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门里门外看中国两会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和国防预算,符合此前外界的预期。更多受到民众讨论关注的则是代表们就医疗、养老育儿等民生福利话题的提案。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面临数十年来最大挑战
《新苏黎世报》写道,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中国更需要结构性改革,首当其冲的是,国家需要从经济领域中后撤。《商报》写道,专家预计,对国家安全的强烈聚焦不会转向。
危机中的中国
在安徽的一个钟点工市场,不少人一大早就在路边等活。招工的人不多,工资也很低。这些人感觉到,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形势预计将成为人大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请看德广联记者的实地报道。
中国两会聚焦经济 人大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
中国“两会”4日起登场,总理李强将首次发表政府工作报告;不过,人大会议发言人表示,今年人大闭幕后将不举行总理记者会。而外界关注焦点仍在于中国经济,特别是李强将提出多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经济疲软的当下,两会能否端出救经济的实质措施?
德语媒体:西线静悄悄-为何许多西方企业不再向中国投资
一名在中国生产30年的德国中型企业主说,如今"整个氛围不对了"。一方面,投资条件鲜有改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形势堪忧。不过,也有大企业经理人认为,他们比中国问题专家更聪明。
德语媒体:党管一切 管死了经济
增长乏力的中国经济,要如何才能拯救?《新苏黎世报》的一篇客席评论指出,中国亟需提高消费比重,但是民众信心过低导致这一目标难以实现。《经济周刊》的客席评论则认为,中国当局过于重视意识形态,导致该国的创新能力被扼杀。
解码中国:经济下行阴影下的两会
在中国经济疲软压力下,中国总理李强将在全国人大上面临严峻问题。但他表现出乐观态度。而德国也希望继续从中国市场获益。
盛极而哀 中国房产业风雨飘摇
外界估计,房地产业占中国GDP的四分之一以上。2021年,中国强化对房地产业融资的监管,此后产业又面臨接二连三的危机,开发商先后爆发违约,被迫展开债务重组。尽管央行和地方政府放松限购政策,但在经济发展预期低迷的情况下,刺激措施似乎难以奏效。
客座评论:中国今年两会看什么
中国“两会”还有不到一周就召开。时评人邓聿文认为,由于今年不是政府换届之年,可能也没有大的政策宣示,本次两会的重要性似乎不如去年。不过,中国本身的分量决定了外界会关注这个一年一次固定的政治表演节目,以下是三个值得关注的点。
客座评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出路在哪里?
经济学家沈凌指出,民营企业在配置资源、捕捉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在“国进民退”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同时面临外部压力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究竟该如何自处?
DW记者现场直击比亚迪电动车登陆欧洲
比亚迪的BYD Explorer No.1将5000辆电动汽车运抵欧洲布莱梅(Bremen),港口CEO说,以前出口量占8成,进口2成,现在两个数字接近平衡。中国汽车有政府的权力和资金支持,低价引进欧美市场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2024年中国两会有哪些看点
中国的人大和政协两会一周后即将召开。眼下中国经济增长迟缓,房市、股市低迷,民众和企业界期待政府会推出提振经济的新措施。
墙外文摘:中国股民“割肉也得尽早地走”
以前是“小粉红”的中国私募基金经理Leo认为,股市被拉起来之后,它本身存在的诸多大的问题还没有出清,后边还会发生更惨的状况。除非政策鼓励民企,比如说巨头们公司的党支部全取消,中国股市才可能重拾信心。
两会召开在即 中国经济纾困无望
中国股市跌至五年来的最低点,通货紧缩空前严重。即将召开的“两会”能带来利好改革措施吗?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决策者似乎仍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置于可持续增长之上。
德国政府下调2024年经济预测 寻找新战略
德国政府将2024年经济增长预测从先前的1.3%降低为区区0.2%。全球需求疲软、地缘政治不安定和通胀抑制消费影响了德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的预期。不过,德国经济展望中也有积极的一面。
德语媒体: 治标不治本的降息决定
中国央行周二发布了今年第一个降息决定,此举是否能给陷入危机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带来转机?中国电动车行业的迅速崛起,可以给德国政界和汽车工业带来哪些启发?这些都是德语媒体所关注的话题。
赴中投资比例创新低 台商怎么看?
台商2023年赴中国的投资再度创新低,与外资减少对中投资的趋势相符。究其原因,可能跟中国经济低迷有关,也受到国际政经情势的影响,使许多台商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台商和学者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德语媒体:中国何时超越美国?
《世界报》通过模型估算,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中国也至少要到30年后才有望追上美国。《商报》写道,在中国做生意经常会处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德企员工也感到担心。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降至 30 年最低点
中国官方周末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已降至三十年来的最低点。分析人士称,受中国严厉的《反间谍法》以及美国对华制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撤离中国。
墙外文摘:中国人会再次跌入贫困吗?
有评论认为全部土地和整个银行体系的国有制,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降。确定的是这已在发生,还会继续发生;不确定的只是变坏的速度会有多快。如果危机爆发就会突然之间出现大规模失业;但如不爆发金融危机,那么就是“温水煮青蛙”式的逐渐越搞越坏。
经济放缓,一些中国年轻人更看重自由时间
调查显示,Z世代是现代中国所有年龄段中最悲观的一代。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对于年轻人来说,如何应对僵化的社会不平等、不断加强的政治控制和暗淡的经济前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德语媒体:零和博弈下 众人皆是输家
奥地利《标准报》警告,世界各国不应该只关心“谁输得更少”,而应该努力合作把蛋糕做得更大。《南德意志报》则呼吁德国企业需要做好防范外国经济间谍的工作,不能单纯靠政府。
客座评论:“讲好中国故事”的陷阱
"讲好中国的故事"已经是习近平执政以来叫了相当长时间的口号。问题是,尽管作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各个部门特别是宣传部投入不少资金和人工,中国故事还是没有按照中国上层的意愿被讲好。这就不得不让人们去发问,所谓"讲好中国故事"本身是否是一个陷阱。
与侵犯人权有关联的印尼前将军宣称胜选
印尼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宣称在周三的总统选举中获胜。这位被批评有侵犯人权记录的前将军依据的是非官方的统计。印尼是世界第三大民主政体。该国的选举对美、中两大国也有重要意义。
德语媒体:中国是万恶之源吗?
巴斯夫撤出新疆后,德国大众面临巨大压力。《莱茵邮报》明确提出,任何德国企业都不应该以任何形势参与侵犯人权甚至从中获利。《经济周刊》则指出,中国必须在两年内解决好经济结构性问题,否则全球经济都将跌入衰退的深渊。
MSCI指数剔除多家中企 印度成淘金热点
中国股市低迷之际,明晟(MSCI)将微博等数十家中企从中国指数中剔除,数量创2年来最多;印度权重经最新调整后达历史新高,且缩小了与中国的差距。有声音指出,华尔街正兴起印度淘金热。
德语媒体:对华贸易不是单行线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严重依赖,曾一度令德国陷入被动。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德国朝野也在就如何调整对华经贸关系吵得喋喋不休。
德语媒体:德国政府对华立场有改变吗?
德国总理肖尔茨将于4月中访华,有消息称,经济部长哈贝克也考虑六七月份访华。这些迹象是否显示,德国政府对华立场有所变化?中国欢庆龙年,然而经济形势却难以用龙腾虎跃来形容。
客座评论: 中国股市崩盘或将导致社会风险
时评人邓聿文指出,中国股市的下跌已经不能仅仅用经济因素来解释,更多可能是由政治因素诱发的信心危机,必须从政治角度才能得到合理解释。由此也不难明白中国当局为什么要在春节前夕救市了,因为担心可怕的民意反转。
忧心失业 中国劳工无法欢喜过年
春节将至,中国民众踏上返乡的路程,但对工作和经济不景气的担忧却给期待已久的家庭团聚蒙上了阴影。
中国今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创新高
中国今年1月发放的新增贷款创下新高,环比增加三倍有余,远远超过专家的预期。此外,中国央行的数据还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
危地马拉:不与台湾断交 但与中国做生意
危地马拉总统阿雷瓦洛周四(2月8日)表示,危地马拉无意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并承诺同时加强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
过春节了!中国人希望龙年经济好运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未来四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而中国老百姓已经感受到了经济放缓的影响。人们希望甲辰龙年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好运。
中港股市兔年大跌 龙年的前景如何?
中港股市在兔年跌幅分别高达12%和28%,是史上表现最差的年度之一。虽然“国家队”进场救援让中国股市出现近一年多以来,表现最好的一週,但外界正在观察,中国这一轮的救市策略,是否能扭转颓势?
通缩加剧:中国居民消费价格经历14年来最大跌幅
今年1月,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8%,出现14年来的最大降幅。这意味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分析人士呼吁政府推出刺激措施的呼声增加。
德语媒体:我们夸大中国的威胁 低估其内政挑战
《新苏黎世报》分析中国家庭结构的萎缩,指出这不单是老龄化问题,而且会深刻影响中国的经济。《法兰克福汇报》写道,自德国政府公布对华战略以来,总理肖尔茨将首次访问中国。本届德国政府的历次访华都有些棘手。
美国或将超车中国 成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由于中对德、德对中出口皆减少,再加上德国对美出口持续增加,美国可能在2025年超车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不过,美国会是比中国更可靠的伙伴吗?
德媒:德国总理肖尔茨4月将访问中国
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德国总理肖尔茨将于4月15日-16日率领一个德国商业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将是德国政府出台中国战略,强调中国同时为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后,德国总理首次访问中国。
德国外贸疲软引担忧 经合组织下调欧元区经济预测
德国去年出口下降1.4%,进口下降9.7%。根据经合组织最新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增长2.9%,美国经济增长2.1%,但欧元区增长率只有0.6%。
德语媒体:美国人与其怕中国还不如怕特朗普
美国前国防部长在德国《每日镜报》刊文指出,面对中国崛起,美国依然坐拥全方位优势,但是如果让特朗普这样的民粹主义者执掌大权,则有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风险。瑞士《新苏黎世报》则呼吁中国政府在恒大破产案中切实关心外国投资者的利益。
路透:澳大利亚不担心受中国经济动荡影响
不同于许多国家担忧可能受到中国经济疲软的拖累,澳大利亚这两年对中国的出口逆势成长,为该国国库带来不少税收。而专家也认为,就算不和中国做生意,也还有其他替代选项。
中国春节前猪肉卖不动 是供过于求或吃不起?
春节前夕是人们采购年货的时刻,肉类价格往往也较平时更高。但尽管今年中国市场上猪肉价格相对较低,猪肉销量却不如以往,这是为什么?
朝鲜假睫毛以“中国制造”名义热销西方
朝鲜制作的假睫毛以“中国制造”的名义,在世界各地的美妆店创下数百万美元销售额,带动了朝鲜去年的出口复苏。这为金正恩政权提供了规避国际制裁的途径,也成为朝鲜重要外汇来源。
德语媒体:恒大破产 - 习近平的高危因素
在经济低迷、内需不振以及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当下,香港法庭对债台高筑的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下达清算令,显然是雪上加霜。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有可能会给中国的经济及政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卖房抵债 碧桂园出售伦敦房产
同恒大一样陷入债务危机的中国另一家房地产巨头碧桂园即将销售其位于伦敦的一个房产项目。此前,就有消息称,碧桂园正在挂牌转让位于中国境内和澳大利亚的一些房产项目。
德语媒体:恒大的骨牌效应
周一的香港法庭对恒大集团发出的清盘令,对股市造成冲击。而这一裁决将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金融行业、乃至经济和社会带来哪些影响,目前显然还无法断言。
德语媒体:中国房地产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本周一,香港一家法庭下令对中国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进行清盘。德语媒体普遍认为,此举不仅对本已陷入危机的中国房地产行业造成重大冲击,而与此相关的社会及政治风险也不容小觑。
IMF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二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3.1%,中国经济今年有望实现4.6%的增长,欧洲则阴云不散,德国更是垫底。
习近平反腐:重锤砸向金融业,前路漫漫无尽期
习近平最近表示要加大力度,“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中国最新的反腐战场转移到金融行业。有专家认为,反腐战役可能会持续到习近平执政的终点,因为习近平“输不起”。
恒大危机 :若被清盘 影响几何?
香港高等法院将于1月29日举行针对中国恒大集团的清盘呈请聆讯。中国最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的破产清算将对中国经济将有何影响?
前一页面
第7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