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澳称中国情报船接近澳西北海岸“令人担忧”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说,一艘中国情报船尽管没有进入澳大利亚的领海,但它在西北海岸的存在“令人担忧”。澳防长更是使用了“侵略”的字眼。中方则指责澳方“炒作”,要求有关政客“不要危言耸听”。
德语媒体:逃出虎穴 又入狼口?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对德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促成了德国政界对中国的重新审视,因为德国不希望在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的同时,又陷入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中国人出境难上加难 外国人离华能走则走
中国当局否认有“剪护照或绿卡”的现象,但同时强调从严限制公民非必要出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设法离开坚持清零的中国。
海外维吾尔人在被泄露的新疆被关押者名单中寻找亲人
据法新社报道,海外维吾尔活动人士掌握的一份名单泄露了数千名在中国官方打压新疆人权活动中失踪者的下落。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将在5月底前访问中国。
“是中国的错”:对华关系成为澳大利亚大选重要议题
此次澳大利亚大选造势中,对华关系成为朝野两党领袖针锋相对的焦点之一。就此问题,华人社区也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不同观点。
专访:小马科斯的中美翘翘板
在小马科斯确定成为下一任菲律宾总统后,各界都在观望这个发展会如何影响菲律宾未来局势。长期研究菲律宾政治的作者江怀哲认为,小马科斯在对中对美、南海议题、家族历史上都各有不同挑战。
中国推“核酸采样圈” 常态化筛检经济利弊为何?
中国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核酸采样圈”能帮助实现“动态清零”吗?常态化核酸检测将花费多少成本?是否利大于弊?经济专家有不同看法。
拜登会晤东盟领导人 承诺投资但吸引力不敌中国?
美国总统拜登12日接待了来自东盟9国的领导人,并承诺投入1.5亿美元的资金协助东盟多方面发展。虽然东盟多国也对中国的影响表示担忧,但美国有限的经济激励措施让他们对于是否向美国靠拢抱持观望态度。
美国东盟峰会召开 东南亚国家选边站很难
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于5月12日至13日在华盛顿举办。美联社指出,拜登政府想以此证明,在处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难题的同时,美国也没有忽略亚太地区。不过东盟国家可能更担心会陷入被迫选边的困局。
中国反对美国芯片法案?美商务部长:北京怕输了优势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週三(5月11日)称,北京反对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是因为担心美国取得竞争优势,对此“毫不意外”。这项预计挹注520亿美元支持美国半导体芯片制造的法案,将如何加剧美中科技战?
安理会激辩制裁朝鲜 平壤再试弹道导弹
联合国安理会週三(5月11日)召开紧急会议,美国主张对朝鲜实施更多制裁,但中国及俄罗斯却持反对意见、呼吁放宽制裁。周四,朝鲜向东部海域试射3枚弹道导弹。
客座评论:乌克兰战争改变台湾战略思考
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俄罗斯在乌克兰踢到铁板,而这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也令地球另一端的台湾,加速改变应对中国武力威胁的战略思考。
客座评论:美国部署对华O型包围圈
美国5月的外交重头戏放在亚洲,5月12日召开美国东盟峰会;5月20日,拜登总统开始访问韩日,并进行四国安全对话领导人会谈。毫无疑问,这一连串活动都针对中国,中国是美国此次亚洲外交的不在场主角。
调查:75%中国网民认为挺俄符合中国利益
一份由卡特中心和RIWI协作的调查发现,75%的受访者认为“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罗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表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近年来的对华态度引起中国人不满,西方社会应客观公正看待中国。
世卫吁中国改变“清零” 北京:勿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但疫情仍在肆虐。世卫组织总干事罕见表态称,中国的“清零”政策无法持续,应改变作法。与此同时,中国及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在没有保障措施的情况下放弃清零,恐危及百万人性命。
美国务院官网更新美台关系 专家:更明确阐述对台政策
美国国务院官网5日移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等内容,引发海峡两岸关注。中国批评美国此举是在掏空“一中原则”,美国则重申其对台政策不变。专家认为,此举只是更明确的呈现美对台政策,而非含有任何实质改变。
受不了高通胀?拜登:考虑取消对中国部分关税
美国正面臨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问题。美国总统拜登週二(5月11日)表示,白宫正考虑削弱特朗普时代的对华惩罚性措施,甚至“完全取消”,解决通胀是他的“首要之务”。美中关税贸易战有望因此迎来转折点吗?
德语媒体:中国高层的政策不再理性?
中国政府迄今坚持以“清零”为目标的防疫政策,近日领导层更强调“不容怀疑”,让经济界人士感叹理性何在。同时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的安全协议也引起德国舆论的注意。
习近平连续两天先后与德、法领导人进行通话
本周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电话通话。据央视新闻报道,中法两国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有关各方应该支持俄乌通过谈判恢复和平。昨天习近平与德国总理肖尔茨举行了视频会晤。
德语媒体:四分五裂的世界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每日镜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西方对莫斯科采取制裁,经贸关系开始根据意识形态划分界限,这是前所未有的局面。而作为出口冠军的德国,又该如何审视自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性?
德国防疫学家:奥密克戎不可被清零 中国应推动疫苗接种
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对中国面对奥密克戎实行的清零政策表示难以理解。德国政府疫情专家小组成员施特雷克也认为清零政策没有出路,并建议中国推动施打第三针科兴疫苗。
中索协议成选举焦点 澳总理:会阻止北京建立军事基地
澳大利亚选举进入倒数阶段,中国与所羅門群岛的安全协议也成为该国选战中,外交领域的主导话题。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8日重申,该国会与盟友合作,阻止中国在所羅門群岛建立军事基地。
讨物资与“大白”爆冲突?上海官方:蛊惑滋事
上海週末传出居民为讨要物资与“大白”爆发肢体冲突,多段影片在社交网络广泛流传。官方週日证实冲突,但表示“定期发放多批物资”,是居民“受个别人员蛊惑”滋事。群众与“大白”的矛盾再次浮现台面,事件真相为何?
中情局局长:汲取俄乌战争教训,中国掂量对台动武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称,中国正在密切注意俄乌冲突,而这将影响到中国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考量计算。
客座评论:抗疫路上的中国走向何方?
自今年三月以来,上海的封城引起了全国以致于全球比2019年武汉封城时更严重的关切。因为这里不仅涉及到了中国各地尤其是居住在上海的人的切身利益,不仅涉及到千千万万的大中小企业的利润,更是决定了全球的供应链的持久性问题。
封控之下 在华欧企寻找“出路”
一项对在中国的欧洲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受严格防疫措施影响,在华欧洲企业正设法寻求中国以外的投资、经营地点。
德语媒体:习近平为何仍力挺普京?
俄乌战争2月爆发以来,中国依旧站在侵略者的一边,有德语媒体认为,这是因为该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怀有更长远的愿景。另有媒体预测,习近平寻求第三任期的计划可能会受到影响。
澳大利亚、所罗门外长会晤 讨论中所安全协议
在所罗门群岛与中国签署安全协议引发美澳担忧后,澳大利亚及所罗门群岛外长首次会面。
不满防疫政策 中国网民创意对抗审查
贴国歌歌词、借好莱坞大片和奥威尔小说《1984》讽刺中国防疫措施,中国网民发挥各种创意规避网络审查机制,以宣泄对防疫措施的不满。
台湾:如果中国武力侵略 希望国际社会制裁
台湾宣布经济制裁白俄罗斯,采取与俄罗斯相同的出口管制措施。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表示,如果未来中国武力侵略台湾,希望国际社会也能够予以制裁。
德语媒体:遭欧盟“封杀”的俄罗斯石油去哪儿啦?
遭受欧盟“封杀”的俄罗斯石油去哪儿了呢?《法兰克福汇报》指出,买家就在亚洲。《新苏黎世报》的一篇评论指出,中国坚持清零政策令在华外企失去信心,而北京亟需在应对新冠病毒问题上出台令人信服的应对措施。
应对疫情升温 亚奥理事会宣布推迟杭州亚运会
受疫情影响,亚奥理事会周五宣布原定于今年九月的杭州亚运会将延后举办,而去年已经推迟过一次汕头亚青会也宣布取消。
警告有效?美方称未发现中国援助俄罗斯
路透社援引美国高官报道称,华盛顿至今没有发现中国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提供军事或经济上的援助。专家表示,这可能是美国和欧盟对北京一再发出的警告产生了作用。
北京重申坚持清零 专家担忧拖累中国经济
专家们担心中国的严格防疫策略将给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带来巨大压力。野村证券分析师预估,单是大规模核酸筛查的成本可能就高达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3%。此前一天,北京重申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习近平:“防控方针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在许多国家都在告别防疫限制措施的同时,中国仍然坚持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习近平在周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上强调,中国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科学有效的”。
客座评论:大外交成功将中国变成西方公敌
当今世界,中国不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竞争对手,这一点应该没有人还会质疑。但旅美资深媒体人何频认为,北京所面臨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美国,而是西方国家的普遍反感。而在此其中,中国的外交“战狼们”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特首选举前瞻:李家超加速推动香港“大陆化”?
香港特首选举在即,唯一候选人李家超当选后,香港可能迎来哪些巨变?背后透露哪些来自北京的信号?德国之声访问两名香港专家,请他们分享见解。
美售台武器又夭折?台:反潜直升机太贵不买了
从自走炮、“刺针”导弹,到反潜直升机,台湾采购美国武器週四(5月5日)又传出最新变数,怎么一回事?
“时尚界奥斯卡”:今年的Met Gala谁最闪耀?
本周在纽约举行的Met Gala盛典上依旧星光璀璨。双胞胎复制、一秒变身礼服、古董梦露裙、谷爱凌赴美后首次亮相。这次盛宴上都有那些亮点?
为何代表中国参赛?谷爱凌纽约侃侃谈
在北京冬奥会上夺得两金一银的谷爱凌也许没有想到,她代表中国队,而不是美国队参赛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多争议。这位在美国出生长大的运动员和模特,数天前从北京回到美国。在接受采访时,她回答了为何代表中国参加冬奥的提问,并提到网暴。
看衰市场后洪灏被证实离职 中国经济实情如何?
疑因看淡中国经济而被炸号的知名市场策略师洪灏,週三证实已从交银国际离职。他是在唱空中国,还是如实分析?事实上不少分析认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逼近疫情之初,深陷封城泥淖的中国,正在拼清零与救经济之间动辄得咎。
北京再收紧封控 逾六十个地铁站被封停运
“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上班日,北京已有超过60个地铁站被封停运,交通受阻。疫情重灾的朝阳区週四开始也全面实行居家办公。各界关注,中国首都会为了“动态清零”也按下暂停键吗?
客座评论:中国当局向资本喊话,是否晚了
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不断对大力打压资本,大有视其为寇仇的势头。各路资本要么“躺平”,要么“跑路”。但政论家邓聿文认为,最近北京当局似乎发出了不同的信号。
客座评论:五常“否决权”被限,美国为什么支持?
从五常使用否决权的情况看,联大关于安理会否决权的最新决议其实对美国也是相当不利的,可为什么它会同意接受一个对自身权力受限的要求?
不只自走炮 美售台“刺针”导弹恐也延迟交付
台湾国防部週二(3日)证实,向美国采购的“刺针”防空导弹今年恐延迟交付。继M109A6自走炮军售案后,美军售台武器接连延宕会否影响台美关系?与此同时,有美国参议员提案呼吁美方优先处理对台军售、不再限制只售台防卫性武器,以抗衡中国。
德语媒体:中国露出了真面目
中国严苛的清零政策,令民众苦不堪言,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西方政界和经济届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期待,正在化为泡影。
调研:实现"数码自主" 德国任重道远
一份最新发布的调研显示,在数码经济领域,德国及其他26个欧盟成员国严重依赖外国,依赖程度远超其他领域。研究人员表示,德国应在数字经济领域奋起直追,但也不应操之过急。
研究:德产纯电车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翻一番
根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 PwC: )的一项研究结果,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这个最大市场的纯电动车领域成绩显著 。
无国界记者公布全球新闻自由指数 香港排名崩跌
“无国界记者”5月3日公布2022世界新闻自由指数,其中香港成为今年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地区,而中国则是依旧垫底。该组织表示,随著全球新闻自由急遽恶化,中国也想趁机扩散其资讯控制模式。
活人遭装尸袋险送火化 上海养老院案问责五人
上海官方週一(2日)证实了上海新长征福利院这起骇人事件,问责五人,但未给出具体调查细节。胡锡进表达震惊之余认为此事“与疫情无关”。与此同时,上海疫情趋缓,北京週二则将展开三轮的区域核酸检测。
前一页面
第114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