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Reuters/J. Lee
专题报道: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硝烟四起。这场牵动全球的贸易争端因何而起?涉及了哪些核心利益?双方手中有哪些牌?未来又会呈现怎样的走向?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一通电话再续前缘 中美谈判重启炉灶
正当各界对于中美何时将重启贸易谈判而感到坐立不安时,一通关键的远洋电话接通了。在众多不确定性当中,被美国政府列入黑名单的华为虽然获得了暂时性的解套方案,却还是忐忑不安。
美豁免110项中国商品关税
中美贸易恢复谈判的同一天,美国政府宣布免除110种中国商品的高额关税。但是考虑到美国去年一年之间就已经豁免了1000项商品的关税,这次的豁免规模恐怕仍不能安抚国际贸易商。
美中要恢复贸易谈判 接下来呢?
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一周年,双方经历了拔河和掀桌的波澜后,准备于本周恢复谈判。这是一周前闭幕的日本大阪G20峰会上确定的消息。但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中美双方将具体与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重启贸易谈判。
客座评论:德国大学能否在美中对抗中渔利?
说起留学,大部分中国人的首选是英美等英语国家。但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之下,经济学者沈凌却认为,中国学子们不妨将德国大学也列入考量之中。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七一”纪念日香港示威者冲击立法会;美国独立日,今年不一样;德国女船长带难民硬闯意大利海港被捕后重获自由;中美贸易谈判波折不断……以图片形式回顾一周要闻。
泽林视点:胜者为王
尽管华盛顿暂时取消禁令,华为依然希望尽快摆脱对于美国的依赖。专栏作者泽林认为,西方不但因此失去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其竞争力也同时遭到打击
专访:“中国不是症结,更不是解药”
中德经贸关系的双赢时代是否正在结束?中国是否正在蚕食欧洲经济的传统竞争力?中美贸易战是否正在对中德经济关系也造成损害?德国之声就这些热点话题,采访了驻德国中国商会干事长段炜。
中美谈判恢复在即 特朗普再控北京操纵汇率
6月底的大阪G20中美领导人谈判情势看起来很不同。北京似乎不愿意再让步妥协。除了贸易战休兵没有设定最后期限,中国同意购买美国农产品的时间、数量也不明确。
左手放宽右手打击 美国继续围堵华为
华为创办人任正非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华为愿意继续从美国公司购买产品,但放宽禁令不会对华为的业务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公司正在适应一个充满美国敌意的新时代。
矛头转向欧盟—— 美拟扩充惩罚性关税清单
G20峰会上,中美两国刚刚就贸易战“停火”达成共识,而美国紧接着又将矛头对准了欧盟。美国周一发布声明,计划对40亿美元欧盟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德语媒体:联合国里的中国人
特朗普和习近平在大阪峰会上达成的“贸易战休兵”前景到底如何?中国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中开始占据高层职位。德语媒体就此发表评论。
"贸易战的实质是争夺科技霸主"
G20峰会期间,美中贸易战出现缓和局面:特朗普说中国将增加购买美国农产品,习近平说中国真诚希望继续谈判。但一些专家则担心,美中贸易战停火期难以持续。
墙外文摘:台湾与朝鲜,中共更容易搞掂谁?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前往平壤,是为了将这个在他看来难以应付、反复无常的部属重新拉入其阵营。又有评论说,身为中共“下一个目标”的台湾,仅仅靠被动、搭“反送中”便车式的抗议北京的扩张可能持久吗?
大国较量 中美贸易战大事记(一)
2018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以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为由,向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标志着这场大规模中美贸易争端的开始。贸易战给这两大经济体打下烙印,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
华为部分解禁 特朗普回国遭批
特朗普和习近平见面,对中美而言最值得高兴的进展便是重启贸易谈判。至于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大厂华为,虽因此获得一线生机,却没有获得全面解救。美国官员库德洛再次强调,美国仍然顾忌国安风险。
德语媒体:没有实质内容的缓和信号
举世瞩目的特习会在大阪举行,中美贸易战僵局终于又重现希望。但《新苏黎世报》评论员还是选择谨慎乐观,一是出于对特朗普行事风格的了解;二是从双方并未表现作出重大改变的意愿。德国《商报》则关注了贸易战至此给全球各国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带来的打击
专访:此次“贸易战休兵”并不可靠
特朗普与习近平本周六就美中贸易冲突达成了“共识”,这是否意味着延续一年多的贸易战告一段落?贸易战阴云下的全球经济,今后还将面临哪些变数?德国之声就此专访了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菲尔贝尔迈耶教授。
G20大阪峰会留下疑问:谁来领导世界?
特朗普独行其是令G20无所适从。大阪峰会在气候变化方面令人遗憾的结果凸显G20的局限性,它在世界重要议题中扮演的角色令人生疑。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特朗普金正恩第三次会面;美中峰会释放缓和信号,华为或被解禁;美伊对峙持续;德国总理健康引担忧;G20峰会闭幕,气候保护写进联合声明……为您回顾一周要闻。
G20峰会的5大热门话题
20国领导人已陆续抵达日本大阪G20峰会,各种非正式的会面已经展开。令人瞩目的话题从全球贸易到地缘政治和脱欧,连续不断。精彩的不只是会场上的正式讨论,而是场边各国对争议话题讨价还价后的决定。
德语媒体:贸易战给中国造成了多大损失?
贸易战演变成持久战,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利弊?在特朗普与习近平即将会晤前,德语报刊纷纷进行了展望。
德语媒体:抗美反中 欧洲到底行不行?
面对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欧洲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立场?一些德语报刊评论员认为,欧洲应该即抗衡中国、也反抗美国。
专访: “现在是中美两国对抗的新页”
虽然报导传出中国与美国可望在G20峰会的特习会之后,同意贸易战休兵并恢复贸易谈判。 然而,专家却认为即便如此,也不会停止两国持续在不同领域激烈竞争,因为中美两国本质上的差异仍然存在。
中美会前传贸易战休兵 可望年底完成协议
在各方看坏下,特朗普与习近平会面前3天,美国官员主动跳出来说中美贸易协议有谱,甚至已经完成90%。有分析师认为,这番谈话是为了稳定美国金融市场。更多人想问,那剩下的10%是什么?
调研:过半数中国消费者罢买美国货
位于伦敦的博然思维咨询公司(Brunswick)最新发布的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已罢买美国产品,两国大多数消费者对对方企业的印象都转趋恶化,并且都注意到,自关税增加以来,生活商品价格上涨。
澳大利亚人对中国信心大跌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G20峰会前表示,在中美贸易战中,澳大利亚不会充当一个“被动的旁观者”。洛伊研究所出炉的《2019民调》显示,澳大利亚人对中国及习近平的信任急转直下。
各方看坏中美谈判 贸易摩擦恐恶性循环
有美国官员透露,特朗普与习近平将在29日,日本大阪G20峰会第2天见面。会前中国官员才强调双方要“相向而行”。但现在已经传出美方不愿让步的消息。
专访: 贸易战转单效应让台湾长期受益
中美贸易战开打已久,台湾已经开始出现关于台商回流避险、增加投资置产的报导,但是同时也有关于亚洲经济受创、景气衰退的警告。面对纷杂的资讯,贸易战究竟对台湾经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德国之声邀请到智库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为我们分析。
关税男老神在在 美企吁特朗普悬崖勒马
在美企疾呼不要征税,北京也担忧负债状况恶化下,特朗普与习近平在G20峰会上会为贸易战降温,重启美中贸易谈判?还是双方会谈不出结果,最后美国进一步对中国进口商品课征惩罚性关税?
德语媒体:短视的德国
苹果公司为何应该将生产线从中国搬到台湾?德国为什么应该改变其对华政策、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周一的德语报刊评论版,关注了这些话题。
专访:中国隐忍着继续发展
特朗普与习近平即将在日本大阪G20继续就贸易战协商。在中美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外界好奇双方能否达成协议。上海经济学家沈凌去年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就曾说过这会是一场持久战。一年后再看贸易战,他认为中国自身的改革才是重点。而中美关系早已回不去了。
贸易谈判前夕 中美立场依旧强硬
4天后,习近平将与特朗普在日本大阪G20峰会上碰面。两人同意就贸易争端做“广泛会谈”。但会前谁也不让谁的论调未改。近日中方专家更表示,中国强大的经济韧性,将让中国贸易谈判代表能在G20峰会上对美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贸易战影响中美学术合作?
数名学者向法新社表示,美中贸易战转为技术战,美国签证政策的收紧对两国的学术合作造成不利影响。
德语媒体:是否应与中国“脱钩”?
德国到底是否应撇除华为?美国的反全球化浪潮是否会反而助推中国崛起?周末的德语报刊关注了这些话题。
特习会在即 彭斯推迟对华政策演讲
距离G20峰会还有不到一周时间,白宫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副总统彭斯推迟了原定24日发表对华政策演讲的计划。据悉相关讲话内容包括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外界猜测,此举是为了避免特习会之前气氛再度紧张。两国元首此次会晤被视为中美贸易谈判重返轨道的积极
本土美企支持特朗普对中国加税
“繁荣美国联盟”周五向特朗普公开致信,支持其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这个反自由贸易的游说组织称,公开信吸引了600余家美国企业以及涵盖了数百万产业工人的众多组织联署。就在一周前,许多大型美国零售商联署致信特朗普,要求停止对中国加征关税。
苹果公司:对中国加征关税更伤美企
苹果公司表示,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对中国加征更多关税,那么这将削减该公司对美国经济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会伤害苹果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苹果已考虑将15%至30%的产能移出中国。
德语媒体:用贸易战打选战
德国《时代》周报认为,特朗普现在打经济战主要是为了新选战,跟中国干上后,特朗普的民调甚至出现上升。《法兰克福汇报》文章分析认为,中央政府肯定对林郑月娥的表现不满,但”北京需要时间来做决定”。
美朝谈判僵局之时 习近平历史性访朝
本周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朝鲜开始进行国事访问。据通讯社报道,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和夫人李雪主到机场迎接并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这是相隔14年来,中国国家主席再次访问朝鲜。
德经济部长访华:艰难的使命
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本周访问中国。他试图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熄火",这样做也是为了德国自身的利益。
王见王 中美贸易战G20有解?
美国总统特朗普连日放话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终于确定两人将在G20会面。双方将进行“广泛会谈”,不过特朗普贸易谈判左右手的态度却多有保留。
稀土:中国的贸易战王牌
中国政府清楚地表明,如果贸易战继续下去,可能使用稀土作为武器,反制美国。
美中贸易战:自戗的一年
经济学家们指出,战争中少有赢者;贸易战则无人会赢。特朗普动用贸易杠杆,强行贯彻外交利益。德新社评述说,特朗普的目标似乎缺乏战略眼光,其结果更乏善可陈。
数百美企致信特朗普:关税最终是我们买单
美中贸易争端让经济界伤透脑筋。美国企业界再次向特朗普施压,数百家美国企业致信总统,呼吁终止关税升级的恶性循环,与中国重启贸易谈判。
中国最新经济数据显示景气下滑趋势
美中贸易战打得越发激烈,双方都不见妥协退让。在此之际,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出现景气下滑的趋势。
“华尔街见闻”下线 也是为了贸易战?
在中国颇受欢迎的财经新闻网站“华尔街见闻”被监管部门勒令下线。一家金融财经资讯服务商,会因为多元的信息内容而“中枪”吗?
传与习近平G20晚餐会 特朗普:不成就加关税
特朗普接受美媒访问时,对自己的关税和经贸政策如何损害中国经济夸夸其谈,但经过严格的事实查核后发现,这些发言根本漏洞百出,甚至自相矛盾。
英媒:西方科技公司禁止员工同华为谈论技术标准
美国对中国通讯装置科技公司华为在美业务的限制令科技业界的担忧不断提升。专家担心,这可能会对5G通讯标准的引入造成影响。
中国5月出口回升 贸易顺差大幅扩大
路透社调查分析师此前预计,中国在4月份收缩2.7%后,这个全球最大出口国的5月出货量可能较去年同期下降3.8%。然而结果却跌破专家眼镜。
华为禁令反伤美企 美高官要求延后实施
美国奋力打击中国科技大厂华为,间接导致许多美国企业受到影响。美国高官考虑到这个效应,要求将缓冲期再延长两年。
前一页面
第14 页,共26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