚集地” 铁血社区宣布即将永久关闭
自称愤青聚集地的铁血社区12月20日发布声明,宣布从明年3月1日起正式永久关闭。铁血社区被视为中国十大非官方军事类网站之首,有近20年历史。
唐凤被韩方取消演讲邀约 台湾外交部提抗议
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原定12月16日参加一场韩国政府举办的线上会议并发表演讲,后来韩方临时取消邀约。台湾外交部周二表示,已经就此提出抗议。此前唐凤在美国线上民主峰会发言时,简报上出现的地图将中国大陆和台湾标为不同颜色,白宫曾将其视讯画面切
英媒:中国间谍渗透台湾军方 蔡英文保安也在内
路透社引用台湾官方文件发布调查报导称,中国间谍以现金、礼物收买退役军官,涉及层面已遍及包括高阶将领在内的军方各级别。这会影响紧密的美台关系吗?
美媒:中国外宣报价单曝光 影响脸书、推特舆论
《纽约时报》独家报道发现,一份由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发布的招标案,征求民间企业协助运营境外平台外宣工作,欲透过假帐号带舆论风向,并搜索平台上发布特定内容的用户在中国境内的信息。
对抗性别不平等 中国修正妇女保护法
中国人口缩减带来劳动力危机,再加上MeToo运动后出现的性别平等呼声,现在中国要开始审视并扫除女性在劳动参与上的障碍。
王毅:中国抗疫外交卓有成效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总结中国外交工作和国际形势时表示,中国是国际合作抗疫、多边主义的模范,并批评一些国家的“冷战意识形态”和“干涉他国内政”。
评论:德国对外政策,总理外长必有恶斗
德国年轻的绿党籍女外长贝尔博克刚刚上任就已锋芒毕露,但德国之声记者Jens Thurau 确信,长远来看,贝尔博克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必将会在执政联盟内部引发诸多争议和矛盾。
为支持实体活力,中国央行降准后再降息
鉴于目前的困境,以及预期明年经济发展将出现重压,中国央行在刚刚降准之后又宣布降息。
客座评论: 从2022年开始,中国要真正过苦日子
稳,稳,稳!这是中共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经济工作向外界发出的明确信号。政论家邓聿文认为,这说明北京当局充分意识到,中国崛起的战略红利释放完毕,从2022年开始,中国将真正进入最困难的时期,未来的挑战会更艰巨。
2021年的中国科技企业:内外交困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些中国科技巨头遭遇北京的大力整顿,一些中国科技企业则受到美国的轮番制裁,可谓流年不利。
美媒:监管打击 中国互联网、教培企业现裁员潮
随着中国加强企业监管力道,部分受影响公司已出现裁员现象。与此同时,追求公务员铁饭碗的人数比去年暴增40%,一些人担心在高薪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互联网企业的就业机会也将减少。
彭帅首度对外媒发声 称“从未说过被性侵”
在与国际社会失联超过一个月后,中国网球女将彭帅19日首度接受境外媒体访问,她否认了自己曾写过和说过被性侵,也强调自己过去这段时间都未受到监视,并证实自己有写邮件给WTA主席。
为什么许多中国女性不愿意多生孩子?
中国放松计划生育,现在一对夫妻可以生三个子女。国家还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措施,比如延长产假。但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一个孩子已经足够。
宝马X5未来也是“Made in China”
对于宝马而言,中国市场日益重要。因此,继成功的SUV车型X3之后,这家德国车企还计划将X5的生产线也部分搬到中国。
前一页面
第126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