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恒大危机 :若被清盘 影响几何?
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月29日举行针对中国恒大集团的清盘呈请聆讯。中国最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的破产清算将对中国经济将有何影响?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让德国面临大麻烦
《德国编辑部网络》担心,早在几十年前就力推电动车转型的中国汽车产业,很快就会让德国老牌车企难以招架。《世界报》则警告,随着中国经济下挫,享受了几十年“中国崛起红利”的德国经济也将迎来艰难岁月。
解码中国:如何应对胡塞武装?
针对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行动,中国的措辞越发强硬。虽然中国船只并未受到袭击,但红海航线遭遇危机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已对中国本就疲软的国内经济增长造成冲击。
北京祭出“组合拳”!稳定市场、重振楼市
继中国央行本周宣布降息降准的消息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行业也迎来“强心剂”,住建部表示,首批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月底前落地。中国政府已多次出手,试图重振房地产行业,推动整体经济复苏向上。
德语媒体:多数德国企业不打算离开中国
尽管同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地缘政治的风险与日俱增,但最新一项民调显示,大多数德国企业并不愿意从中国撤出。
中国股市30余载 那些跌宕起伏的大涨大跌
央行出手了!降准降息稳定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周三宣布,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并即将局部降息。市场情绪反弹,港股应声拉升。专家指出,这凸显政府希望确保经济在新的一年有良好开局。
欧盟经济安全战略:保护科技不流向中国
欧盟委员会周三首次宣布经济安全战略,将在对内和对外投资两大方面保护自己的科技不外泄到"忧虑国家"(countries "of concern")。一般认为,该战略的矛头直指中国。
让中国股市雪崩的“雪球”是什么?
近期中国股市走跌,盡管中国总理李强发出稳定市场信心的言论之后,股价略有回稳,但分析师对股市前景仍抱谨慎态度。部分观察认为,中国股市下滑,跟“雪球”金融衍生产品有关。
中国股市惨跌 “这可能是投资者能承受的最后一滴水”
今年开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下跌,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与此同时,美股日股不断上涨,彭博社统计,美国股市市值目前比大陆和香港股市市值的总和还高出38万亿美元。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正在考虑调动2万亿元救市。
卖烧卖赚了个两亿 网友吐槽:信你个鬼!
继“跑单王”外卖小哥三年赚了逾百万之后,又一位行业奇人的新闻受到关注:海归姑娘卖烧卖一年卖出两个亿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热议。有人惊叹卖烧卖可赚这么多钱,也有人怀疑事件的真实性,“把人民群众当傻子忽悠”,也有网友说:“大跃进历史重现。”
墙外文摘:习近平不这么糟糕,中国经济也会遇到大麻烦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开始变得像是一个糟糕的经济管理者,其任意干预的倾向——这是专制者惯做的事情——扼杀了民营部门的积极性。但即使习近平是更好的领导人,中国也会陷入困境。同时,“我们不要对中国的经济下滑幸灾乐祸,这可能会成为所有人的问题。”
德语媒体:中国人口减少是好事
中国人口总数连续第二年减少,《新苏黎世报》评论称这是件好事,并且指出中国政府尝试通过政策提高出生率是徒劳的。瑞士《商报》刊出的一篇文章认为,瑞士不应该对中国的善意抱有幻想。
中国吸引外资创十几年来新低
哪怕是在中国执行新冠疫情管控政策最严格的2022年,境外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仍然实现了大幅度的同比增长。然而结束了严苛的“清零政策”后,中国这一曾经吸引各方投资者的热土,并没有恢复以往的魅力。
增长5.2%?很多中国人感觉到经济正在衰退
尽管中国官方公布2023年经济增长了5.2%,超过大多数主要经济体。但是,对于毕业即失业的年轻人、因房产贬值而惶惶不安的业主以及收入低于前一年的工人来说,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给人的感觉是在衰退。
德语媒体:中国总理李强的宣传秀
中国总理李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前剧透了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数据: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5.2%的增长,超过了政府给定的目标。不过,对于今后的经济展望,多数专家却并不认同李强总理的乐观态度。
欧美媒体看中国经济: “增长失去光泽”“缺乏未来方案”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达沃斯论坛宣布去年经济增速5.2%,尽管单从数字上仍让世界艳羡,但暗藏忧虑。多家欧美媒体对此进行了分析。
红海危机:胡塞武装称中俄船只可在红海安全通行
以哈冲突爆发后,也门胡塞武装在红海袭击商船,以声援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本周五,胡塞武装承诺俄罗斯和中国船只可安全通过红海。红海危机升级已导致全球航运价格飙升,中国外贸产业也受到冲击。
沪指跌至五年新低 网民喊胡锡进“该加仓了”
中国股市周四延续跌势,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曾称“跌破2800肯定敢加仓”的中国知名媒体人胡锡进的炒股动向再度受到网民关注,喊话胡锡进“你不加仓对不起全国股民”。
2024年 中国经济的五大隐患
房地产行业陷入重重危机、消费者对未来信心不足,特朗普有可能会重返白宫:过去一年当中,中国经济虽然渐趋稳定,但新的一年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有很多。
中国总理李强达沃斯讲话:中国经济仍将为世界提供强劲动力
周二的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上,中国总理李强呼吁各方应努力减少国际合作的障碍,并表示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他表示,保持供应链的"稳定和顺畅"至关重要。
赖清德就任前过渡期 中国打"观望牌"
周末台湾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胜选总统,中国的反应颇为安静。有分析人士认为,在赖清德上任前的这四个月里,北京将谨慎计算所采取的举动。
世界银行:2024年全球经济继续趋缓
世界银行周二发出警告称,2024年全球经济将连续第三年保持趋缓态势,这将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以及债务问题。
海关数据: 2023年中国出口七年来首次下降
周五中国公布的以美元计算的海关数据显示,由于全球对大部分中国制造的需求放缓,中国全年出口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不过,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数据表现则要略好一些,进出口总值同比增0.2%,中国官方称“好于预期”。
中国当局推出重磅新规 便利外籍人员赴华
中国从1月11日起开始施行“便利外籍人员来华5项措施”,其中包括扩展“落地签”的适用范围,让其覆盖“绝大多数有紧急来华需求的外籍人员”。外媒普遍认为,中国此时推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的新政,是为了提振疲软的经济。
中国经济胁迫加剧 对台湾大选结果有何影响?
台湾总统大选前夕,中国一方面中止ECFA关税优惠、打击化工产业,另一方面又重新开放石斑鱼进口,遭批“以商逼政”、介入台湾选举。 DW访问业界代表及专家,谈北京的经济胁迫策略在近年来有何变化,对选情实际影响几何?
Ifo:中国是俄罗斯受制裁商品重要来源国
德国著名的Ifo经济研究所的一项分析显示,许多受制裁的欧盟商品正通过中国、土耳其和其他国家运往俄罗斯,专家认为其中存在逃避制裁的嫌疑。
官方称"中等收入群体达四亿" 中国人收入有多少?
近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达四亿"的说法再次引起争议。有人提出疑问说,既然有四亿中等收入群体,为何拉不动消费?一些网友认为,这是因为对中等收入的统计跨度太大。也有专家指出,不要忘记还有更多的低收入者。
继许家印后 恒大系再有高管被拘
中国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新能源汽车执行董事刘永灼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刑事拘留。该公司1月8日发布公告。这是债台高筑的地产巨头恒大陷入危机的最新迹象。
德语媒体:脆弱将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同西方的关系持续紧张,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新的一年里,中国将面临哪些挑战,德中关系又将如何发展?
财新发布12月制造业PMI 高于官方数据
《财新》公布了去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高于几天前中国统计局公布的PMI指数49.0。德新社指出,《财新》的指数主要反应规模较小私营企业的状况,而官方发布的数据则更多地反映了大型和国有企业的情况。
超级富豪到底受不受欢迎?
全球各地对财富和亿万富翁的看法差异很大。虽然它们在欧洲部分地区——例如德国和法国,可能会受到严厉批评,但在美国或印度却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2024年起简化美国游客赴华签证申请
中国官方周五表示,为便利人员往来,自2024年1月1日起将减免美国公民赴华旅游的签证申请材料。近几个月来,北京一直透过放松签证政策、恢复国际航线等措施重振旅游业。
我们不撤! 美餐饮业扩大在华业务
一些国际品牌在保护主义以及中美关系不稳的背景下考虑转移到其他国家。对复苏乏力的中国经济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美国餐饮类却看好中国这块庞大市场,肯德基中国门店已突破1万家,麦当劳、星巴克也都计划继续扩大中国市场。
德语媒体:中国车企面临残酷的淘汰
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大举进军欧洲市场之际,《经济周刊》关注了中国车企在国内面对的激烈竞争。《明镜在线》在新年展望中,预测中国经济可能好景不再。
德语媒体:习近平故意拖慢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为什么疲软?《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不排除习近平是有意为之,因为他认定中国经济界应该为对抗美国的战略目标而服务。《新苏黎世报》则指出,如果习近平愿意回归实用主义路线,基本盘优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经济仍然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德语媒体:2024 中国还会好吗?
德国《焦点杂志》认为,中国领导人很可能会在2024年积极促进俄乌和谈,同时也继续从俄罗斯的衰弱中受益。瑞士《商报》则指出,中国经济疲软会拖累全球,不过其国内的通货紧缩压力却不太会传导到国外,因为跨国企业寻找中国之外的替代选项会推高成本。
2024全球经济展望: 中国、特朗普和下一个“黑天鹅”
如果说过去几年教会了人们什么道理的话,那就是在全球经济问题上,总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形发生。那些希望2024年经济能稍微稳定的人们,这次可能要失望了。
史上最严游戏新规被撤回? 并没有
旨在严格限制“游戏氪金”的中国网游新规草案导致股市游戏板块暴跌,中国股民、网民哀嚎一片。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即便新规有着善意的动机,但客观上也导致股市复苏被浇一头冷水。此外,新规草案已被撤回的传言并不属实。
银行岁末再降息 中国经济复苏难
中国工商银行宣布今年第三次降息,其它主要商业银行预计也将跟进。中国房地产市场下行,股市低迷,外商投资下滑,经济复苏难上加难。
中国零售商转战低价 或加剧通货紧缩
中国零售商转变销售策略,纷纷投入价格大战。这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得步履蹒跚的中国经济复苏更加艰难。
德语媒体:要么生存 要么毁灭
为什么普京的战争机器能顶住西方制裁压力继续运行?《资本》杂志认为,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军民两用物资起到了很大作用。《经济周刊》则感慨中国汽车厂商在技术、成本方面全面超越德国竞争对手,而整个德国产业界依然踌躇不前。
德语媒体:西方抗衡中国离不开印度
《新苏黎世报》指出,在抗衡中国的漫长过程中,西方和印度将相互需要。《经理人杂志》则呼吁德国工业界学习中国竞争者的"软件优先"思维。
同中国脱钩将重创德国经济,但可控?
位于基尔的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一项调研显示,同中国突然脱钩,将给德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但打击程度并不会超越以往的严重危机。调研同时还显示,脱钩让中国蒙受的损失将远远超过德国。
国安部发文严斥唱衰经济 微博警告财经博主
本周五,中国国安部微信公号发文,称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唱衰中国经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道路进行攻击、否定。数名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财经博主表示,已被微博警告不要发布任何唱衰经济的言论。
消息人士:中国将明年预算赤字率设为3%
三名知情人士对路透社透露,中国领导人在本周的年度经济会议上同意,2024年将预算赤字控制在GDP的3%。路透社指出,该数字低于预期。这显示出北京明年可能不会考虑大规模的财政手段,但可能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加大刺激力度。
消息人士称中国总理李强将出席达沃斯峰会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总理李强计划参加下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成为自2017年习近平出席瑞士达沃斯以来,中方与会的最高级别官员。知情人士说,李强将率领一个庞大的高级政府官员访问团,展现北京对商业的开放态度。
中国经济为何复苏“脆弱”? 世行预测中国明年增速4.5%
世界银行本周四发布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将放缓,明年GDP增速降至 4.5%,后年降至4.3%。美国政治学家裴敏欣认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更多是政治基本面的原因。
2023中国大事记
对于许多中国民众来说,快要过去的2023年,依然是无比艰难,坏消息远远多于好消息的一年。能让人高兴起来的事情不多——但总还是有。DW德国之声为您用12张图总结2023年的中国大事记。
中国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释放哪些信号?
据新华社本周二的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为202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部署。据消息人士透露,多数与会者赞成将明年GDP增速设定在5%左右。
前一页面
第8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