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出生率创新低 老龄化速度超预期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比2020年明显下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显然要比预期更快。专家指出,放宽生育限制对于提高人口出生率的作用有限,中国距离所谓“生育友好型社会”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2021GDP成长率8.1% 贸易顺差创新高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1全年GDP数据,相比去年增长8.1%,赢过外界预期的8%。中国外需势头强,贸易顺差创新高,但与此同时,中国内需的疲弱也减缓了经济复苏的速度。
专访:“吊照”成北京打压人权律师之王牌
在中国政府去年吊销多名人权律师的执照后,同样遭到打压的中国人权律师梁小军告诉德国之声,吊照被北京视为打压人权律师“效果最好”且“影响最小”的手段。
冬奥开幕倒数 北京为防疫强化出入管制
北京冬奥进入倒数阶段,面对持续扩散的本土疫情,中国各地相继祭出更严格的管控措施。首都北京也加强出入管制,至于这波疫情的爆发地点西安则宣布将逐步解封。
墙外文摘:中共控制不了病毒,但可以控制人民
有评论指出,即使中国实施严厉的清零,也无法控制疫情的蔓延。对于西安居民无法忍受饥饿而发出的求救信号,官方一律以“有害信息”加以封锁,于是,“清零”实际上是“清人”,也叫“求救无门”,它清除不了病毒,却清除了人性。
北京证实恢复与朝鲜铁路货运
在周末日韩媒体报道称朝鲜货运列车进入中国丹东市后,中国外交部证实与朝鲜已重启铁路货运。此前报道称,列车将运载“紧急供应”物资回朝鲜。
达沃斯在线论坛的五大看点
在下周的达沃斯在线论坛上,习近平将如何展示中国的全球野心?福奇将对新冠疫情发表什么意见?比尔·盖茨和克里又将怎样讨论气候问题?
中伊宣布启动25年全面合作协议
中伊双方于去年三月签署了25年全面合作计画协议,并在今年一月宣布启动该合作协议,这一广泛的伙伴关系将涵盖能源、安全、基础设施和通信等领域。
德语媒体:“万能主席”习近平
《世界报》关注了极大权于一身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带来的影响。《法兰克福汇报》则将目光投向中国疫情下的清零政策,包括愈加严厉的惩罚措施。
春节前夕中国疫情蔓延 北上广深皆现新病例
随着河南、天津病例数下降,专家认为目前这两个城市的疫情已经受到控制,但南方城市包括上海、广东等地却又接连传出新的确诊病例。
中国GDP:2021估计增加8% 2022预将大幅放缓
在预计中国下周将公布经济成绩单之前,多方估计2021年中国GDP年增长可达8%,为十年来最高,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台湾海军启用快速布雷艇 蔡英文出席成军典礼
台湾周五启用了新的海军布雷艇,媒体认为,台湾希望增加其对中国的防御能力。
德语媒体:为什么德国工业界不敢批评中国?
德国《世界报》关注到德国工业界同德国新外长推行的对华强硬路线唱反调,因为工业界“显然不想也不能拿中国这个巨大的销售市场来冒险”。《新苏黎世报》发表文章分析为什么哈萨克斯坦国内发生的骚乱让北京当局感到不安。
去年中国外贸总额创新高 今年增长压力大
随着去年各国在新冠疫情管制中有所放宽,全球的货物需求量激增,这也带动了2021年中国出口量大幅增长。中国海关总署1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以美元计价,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武汉暴发疫情两周年 病毒起源陷入罗生门
两年前,新冠病毒在中国武汉爆发了大规模的传播。事发两年后,专家表示国际社会仍非常难对病毒最初在武汉传播的情况有完整的了解。
丹麦指外国谍报威胁加剧 点名中国俄国伊朗
丹麦13日点名中国丶俄罗斯与伊朗等国的间谍威胁升温,而该国资源丰沛的北极地区也成了目标。中俄驳斥哥本哈根的指控,俄国驻丹麦大使反提起丹麦协助美国窃听邻国政府首领的黑历史。
英国情报机构警告:中共统战部渗透国会
英国情报机构罕见对中共渗透干涉政治发出警告,称一名华人律师李贞驹通过捐款试图影响英国政治,有议员呼吁应该将她驱逐出境。李贞驹背景为何?
立陶宛指小米内建审查 德国调查结果出炉
立陶宛在2021年9月称中国制手机含有内建审查,建议国民不要使用中国手机,若正在使用中国手机则呼吁丢弃。德国联邦网络安全监督机构BSI经过数月调查公布结果。
数据造假?郑州金域负责人涉嫌引起病毒传播被立案
警方通报称,参与新冠核酸检测的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有限公司的区域负责人张某东涉嫌“实施引起新冠肺炎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被警方立案侦查。
德语媒体:如果中国清零政策挡不住奥密克戎……
如果奥密克戎感染浪潮呼啸而至,中国的大城市可能会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封闭状态。德国《焦点》指出,届时疫情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就不会仅局限于中国了,德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会品尝苦果。
民调:近60%立陶宛人不支持政府对台政策
一份由立陶宛政府委托私人公司制作的民意调查显示,将近60%的人消极看待其政府选择强化对台关系的作法。尽管如此,立陶宛政府没有计划改变对华政策方向。
西安孕妇流产事件涉事医院被停业 罚重了吗?
在西安发生怀孕8个月的孕妇因核酸检测有效期超时而在医院外等待过久不幸流产、心梗患者因无核酸检测被拒诊而不治身亡的事件之后,当地卫健委对涉事的两家医院处以停业整改3个月和相关责任人免职等处罚。
人权观察年度报告批评中国进一步打压人权
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今天发表《2022世界人权报告》,对全世界近100个国家的人权实践进行检视。报告涉及中国的部分指出,“中国政府对国内加强镇压,对国外则利用‘人质外交’和激化对立的‘战狼外交’,导致其人权纪录遭到国际抵制”。
客座评论:中共对德国“胡萝卜加大棒”会有用吗?
世界政治有的时候看上去有点像万花筒,经常会冒出常人不知的、戏剧性的故事。政治学者张俊华对最近中国政府针对德国所展开的一系列幕后外交活动进行梳理,并试图分析德国政府未来对华政策的走向。
奥密克戎引中国航空熔断 美国抗议扬言采取行动
面对奥密克戎疫情,中国严正以待,也因此取消上百个国际航班,中美航班也受到严重打击。美国政府对此表示抗议,称要与中国政府再进行讨论。
中印军长级会谈未获突破 中国在不丹边境建村
为缓和长达20个月的边境僵局,中国和印度本周举行第14轮军长级会谈。印度国防部官员表示,这场会谈在没有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告终。与此同时,中国在不丹争议边境建设一事也为中印关系带来新的压力。
保5无望? 高盛下调中国GDP增长预测
据传中国当局想在3月份的两会上宣布2022年至少5%的增长预测,但现在疫情遍地开花,加上严格的清零政策,有机会达到这个水平吗?
香港前主教陈日君迎90岁生日
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今年1月13日度过90岁生日,他一直以来支持社会运动,也数度对中国政府和教廷提出批评。
德国病毒学家:“清零”不是长久之计
知名德国病毒学家凯库勒认为,随着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迅速蔓延,中国的清零策略没有合理的出路,长此以往将重创社会及经济。
德语媒体:奥运车队经过时请屏住呼吸
立陶宛同中国之间关系紧张,德国企业夹在中间两头犯难。《明镜周刊》关注这一“危险的先例”。《南德意志报》发表的杂文调侃中国“零容忍”防疫策略,“如果有奥运的车辆从身边经过,(北京)市民最好屏住呼吸并把目光垂下来”。
客座评论:疫情时代的中国高科技公司还会好吗?
贸易关税战还未结束,新冠疫情依然绵延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高科技头部公司前景如何?在与美国同行的比较中,又处于怎样的地位?经济学者沈凌对此进行了一番审视。
北京不放行 多名中国维权人士错失家人最后一面
过去几天,中国连续传出被政府关押的维权人士之家属病逝,而这些人权捍卫者却因政府不放行,无法见到家人最后一面。观察人士批评,中国政府此举不仅残酷,也突显他们利用打压维权人士家属,来达到吓阻作用。
捷克驻华大使支持北京冬奥 遭新外长反驳
捷克驻中国大使佟福德日前向中国媒体表示力挺北京,这与新任外长利帕夫斯基的立场显然不同。他向媒体表示,捷克正在调整对华政策,佟福德不该发表类似言论。捷克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立陶宛吗?
德语媒体:疫情下的中国发生了根本改变
德语媒体近日纷纷关注疫情再起、奥密克戎变体跨省传播给中国当局带来的严峻挑战。《法兰克福评论报》发文称,尽管中国在对抗病毒方面可圈可点,但新冠疫情爆发的两年时间里, “这个国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华销量大幅下降 大众汽车计划急起直追
受芯片短缺和供应链瓶颈制约,德国大众汽车康采恩去年在中国的销量锐减约14%。大众希望今年至少能补回损失,并能推出 ID 系列电动汽车。
奥密克戎案例增 中国再封城影响两千万人
因应近日中国疫情再起,继西安和禹州之后,河南安阳也被封锁。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两个城市对抗德尔塔(Delta)时,安阳面对的是传播力更高的奥密克戎 (Omicron)。现在也传出有北京是否封城的讨论。
恒大撤出深圳总部 多间地产商评级遭下调
中国房市债务风暴延烧,最新进展为恒大撤出了进驻四年的深圳总部大楼,退回广州;与此同时,包括上海世茂集团在内等多间地产公司,也陆续传出发生违约情形,信用评级遭下调的消息。
防堵“颜色革命” 中国称愿助哈萨克斯坦抵御外来势力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指控外来势力试图介入该国发动政变。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不会允许哈萨克局势稳定遭到破坏。中国也表态,愿加深与这个中亚国家的安全合作,协助抵御外来势力干涉。
德语媒体:“零容忍”防疫政策是否会在天津失守?
上周末中国天津出现感染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确诊病例,这不禁令人担忧迄今中国实施的甚为成功的“零容忍”防疫政策已逐渐达到极限。德国媒体指出,“天津疫情是否能够得到控制,或者是否会成为中国抗击病毒的一个实质性的转折点,未来几周将见分晓”。
德国反兴奋剂机构提醒冬奥运动员不在中国食肉
距北京冬奥会开幕不到4星期,德国国家反兴奋剂机构(NADA)再次提请运动员们注意,在中国期间食肉可能隐含无意使用兴奋剂风险。
中国任命新疆反恐大将接掌驻港部队
中国指派曾任武警新疆总队参谋长的彭京堂接任驻港部队司令员。这是首次由武警将领担任此一职务。有评论称,北京对彭京堂的任命展现出“强力维稳”的意图。
虎年邮票被吐槽满脸愁容 网友:很写实了
中国邮政近日发行了新的虎年生肖邮票。不过,这次的“虎票”在网上遭遇大量吐槽,被指“眼神中带着迷茫和愁苦”,“生不动三胎了”。在质疑声中,画家也出来回应。
面对防疫马拉松 中国“清零政策”能赢到终点吗?
经济冲击丶生活停滞丶就医困难等因“清零政策”而引发的种种现象使中国内外都出现对“清零政策”的疑虑,更担心“弊大于利”的时刻恐将到来,中国对新冠的“零容忍”还能撑多久呢?
深陷经济危机 斯里兰卡寻求重组中国债务
斯里兰卡总统1月9日对来访的中国外长表示,希望中方允许债务重组,提供优惠贷款,以缓解这个南亚岛国的严重经济危机。斯里兰卡在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印两国地缘战略的争夺焦点。
中国海协会副会长:2022两岸关系会出现新变化
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近日接受采访,回顾2021年两岸关系,同时对2022年提出展望。他说,“2022年两岸关系会出现新变化”,中共“二十大会提出未来五年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出新的决策部署”,而“九二共识这一页翻不过去”。
数月前纽约遇袭的中国老人伤势过重去世
一位61岁的中国移民2021年4月在纽约遭遇了野蛮袭击,被多次踢踩头部。纽约警方近日表示,他因为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该事件发生在美国亚裔遇袭事件增多的背景下,曾引发社会关注。
韩国梦破灭?新年越境脱北者在韩离群索居
韩国方面认定,今年元旦偷越三八线进入朝鲜的男子为前年底于同一地点越界投奔韩国的一名脱北者。该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脱北者命运以及在韩处境的关注和热议。
德语媒体:积极劝架?坐山观虎斗?
瑞士《金融经济报》刊发客席评论,呼吁欧洲当好美中之间的调停人,避免大国之间发生战争。柏林《每日镜报》则分析指出,鉴于俄罗斯当前国力明显弱于中国,北京不会介意哈萨克斯坦全面依附俄罗斯,毕竟这有助于维护“一带一路”沿线的局势稳定。
国际奥委会主席再为中国辩护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不到一个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提到运动员防疫措施的不满、奥委会受到的批评以及彭帅事件。
重庆食堂爆炸致16人死亡 中国国务院挂牌督办
位于中国重庆的一间食堂发生爆炸坍塌事故,造成至少16人死亡、10人受伤。中国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前一页面
第124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