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欧盟发力严审外资 中方发出严厉警告
针对欧盟高层最近对中国投资者,尤其是有政府背景的投资者亮出的“红牌”。中国政治高层和商业协会都表达了明确的抵制态度,在警告中,威胁的成分也不少。
朝核危机一旦爆发 iPhone可能"躺枪"?
金正恩的导弹计划与iPhone有什么关联?虽然现在两者似乎还扯不上什么关系,但朝鲜半岛一旦出现军事冲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将受到巨大的影响,甚至面临瘫痪。
德语媒体:“中国人的山羊跳”
德语媒体关注了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10年里取得的迅猛进步,预测中国将引领新的电动车时代。而有中国官方背景的投资者为获得关键技术在美国投资再次碰壁,也是德媒关注的焦点。
德语媒体:“向北京问好”
德语媒体关注苹果重量级海外市场——中国市场对新一代iPhone的反应,以及中国社交媒体上各种吐槽的槽点。另外,欧盟向中国在欧洲的收购说“不”,也是德媒关注的话题。
班农:现在的中国就是1930年的德国
当一向对华强硬的前白宫幕僚长班农接到中资券商的论坛邀请函时,他要如何准备演讲稿?对媒体谈到这一日程时,他甚至把当今中国与纳粹掌权前夕的德国相提并论,并称要为阻止中国称霸世界而努力。
中国8月贸易成绩单:出口疲软进口强劲
8月中国经济进出口表现不一:在进口强劲增长的同时,出口增幅却低于预期。在中美贸易阴云密布和人民币汇率强势的不利因素下,后续前景难以乐观。
中国是否过度举债
经济增产、增长、再增长,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然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能够保持下去吗?
泽林视点:机器人是救星还是敌人?
未来中国希望依靠发达的机器人系统来支撑其经济增长。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步骤,但是却有巨大的内政风险。
德语媒体: "家长"太偏心 外企疲惫招架
奥地利广播电台关注到在华外企的处境。《世界报》则将目光投向难民偷渡问题,指出大批难民经地中海偷渡到欧洲,他们乘坐的一些充气船来自中国。
德语媒体:对华经济战能否让美国更伟大?
中国市场对外资不平等,是不是西方摒弃自由贸易的理由?中美贸易严重失衡,谁又能有灵丹妙药?周六的德语报刊,关注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紧绷的经贸关系,并试图分析其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知识产权首当其冲 “中美经济战”正式开打?
美国高层政要口中的“中美经济战”轮廓已经逐渐显现。针对知识产权在中国不断被侵犯的现象,美国政府展开了全面调查。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不是唯一个与美国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上有争议的国家。
针对中资海外并购 德国政府再出“重拳”
就在中国政府刚刚宣布了收紧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后,德国经济部又向欧盟委员会发出了应该遏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要求。中国投资者在海外“买买买”的行动虽然备受外部和内部的质疑,但中国在高尖端技术领域的并购步伐不会大幅减慢。
德语媒体:爱朝鲜,不爱小金
朝鲜能否成功地离间中美两国?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动力又在哪里?周五的德语报刊,关注了朝鲜核危机笼罩下的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特朗普顾问班农:与中国的经济战就是一切
特朗普的首席战略师班农接受媒体采访称,美国与中国正在一场“经济战”中。他说,鉴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不会有多少新的举措,没有理由不对中国进行强硬的贸易制裁。
IMF:中国的债务处于“危险轨道”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周二警告说,中国的大规模债务正处于危险的道路上,增加了经济增长急剧放缓的风险。该组织还督促北京加快结构改革。
德中出口皆下滑 经济前景画问号
德国出口业同去年相比有所提升,但同上个月相比则略微下降。而中国作为全球出口业冠军,今年七月的数据也出现了滑坡。世界经济是否出现了不景气呢?
"中国模式"输出 欧洲也想搞电动汽车配额?
据德国《商报》周一报道,欧盟正在考虑从2025年起对所有汽车厂商实施配额制度,规定其生产的汽车中,电动汽车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而近期,中国政府也正在考虑类似方案。而欧盟委员会以及德国交通部则对这一报道予以否认。
德语媒体:“我们必须放下对中国的恐惧”
德国《商报》采访了对中国经济信心十足的德意志银行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南德意志报》则关注成为中国“审查帮凶”的苹果公司。
德语媒体:李嘉诚的"血拼"与落后的"中国设计"
李嘉诚斥资45亿欧元收购了德国能源管理集团依斯塔(Ista)引起德媒关注,德国《商报》指出,李嘉诚可能正是依斯塔要寻找的合适伙伴。戴姆勒的首席设计官瓦格纳接受德《经济周刊》采访时提到了中国的设计,他认为中国设计的水平相当于50年前的日本。
德语媒体:让中国再次伟大
《新苏黎世报》认为,当政几个月后,特朗普已经出了点儿成绩,那就是“让中国再次伟大”。《法兰克福汇报》从历史渊源、经济利益与公共健康等角度谈到了中国一些地方吃狗肉的问题。
经济对话:美方强势、中方"打太极"
本周三,特朗普总统上台之后的首次美中经济对话在华盛顿的财政部拉开了帷幕。美方一开始就强势提出要建立“更加公正、对等、互利的两国关系”,并且开放更多的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而中方则强调“要合作、不要对抗”。
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幅6.9%超预期
外贸强劲,经济涨幅超过预期。中国经济总体呈现良好势头。不过,秋季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夕,一些势在必行的改革措施仍未被提上议事日程。
德语媒体:中国的真面目
刘晓波逝世依旧是德媒关注的话题。《每日镜报》指出,西方正在犯一个大错误,这些国家只将中国看作是经济伙伴,其实中国还是原来那个专制的中国。前德国国脚波多尔斯基接受《体育图片报》采访时透露了不愿去中超踢球的原因。
德语媒体:非洲小国的大热闹
中国驻军吉布提的消息受到德媒关注。《新苏黎世报》指出,北京此举既有经济利益的考量,也关乎于象征意义。德意志电台则将目光投向德国政府出台的限制收购举措。
德语媒体:中国监狱什么样?老外亲自告诉你
德语财经媒体"资本"发表的一篇评论认为,比起建筑保护高墙,应该以更为淡定的态度应对中国的收购潮。中国的监狱生活是怎样的?《西德意志汇报》采访了在中国坐牢数月的一名土耳其裔德国人。
客座评论:中国政府减税政策叫好不叫座
中国的税率表面上看并不高,所以也难为了中国政府,想要再大幅度的减税,几无可能。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中国的企业家还是中国的老百姓,都觉得税收负担很重,这是为什么?应该怎么解?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沈凌为您解答缘由。
德语媒体:香港的教训
德语媒体继续关注回归20年后的香港。《新苏黎世报》发文评论西方国家首脑应该以香港为榜样,不向中国的强权政治低头。《法兰克福汇报》的文章,也不看好香港民主自治的未来。
默克尔警告勿过度依赖中国
联邦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在接受本国媒体的一次采访时强调,应避免过分依赖中国。
全球私人财产报告:亚洲豪势难挡 德国就爱存钱
2016年全球私人财产积累的速度在加快。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主要原因包括经济的增长以及股市的兴旺。亚太地区再次成为增长动力。
房市降 工业增:中国经济释放矛盾信号
5月,在工业增长的同时,中国房地产业发出降温讯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的预测上调至6.7%。
德语媒体:中国的特殊外交手段--"萌萌哒"
对租借熊猫的国家来说是亏是赚?《柏林日报》从柏林动物园将迎来大熊猫说起分析了中国的熊猫外交。《商报》则关注到了一家打入中国市场的德国初创公司。
不是教书是传教 巴政府确认中国公民遇难
巴基斯坦本周一确认了被绑架的两名中国公民被杀害的消息。该国政府还表示,两名遭绑人质是传教士,他们持商务签证进入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特设专门军队保护一带一路
在IS宣称杀死两名中国人质几天后,巴基斯坦加强了对当地中国公民的保护措施。这些中国人多数是为修建中巴经济走廊而来到巴基斯坦的。
中国5月进出口数据超过预期
中国官方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进出口双双反弹,均高于市场预期。路透社认为,这显示虽然贷款利率上升、房产市场降温,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得比预期要好。
德语媒体:奶粉抵债!中国企业还能撑多久?
不断增长的负债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威胁。一些公司已经使用实物资产支付。《商报》认为,稳定经济局面,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维泽尔信使报》则关注了中国的另外一条路--足球之路。
"中巴经济走廊":康庄大道,还是崎岖小径?
中国需要前往印度洋的通道,巴基斯坦需要外来投资。两国一拍即合,"中巴经济走廊"由此开辟,尽管围绕这一项目仍有许多疑问尚待解答。
蒂勒森:不允许中国用经济实力摆平一切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周一在悉尼对北京提出严厉批评,称不允许中国通过经济实力“来摆平其他问题、摆脱其在南中国海和朝鲜问题上的责任”。
德语媒体:让外企闻之色变的北京"数据大坝"
中国当局要求外企将数据存储在中国的服务器上。《经济周刊》指出,这个新规定让不少在华德企陷入恐慌。《新苏黎世报》则关注到,一些瑞士和德国使用动物实验的科学家们将实验地点迁到了中国。
两名中国人在巴基斯坦遭绑架
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遭到绑架,中方使馆表示正在为人质获释而努力。据警方透露被绑架者是当地的中文语言班教师。还有一名中国女子得以从劫持者手中逃脱。
德语媒体:穆迪惹恼中国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消息引起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新苏黎世报》分析此举背景,以及北京愤怒回击的原因。另一经济话题是汉诺威机场有望赢得新客户——中国邮政。
穆迪高估中国经济风险?专家称评级客观
本周三,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长期本币和外币发行人评级从Aa3降至A1。这是1989年以来穆迪首次给中国降级。
特朗普的保护主义“造福”中国
特朗普总统上台后试图复活里根时代以经济民族主义为重心的贸易政策,而这是否正中北京的下怀?
德语媒体:丝绸之路,冒险之途?
刚刚闭幕的"一带一路"峰会依旧是德媒关注的热点话题。《新苏黎世报》一篇文章认为,新丝绸之路是一个颇为冒险项目。《南德意志报》则指出,在峰会上提倡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中国,本身依然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增速放缓?
中国政府周一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势头放缓的趋势仍在持续。尽管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来看,这些统计数据的绝对量依然相当可观。
南海下周见!菲中将展开双边会谈
菲律宾驻北京大使本周六透露,马尼拉与北京将会在下星期就南中国海争端开启双边会谈。此后,两国每年都会举行会晤进行讨论。
四月份中国进出口增幅双降
中国官方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出人意料地减速。在3月份表现出色之后,中国经济今后走势再度引起关注。
谈合作:中日财长两年来首度握手
此前缺席中日韩财长会议的肖捷周六与日本财务大臣麻生会面,举行了两年来的第一次双边财长对话,重申了加强经济和金融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在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的背景下,标榜贸易自由的中国是否会有更多发挥空间?
中化成功巨额收购瑞士先正达
中国企业迄今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行为即将完满落幕。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化)将拥有瑞士农化及种子巨头先正达(Syngenta)近81%股权。相关交易将于6月7日完成。
德语媒体:海航在打什么主意?
海航成为德意志银行最大股东的消息一公布,德语媒体开始审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近年来在全球疯狂并购行动背后的野心。毕竟海航创始人陈峰说过,要让该集团跻身世界50强之列。
德语媒体:投鼠莫忌器
周三的德语报刊,关注了中国经济的债务风险以及拖延已久的改革计划。此外,中国迅速扩张的海军军力,也引发了一些对中美军备竞赛的担心。
前一页面
第34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