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 “完全自主设计建造”
中国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6月17日在上海下水。该舰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也是中国首艘配置电磁弹射装置、采用弹射起飞方式的航母。
剑指北京 美两党参议员提台湾法案
面对中国不断对台发出威胁,美国2名参议员于週四(6月16日)提出《台湾政策法案》,要将台湾列为“主要非北约盟邦”。这也是《台湾关系法》1979年签署生效以来,堪称最全面的修订提案。
唐山被打女子后续:不见伤况证明 未闻受害说法
唐山打人事件持续发酵,自该起事件发生后已过一週,但受害女子的实际伤况依然不明,中国主流媒体也几乎未见受害方发声。越来越多舆论质疑,受害者的真实现况是否比官方说法更为严重?
反送中满三年 国安法如何改变香港命运?
三年前,香港爆发了反对《逃犯条例》的“反送中”运动,该运动导致中国政府以强硬手段回应,部分分析认为,中国政府的一系列作为永远改变了这座城市和香港人。
香港回归25週年活动 多家传媒未获准采訪
香港回归25週年庆祝活动以及候任特首李家超的就职典礼,传出多家本地及外国传媒并没有获准采訪,这也让香港的新闻自由再次引发外界疑虑。
媒体:美官员努力促成拜习今夏再通话
继中美高官本週4个多小时的会晤后,彭博社週四报道美国正努力安排拜登与习近平今年夏天再进行通话,但目前并没有具体时程与可能谈论的内容。
德语媒体:失去台湾 世界经济将毁于一旦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使台海局势受到了更多关注。因为,一旦中国对台湾发动军事进攻,同芯片相关的全球供应链将全面陷入停顿。
研究报告:习近平治下 华东官员升迁的概率明显大
中共中央委员的分布状况明显地向东部省份倾斜,连续两届几乎没有出生于广东的中央委员。这一失衡现象是否同习近平的仕途经历联系上?
美国法官裁定不予撤销郭文贵个人破产案
美国一破产法院法官裁定,不予撤销流亡中国商人郭文贵的个人破产案。今年5月,郭文贵提出撤销个人破产案,声称无力承担应对最大债权人所提诉讼带来的日益增长的费用。
专访:中国正从俄乌战争中吸取教训
俄罗斯对乌克兰久攻不下,会对北京的对台策略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台湾又将如何应对?中国帮助柬埔寨扩建海军基地,为何引发美国和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德国之声就此采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学者宋文笛。
中国万吨驱逐舰“拉萨”号首次在日本海演习
中国吨位最大、功能最齐备的驱逐舰之一“拉萨”号近日进入日本海,举行第一次远海演训。中国官媒引述专家指,此举展现中国海上军力,意在“吓阻台湾分裂分子,还有外军干涉势力”。
卡塔尔世界杯主办方签证申请系统加入“台湾”选项
卡塔尔世界杯主办方在入境签证申请系统中去除“中国台湾省”选项,更改为“台湾”。台湾外交部对此表达感谢与肯定。
客座评论: 习近平的“三稳”及可能的政策变动
2022年接近过去一半,距中共二十大还有4个多月——假如它如期召开的话。虽然年初北京当局设想了最坏情况,但是时局的发展恐怕仍然超出了他们的预判。有观察家认为,习在二十大的连任已无完全胜算。
中国公布5月经济数据:“呈现恢复势头”
中国官方公布了5月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称“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不过,路透社的报道指出,目前严格的防疫措施仍在拖累经济,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挑战。
专访:中国对专属经济区不拥有主权
台湾海峡的法律地位如何?中国是否对其享有主权?军舰能否开入一个沿岸国家的专属经济区?汉堡大学国际海洋法教授普洛斯(Alexander Proelß)就以上问题接受了德国之声中文网专访。
立陶宛第一季度对华出口同比下降接近零
目前正在台湾访问的立陶宛经济部副部长表示,中国一直是立陶宛的一个重要的出口伙伴,但今年第一季度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同比下降到“接近零”。但她希望可以在包括台湾在内的亚洲其它地区找到替代市场。
中美就台海议题激烈交锋后 两岸情势会否升温?
中美两国防长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就台湾问题和台海主权展开交锋后,多国媒体指两岸情势升温,美国也再度发言力挺台湾。不过,有学者认为,中方对台湾措辞强硬只是宣示意义,且乐见双方谈话。中国真的会对台湾动武吗?
驻北京雇员范若伊获保释 彭博社称尚未取得联系
彭博社驻北京员工范若伊在中国已被关押超过一年,彭博社14日表示,范若伊已于1月初被保释,但目前仍无法与她取得联系。
中国行成失败遗产?专家称巴切莱特削弱联合国机制
联合国人权高专巴切莱特日前表态不连任,并称新疆报告发布前“将先请(中国)政府过目,征求事实意见”。她的任期仅剩约2个月,报告会否顺利在此之前发布受外界质疑。多名专家指,巴切莱特中国之行引发的一系列争议,已对联合国机制构成打击。
中国会在柬埔寨拥有海军基地吗?
中国帮助柬埔寨改建一处海军基地的工程引起多方对中国扩大在东南亚军事足迹的担心。柬埔寨会成为中国加强在南海军事存在的跳板吗?
专访:俄乌战争不会改变中国攻台考量
中美防长在香格里拉对话就台湾等问题正面交锋。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一位亚太问题专家谈到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中方考量。
澳总理呼吁北京先放弃制裁
上月履新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强调,中国无理由制裁澳大利亚,敦促中方予以放弃。此一呼吁是在两国防长日前举行了数年以来的首次会晤、中方要求为改善关系拿出“具体行动”后发出的。
618购物节:折射疫情打击下的消费者情绪
目前电商们正摩拳擦掌,迎接“618”购物节。随着本周末电商平台公布销售额,人们将了解到中国“清零”抗疫政策和经济放缓对于民众的消费欲望有何影响。
美中高官举行会谈 两岸争论台海水域问题
美中高官13日在卢森堡进行超过4小时的会议,白宫将该会晤形容成“坦承的交流”,目的是要管理两国之间的关系。同日中国外交部重申,他国形容台湾海峡为国际水域的举动,是刻意操弄涉台议题。台湾外交部14日回应称中国矮化台湾海峡显露并台野心。
专访:中国公众对性别暴力事件无解感到绝望
“唐山打人事件”再次引发各界对中国社会性别暴力的关注,中国女权专家吕频告诉德国之声,虽然中国一连串性别暴力事件引起公众的觉醒,但随之而来的是对问题无解所产生的绝望与无力感。
解读中国禁台石斑鱼:两岸关系如何影响农水产?
中国突宣布暂停输入台湾石斑,在台引发热议。从水果到石斑,北京为何又禁台湾农水产?德国之声整理公开数据与各方分析,试图爬梳台湾石斑是如何成为一尾映照两岸关系的“政治鱼”。
美施压朝鲜勿核试爆 首尔吁中国发挥影响力
美韩担忧朝鲜可能随时重启核试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週一表示,若朝鲜进行核爆试验,美国与盟友将“迅速作出反应”。韩国外长朴振则敦促中国善用影响力劝阻朝鲜。
民调:非洲青年对中国好感最高
根据南非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Ichikowitz Family Foundation)最新公布的2022年非洲青年一代调查,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非洲年轻人眼中对这个大陆产生最多积极影响的国家。
立陶宛:将于今年秋季在台开设贸易办事处
立陶宛经济部6月13日宣布,将于今年秋季在台湾开设贸易办事处。据路透社报道,立陶宛当局曾于今年1月透露,计划在春季前在台开设经贸代表处。这个波罗的海国家目前面临着来自中国的压力。
中澳为修复两国紧张关系迈出第一步
中澳两国国防部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举行会晤,这是2020年1月以来两国首次举行的高级别外交会谈。不过专家们都认为,澳中两国的关系距离正常化依然长路漫漫。
中国的军力有多强?
中国每年都会投入巨额资金用以扩充军备,该国现在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中国眼中的威胁又来自何方呢?
“唐山打人事件”来龙去脉:女性暴力再成焦点
中国唐山一家烧烤店有多名女性遭殴打引发热议。国际聚焦在中国女性长年遭歧视、暴力及不公平对待,而中国官媒则要求对肇事者严惩,从微博删除挑唆性别对立评论看来,北京似乎要避免将焦点放在女性暴力上。德国之声还原这起事件及统整相关讨论。
德国经济部:中国清零仍是风险
德国统计部门公布的最新对华贸易数据显示,今年4月德国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虽然中国的防疫措施有所松动,但是德国联邦经济部认为:中国政府的清零政策仍然会给德国经济构成风险。
瑞典智库:全球核武数量恐现冷战后首次增长
瑞典权威智库13日在一份最新报告中警告,未来几年全球核武库可能出现冷战以来第一次的增长,而俄乌战争也使全球9个拥有核武的国家之间关系变得更紧张。
朝鲜疑射多枚火箭炮弹 美日韩喊深化安全合作
韩国军方12日深夜表示,朝鲜在当日上午发射多枚疑似火箭炮的飞行物体。此前,韩国国防部长才在刚落幕的香格里拉对话上表示,由于担心平壤恢复核试验,韩国将“大幅”加强其防御能力。
媒体:中军方多次向美称台湾海峡非国际水域
中美防长週末于新加坡严词交锋的同时,彭博社12日报道,中国军方官员近期在与美国会晤时,多次称台湾海峡“不是国际水域”,这个发展引起了美国内部关注。
台行政院长:“没有要关闭对中国大门”
在中国当局不断加大向台湾施压力度之际,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表态称,对大陆没有“预设立场”,台湾“始终是善意的”,只要对等、互惠,不设政治前提,台湾愿意跟大陆善意往来。但同时也表示“最不讲理的是大陆”。
中国经济遭遇严重逆流 年轻人推迟购房计划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GDP中的占比达到四分之一。但是今年4月中国全国失业率攀升至6.1%,即便是收益高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也在裁员。年轻人的购房决定却变得越来越谨慎。这为北京的决策者们带来了一项巨大挑战。
德语媒体:理性的算计
《焦点杂志》刊评指出,中国悄然疏远普京,是出于理性的风险评估。《南德意志报》的一篇专栏评论认为,盲目与专制国家合作,会造成单方面依赖性,这本身就不符合理性的利益。
金正恩:将加强军备应对安全环境恶化
金正恩将其加速武器开发的行为称为“正当自卫的主权权利”。专家表示,朝鲜快速的武器试验步调凸显了金正恩的双重意图:充实军火库和向美国施压。
美防长香格里拉对话上炮轰北京
本周六,美国防长奥斯汀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上发言时抨击中国在台湾附近进行“挑衅性的、破坏稳定的”军事活动。就在一天前,中国防长魏凤和发出警告,若有人把台湾分裂出去,中国军队必将“不惜一战”。
客座评论:美国武力护台不是拜登的恫吓
拜登在访日期间对北京发出的美国会军事介入保护台湾的警告,现在还余音未了。虽然拜登本人和国务卿布林肯在对华政策演讲中都否认美国改变了一中政策,但从舆论反响看,多数观察家认为拜登这回不是失言,尽管他们对拜登改变美国的“战略模糊”是否有利有不同看
中国暂停进口台湾石斑鱼 台:考虑向WTO申诉
中国海关总署宣布由于验出禁用药,将从6月13日开始暂停台湾石斑鱼进口。台湾农委会对此强调,中国做法不符合国际惯例,不排除向WTO申诉。台湾总统蔡英文批评北京此举“伤害两岸关系”。
唐山打人事件引公愤 官方急抓嫌犯
唐山一家烧烤店发生的围殴事件引发网民群情激愤,而打人者在众目睽睽之下,肆无忌惮地殴打几名女性更是引起女性如何保护自己的热议。网民一片斥责声中,官方媒体也呼吁对肇事者严惩。唐山市公安局通报九名涉案人员已全部归案。
美国务院顾问:亚太抗衡中国已见成效
美国国务院官员对媒体表示,美国为抑制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所作的外交努力似乎取得了收获。一些国家表现出与美国合作的意愿。
德语媒体:跨国企业面临政治风险
《法兰克福汇报》指出,尽管中国企业被认为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提供关键技术,但是该国市场的政治风险不容小觑。《金融经济报》则担心,全球经济有可能分裂为西方阵营和中国阵营,跨国、跨阵营合作将越来越少。
俄中友谊的纽带?跨境公路大桥开通
中俄两国边境的一座大桥正式通车。德新社指出,鉴于莫斯科和西方之间的冲突,这座横跨阿穆尔河两岸的公路大桥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美洲峰会:东道主美国挨批 疑现“中国制造”礼品
多名美洲国家领导人缺席由美国举办的美洲峰会,还有国家首脑即使到场仍对美方发出批评。另外,有记者发现,美国商会在一次场边会议上发放了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礼品。
欧洲对中国太阳能产业的依赖即将结束?
如果没有中国的电池板,欧洲几乎无法再建造任何太阳能系统。欧洲对中国太阳能组件的依赖程度甚至超过了对俄罗斯天然气。德国一家初创公司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动摇中国在该领域的成本优势。
中国军机坠入民宅 造成至少一死两伤
中国空军一架歼-7飞机在训练中失事,坠入湖北襄阳某机场附近民宅,造成至少一死两伤。
前一页面
第110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