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动态清零政策下,中国有多少城市遭封控?
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封城一个多月,引发大量人道灾难,民怨沸腾,举世震惊。其实,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采取严厉封控措施的城市比比皆是,遍布全国,只是因这些城市国际影响力有限,加上当局实行信息封锁,那里的很多具体情况和发生的人道灾难并不广为外界所知
俄乌战争给中国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一场侵略战争使得俄罗斯在乌克兰深陷泥潭,而这对北京有关台湾问题的思考有何参考意义?分析人士指出,从如何与西方打 “信息战”,到如何使用震慑手段迅速制服台湾军力——中国的战略分析师正在从乌克兰战争的案例中吸取教训。
客座评论:四月的野草——中国社会正在重启
中国过去两年的闭关锁国发展到上海的一个月封城静止之后,政论家凯波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社会正在重启,顽强如外滩的野草,在地下连结,在四月的阳光和暴风雨中唤醒了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
不许唱空中国?市场分析师“炸号”
在中国股市因为封控措施和俄乌战争跌至低点之际,分析师洪灏的社媒帐号近日被停止使用。他此前曾发表过一些看淡市场的表态,例如预测沪指会跌破3000点。微博网友们表示,“这太荒谬了”,“以后只能唱多了”。
台北指中国“粗暴封城”北京称秉承“生命至上”
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在谈到台湾防疫策略时称,台湾不会像大陆一样“粗暴锁国封城”。中国方面则强调“在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上海当局称,本轮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日增万例 台湾如何与病毒“共存”?
确诊人数屡创新高,但台湾除了延长配戴口罩的规定之外,并没有实施更严格的限制政策。从清零到试着与病毒共存,台湾是如何应对的?
铁栅栏如何在中国成为抗疫干将?
从上周末开始,铁丝网栅栏和铁板屏障出现在上海部分城区。上海市民发出了抗议的声音,而且部分抗议取得了成功。
经济学家:德国经济增长面临危险
德国经济目前虽然仍在增长,但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情况并不一定会维持下去。其中最大的危险是: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上海敲锅抗议被指“境外势力” 北京五一就地过节
上海居民被关在家中一个月了,部分小区借着敲锅抗议封锁政策,却被认为是受到境外势力鼓动。北京继续坚持清零政策,卫生官员称这有保护经济发展的作用。
德语媒体:德国总理的“反华之行”
德国总理肖尔茨4月28日前往日本访问。“明镜在线”及《世界报》皆认为,肖尔茨一改过去德国总理访问亚洲会先前往北京的传统,选择日本作为首站,这是对北京发出的政治信号。
李家超提四个政纲 将推动《基本法》第23条立法
香港准特首李家超今日提出四个政纲,被外界认为与林郑月娥的路线相差不大。他在政纲简介会上也强调,会持续推动禁止叛国颠覆的《基本法》第23条立法。
肖尔茨访日及撰文凸显价值伙伴关系
肖尔茨访问日本畅谈价值观伙伴关系,同其前任默克尔的外交政策显然不同。他周五的长文为其言行进行解释,表达对民主未来的乐观态度。
北京疫情升温多学校关闭 上海推常态化筛检
北京疫情扩大,当局週四紧急宣布关闭全市大部分学校,提前放假。与此同时,上海推动“常态化核酸筛检”试图实现“社会面清零”。无止尽的“清零”令民众疲乏之际,有中国国家卫健委官员重申中国为什么非“动态清零”不可。
聚焦中国影响力与俄乌战争 日首相出访东南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外交行程满档,在日本与德国总理肖尔茨会晤后,週五将展开出访东南亚与欧洲的外交行程。外界分析,俄乌战争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将是此次出访重点。
肖尔茨首次亚洲之行: 径赴盟友 不去中国
前往日本访问的德国总理肖尔茨周四在东京明确表示,德国在亚太地区寻求与有共同民主价值观的国家建立更密切关系。
皮尤:九成美国人对中俄关系表示担忧
美国皮尤中心週四公布的一份调研显示,有90%的美国人对中俄伙伴关系表示担忧。美国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也持续上升,2022年有超过80%美国人对中国抱持负面看法。
“动态清零”之下的中国
中国目前正面临一波严峻的疫情。当局继续采取“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多个城市进入封控、管控、防控。然而,随着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体传播,清零战略面临挑战,也受质疑。第一季度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吉林省,GDP遭遇大滑坡。
客座评论:中国的清零政策将在灾难中收场
上海被封,北京也将迎来相似的命运。Alexander Görlach认为,中国的新冠防控政策不仅对于世界经济,同时对习近平本人也日益成了包袱。
疫情挫败中国民心?胡锡进:官僚忙著琢磨“政治正确”
中国封城激起民怨,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归咎于地方官员只求政治正确,而不是中国防疫能力不足,他强调“中国老百姓总体上还是很信党和政府的”。
拜登5月访问日韩 共议中国和朝鲜
美国总统拜登将于5月访问亚洲盟友韩国和日本,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出访亚洲。白宫方面称,拜登此行旨在加强与盟友关系,推进对“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承诺。外界认为,拜登将与日、韩磋商朝鲜和中国议题。
英外长:北约应确保台湾免于中国侵犯
继早前英国首相约翰逊表达对中国侵台可能的担忧后,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 )再提台海局势。她週三(4月28日)警告中国遵守全球规则,并指北约应确保台湾免于中国侵犯。英国接连表态,透露了什么信号?
德语媒体:中国封控影响可能超过俄乌战争
欧盟针对中国企业受到国家补贴而出台措施,南德意志报以赞赏的口气称赞继续开放、但不天真;《每日镜报》则因中国极其严厉的疫情控制政策,勾画悲观的世界经济发展前景。
封城冲击经济 美媒称习近平要求确保今年GDP增速超美
多家投行近日下调了对中国2022年经济前景预期。《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称,习近平告诉官员“要确保中国今年经济增速超美”。专家对DW表示,对待奥密克戎采取清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巨大。如何在防疫与经济发展之间达到平衡值得进一步审视。
巴基斯坦分离组织警告中国 将发动更多死亡袭击
巴基斯坦分离主义组织BLA週三警告,将对中国目标发动更多死亡袭击。週二,一名女性自杀炸弹客在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入口处引爆炸弹造成四人死亡。中国外交部谴责称“中国人的血不能白流”,这是否会影响中巴关系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
马斯克顾及中国利益?贝佐斯质疑推特恐为北京“开门”
马斯克(Elon Musk)斥资重金要买下推特,亚马逊创办人贝佐斯週二(4月26日)质疑,特斯拉在中国的巨大商业利益会否让北京在推特“发挥影响力”;对此,中国官媒回应:有关阴谋论只是酸葡萄心理。
质疑中索安全协议透明度 美官员:仅少数人看过最终版
所羅門群岛与中国签署安全协议持续引发外界忧虑。一名上週出访索国的美国高官坦言,目前应该仅有非常少数的人看过该协议的最终版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重申,华府将持续关注相关发展。
人权高专先遣小组抵华 将前往新疆考察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先遣组已抵达中国,他们将前往新疆,团队的任务是为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巴切莱特赴新疆访问做准备。中国外交部表示,人权高专访问目的是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德语媒体:自由世界的敌人
《法兰克福汇报》刊文指出,虽然北京和莫斯科近年来一直在宣扬西方体系的“虚弱无力”,然而乌克兰战争使得西方国家更加团结,也显示了摧毁以自由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并没有那么简单。
欧盟努力拉拢印度 冯德莱恩呼吁深化合作
最近一段时间,印度成了西方国家争相拉拢的“香饽饽”。不久前英国首相约翰逊刚刚拜访过印度总理莫迪,本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又亲赴新德里,强调中俄之间“不设限”的伙伴关系对印度和欧盟都构成威胁。
WTA主席:希望2023年能重返中国
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 主席西蒙近日称,WTA正在努力寻求解决与中国在彭帅问题上的僵局。女子网球巡回赛今年不会在中国举办赛事。但他也表示,如果能达成彭帅、中国和WTA三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希望在2023年回归。
IMF警告:亚洲面臨停滞性通胀
受到俄乌战争、中国经济放缓等多重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亚洲地区恐面臨“停滞性通胀”前景,即增长放缓与通胀上升的两面夹击。
上海封城阴霾下 北京“以快制快”守得住吗?
奥密克戎来势汹汹,北京週一(4月25日)深夜宣布扩大筛检,全市12区展开三轮核酸筛检。中国首都会否重蹈上海覆辙?德国之声采訪两名北京市民与两名专家,了解他们在封城阴霾下的看法。
德语媒体:绝望乡一般的上海封城
德国媒体近日也在聚焦中国疫情政策,《德国经济周刊》担心,当局在上海施行的封城将导致更多悲剧。 《法兰克福汇报》则指出,严格的防疫政策不仅使外资加速出走,也让中国这两年来的境外投资金额大幅下滑。
马克龙连任 各国领导人怎么说?
法国总统大选结果尘埃落定。现任总统马克龙击败极右翼候选人勒庞成功连任。多国领导人对马克龙表示祝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称马克龙是乌克兰真正的朋友。美国总统拜登则期待在多方领域与对方合作。
《信息保护法》加剧上海港堵塞 查找货物只能靠卫星
中国去年11月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让获取准确的港口数据变得难如登天,贸易商和物流公司不得不求助于准确率较低的卫星定位甚至人工清点的方式。
民怨之下 上海开始探索“软分隔”的可能
在上海,新冠防疫管控继续,大部分居民仍未解封。不过杨浦区开始尝试“三区划分”下的“软分隔”,探索“全域静态管理”之外的可能。一位上海女性说:“虽然我还封着,但高兴得哭了起来”。
忧虑疫情 中国股市齐跌
中国股市周一(4月25日)明显趋弱,沪深300指数创23个月新低,上证综指在关键的3000点徘徊。市场分析家指,“动态清零”抗疫政策和市场资本低迷挫杀投资者情绪。
澳总理:若中国建立所羅門军事基地将越红线
中国与所羅門群岛的安全协议成为澳大利亚下月大选的重点议题之一。现任总理莫里森严辞声明,若中国在所羅門群岛设置军事基地,将触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红线”。
北京再现囤购潮 胡锡进:上海倒霉事不会重演
上海尚未解封,北京疫情再起。根据中国媒体统计,北京过去3天累计新增42例新冠本土病例,通报最多的朝阳区週一(4月25日)起展开“常态化核酸检测”。北京是否会步入上海后尘?风声鹤唳中,北京週末一度涌现抢菜潮。
2021年度全球军事支出出炉 美中领先互争霸
瑞典智库25日发布2021年度军事支出报告,数据显示美国仍为全球第一的军事支出大国,而中国则续列第二位。不过,在中国军事支出连续27年增长之际,美国2021年的军事支出却有所减少。
中国能从俄罗斯的失败学到什么前车之鉴?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以来,失误频传,专家们认为普京(Vladimir Putin)错估局势。而将台湾视为中国领土、数次表示“祖国必须统一”的习近平,又能从俄乌战争悟出什么道理?
欧元区通货膨胀创下历史纪录
欧盟统计局表示,乌克兰战争和中国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正在继续推动价格上涨,3月份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已达到欧元问世以来的最高水平。
台湾向乌克兰提供援款 乌再试人道主义走廊
被俄军围困的马里乌波尔市周六再次尝试启动人道主义走廊疏散平民,此前该市人道主义行动均已失败告终。昨日,台湾外长吴钊燮与基辅市长通电话,并向乌方援助800万美元。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对北京放出警告,若是中国对俄罗斯提供支持,将损害双方关系。
美国警告: 若中国在所罗门群岛军事扩张将“相应回应”
美国周五警告说,如果中国在战略要地所罗门群岛上建立军事基地,美国将作出“相应的回应”。 所罗门群岛总理保证,与中国签署的协议不包括建立任何军事基地。
报告:中国境外煤电项目15个已停 18个继续
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去年9月宣布停建境外煤电项目之后, 15个中国煤电项目已经停建,但是政策的漏洞可能导致18个项目仍将继续进行。
抗衡中俄?英国印度签署印太地区防务协议
英国和印度签署了一项新的防务合作协议,两国的下一步是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印英双方表示,来自专制国家的威胁正在上升。
德国外长: 中国应停止对立陶宛的胁迫手段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前往立陶宛进行访问时提到,中国对立陶宛的胁迫手段是不可接受的,称中国应停止此种行为。在去年立陶宛准许台湾在该国开设代表处后,中国对立陶宛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
美考虑降低对华征稅 关税战有望稍缓?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开打的中美关税战持续多年,白宫顾问週四(4月21日)透露风声,可望在部分非战略性的中国商品上降低征稅。
累计40万确诊36死 上海极低死亡率惹质疑
上海週五(4月22日)宣布展开“社会面清零”的九大攻坚行动,与此同时再通报新增11死。过去近一个月,上海累计至少40万人确诊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总计36宗,极低死亡率引发质疑。
中俄威胁加剧 新西兰与日本拟深化军事合作
新西兰与日本两国元首21日在日本会面,在中俄军事压力加剧的情况下,双方同意增加国防相关领域合作,加强联合演习,并将签订军事信息共享的相关协议。
前一页面
第115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