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美战舰本周再度在南海争议岛屿附近游弋
美国海军7月16日宣布,当天,美军“本福德”号驱逐舰在有争议的南沙群岛附近巡弋。这是一周内该舰在南中国海的第二次此类“自由航行”行动。
拜登中东之行:我们不会让俄中在此有机可乘
美国总统拜登周六和阿拉伯海湾国家举行区域峰会,他此行目的除了加强美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并将该地区团结起来对抗伊朗之外,也希望减少中国和俄罗斯在此区域的影响力。
中国经济前景难测 失业率上升埋下“社会炸药”
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重创经济并导致失业率上升,最新公布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德国经济学者及商界人士指出,“放弃清零是最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若不改变新冠政策、寻找“动态清零”的退场机制,中国将难以达到经济增长目标。
印度的困境之二:来自中国的威胁
印度正处于戏剧性的地缘政治困境之中:中国对印度的威胁变得越来越明显,但老朋友莫斯科却日益向北京靠拢。俄乌战争迫使印度重新思考所有对外关系,面对它以前从未做过的选择。德国之声推出三集分析报道,以下是第二部分:来自中国的威胁。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相信中方将提供40亿美元援助
深陷经济危机、政府危机的斯里兰卡当局正在与中方进行谈判,以获得多达40亿美元的援助,并相信中国政府 "在某个时候"会同意。彭博社周五援引斯里兰卡驻华大使的表态发布的相关报道。
德语媒体:不参与制裁?中国对俄罗斯出口骤减
《法兰克福评论报》发现,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并没有继续保持正常的对俄贸易关系,对俄出口锐减;《法兰克福汇报》则关注了即将来到德国市场试水的蔚来汽车。
客座评论:河南储户维权与中国模式的未来
围绕河南储户维权所暴露的种种,说明中国一个时代已经在结束,六四镇压后那种用允许人们发财致富,靠钱换取社会支持,维系稳定的中国模式已经很难为继。
“放弃清零是最有效的经济刺激计划”
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经济学者认为,若不寻找“清零政策”的退场机制,中国难以达到5.5%的增长目标。
习近平罕见访问新疆 专家称旨在展示维稳成果
据中国官媒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在新疆“调研考察”。这是他8年来首次访问这个西北边捶地区。这也是习近平数天来首次公开露面。在新华社发布的照片中,习近平未戴口罩,微笑着站在少数民族群众中间。
鸿海投资中企未经批准 台经济部将开罚
由于鸿海对紫光集团的投资没有经过台湾政府机构事先批准,台湾经济部表示,此举确实已经违反法规,将对鸿海提出裁罚。
媒体:中国正在考虑结束对澳大利亚煤炭禁运
随着澳大利亚新政府上台,澳中外长举行破冰会晤,有迹象显示,两国贸易将开始恢复正常,中国可能结束对澳煤炭的禁运。
北京要求安理会就海地议题进行表决
海地近期帮派暴力频传、燃料短缺、食品价格攀升,让当地陷入一片混乱。与此同时,联合国驻海地综合办公室的任务将于15日结束。对此,中国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希望能禁止对海地出口小型武器、制裁帮派。
动态清零、房市困境 中国第二季GDP年增0.4%
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大幅低于第一季度而且比市场预期的还要低。分析将经济放缓原因导向中国严厉的“清零”政策及房地产困境。
金像奖40年:香港电影不死,只是凋零?
香港金像奖今年第40届以“金像四十 不惑如初”为题。颁奖前,一批影人发表宣言,疾呼“没有自由的电影终究会枯死”。从香港导演“北上”、主旋律电影压境,再到新电检条例实施,对许多人来说,或许从未比此刻更加困惑——香港电影是什么、如今怎么了?
德语媒体:每五个中国年轻人就有一个失业
中国第二季度官方经济数据公布在即,德国《商报》分析指出,严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和封城措施给经济造成了多大损失,将从这些数字中得到体现。《新苏黎世报》则关注到中国的“高学历失业人群”,以及造成这些年轻人就业困境的背景。
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这些要素值得看
受到防疫“清零”措施的重压和全球经济景气前景不佳的影响,过去数月中国经济增长低于此前预期。即将发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愈发受到广泛的关注。
“抱团停贷”风波继续发酵 多家银行回应
"烂尾楼”业主集体停止偿还贷款的行动继续蔓延,已经扩大到中国至少50个城市的百余个房产项目。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中国大型银行就此做出回应。与此同时,停贷业主是否将承担法律责任也颇受关注。
印度的困境之一:走火入魔的老友
印度处于戏剧性的地缘政治困境之中:中国对印度的威胁变得越来越明显,但老朋友莫斯科却日益向北京靠拢。俄乌战争迫使印度重新思考所有对外关系,面对以前从未做过的选择。德国之声推出三集分析报道,以下是第一部分:走火入魔的老友。
“长沙富能”政治犯致函家属 披露赤山监狱艰困状况
中国政治犯程渊近日从狱中致函家属,披露自己在狱中曾被关禁闭长达3个月,以及在狱中必须劳动的状况。家属向德国之声表示,他们认为程渊在狱中可能遭受强迫劳动,并对他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澳总理:“非常有信心”所羅門不会有中国基地
这是索国与中国签订安全协议、外界担忧北京“插旗”以来,澳大利亚总理做出最明确的发言之一。前一日,阿尔巴尼斯与索国总理才在太平洋岛国论坛会晤。阿尔巴尼斯积极拉拢,称索国是“主权国家”,但若中国在离澳大利亚如此近的地方建基地,“不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
中国官方:普通进口货物不再检测消毒
中国官方发布通知称,各地口岸不再对一般的非冷链进口货物进行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原因是病毒在一般条件下存活时间很短。有网民质疑“那之前入室消杀算个啥?”
“7月13日已成为一个文化与历史的符号”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逝世5周年之际,伦敦皮卡迪利·圣詹姆斯教堂举行年度追悼活动,世界各地的网友也分享了面朝大海、放上刘晓波遗像和空椅子的祭奠照片。
德语媒体:安倍之死与中国的网络狂欢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里引发了一场民族主义的“狂欢”。相比之下,中国官方则显得低调温和,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也致函安倍遗孀表示哀悼。
中国外贸顺差激增 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在上海解封后,中国6月份出口增长超预期;同时进口低于分析师预期。法新社报道称,这显示中国国内需求的疲软,严厉的防疫政策继续让消费者不安。美联社则援引“凯投宏观”指出,出口的繁荣恐难以为继。
“烂尾”房产业主停还贷 危机会波及金融领域吗?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22个城市至少35个住宅项目的房产购买者拒绝继续偿还抵押贷款,原因是这些房产项目工期拖延。经济分析人士指出,严格“清零”防疫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可能会使得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骤降。
在华外国品牌道歉频繁,新疆议题是例外
在华外国品牌一般抵挡不住中国民族主义者的进攻,因担心生意,做公开道歉是家常便饭,只有遇到新疆议题是例外。但道歉并不是做生意的保险箱。
美驱逐舰接近南海争议岛屿 中国称“警告驱离”
一艘美国驱逐舰周三在南海进入主权争议岛屿附近水域,中国军方称驱离了这艘“非法闯入中国领海”的军舰。美国海军则表示,中国关于这次任务的声明是“错误的”,并宣布“罗纳德-里根”号航母正在南海展开安全行动。
“结束隔离措施” 德企主管们向中国发出呼吁
对许多德国机械制造商来说,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严苛的防疫制度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德国厂家的不满。因为繁杂的出入境手续以及漫长的隔离时间已经严重阻碍了他们正常的生意往来。
应对中美角力 专家:太平洋岛国应团结一致
在美国积极提出新的太平洋援助计划后,专家认为对太平洋岛国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些计画是否符合他们实质需要的援助。而当中美都意图加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时,太平洋岛国应该团结的一致来应对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美呼吁中国遵守南海仲裁 重申对菲协防承诺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呼吁中国遵守2016年海牙国际仲裁庭就南中国海争议的裁决,并警告,如果盟国菲律宾的舰船或飞机在争议水域受到攻击,美国将有义务保卫盟国的安全。
河南储户维权发酵 政府宣布垫付方案
数千储户聚集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分行外举行维权抗议之后,河南宣布了垫付方案。与此同时,有参加集会的储户表示受到警告,或者被约谈。
德语媒体:德国企业不应低估中国风险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扩张以及对内的高压政策,都为西方同中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埋下了伏笔。而一旦中西方交恶,经济界将很难全身而退,对此,德国企业也应有所准备。
专访:在英国走香港工运未竟之路
有31年历史的香港职工盟去年解散,核心人物之一的前总干事蒙兆达离港赴英将近一年。作为工会领袖,目睹公民组织和工会解散潮后,蒙兆达经历低潮,在家乡远方成立新工运团体继续前行。他接受德国之声专访,回望近一年来的风浪和剖析工运之路前景。
疫情反扑 上海市民担心再次被封
上海再次拉响疫情警报,在酷暑天气下多区展开全员筛检。因为担心再次遭到封锁,不少民众开始囤积物资。其他城市也出现疫情反弹。与此同时,卫健委宣布放松对进口货物的防疫检测。
专访:河南维稳镇压突显中国地方治理瓶颈
中国河南村镇银行维权事件,过去几日因流血冲突受国际高度关注。中国独立学者吴强认为,当地储户面对便衣人士的“非正式镇压”暴力,显现中国“维稳”概念制度化后,当局习用的“守土有责”模式,即把所有问题留在地方解决,尽力避免上升到中央。
全球人口将破80亿 印度2023年超车中国
根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人口将在今年突破80亿,印度有望在2023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不过与此同时,全球人口也正以二战以后、1950年代以来最缓慢的速度增长——这是为什么?
修复中澳关系王毅提四要求 澳总理:不会响应
澳中外长日前会晤,王毅提改善中澳关系的四种方式。对此,澳大利亚总理回应称“不会响应”,但将寻求与北京合作。中澳关系持续僵持的同时,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在华盛顿演讲对亚太地区的冲突威胁发出警告,剑指北京。
德语媒体:欧洲必须尽快摆脱对华依赖
随时可能发生的"断气",是俄乌战争带给德国和欧洲最惨痛的教训。而相较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德国和欧洲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因此如何同中国打交道,将是西方今后面临的最大挑战。
北京警告东盟不要沦为他人“棋子”
中国外长王毅称,东盟国家应避免使本地区受到地缘政治算计、大国竞争和胁迫的影响。与此同时,华盛顿敦促东盟对缅甸施加更多压力,重返民选政府。
德国外长访日:中国构成“全球性挑战”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上周会晤王毅时,肯定了中国没有站在俄罗斯一边的立场,而她在日本则表示,中国威胁着全球和平秩序,将北京的强势表现称之为“全球性挑战”。
涉“孙力军政治团伙” 傅政华被公诉
中国原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本周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上周,原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出庭受审。两人均为“孙力军政治团伙”重要人物,他们被治罪,被视为习近平清除党内异己的步骤。
储户要李克强“查河南”:河南村镇银行维权的几个热点
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弊案持续发酵,数千名储户周日聚集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分行外抗议,并与警方发生冲突。抗议者高举横幅并高喊“李克强查河南”。网上视频显示,抗议者遭到身份不明的白衣人拳打脚踢。
媒体:缅甸正在大规模安装中国造的监控系统
3名知情人士对路透社表示,缅甸军政府目前正在全国一系列城市中安装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中国造的摄像头。人权组织担心,军政府会利用人脸识别和视频监控技术,加强对反对派人士的打压。
“彭帅在哪里”?球迷温网举牌抗议遭驱离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男单决赛週日(7月10日)进行到一半时,一名自称来自澳大利亚人权组织的人士举起标语并高喊“彭帅在哪里”,导致比赛短暂中断。此前,“自由西藏”和“香港思源”的活动人士也现身场外抗议,皆遭保安驱离。
河南村镇银行弊案延烧 3000储户维权爆流血冲突
中国河南村镇银行弊案持续发酵,据报上週末有3000名愤怒群众在郑州维权抗议时,遭警方与不明白衣人士围困,现场发生流血冲突。有关消息在中国社交网络迅速流传,但同时也遭官方审查、大量删帖。
墙外文摘:安倍遇刺后的中国舆论
有评论认为,中国网民庆祝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官方第一时间禁播《可惜不是你》,纵容无数小粉红散播的仇日“非礼”言论,失去了泱泱大国应有之礼,当守之义。
中美外长巴厘岛会晤 俄罗斯、台湾都有谈
在巴厘岛参加G20峰会的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了长达5小时的会谈。美国敦促北京与俄保持距离。王毅表示,既然美方承诺不寻求打“新冷战”,就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停止拉帮结伙搞“小圈子”。此外,王毅还分别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外长举行了会晤。
德语媒体: 现有全球化养肥了中国
《奥格斯堡汇报》批评指出,在现有全球权力格局下,俄乌战争的真正赢家会是中国,因此西方必须尽快摆脱对华经济依赖。《金融经济报》则呼吁,西方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来确保腐败专制政权不会利用全球化反噬西方政治。
慕安会前主席: 既不脱钩也不依赖中国
德国资深外交官、慕尼黑安全会议前主席伊辛格日前在接受《世界报》专访时指出,德国脱钩中国不现实,但是继续依赖中国也会导致德国失业率暴涨。他还强调说,台海现状不容改变,尤其不能让中国以军事手段改变现状。
新西兰总理:不要让太平洋国家选边站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西兰总理认为重要的是,当地的安全挑战在当地得到解决,太平洋国家不愿选边站。
前一页面
第107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