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欧盟,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究竟要不要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政府认为欧盟言而无信;而欧盟则为了保护本土工业,至今不肯松口。
中国公布12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日公布去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4,同上月相比略低0.3个百分点。12月官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微降至54.5,上月为54.7。
中美相争 谁更吃亏?
通过任命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为白宫首席贸易顾问,特朗普又为中美关系划上了一个惊叹号。德国经济专家认为,如果中美之间爆发贸易大战,受伤更多的可能是中国。
牵手俄罗斯遏制中国:特朗普能行吗?
德国的美国问题学者杰格(Thomas Jäger)教授认为,通过任命亲俄反华的官员,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已经明确表达了改变美国外交和贸易策略基本游戏规则的意图。
德语媒体:中国买下德国
2016年德中经济关系的最大热点之一就是大大小小的企业并购案。德语媒体纷纷注意到了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其中显示2016年又是一个中资收购德企的创纪录之年。
2016: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沈凌
2016年,无论是媒体还是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经济走向都不乐观。年初的时候,连中国政府的权威人士都指出:中国经济未来能够走“L型”已经算很不错了。
德语媒体:中美之间的冲突路线
距离特朗普正式出任美国总统的时间越来越近,德语媒体关注中美这两个世界领先经济体未来贸易关系的走向,并不惜广泛使用“贸易战” 这样的词汇。
泽林视点:世界经济中的愿望与现实
2016年的情况再度凸显出,与美国经济相比较,中国经济何等强大。德国之声专栏作者Frank Sieren认为,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德语媒体:合作还要找中国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接受《经济周刊》采访谈到德美关系时建议,德国应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另外,多天以来困扰中国北部城市的雾霾是《法兰克福汇报》关注的话题。
德语媒体:相互挑衅,打的什么算盘?
《法兰克福汇报》关注到中美之间的你来我往,指出,这场博弈的关键是特朗普想要迈步多远。德广联一篇文章则将目光转向风头正劲的"大蒜热"。
德语媒体:德国汽车集团很受伤
《南德意志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让德国汽车制造商们忧心忡忡的中国电动汽车法草案。《法兰克福汇报》则关注到中国企业在德投资,指出德国经济部可能会推出"投资扫描仪"。
亚行下调亚太经济发展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下调了对2016年亚洲经济发展的预测,其中印度的经济增长幅度低于预期。而中国的经济复苏势头则得以保持。
专访:“中国正在寻求开放经济”
市场经济地位之争出现了新的情况,德国之声就中国寻求市场经济地位采访了富达国际投资总监凯瑟琳·杨(Catherine Yeung)。
外汇储备再缩水 在华外企有麻烦
虽然中国官方人士一再表示,目前不存在较大的资本外流压力,但是,不断减小的外汇储备规模、企业的非法操作、外贸顺差的快速缩水,都在促使中国经济主管当局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在华的不少欧洲企业则不幸“中招”。
德语媒体:共产党会打破自己的承诺吗?
北京严控资本流通的限令引起巨大的不满情绪,《法兰克福汇报》撰文分析中国资本管制可能对德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南德意志报》则关注几个月来梵蒂冈和北京从未有过的"近距离"。然而,双方会因为这种关系的微妙变化做出妥协吗?
中国对蒙古出口物资增收过境费
上周西藏流亡宗教领袖达赖喇嘛访问引发中方不满,中国提高了对蒙古出口物资的口岸费用。
11月中国制造业服务业指数双升
11月份,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有所改善,显示业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谨慎乐观。此外12月起中国对进口豪华车加征消费税。
德语媒体:特朗普给北京的"惊喜大礼包"
本周三德语媒体关注的话题是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TPP的消息。有媒体指出,曾在选战对中国发出诸多威胁的下届美国总统现在向北京赠送了一份再好不过的大礼。
德语媒体:中国买家"触目惊心"的心头好
《柏林日报》披露近来中国消费者尤其热衷用大象皮制成的珠宝首饰,甚至这一需求还日益增加,导致大批猎杀的大象被剥皮后走俏黑市。《商报》则聚焦德国连锁超市阿尔迪集团扩张中国市场的雄伟计划。
瓜港启用 中国摆脱“马六甲”第一步?
由中国出资修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正式启用,北京在减少对于马六甲海峡航道依赖的战略方面取得关键进展。但巴基斯坦当地安全局势不稳,却成为了中国人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降温影响法兰克福人民币离岸业务
两年前,法兰克福成立了人民币清算行,为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欧洲企业提供人民币结算。但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对这一业务产生了影响。
泽林视点:特朗普是王牌?
特朗普出乎意料地赢得了美国大选。中国人从一开始就希望他当上美国总统。但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中国人是否现在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李克强出访俄罗斯 “老大哥”借机表信心
正在出访中东欧国家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已经抵达俄罗斯,出席第21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俄贸易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经受了不小的打击,怎样用“大项目”度过难关?是两国领导人关注的焦点。
"16+1":中国向东欧、东南欧发出的许诺
塞尔维亚的新铁路、波兰的工业园、保加利亚的物流枢纽……中国已经成为东欧及欧洲东南部地区最大的投资者之一。北京提出的"16+1"倡议承诺,未来会与这些地区的国家进一步扩大合作。
德语媒体:倔强的德国和中国的傲娇
加布里尔周六结束中国行。《世界报》刊文对加布里尔的直率和北京的不承诺做出了分析。《法兰克福汇报》则聚焦德国知名制药巨头默克集团将触角伸向中国东部城市的背后。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本周要闻:加布里尔访华,争议如影随形;香港立法会议员宣誓风波继续发酵,全国人大将介入释法;朴槿惠“闺密干政”丑闻撼动韩国政坛;美国大选进入倒计时。
加布里尔访华:直言不讳 收获寥寥
在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不到一周的访问之后,加布里尔周六启程返回德国。在爱思强收购争议的阴影笼罩下,这位经济部长对中方明确了德国企业希望在华得到对等投资机会的诉求,但是北京并未作出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的许诺。
客座评论:多点市场、少点国家
中国需要一个新增长模式,深入改革势在必行。以下是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联络处首席代表Stefanie Schmitt撰写的客座评论。
中国“安全沙皇”访德 聚焦网络间谍
德中两国周四将开始在柏林商讨共同打击网络间谍行为,这一话题让德国经济界尤为关心。与此同时,与会的中国代表身份也值得关注—中共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
德语媒体:“难搞”而惊人的中国
“明镜在线”和《南德意志报》近日均关注中国铁腕推行电动汽车份额的做法,称“吓呆了德国车商”;《柏林报》也关注德中经济关系,称中国是“难搞”的伙伴。
中国:德国企业不受歧视
德中之间有关投资条件的争议继续影响着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加布里尔的访华之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释放缓和信号。
中国要搞电动车积分制 德国车商震惊
值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访问北京之际,一份新草案显示,中国正在拟定电动汽车积分制。
中国官方、财新PMI均回升
中国10月官方制造业PMI明显高于预期,非制造业PMI也为今年最高。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共同回暖也让亚洲股市立即走高。
投资之路更崎岖 在华德企愁更愁
与中企在欧洲市场能尽兴地"买买买"不同,无论是电动汽车、服装品牌或是铁路项目,许多德企在华投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障碍。赴华访问的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的行囊中装有一份长长的抱怨名单。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有哪些重要新闻最受关注?七张图一览本周要闻。
加布里尔访华 要为德企"伸冤"
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下周将访问中国。法新社指出,双方近来的经济关系并非风平浪静。中国公司在德国的两起收购被叫停,这显然是柏林向北京释放的信号——投资不应只是单行道。加布里尔认为,在华德企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中国企业“买!买!买!”德国政府“不!不!不!”
对于大举进军德国市场,进行各种企业并购参股的中国企业来说。德国经济部是它们这个秋天心里最大的痛。就在经济部不久前反悔叫停了中资企业对爱思强的收购后。中企对照明设备巨头欧司朗的收购也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女人少,女领导更少
《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从经济、政治、教育、健康四方面,对全球144个国家的男女性别差异进行了调查。中国排名第99,属于不平等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
德媒:美情报机构介入中企收购爱思强
中国企业收购德国特种机械制造商爱思强受阻。德国经济部日前撤回了针对该收购案的批准令。如今又有新的细节曝光。德国政府承认,经济部是在美国情报机构介入后才对这桩并购案亮起红灯的。
先正达对中国化工收购案信心满满
对于已经成功了一大半的中国化工集团对瑞士农产品巨头先正达的收购案来说,德国经济部日前突然反悔的态度并不能对其构成负面影响。先正达公司高层表示,申请批准并购的过程正在顺利进行。
德语媒体:“不欢迎中国投资者”
德国经济部近日撤回了对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爱思强无异议的决定,并宣称将对该收购案重新进行审核。这引起了德语媒体对德国经济开放性的担忧。
德语媒体:为谁而忧?
不来梅《威悉河信使报》指出,上台已5年的习近平展开的反腐运动引来了不少来自高层的不满。《资本》杂志的一篇文章则做出分析,面对中国的收购热潮,德国究竟应该担忧些什么。
习近平执政下,中国经济决策发生了致命变化?
有美国学者提出:习近平上台以来,经济大权被从国务院转移至党中央,这造成了中南海南院与北院间的不和,影响了中国改革进程,也给中国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现在让我们来聚焦北京经济决策过程及其影响。
德国政府拟限制外资收购德企
库卡、爱思强、欧司朗,中国资本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收购德国的高科技企业。这引起了德国政府的警觉。德国经济部现在正酝酿一项新规,能够在必要时阻止欧盟外资本收购德国的企业。
德语媒体:火山口边的舞蹈
德语报刊周五继续关注了中国经济目前所遇到的严峻挑战,同时也注意到中国新能源领域发展中出现的荒唐现象。
德语媒体:房价飞涨带动经济增长
周四的德语报刊,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错综复杂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维持在6.7%,这一方面让德媒记者信服,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担心增长是否可以持续,以及保增长背后的代价。
杜特尔特访华:促经济、购武器、谈南海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周二开启中国之旅。他上台后多次对美方强硬表态,并且向中国靠拢示好的背景下,这次访问格外受到外界关注。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可能考虑允许菲律宾渔民在黄岩岛捕鱼。
经济学家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估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路下滑。“保8保7”早已是前尘往事,“新常态”成为进行时。不过,现在终于传来了一点好消息:经济学家们预测中国近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6.6%,即便这一数字依然低于去年的水平。
中国经济: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希望摘掉“世界工厂”的帽子,成为以发明和创新而闻名的国家。但是经济转型能否成功至今仍是个未知数。
中国向孟加拉伸出双臂引印度关注
在孟加拉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该国签署了巨额投资协议。法新社指出,北京正寻求在这个与印度关系密切的国家增加影响力。有专家认为,印度正密切关注中孟关系的发展。
前一页面
第36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