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习近平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专题报道:中国经济何处去?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而产能过剩、出口不振、汇率波动、股市地产震荡等诸多问题也一一浮上台面。“全球经济火车头”是否动力不再?“世界工厂”如何实现转型?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消费疲软 中国经济面临通缩风险
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消费、生产部门价格大幅下滑,通货紧缩风险急剧升高。经济学家认为,应当让更多的货币流向民营企业和中等收入人群;而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将导致增长率徘徊在2%~3%左右。
调查:结束“清零”后德企对华投资未见起色
周四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放弃严格的“清零”政策之后,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并没有出现反弹。经济复苏迟缓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都对中国商业前景构成了压力。
人生忧患高考始?考生已忧就业难!
尽管中国的出生率在快速降低,但是高考人数暂时没有减少,反而在今年创下新高:近1300万考生。与此同时,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却也达到了创纪录的20%。
欧盟出台反制工具 对外来经济胁迫说"不"
为了阻遏中国等国家以经济胁迫手段,干预欧盟成员国的政治决策,欧盟即将推出反制工具。此前,因立陶宛同意台湾在该国设立代表处,北京曾对立陶宛实施大规模经济制裁。
“再度令人失望”: 中国5月外贸数据大幅滑落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进出口数据令人对今年中国经济恢复增长感到担忧。除了对俄罗斯出口持续大幅增加,5月,中国对东盟、欧盟、美日、非洲和拉美的出口都出现大幅下降。通胀、高利率和能源价格飙升都对购买“中国制造”的国际需求形成压力。
德国内政部长要求加强防范来自中国的间谍活动
德国《商报》报道称,中国官方委派中国客座学者对德国高校和企业采取间谍行动,盗取专业知识和技术诀窍。德国联邦内政部长费泽尔指出,中国的间谍行动为德国经济、工业和科研造成的“危险越来越大”,必须加强防范力度。
德语媒体:中国是否会摧毁德国工业?
《商报》担忧,中国凭借廉价大生产优势,将会威胁到德国产业的根基,德国政界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避免去工业化。《新苏黎世报》则刊发客席评论,指出尽管专制中国屡次打击民主运动,但是人类的自由的渴求永远不会被扼杀。
德语媒体:供应链法让欧企将市场让与中国
《商报》刊发评论指出,中国经济疲软也将让依赖对华出口的德国企业蒙受损失。《法兰克福汇报》则担心,旨在让欧洲企业为境外供应链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的欧盟供应链法案,很可能会导致欧洲人将市场拱手让给努力拓展经济影响力的中国。
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据中国商务部官网消息,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15个成员国全面生效。
客座评论:“国进民退”的局面能持续多久?
中国经济面临“冰火两重天”,国企利润增长,形势大好,但民间的就业和消费却始终不振。这种“国进民退”的现象如果成为常态,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财新PMI上升 中国经济复苏出现不一致信号
中国官方公布的制造业PMI显示工业生产继续萎缩。不过,经济杂志财新公布的PMI则显示工业生产处于扩张状态。但即便是财新的调查也显示,就业以及企业信心仍处于低位。
5月中国官方PMI不如预期 工业尤其堪忧
中国经济恢复速度放缓。预示经济走势的采购经理指数PMI5月不如预期。工业领域继续收缩,服务业扩张放慢。
美欧经济高官会晤 协调经贸政策应对中国
本周,美国和欧盟高层官员在瑞典会面,讨论跨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和科技协作。有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欧洲方面的坚持,会议声明的最终文本在有关中国的多个地方做了软化处理。
经济复苏缓慢 中国地摊重返街头
中国严重的失业问题正在冲击全国,许多城市放宽了对于小贩的管控,淄博烧烤更在网上火红。这样的地摊经济学能够挽救复苏乏力的经济和青年失业吗?
要求259家企业还款 武汉官方罕见登报催债
中国武汉市财政局罕见登报向259家企业或单位催债,引发各界高度关注。这也让中国政府在新冠疫情后的地方债务问题,再次浮上台面。
阿根廷走上人民币支付之路
阿根廷同意在面临美元短缺的情况下,以人民币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
德语媒体:谁改变了谁?
欧盟驻华商会会长伍德克(Jörg Wuttke)在北京生活了30年。即将离任之际,他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伍德克认为,以贸易促进变革,“改变的是我们”。《新苏黎世报》在六四之际回顾中国民主运动。
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见雷蒙多 中美破冰关键?
目前正在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的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週四已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会晤,期间还预计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这被认为将是中美关系能否回暖的第一个晴雨表。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好景不再
中国官方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差强人意,内需疲软,失业率激增。这是严苛"清零政策"之后的短暂后续表现呢,还是有更深层的政治原因?
各国在德投资:美国蝉联榜首 中国排名下滑
据德国官方统计,尽管有战争和能源危机的影响,2022年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项目数量仍保持稳定,总投资额大幅增长。其中美国仍然是投资最多的国家,瑞士和英国分列第二第三,中国则滑落到第四名。来自中国的投资项目数量跌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德国与韩国将签署军事机密协议
德国总理肖尔茨在结束G7峰会后访韩。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他造访时宣布,将与德国签署协议以强化国防合作;德国则敦促韩方投资德国芯片产业,并示警朝鲜应停止弹道导弹试验,以维护区域的和平与安全。
客座评论:市场规模和产权保护
保护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方面,中国政府在保护产权方面有诸多不如人意。另一方面,还是有大量外资期待进入中国市场。这是为何?经济学家沈凌尝试给出答案。
分析:G7对中更强硬 调停战争不单靠北京
七国集团(G7)领导人齐聚日本广岛,峰会期间发布的联合公报与反对“经济胁迫”文件,剑指中国。有专家评价,这显示G7正对中国挑战做出有力回应——但现在问题是,他们如何兑现这些承诺?
G7联合公报:政策方针不是为了伤害中国
七国集团峰会进入第二天,除了发表联合公报之外,成员国领导人还通过了被视为对中国“统一战线”的反经济胁迫倡议。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抵达了广岛,预计将参加21日的议程。
德语媒体:中国何以如此重视中亚
七国集团在日本举行峰会,就如何同俄罗斯和中国等专制政权打交道展开研讨之际,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古城西安同中亚五国领导人举行了高调的会晤。德语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扩大在中亚影响力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青年失业率创记录 中国"后新冠"复苏难
4月,中国工业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预期,令人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有所忧虑。
汉堡港年初利润锐减 “福地”码头来帮忙?
受到经济不景气影响,汉堡港口与物流公司今年第一季度收入减少、利润大幅下滑。该公司表示,其集装箱吞吐量明显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业务的下降。目前,汉堡港正在向中方出售一集装箱码头的部分股份,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中国业务。
为什么说中国不太可能再次拯救全球经济?
2008年,中国政府以庞大的经济激励计划帮助西方国家度过了金融危机。然而这一次,中国在新冠疫情之后的复苏步履蹒跚,加上对台湾的武力威胁升级,意味着它在阻止全球经济衰退方面不大可能有所作为。
G7财长谈供应链多样化 未如预期提中国
为期三天的七国财长会议今天闭幕,根据联合声明,与会的财长们承诺将在控制通货膨胀、增加供应链多样化、解决银行系统漏洞等方面合作。不过,声明中没有具体提到中国,也没有提到所谓的“经济胁迫”。
降薪招致抗议、中央抓就业——中国经济的艰难日子来了?
一则有关上海浦发银行门前出现抗议人群“讨薪”的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引起热议,人们关注到国有银行员工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经济景气不振的情况下,中国的就业市场,特别是青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德语媒体:谁在阻遏中国崛起?
中国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令大多数市场观察者大感失望。叫停"清零政策"后,中国经济曾一度快速复苏,但四月开始,外贸和内需的数据都不容乐观。
4月通胀继续放缓 中国经济复苏堪忧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上个月的居民消费通胀率创下了两年多来的新低。有关数据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界对中国通货紧缩的担忧。而此前公布的外贸数据也显露出中国疫后的经济复苏乏力。
中国进口萎缩,出口放缓意味着什么?
周二(5月9日)发布的海关数据显示,中国4月进口大幅收缩,而出口增速放缓,这强化了内需疲软的迹象。
中国加强“反间谍” 谘询公司涉危害国安遭查
中国当局指控知名谘询公司“凯盛融英”为“境外情报机构帮凶”,近日展开国安执法行动。北京大力开展“反间谍”行动,谘询顾问产业似乎成为最新一波的打击目标,欧盟驻华大使对此表达了担忧。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广交会交易量未达疫情前水平
彭博社分析指出,由于价格和利率的上涨、高库存率以及乌克兰战争对美欧市场消费需求起到的刹车作用,在去年创下纪录后,预计中国出口今年将有所下降。这一点在今春广交会成交量上就有所体现。与此同时,有看法认为中国经济反弹速度不及预期。
五一陆客重临香港 为何黄金週不似预期?
中国开关后首个旅游旺季“五一黄金週”过去,香港接待逾六十万人次大陆旅客。相隔三年多的第一波陆客潮,香港面对甚么既熟悉且陌生的状况?德国之声访问了陆客、港人、前线业者和学者,听听他们的观察。
欧盟19国呼吁减少制药工业对中国的依赖
欧盟近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欧盟19个成员国正在推动相关措施,以减少欧盟在进口药物成分方面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
研究:与中国等重要经济体脱钩将严重打击德国经济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与中国和欧盟以外的其他重要经济体脱钩,将对德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打击。发表该研究的著名经济学家费尔伯梅尔提醒政治家必须非常谨慎地处理脱钩问题。
德国在哪方面依赖中国?脱钩是否可行?
德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检视。德新社指出,德国经济早已不是在所有领域都受制于中国。专家们对长期脱钩保持从容镇静的态度。
德语媒体: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有更多系狱记者
德广联关注无国界记者组织的新闻自由排名,中国为倒数第二位。《慕尼黑信使报》关注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到底有多大。
IMF:中国重新开放推动亚太经济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月2日发布报告,预测亚太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4.6%。报告特别提及中国的重新开放,由此带来的消费激增正在推动地区增长。
媒体:中国限制海外访问数据数据库
美国媒体报道,除了既有的网络防火墙外,中国已进一步限制从海外访问中国的数据库,让商界和研究人员感到不知所措。
叙利亚总统:应弃美元 改人民币结算
中国政府近期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并呼吁各国抛弃美元,目前也取得叙利亚的支持。但人民币真的能走出去吗?专家怎么说?
出人意料:中国经济指数四月出现滑坡
尽管去年年底刚刚解除严苛的疫情限制,但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仍实现了增长。不过,刚刚发布的四月经济指数却出现了回落,一般认为,这同全球需求减少有关。
客座评论:不保护好产权 民企信心何来?
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而要让民企有信心,不是光靠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经济学家沈凌认为,用产权制度保护企业家的产权是其中关键,也是政府的当然职责。
中国房地产:迎来复苏信号但是……
在经历去年房地产危机的冲击之后,今年一些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开始看到希望的曙光,但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警告说,该行业长远看来仍会放缓。
人口超越中国的印度能获得“人口红利”吗?
印度在4月底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地位是否能为印度带来经济方面的好处?面临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中国又是如何回应被印度超车的?
德芯片化学品对华出口管控?柏林: 目前没有计划
据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称,德国政府内部对于有关向中国实施芯片化学制品出口管控目前有初级阶段的讨论。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周四与德方举行会谈时,对“德方有关出口限制措施表达关切”。德国政府周五做出回应,表示德国总理府目前没有相关计划。
德国总统出访加拿大: “民主政体不应陷入劣势”
正在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的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发出呼吁称,自由民主政体应团结起来,共同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攻击。
客座评论:中国经济处于通缩之谜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如今到底是否迎来了通缩?政论家邓聿文认为,这要取决于是看中国经济的“上半身”还是“下半身”。
前一页面
第13 页,共41 页
下一页面