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中国
中国,为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政权的统称。现今在国际的行使“中国”主权的政权,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德语媒体:北京对联合国的命令式语气
《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评论聚焦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新疆之行的后续发展。在一段由非洲儿童大声念出“我是黑鬼,智商低”的视频引发讨论后,《世界报》刊登的评论关注种族主义丑闻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新疆等地再迎极端高温 危及棉花生产
近日在中国,一波波热浪袭来,本周六更是进入了24节气中的大暑。气象学家警告,新疆的持续高温正加速山区冰川的融化,山洪等灾害的风险增加,极端高温也对棉花等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日本批准福岛核废水排海计划 中国再抗议
日本的核监管机构日前批准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从明年开始的经过处理的放射性废水排海计划。中国再次对日本的核废水排放计划提出抗议。
德语媒体:北京掌舵和中国新飞机
《法兰克福汇报》关注了汇丰银行在华子公司成立党支部一事,发表评论称“这可能不会善终”。德媒《威斯特法伦报》则聚焦中国商飞C919,疑问“有一天,这款飞机也会在欧洲起飞吗?谁想乘坐呢?”
中驻美大使:中俄不是盟友 中共不是苏共
中方对俄乌战争和中俄关系的官方表态好似在轮盘游戏中红黑都下注,力求不当"输家"。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最新的表态,再次对外宣称中国和俄罗斯“不结盟”,但同时也将“冷战思维”的“锅”甩给了美方。
军情六处负责人:中国现在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英国秘密情报局的负责人摩尔7月21日表示,中国现在是该机构的首要关注对象,重要性超过了反恐。他也称,现在判断北京是否尝试攻台还为时过早,但西方需要发出威慑和明确的信号。他同时指出,在中俄关系中,目前中国占主导地位。
长平观察:李克强,从“好总理”到“英明领袖”?
中共二十大之前,舆论对于“习李斗”有了更多的猜想。时评人长平认为, “习降李升”的结论太过牵强,而且中国模式的核心并不会随着领导人姓氏更换而改变。
CIA局长:中国可能在几年内攻占台湾
美国中情局(CIA)局长最新表态称,中国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武力攻台,但这一幕直接发生在中共二十大结束后的可能性不大。同时,正在访台的欧洲议会高官表示:在台湾问题上,欧盟不会再像面对香港时那样天真了。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两年多来,新冠疫情以及“清零”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不同的问题,例如,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民众出行不便等。近期更传出新冠康复者求职被歧视的情况。
德国外长:“没人可以勒索我们”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表示计划推出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最近一段时间,她在全国各地为这一新战略争取支持,其间也接受了德国之声首席国际事务编辑Richard Walker的采访。
原中储粮副总经理徐宝义涉嫌受贿已被逮捕
自去年中纪委对国内粮食领域开始整顿后,已有十多名高官落马。原中储粮副总经理徐宝义被公安机关正式逮捕。
德语媒体:“习近平正面临其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挑战”
《新苏黎世报》在7月21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目前许多中国人都感到经济压力,“这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爆炸力”,让习近平的“共同富裕”愿景受到挑战。德国《世界报》则在一篇评论中指出,相比俄罗斯,“中国模式对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威胁更大”。
遭重罚80.26亿元 滴滴: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中国网信办今天宣布了对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的裁决:罚款80.26亿人民币,此外还对滴滴董事长、总裁各处100万人民币罚款。分析认为,处罚落地标志滴滴度过了一个难关。
中国升级“断卡行动” 金融系统流动性堪忧
先是河南储户无法取钱,然后是烂尾楼业主拒绝还贷,现在又是多地储户银行储蓄卡被冻结,只能存钱无法取钱——疫情压力下的中国金融系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危机。
中国持有的美债降到1万亿以下
作为持有美国国债第二多的国家,中国持续6个月减持,今年5月,中国美债持有量12年来首次跌破1万亿美元。
美国务院《人口贩运报告》指中国“一带一路”强迫劳动严重
美国国务院7月19日发布了2022年度《人口贩运问题报告》,根据该报告,中国不仅属于贩运人口问题最严重的第三类国家,强迫劳动也成为了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隐性成本”。
德语媒体: 中国的“雷曼时刻”正在逼近?
《世界报》近日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指出其中的危机如果持续发酵,可能成为“一场大火”,导致中国陷入经济衰退;《法兰克福汇报》则聚焦毕尔到访台湾一事。
李克强闭口不提“清零” 反对“大水漫灌”
虽然“李升习降”的说法在政治体制不透明的中国无法得到任何证实。但中国总理李克强确实于二十大召开前在官媒频繁亮相,也闭口不提“清零”。同时在本周三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他两次提出不搞“大水漫灌”的概念。
俄罗斯连续第二个月成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月,俄罗斯连续第二个月成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方,一大原因是,中国买家可出低价获俄方供货,从而减少进口相应贵些的沙特石油。
报告:全球化逆行 中欧班列仅用不到25%运能
交通运输与物流在全球化当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普华永道最新报告的数据表明,全球化进程开始逆行,尤其中国在今年上半年表现不佳。
印度的困境之三:来自世界的呼唤
印度正处于戏剧性的地缘政治困境之中:中国对印度的威胁变得越来越明显,但老朋友莫斯科却日益向北京靠拢。俄乌战争迫使印度重新思考所有对外关系,面对它以前从未做过的选择。德国之声推出三集分析报道,以下是第三部分:来自世界的呼唤。
美媒:滴滴将面临10亿美元罚款 审查风波或结束?
《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指出,中国政府部门准备对网约车公司“滴滴出行”处以逾10亿美元罚款,为针对该公司一年多来的审查划下句点。
达赖喇嘛访问拉达克 触动中方敏感神经?
流亡的藏传佛教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上周抵达印度与中国接壤的偏远山区拉达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专家说,鉴于印中之间的紧张关系,达赖喇嘛在该地区的任何言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澳智库揭露中国新疆外宣成效 哪个地区最买单
澳大利亚智库20日发布研究报告,分析中国政府如何透过多重管道发动与新疆相关外宣,尝试藉此影响各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对其新疆政策的评价与新疆情势的认知。专家告诉德国之声,这些行动在两个地方成效斐然。
路透:中国阻挡联合国发布新疆人权报告
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巴切莱特5月访问中国之后,外界一直等待她在8月卸任前,发布其承诺已久的新疆人权报告。不过路透社报道,一封中国信函显示,北京当局正试图挡下这份报告。
德语媒体:暮色中国
《商报》发表了其驻华记者结束三年在中国的工作后的观察和总结,描述了在她眼中,中国在过去几年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法兰克福汇报》一篇评论则关注了北京在面对斯里兰卡严重经济危机时没有出手相助。
被控贩卖人口 一中国男子在马拉维出庭
据当地媒体报道,本周一(7月18日),一名涉嫌从事种族主义、剥削儿童的中国公民在马拉维首都利隆圭出庭,他被控贩卖人口。
当防疫政策拥护者开始批评 开始“润”
出身台湾、曾为中国抗疫措施唱赞歌的经济学家郎咸平被指离开上海,移居香港的消息成为中国社媒舆论的关注焦点。同时许多体制的拥护者对强势防疫措施的不满,也逐渐浮出水面。
媒体称佩洛西计划8月访台 中方要求“不得安排”
《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计划下个月访问台湾。若成行,这将是25年来美国众议院议长首次访台。不过,该报道也指出,美国政府对于佩洛西是否应访台仍存在分歧。毕竟,此举必将激怒北京。
美财长访韩 演讲中点名批评中国
美国财长耶伦周二(7月19日)在首尔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作为盟友,美韩两国应深化双边贸易关系,防止他国利用其市场地位获不公平优势。她点名批评了中国。
北京邀欧四国领导人11月来华会习近平?中外交部:假消息
《南华早报》称中方邀请马克龙、肖尔茨等欧洲国家领导人访问北京,中国外交部今天在回应媒体提问时否认此事。
“停贷潮”继续 “闭眼买房”时代落下帷幕?
先是从银行账号里无法取钱,然后是“烂尾楼”的购房者宣布停止支付贷款。中国的金融领域在短时间内面临着两个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说,都可以伤筋动骨的关键性事件。 “停贷潮”有没有法律依据?中国的监管部门又做了些什么?专家们给出分析。
打油诗被指影射习近平 中国记者微博遭禁言
一名上海记者近日在私人微博发表一首《致知了》打油诗,却被认为影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目前他的微博遭到禁言。
美财长:不能让中国把持全球原材料和技术市场
本周二(7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Janet Yellen)将发表演讲,呼吁加深西方盟国间贸易关系,强固供应链,应对通货膨胀,抵制中国的 "不公平贸易行为 "及其试图主宰全球关键原材料和技术市场的努力。
过度依赖中国 德国面临手术用品、药品短缺
德国疫情又升温,政府正计划在秋季出台新版防疫政策。不过,德国的防疫物资和药品却传出短缺的问题,专家认为背后原因除了乌俄战争影响,也与过度依赖中国等亚洲国家有关。
德语媒体:影响中国经济的“唯一原因”
中国官方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速明显放缓,德语媒体纷纷关注了这一现象,指出是僵化的“清零”政策是其原因。“明镜在线”的文章也表示,在外交领域,“北京偏离经济实用主义不是好兆头”。
中国当局承诺偿还更多储户“血汗钱”
在河南储户们数天前集结抗议后,中国监管机构承诺向更多受害者提供赔偿,但强调这“与7月10日的群访事件无关”。法新社报道指出,这次的村镇银行事件是中共建国以来最大的银行丑闻之一,给公众对金融系统的信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专访严歌苓:“我不愿捏着鼻子 再做任何妥协”
中国女作家严歌苓,从李文亮医生去世开始,就不愿再“捏着鼻子”和中国的审查制度进行妥协,也从各大媒体曾经追捧的座上宾,进入到与中国体制决裂的状态。她向德国之声详细讲述了期间的心路历程。
旅法藏人疑遭中国老板杀害 巴黎街头现抗中游行
法国北部一名32岁、在中国餐厅工作的西藏员工,日前疑遭中国雇主砍杀致死,引发当地藏族社团抗中情绪。据法国媒体报道,当地藏族团体于上週日举行和平抗议,上千人相应,不少藏人呼吁司法能彰显正义、还原真相。
前英国首相布莱尔:中国崛起 西方主导时代将结束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指出,乌克兰战争是在这个几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之一,这象征著西方主导地位即将结束,而中国与俄罗斯合作,正崛起并取得超级大国地位。
中国防疫乱象多:确诊者门锁遭拆、黄码律师开庭遭拒
中国疫情近来升温,当局的“清零政策”所引发的争议层出不穷,有确诊者的家中门锁遭物业管理拆除,称是为了“消杀”和避免隔离者“躲在家中”,引发批评。经过三天后当局终于道歉。
中菲重启铁路贷款谈判 债务陷阱阴影仍在?
中菲近日先后表态愿意针对铁路贷款协议,重启谈判。中国援建菲律宾、价值高达49亿美元的铁路建设项目有望因此重启吗?在斯里兰卡破产引发外界对“一带一路”质疑之际,菲国内部也再次出现会否陷入“债务陷阱”的讨论。
北京有望松绑煤炭禁令? 澳财长表示欢迎
澳大利亚新总理上台以来,外界始终关注中澳关系是否可能解冻。日前传出北京可能放松澳大利亚煤炭出口禁令,有可能吗?澳大利亚专家为何不将此事视为中澳关系改善的正向指标?
中国四川甘肃等地强降雨造成洪灾
连日强降雨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造成洪涝灾害,已经有至少12人死亡,数以万计的民众被转移避险,而东部多省仍然面临酷热高温。与此同时,欧洲和美国民众也受到今夏极端天气的困扰。
为何中国啤酒在巴基斯坦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啤酒打入了巴基斯坦市场并受到消费者青睐。巴基斯坦民众表示,这种啤酒的高酒精含量和美观的包装吸引越来越多的新消费者。
击败对手 中企获津巴布韦锂资源
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者们正大笔投资津巴布韦的锂矿。而锂早已成为电动车电池市场竞争焦点之一。
“对不起,我们要白人”
羞辱性视频、征聘面试缺乏机会:中国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在新冠疫情期间有所加剧。而对于种族歧视这个话题本身,中国人十分敏感。一位在华生活了13年的非洲人对德广联表示,“要是中国人对非洲人也有同样的意识,那就好了。”
热射病后果严重 江西南昌允许“大白”室外采样不穿防护服
中国多地近日发生的“大白”发生中暑甚至患上热射病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争议。江西省南昌市卫健委通知,为防止医务人员中暑,在室外采样无需再穿防护服。与此同时,随着新增病例的上升,多个城市再次收紧管控实施封城。
联合国:海地帮派团伙不应再得到武器
加勒比海危机国家海地国内的帮派犯罪现象严重,数月来更形恶化。在中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海地议题进行表决后,安理会通过决议,禁止向“非国家行为者”提供武器。
德语媒体:习近平让维吾尔人为他跳舞
《法兰克福汇报》刊登的评论认为,习近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中华民族的统一者,将现在的新疆视为所谓和谐共处、民族团结的标志。 《南德意志报》则关注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两难。
前一页面
第106 页,共200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