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e Pavillon Expo 2010
2010年4月7日德国馆"和谐都市"位于上海浦东区卢浦桥南,直接与法国、波兰和瑞士的馆区相邻,占地面积6000 平方米,是参展国能够申请到的最大面积。世博会对建馆的规定是,展馆本体建筑只能占用其总面积的60-80%,最高不可超过20米,"和谐都市"在限额内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间。
德国政府本次世博会建馆预算三千万欧元,运营预算两千万欧元。目前德国国内的经济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前不久刚传出不少城镇面临财政破产的消息, 在被问及德国政府为何斥如此巨资建造德国馆时,本次德国馆的政府行政部门-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的上海世博会德国展区总代表迪特马尔·施米茨(Dietmar Schmitz)说:"德国参加世博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参加的目的是为了在主宾国宣传德国,提升德国的形象。给主宾国的参观者一个不用到德国就能体验德国风情文化的机会。"
来自慕尼黑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石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Schmidhuber + Kaindl)从25家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本次世博会德国馆的设计权。为了加快进度,提高效率,德国馆从规划设计到实地施工都由这家公司直接参与。参加竞标虽然意味着需要付出许多前期的努力,但对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魏悉理(Lennart Wiechell)来说这是值得的,"参与竞标是我们作为设计事务所经常要做的事情,有些时候有500甚至1000个公司去申请一个项目。我自己也参加过有1000个设计方案的竞标。我们作为设计师是出于对项目以及其所在国的热情而参加竞标活动的,虽然肯定会有不被选上的风险。"
这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内总共有15人参与了世博会德国馆的设计工作。魏悉理从项目的一开始就参与了进来,这个项目对他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能够拥有极大的设计创意空间。
从外表上来看,像个巨大现代雕塑作品的德国馆由四大建筑体组成,这些建筑体是负荷力、承载力、撑托力、支承力在建筑设计中理想的应用。每一建筑体单看好像都似乎失去平衡,但是当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时,便相辅相成,达到和谐都市展馆整体稳固的平衡状态。同时它也是一座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城市化与自然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争取平衡、求得和谐的城市。这一设计从建筑角度再现了和谐都市的主题构思。老建筑与新建筑的完美结合,城市与绿地的相互托衬都是人们在欧洲能够经常感受到的。
据官方估计,在上海世博5月1日至10月31日这段开放时间中,会有八百万人参观德国馆,这也是上海世博会总预计参观人数的十分之一。科隆博览会国际有限公司是本次世博会德国馆的运营方,负责安排馆内450名工作人员为参观者提供服务。其中除了10名科隆博览会国际有限公司的核心工作人员以外,还有250名熟练掌握中文及德语的接待人员以及200名餐厅工作人员。德国馆的餐厅届时会让参观者品尝到正宗的德国北部海鲜、莱茵地区的醋焖牛肉、纽伦堡小香肠以及巴伐利亚州烤猪肘等德国特色美食。
作者:任琛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